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石,是维持国家经济稳定运行,支持各个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建立稳定、高效、安全的金融体系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环节。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金融形态发生了显著的變化,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数字金融正在快速发展,很好地满足了各行各业的金融需求。数字金融以其高效、快捷的特点获得了广泛的支持,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依然暴露出一些问题,特别是在风险管控和用户安全方面问题较为突出,因此需要不断地在技术上、法治监管制度上进行创新优化,加大数字金融风险管控力度,确保数字金融的健康有序发展。
数字金融概述
数字金融是指将以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依托的金融服务,数字金融是将传统的金融服务和现代高新技术融合的创新性举措,对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更好的实现普惠金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数字金融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需要很高的技术门槛,目前参与到数字金融领域的企业除了传统的商业银行外,大型互联网公司也是重要的市场参与主体,如支付宝、蚂蚁金服、微信支付等是互联网服务企业参与数字金融的典型代表。数字金融的出现对传统金融服务有了一个巨大的提升作用,突出反映在业务办理效率方面,有效提高了资金的流动性和利用率,对促进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现阶段数字金融的主要业务
数字金融的发展是以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依托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通过利用网络银行、手机金融APP等工具来接受金融服务。其中有几项业务是数字金融的典型代表,包括移动支付、网上借贷、在线投资等。
移动支付业务的最初兴起是由支付宝、微信支付开始的,利用移动互联网二维码扫描技术的提升,移动支付的安全性高、便捷性强,从推出到全面推广应用发展极快,随之中国银联、各大商业银行也陆续推出了移动支付业务,如云闪付等。截止到2020年,我国移动支付用户超过8亿,移动支付业务已经成为数字金融领域最大的业务板块。随着用户的增多,在安全保障方面,移动支付业务融入了生物识别技术,如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这些高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该项业务的安全性,在商业合作和日常消费领域几乎可以满足所有需求,在改变了金融服务格局的同时,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网上借贷业务也是数字金融的重要业务,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网上借贷服务能够高效快捷的评价用户信用资质,简化信贷流程,这给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对于个人用户来说也能最大限度的实现金融普惠。网上借贷业务的主体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传统的商业银行,如中行推出的中银E贷、工商银行的工银融E贷、交通银行的惠民贷等;另一部分是互联网公司提供的贷款服务,如阿里巴巴旗下的借呗、腾讯旗下的微粒贷等。商业银行推出的网上贷款服务审核相对严格,流程相对复杂,但风险控制更好,而互联网公司提供的网上贷款虽然流程简便,放款快,但在风险控制方面以及计息方面依然存在不规范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近年来,依托网络金融APP的在线投资理财业务也发展迅速,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居民的理财意识也明显提升。在线理财以其高效、便利、灵活的方式获得了大量的用户,比较典型的如余额宝以其灵活的计息方式受到投资者的广泛关注,适合各个层次的投资者。目前各大商业银行也推出了在线理财业务,在线理财的发展,有效的促进了理财服务的普惠性和理财业务的综合转型升级。
金融监管数字化技术滞后
数字金融以现代数字化技术为依托,其运营方式与传统的金融服务明显不同,导致监管工作更加的复杂化,同时更需要利用完善的电子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为依托,对专业技术的需求极为强烈。但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明显落后于数字金融服务业务的发展,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缺乏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导致数字金融监管技术相对滞后,这对于数字金融的健康有效发展是一个风险因素。
风险管控体系不完善
随着数字金融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互联网企业的金融资金量越来越大,用户数量也非常庞大,如微信支付、支付宝资金规模都在数千亿以上。而且这些互联网头部企业通过不断的并购、股权投资行为,获得多种金融牌照或类金融牌照,其经营范围广泛,深入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但由于经营规模过大,用户数量过多,在风险管控方面容易出现漏洞,而且存在诱导超前消费现象,在信用消费和贷款的审批上,对用户的信用资质审核也不够严格,容易产生金融风险。除此以外,在金融消费者保护方面,大型数字金融服务公司在产品销售或服务推荐上存在误导或在协议方面存在不平等问题,掩盖用户需要面对的金融风险,对用户的权益产生侵害,而且维权困难。
用户隐私信息存在泄露的可能性
