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100089)
【摘要】本文以太湖软件园和青岛蓝色生物科技产业园规划设计为例,分析这两个产业园区的规划理念,探讨如何以地域特征为构思源泉,来进行产业园的规划设计。
【关键词】地域特征;产业园规划设计;太湖村落;珊瑚群岛
地域生态的理念蕴含着地域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持续繁荣,是指引地域经济和文化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标杆。[1] 因此,我们以地域特征为构思源泉,做规划设计,达到以人为本,与环境共生。
1 太湖软件园
1.1 项目背景:
太湖软件园位于江苏省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内,总用地面积约69.35公顷。用地西侧为太湖,西边界到太湖岸边仅350米,如何挖掘太湖的自然条件成为本案重点考虑的问题。用地南侧为汇入太湖的一条支流——望虞河,用地南边界至北河岸约150米。用地北侧为太湖高速公路,东侧为锡苏公路,两条现状路成为本园区对外的主要出入口方向。
图1太湖软件园总平面图
1.2 规划目标:
1.2.1 高标准、高起点、多功能、现代化、与国际接轨、与周边环境协调的目标。
1.2.2 突破传统观念,采用先进的规划理念塑造符合软件产业功能的综合园。
1.2.3 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来指导园区的管理、分期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1.3 构思来源:
1.3.1 太湖村落印象:原生态、自然肌理
《村落》 —— 江苏著名画家吴冠中自己满意的精品佳作。他在画中主要运用原色、简单色、不经混合的清澈颜色,这种独特的风格得益于民间艺术,特别是江南或长江下游地区的民间艺术,浓浓的民俗气味通过黑顶白墙和斑谰彩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村落》是画家对生活的抽象和提炼,表现了村落的原生态和自然肌理的美。也成为了园区规划构图中的一大方向 —— 用绿色思维进行规划理念创造、使园区与自然达到充分的和谐统一,将太科园规划成极具特征的太湖村落印象园区。
1.3.2 图底叠加:色块+线条+原始肌理
遵循地域风格原则,用黑、白、灰色块抽象出太湖村落意向,创造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空间形态。
遵循大地肌理、河湖保护原则,尊重现状农田肌理、不改变现状河流及走向,尽量不改变大地原始风貌,保持河湖生态平衡。
规划以高科技的园区性质和原生态环境间的巨大反差,来营造一个IT业人员工作高效并轻松的环境,使园区能够融入自然、保护自然、享受自然,能够激发园区工作人员的创作灵感,愉悦其身心。
图2《村落》
图3图底叠加
1.4 规划理念:
1.4.1 用绿色思维进行规划理念创造、使园区与自然达到充分的和谐统一。空间布局上能够体现出自然近自然、现代近现代的风格特征。
1.4.2 动态地块理念,用地弹性发展。[2]IT行业发展日新月异,企业规模不断变化,要求软件园的规划必须可弹性发展。我们不能预测在未来几年的入园企业规模的变化,所以保持规划的弹性是适应未来变化的有效途径。具体的做法为选择一部分地块保持土地性质兼容,地块在保持总指标不变的情况下,可分可合,可大可小。
1.5 规划原则:
1.5.1 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即与人性化的尺度和标准,开展园区建设。
1.5.2 遵循环境共生原则:活用自然水系绿地资源,实现城市建设与自然的和谐相融。
1.5.3 遵循效率活力原则:建立完善的现代化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配套体系,实现园区运转的高效与活力。
1.5.4 遵循大地肌理原则:尊重现状农田肌理,尽量不改变大地原始风貌。
1.5.5 遵循地域风格原则:挖掘太湖水乡意向,创造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空间形态。
1.5.6 遵循防噪处理原则:采用规划及建筑语言,合理防止噪音污染。
1.5.7 遵循自然生态原则:为适应气候特征,采取绿色节能措施,园区增加空气环境检测点、水质环境检测点、垃圾集中处理点,以保护环境为己任。
1.5.8 遵循河湖保護原则:不改变现状河流及走向,保持和湖生态平衡。
1.6 功能结构分析:
园区的规划结构呈:一心、两环、五区:
