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类曾大战丧尸?

来源 :大科技·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digui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丧尸”俗称“活死人”,即能走、能动、没人性的尸体。丧尸题材的传说﹑影视剧和小说让人既害怕又着迷。而“丧尸”这个词有着相当长的历史,这个词起源于西非神秘的巫毒教。在18世纪到19世纪早期,随着非洲奴隶流传到海地和加勒比海的其他地区,海地的丧尸传说就很有名。据说当地的巫医能通过某种方式操控尸体,使死去的人复活。这听起来诡异又神秘,不过后来人们发现海地的丧尸其实是巫师用药物迷昏被害人后,再用幻觉药物和催眠的方式控制被害人,因此那些所谓的丧尸不是被复活的死人,而是被催眠的活人。不管怎么说,大多数人还是认为丧尸只是传说。
  然而,2013年西班牙的考古学家在叙利亚的一个石器时代定居点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头骨,让人不禁怀疑丧尸是否真的曾经存在。
  考古学家在这个定居点清理出9个头骨,这些头骨属于18到30岁的成年男性。他们发现,这些头骨不是被砍下来的,而是完整地从脊椎上分离下来的。这意味着,头骨是在尸体腐烂之后才取下来的。这倒不是怪事,因为在石器时代,对死人进行二次埋葬的习俗是存在的。并且在欧洲和中亚的许多石器时代遗址中也曾发现过与身体分离的头骨,这些头骨和身体的其他骨骼分开埋在墓穴的不同位置。让考古学家觉得惊讶的是,这些头骨的面部都被砸碎了!并且头骨面部是人死去一段时间后才被砸碎的,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现象。那么,为什么在死去很久之后还要把他们的头骨砸碎?
  不管是傳说还是影视剧中,要想打败丧尸就必须击中他们的头部。而叙利亚这个定居点发现的头骨恰好都被砸碎了,这是否是因为那些年轻人死了之后变成了丧尸,并在定居点内残害人类,而人们最终通过砸碎丧尸的头骨,消灭了他们?
  那么石器时代真的发生过丧尸入侵的事件吗?
  这显然不可能,因为丧尸只是个宗教传说而已,并且只是近五六百年的事。
  通过对当地一些古老习俗的了解,考古学家提出了一些可能的答案。一些考古学家认为,当地居民可能认为那些年轻人是具有威胁性的人物,即使是他们死去多年之后,这种威胁仍存在,因此为了彻底消除这种威胁,当地人就把这些人的面部砸碎。这在石器时代被认为是让一个人彻底消失的方式。
  而另一些考古学家则认为,砸碎头骨的面部能彻底隔断死者与人间的联系,这是古人缓解悲痛的一种方式。
  不过,这两种解释还不是最后的答案,由于现在这类墓葬被发现的还很少,考古学家们还很难从这个孤例中得到准确的答案,因此这些人的脸为何被砸碎,这还是一个等待解答的谜。
其他文献
在新兴的生物医学技术方兴未艾的今天,人类将会装配上很多机械外骨骼,大幅提升自身的力量、速度和耐力,拥有如超人般不可思议的本领。而对基因进行修饰甚至是重新设计,不仅可以让我们改变自己的外貌和技能,而且还能对我们产生一些无形方面的影响,例如情感、创造力和社交能力。计算机与生物技术相结合所产生的脑机接口技术,将会改善我们的记忆和认知,扩展我们的感官,通过意念直接控制一些半智能小部件(如智慧型义肢)。  
期刊
在地球上,古生物学家可以通过研究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时留下的痕迹,来了解这些有机体。最近,一些生物学家们提出,在寻找外星人时,可以效仿这种方式。就拿外星人来说,一个外星人死后,最多只会留下一具化石,但是它一生中将会留下无数的痕迹,比如脚印、粪便、曾经住过的洞穴等。这些痕迹增加了外星人被发现的几率,尤其是当外星球上的动物是软体动物时,它们没有可变成化石的骨骼,因此它们留下的踪迹将是证明它们曾经存
期刊