在大数据时代,用户信息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用户在接受数字金融服务时,需要提供大量的个人身份信息、家庭成员、资产状况等资料,但有些数字金融服务商利用这些数据信息来获取其他的收益,如用于消费市场分析、广告推送等。还有的企业由于监管不严,致使这些数据信息泄露给第三方,导致用户隐私信息泄密,近年来出现的大量垃圾短信群发、电信诈骗活动与网络用户信息泄露存在着巨大关联。因此,在保护用户隐私信息方面,数字金融服务商需要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加强企业内部管控。同时司法和政府监督管理部门也要加强对用户隐私信息的保护,坚决打击泄露用户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
运营服务的数字化
数字金融服务不仅在最终结果上以数字化的形式展现,同时在整个服务流程方面也要完全实现数字化服务。从用户提交申请、征信查询、资质审批、协议合同签订等环节都应采用数字化技术,减少线下流程,这样不仅能持续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而且能够更好的避免金融服务过程中存在的权力寻租和腐败问题,使金融服务更加规范严谨。
风险管控智能化
随着数字金融的发展,我国金融企业面临着全球市场的挑战。在金融市场加速优胜劣汰的同时,也对金融监管提出了升级要求。加强科技监管是现实中保障金融安全、完善金融监管的有效手段,符合监管体制和监管现代化的总体方向,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发展监管技术,首先要深刻认识监管的本质,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为我国监管技术提供研究支持。在数字金融监管技术创新方面应该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实现实时数据采集、信息共享和结果可视化的创新功能。运用数据风险控制、探测技术等科技手段,加快风险监测平台建设,并利用智能算法和技术工具,可以更及时、准确地识别风险,同步监管进度,提高监管效率,进而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监督管理法治化
在数字金融监管法制建设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法律与政策的界限。在司法办案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法律与政策、犯罪与非犯罪的界限,要依法打击犯罪,维护数字金融安全,同时要坚决打击大企业利用数字金融进行垄断行为,严格区分金融创新与金融犯罪,积极保护金融创新。在需要司法介入的领域,必须提高司法打击的精准度,不断提高司法机关运用新技术开展司法活动的能力。最后,应充分利用法治来解决用户与企业的矛盾,应逐步探索和完善有利于投资者的司法制度,提高办案公信力,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数字金融在未来成为金融服务的主要形式,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对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提高市场经济活力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尽管在初级发展阶段存在着个中问题,但只要从技术上、监管体系和法治建设方面不断加强,将会更好的弥补漏洞,控制风险,确保数字金融健康有序发展,使数字金融服务成为我国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張勋,杨桐,汪晨,万广华.数字金融发展与居民消费增长:理论与中国实践[J].管理世界,2020,36(11):48-63.
[2]孟祥轶.数字金融时代的金融教育[J].清华金融评论,2017 (6) :33 -35.
数字金融的发展现状
数字金融概述
数字金融是指将以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依托的金融服务,数字金融是将传统的金融服务和现代高新技术融合的创新性举措,对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更好的实现普惠金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数字金融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需要很高的技术门槛,目前参与到数字金融领域的企业除了传统的商业银行外,大型互联网公司也是重要的市场参与主体,如支付宝、蚂蚁金服、微信支付等是互联网服务企业参与数字金融的典型代表。数字金融的出现对传统金融服务有了一个巨大的提升作用,突出反映在业务办理效率方面,有效提高了资金的流动性和利用率,对促进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现阶段数字金融的主要业务
数字金融的发展是以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依托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通过利用网络银行、手机金融APP等工具来接受金融服务。其中有几项业务是数字金融的典型代表,包括移动支付、网上借贷、在线投资等。
移动支付业务的最初兴起是由支付宝、微信支付开始的,利用移动互联网二维码扫描技术的提升,移动支付的安全性高、便捷性强,从推出到全面推广应用发展极快,随之中国银联、各大商业银行也陆续推出了移动支付业务,如云闪付等。截止到2020年,我国移动支付用户超过8亿,移动支付业务已经成为数字金融领域最大的业务板块。随着用户的增多,在安全保障方面,移动支付业务融入了生物识别技术,如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这些高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该项业务的安全性,在商业合作和日常消费领域几乎可以满足所有需求,在改变了金融服务格局的同时,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网上借贷业务也是数字金融的重要业务,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网上借贷服务能够高效快捷的评价用户信用资质,简化信贷流程,这给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对于个人用户来说也能最大限度的实现金融普惠。网上借贷业务的主体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传统的商业银行,如中行推出的中银E贷、工商银行的工银融E贷、交通银行的惠民贷等;另一部分是互联网公司提供的贷款服务,如阿里巴巴旗下的借呗、腾讯旗下的微粒贷等。商业银行推出的网上贷款服务审核相对严格,流程相对复杂,但风险控制更好,而互联网公司提供的网上贷款虽然流程简便,放款快,但在风险控制方面以及计息方面依然存在不规范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近年来,依托网络金融APP的在线投资理财业务也发展迅速,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居民的理财意识也明显提升。在线理财以其高效、便利、灵活的方式获得了大量的用户,比较典型的如余额宝以其灵活的计息方式受到投资者的广泛关注,适合各个层次的投资者。目前各大商业银行也推出了在线理财业务,在线理财的发展,有效的促进了理财服务的普惠性和理财业务的综合转型升级。