一心:即为中心景观核心区
两环:即为围绕着中心景观结点所构成的、内环浮岛群和外环浮岛群。
五区:
1.6.1 研发孵化办公区
1.6.2 外包企业定制研发区
1.6.3 园区办公及公共服务配套区
1.6.4 配套企业公寓及住宅区
1.6.5 弹性发展区
图4规划结构
2 青岛蓝色生物科技产业园
2.1 项目背景:
青岛蓝色生物科技产业园位于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内,位置为火炬大道以北、正阳路以南、中央智力岛以东、洪江河以西。是以蓝色海洋生物医药为主的集研发、生产为一体的高科技产业园。
图5青岛蓝色生物科技产业园鸟瞰图
2.2 规划目标:
规划倡导园区发展要具有“创新、绿色、共融”的理念与目标。
2.2.1 提供激发创新的环境品质。
2.2.2 倡导节能、低碳的绿色建筑。
2.2.3 创造与蓝色海洋生物共融的特色空间。
图6概念构思
2.3 概念构思:
本项目位于青岛滨海地带,是青岛大造滨海蓝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青岛市倡导“创新”、“绿色”、“共融”,自然和谐发展的一部分。贴近自然,是本次规划首先考虑的问题。
规划“青岛蓝色生物科技产业园”依托海洋资源,以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为主,让人联想到园区从启动区起步,经过孵化,逐渐成长壮大的过程,犹如海洋生物“珊瑚”的生长一般,稳健而有机、坚固而自然。也预示了“蓝色经济”“蓝色格局”的发展过程,将会像珊瑚一样在滨海地区成片密集发展,形成一定规模。
由此,结合自然原生态考虑,在充分分析产业支撑的基础上,即形成了如下构思过程:
蓝色经济→海洋生物→自然生长→珊瑚群岛
2.4 规划理念:
图7规划理念
2.4.1 产业功能模式
本项目的产业功能模式经历着从创意到研发、生产、中试、生产、展示、销售的产业模式。居住、生活模式的引入,对产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者有机结合、互相融合,形成不可分割的链接关系。
2.4.2 产业生长周期
园区发展将会经历着启动区、主园区、主园区发展区的生长周期,随着这一生长过程。园区的功能也从小规模的孵化向较大规模的研发、生产发展。入园企业也从最初的在启动区租赁孵化实验室、中试平台,发展到主园区的企业租赁较大规模独立的实验、中试建筑,及独立购买地块,自建实验、中试平台,同时大量的入住企业带来大量的居住人口和商业、生活配套设施,研发与配套需以同比例共同增长。
2.4.3 灵活性、弹性及可操作性
从性质到规模上的多种模式发展会随着园区规模的扩大不断变化。本方案旨在强调规划的灵活性,在用地的性质、地块的灵活划分、地块指标的控制上探讨一种灵活可变的模式,更为园区的发展提供可操作性的合理建议,用地以2公顷为基本单元上下浮动,大地块可根据招商情况拆分为小地块,较小的地块也可合并设置,以适应未来不可预知的入住企业规模。
2.5 规划原则:
2.5.1 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性化的尺度和标准,开展园区建设。
2.5.2 遵循环境共生的原则:利用周边水系与绿地资源,实现园区建设与自然的和谐相融。
2.5.3遵循高效活力的原则:建立完善的现代化公共服务、居住生活与基础设施配套体系,实现园区运转的高效与活力。
2.5.4 遵循海洋肌理原则:以珊瑚岛为创意源泉,规划体现海洋生物生长肌理。
2.5.5 遵循地域风格原则:挖掘海洋及海洋生物意向,创造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空间形态。
2.5.6 遵循自然生态原则:为适应气候特征,采取绿色节能措施,利用海洋资源、太阳能资源、自然风资源、创造节能低碳的绿色建筑。
图8功能结构分析
2.6 功能结构分析:
规划构思是由珊瑚主干发展为珊瑚支干,再由珊瑚支干上生长出珊瑚岛。规划方案利用中心景观轴表现珊瑚主干,用从中心景观轴分支出的次景观轴代表珊瑚支干,而自由变化的研发、实验建筑,中试、展示建筑,居住、商业配套建筑则有机的组成了珊瑚群岛。研发、实验建筑、居住、商业配套建筑由自由流畅的条形建筑为主,并有机的为合成半开敞的院落,自由曲线的外轮廓与珊瑚取得意想上的统一,中试、展示以点状布局,自由穿插于珊瑚状建筑群之间,犹如海洋鱼类穿梭其间。
通过对以上两个实例的剖析,我们从地域特征出发,进行理念构思,做规划设计,以构建与环境和谐共生,并独具地域特色的产业园。
参考文献
[1] 石东斌,在地域生态和文化中衍生,《中华民居》2011年7期
[2] 胡健 王雷 ,土地利用规划的刚性与弹性控制途径探讨,《规划师》2009年10期
【摘要】本文以太湖软件园和青岛蓝色生物科技产业园规划设计为例,分析这两个产业园区的规划理念,探讨如何以地域特征为构思源泉,来进行产业园的规划设计。
【关键词】地域特征;产业园规划设计;太湖村落;珊瑚群岛
地域生态的理念蕴含着地域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持续繁荣,是指引地域经济和文化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标杆。[1] 因此,我们以地域特征为构思源泉,做规划设计,达到以人为本,与环境共生。
1 太湖软件园
1.1 项目背景:
太湖软件园位于江苏省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内,总用地面积约69.35公顷。用地西侧为太湖,西边界到太湖岸边仅350米,如何挖掘太湖的自然条件成为本案重点考虑的问题。用地南侧为汇入太湖的一条支流——望虞河,用地南边界至北河岸约150米。用地北侧为太湖高速公路,东侧为锡苏公路,两条现状路成为本园区对外的主要出入口方向。
图1太湖软件园总平面图
1.2 规划目标:
1.2.1 高标准、高起点、多功能、现代化、与国际接轨、与周边环境协调的目标。
1.2.2 突破传统观念,采用先进的规划理念塑造符合软件产业功能的综合园。
1.2.3 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来指导园区的管理、分期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1.3 构思来源:
1.3.1 太湖村落印象:原生态、自然肌理
《村落》 —— 江苏著名画家吴冠中自己满意的精品佳作。他在画中主要运用原色、简单色、不经混合的清澈颜色,这种独特的风格得益于民间艺术,特别是江南或长江下游地区的民间艺术,浓浓的民俗气味通过黑顶白墙和斑谰彩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村落》是画家对生活的抽象和提炼,表现了村落的原生态和自然肌理的美。也成为了园区规划构图中的一大方向 —— 用绿色思维进行规划理念创造、使园区与自然达到充分的和谐统一,将太科园规划成极具特征的太湖村落印象园区。
1.3.2 图底叠加:色块+线条+原始肌理
遵循地域风格原则,用黑、白、灰色块抽象出太湖村落意向,创造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空间形态。
遵循大地肌理、河湖保护原则,尊重现状农田肌理、不改变现状河流及走向,尽量不改变大地原始风貌,保持河湖生态平衡。
规划以高科技的园区性质和原生态环境间的巨大反差,来营造一个IT业人员工作高效并轻松的环境,使园区能够融入自然、保护自然、享受自然,能够激发园区工作人员的创作灵感,愉悦其身心。
图2《村落》
图3图底叠加
1.4 规划理念:
1.4.1 用绿色思维进行规划理念创造、使园区与自然达到充分的和谐统一。空间布局上能够体现出自然近自然、现代近现代的风格特征。
1.4.2 动态地块理念,用地弹性发展。[2]IT行业发展日新月异,企业规模不断变化,要求软件园的规划必须可弹性发展。我们不能预测在未来几年的入园企业规模的变化,所以保持规划的弹性是适应未来变化的有效途径。具体的做法为选择一部分地块保持土地性质兼容,地块在保持总指标不变的情况下,可分可合,可大可小。
1.5 规划原则:
1.5.1 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即与人性化的尺度和标准,开展园区建设。
1.5.2 遵循环境共生原则:活用自然水系绿地资源,实现城市建设与自然的和谐相融。
1.5.3 遵循效率活力原则:建立完善的现代化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配套体系,实现园区运转的高效与活力。
1.5.4 遵循大地肌理原则:尊重现状农田肌理,尽量不改变大地原始风貌。
1.5.5 遵循地域风格原则:挖掘太湖水乡意向,创造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空间形态。
1.5.6 遵循防噪处理原则:采用规划及建筑语言,合理防止噪音污染。
1.5.7 遵循自然生态原则:为适应气候特征,采取绿色节能措施,园区增加空气环境检测点、水质环境检测点、垃圾集中处理点,以保护环境为己任。
1.5.8 遵循河湖保護原则:不改变现状河流及走向,保持和湖生态平衡。
1.6 功能结构分析:
园区的规划结构呈:一心、两环、五区:
一心:即为中心景观核心区
两环:即为围绕着中心景观结点所构成的、内环浮岛群和外环浮岛群。
五区:
1.6.1 研发孵化办公区
1.6.2 外包企业定制研发区
1.6.3 园区办公及公共服务配套区
1.6.4 配套企业公寓及住宅区
1.6.5 弹性发展区
图4规划结构
2 青岛蓝色生物科技产业园
2.1 项目背景:
青岛蓝色生物科技产业园位于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内,位置为火炬大道以北、正阳路以南、中央智力岛以东、洪江河以西。是以蓝色海洋生物医药为主的集研发、生产为一体的高科技产业园。
图5青岛蓝色生物科技产业园鸟瞰图
2.2 规划目标:
规划倡导园区发展要具有“创新、绿色、共融”的理念与目标。
2.2.1 提供激发创新的环境品质。
2.2.2 倡导节能、低碳的绿色建筑。
2.2.3 创造与蓝色海洋生物共融的特色空间。
图6概念构思
2.3 概念构思:
本项目位于青岛滨海地带,是青岛大造滨海蓝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青岛市倡导“创新”、“绿色”、“共融”,自然和谐发展的一部分。贴近自然,是本次规划首先考虑的问题。
规划“青岛蓝色生物科技产业园”依托海洋资源,以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为主,让人联想到园区从启动区起步,经过孵化,逐渐成长壮大的过程,犹如海洋生物“珊瑚”的生长一般,稳健而有机、坚固而自然。也预示了“蓝色经济”“蓝色格局”的发展过程,将会像珊瑚一样在滨海地区成片密集发展,形成一定规模。
由此,结合自然原生态考虑,在充分分析产业支撑的基础上,即形成了如下构思过程:
蓝色经济→海洋生物→自然生长→珊瑚群岛
2.4 规划理念:
图7规划理念
2.4.1 产业功能模式
本项目的产业功能模式经历着从创意到研发、生产、中试、生产、展示、销售的产业模式。居住、生活模式的引入,对产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者有机结合、互相融合,形成不可分割的链接关系。
2.4.2 产业生长周期
园区发展将会经历着启动区、主园区、主园区发展区的生长周期,随着这一生长过程。园区的功能也从小规模的孵化向较大规模的研发、生产发展。入园企业也从最初的在启动区租赁孵化实验室、中试平台,发展到主园区的企业租赁较大规模独立的实验、中试建筑,及独立购买地块,自建实验、中试平台,同时大量的入住企业带来大量的居住人口和商业、生活配套设施,研发与配套需以同比例共同增长。
2.4.3 灵活性、弹性及可操作性
从性质到规模上的多种模式发展会随着园区规模的扩大不断变化。本方案旨在强调规划的灵活性,在用地的性质、地块的灵活划分、地块指标的控制上探讨一种灵活可变的模式,更为园区的发展提供可操作性的合理建议,用地以2公顷为基本单元上下浮动,大地块可根据招商情况拆分为小地块,较小的地块也可合并设置,以适应未来不可预知的入住企业规模。
2.5 规划原则:
2.5.1 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性化的尺度和标准,开展园区建设。
2.5.2 遵循环境共生的原则:利用周边水系与绿地资源,实现园区建设与自然的和谐相融。
2.5.3遵循高效活力的原则:建立完善的现代化公共服务、居住生活与基础设施配套体系,实现园区运转的高效与活力。
2.5.4 遵循海洋肌理原则:以珊瑚岛为创意源泉,规划体现海洋生物生长肌理。
2.5.5 遵循地域风格原则:挖掘海洋及海洋生物意向,创造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空间形态。
2.5.6 遵循自然生态原则:为适应气候特征,采取绿色节能措施,利用海洋资源、太阳能资源、自然风资源、创造节能低碳的绿色建筑。
图8功能结构分析
2.6 功能结构分析:
规划构思是由珊瑚主干发展为珊瑚支干,再由珊瑚支干上生长出珊瑚岛。规划方案利用中心景观轴表现珊瑚主干,用从中心景观轴分支出的次景观轴代表珊瑚支干,而自由变化的研发、实验建筑,中试、展示建筑,居住、商业配套建筑则有机的组成了珊瑚群岛。研发、实验建筑、居住、商业配套建筑由自由流畅的条形建筑为主,并有机的为合成半开敞的院落,自由曲线的外轮廓与珊瑚取得意想上的统一,中试、展示以点状布局,自由穿插于珊瑚状建筑群之间,犹如海洋鱼类穿梭其间。
通过对以上两个实例的剖析,我们从地域特征出发,进行理念构思,做规划设计,以构建与环境和谐共生,并独具地域特色的产业园。
参考文献
[1] 石东斌,在地域生态和文化中衍生,《中华民居》2011年7期
[2] 胡健 王雷 ,土地利用规划的刚性与弹性控制途径探讨,《规划师》2009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