数字金融目前存在的问题
金融监管数字化技术滞后
数字金融以现代数字化技术为依托,其运营方式与传统的金融服务明显不同,导致监管工作更加的复杂化,同时更需要利用完善的电子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为依托,对专业技术的需求极为强烈。但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明显落后于数字金融服务业务的发展,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缺乏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导致数字金融监管技术相对滞后,这对于数字金融的健康有效发展是一个风险因素。
风险管控体系不完善
随着数字金融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互联网企业的金融资金量越来越大,用户数量也非常庞大,如微信支付、支付宝资金规模都在数千亿以上。而且这些互联网头部企业通过不断的并购、股权投资行为,获得多种金融牌照或类金融牌照,其经营范围广泛,深入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但由于经营规模过大,用户数量过多,在风险管控方面容易出现漏洞,而且存在诱导超前消费现象,在信用消费和贷款的审批上,对用户的信用资质审核也不够严格,容易产生金融风险。除此以外,在金融消费者保护方面,大型数字金融服务公司在产品销售或服务推荐上存在误导或在协议方面存在不平等问题,掩盖用户需要面对的金融风险,对用户的权益产生侵害,而且维权困难。
用户隐私信息存在泄露的可能性
在大数据时代,用户信息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用户在接受数字金融服务时,需要提供大量的个人身份信息、家庭成员、资产状况等资料,但有些数字金融服务商利用这些数据信息来获取其他的收益,如用于消费市场分析、广告推送等。还有的企业由于监管不严,致使这些数据信息泄露给第三方,导致用户隐私信息泄密,近年来出现的大量垃圾短信群发、电信诈骗活动与网络用户信息泄露存在着巨大关联。因此,在保护用户隐私信息方面,数字金融服务商需要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加强企业内部管控。同时司法和政府监督管理部门也要加强对用户隐私信息的保护,坚决打击泄露用户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
数字金融未来发展的创新思路
运营服务的数字化
数字金融服务不仅在最终结果上以数字化的形式展现,同时在整个服务流程方面也要完全实现数字化服务。从用户提交申请、征信查询、资质审批、协议合同签订等环节都应采用数字化技术,减少线下流程,这样不仅能持续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而且能够更好的避免金融服务过程中存在的权力寻租和腐败问题,使金融服务更加规范严谨。

风险管控智能化
随着数字金融的发展,我国金融企业面临着全球市场的挑战。在金融市场加速优胜劣汰的同时,也对金融监管提出了升级要求。加强科技监管是现实中保障金融安全、完善金融监管的有效手段,符合监管体制和监管现代化的总体方向,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发展监管技术,首先要深刻认识监管的本质,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为我国监管技术提供研究支持。在数字金融监管技术创新方面应该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实现实时数据采集、信息共享和结果可视化的创新功能。运用数据风险控制、探测技术等科技手段,加快风险监测平台建设,并利用智能算法和技术工具,可以更及时、准确地识别风险,同步监管进度,提高监管效率,进而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监督管理法治化
在数字金融监管法制建设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法律与政策的界限。在司法办案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法律与政策、犯罪与非犯罪的界限,要依法打击犯罪,维护数字金融安全,同时要坚决打击大企业利用数字金融进行垄断行为,严格区分金融创新与金融犯罪,积极保护金融创新。在需要司法介入的领域,必须提高司法打击的精准度,不断提高司法机关运用新技术开展司法活动的能力。最后,应充分利用法治来解决用户与企业的矛盾,应逐步探索和完善有利于投资者的司法制度,提高办案公信力,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结 语
综上所述,数字金融在未来成为金融服务的主要形式,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对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提高市场经济活力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尽管在初级发展阶段存在着个中问题,但只要从技术上、监管体系和法治建设方面不断加强,将会更好的弥补漏洞,控制风险,确保数字金融健康有序发展,使数字金融服务成为我国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張勋,杨桐,汪晨,万广华.数字金融发展与居民消费增长:理论与中国实践[J].管理世界,2020,36(11):48-63.
[2]孟祥轶.数字金融时代的金融教育[J].清华金融评论,2017 (6) :33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