传说中,伊甸园是上帝创造的一个不是仙境胜似仙境的地方,那里水源丰沛,食物充足,遍地是奇珍异宝。许多人可能都不相信真的有这样一样地方,德国考古学家克劳斯·施密特却相信世界上真的有伊甸园,并且他还对伊甸园里的一个神殿进行了发掘。这个神殿就是位于土耳其的哥贝克力石阵。  比金字塔还古老的神秘石圈  哥贝克力石阵位于土耳其东南部安纳托利亚地区哥贝克力山丘之上。目前考古学家已经在这个遗址上发掘出了几十块T形
期刊
在娱乐圈里,总会有一些“不老女神”,60多岁的赵雅芝看上去只有20多岁,影星刘晓庆59岁时,还因保养有道,扮演过18岁的青春少女。而反觀跟她们同龄的其他人,往往已经变成了满脸皱纹,身体浮肿的大妈了。  为何同龄人会有如此大的差别?难道是这些不老女神们掌握了一本“冻龄”秘籍,以至于她们可以保持皮肤水润,身材苗条,体力充沛,看上去跟实际年龄相差几十岁?有些人可能猜测这跟女明星们花大价钱保养有关,她们靠
期刊
早前的研究显示,所有灵长类动物的共同祖先可能是一种能顺着树枝奔跑的小型动物,但是最近,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块可能会改变这个观点的化石。  灵长类动物最早出现在5700万年前的化石记录中,随后它们很快分成了以狐猴为代表的“湿鼻”灵长类动物和包括猴子和人类在内的“干鼻”灵长类动物。美国科学家发现的是一块5200万年前的踝骨化石,经过研究,科学家们认为,这块踝骨化石属于一种迄今发现的最原始的湿鼻灵长类动物
期刊
一些生物只有很小的脑子,或者干脆没有大脑,但依旧展示出了惊人技能。  黏菌:0神经元  研究者曾在实验桌上摆上了燕麦片,然后将黏菌放在一片中心燕麦片上,看黏菌如何觅食。黏菌以分支结构扇形展开,每经过一个地方发现食物时,它的黏液就会形成一条通道,然后继续觅食。最终,黏菌建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连接了所有燕麦片的通道系统,通过这一通道系统,黏菌源源不断地获取燕麦片中的营养。  这一点看起来没什么了不起,但
期刊
在我国的鄂尔多斯境内有一个沙漠度假胜地—响沙湾(图为响沙湾的莲花假日酒店),这里的沙丘有一个相当特殊的能力—它们会唱歌!  当风吹过沙丘时,它们有时会发出嗡嗡声,有时会慢慢從小变大,就像吹哨子,有时则会发出较大的轰鸣声,这使得当年马可·波罗经过这里时,认为这里的沙丘都被邪灵附体了。虽然这里的沙丘发出声音的原因还不确定,不过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沙丘之所以发出声音可能是因为沙丘发生沙崩时,沙子从沙丘上滑
期刊
“学好知识需要动脑子”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对于人类来说,学习的物质基础是大脑, 有一个健康的大脑,才能快速地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  不过对蜗牛、水母和海星的实验表明,这些没有大脑的生物,竟然也有学习能力。然而,这也算不上什么稀奇事,因为这些动物虽说没有大脑,但体内还是有神经细胞的,简单的神经元构造同样赋予了它们基本的学习能力。  真正让人称奇的是地球上大多数生命既没有大脑,也没有神经细胞,它们竟
期刊
对于一只没什么攻击性的小鸟—澳大利亚壮丽细尾鹩莺来说,大自然充满了危险,而对于羽毛颜色鲜亮美丽的蓝色雄性壮丽细尾鹩莺来说更是如此。那么,这些小鸟是如何在危险重重的进化之路上走到现在的呢?  “胎教”和亲子鉴定术  2012年底,壮丽细尾鹩莺因为被发现擅长“胎教”,并会用“胎教”来进行亲子鉴定,而走红一时。  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发现,有一种叫狭嘴金鹃的坏鸟,因为自己的蛋和细尾鹩莺的蛋长得几乎一模一样,
期刊
如今不少人抱怨工作累、工资少,以致我们常在各大网络论坛看到这样的提问:“有没有办公环境优美、让人感觉轻松愉悦,能保证每天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的好工作?”这样的工作当然有,比如品酒师。他们只需品评葡萄酒的色香味,分辨出酿造原料和窖藏年份,就能拿到丰厚的薪酬。  看到这里,也许你很想当一名品酒师,但你未必能如愿。因为品酒师挑选出的馥郁芬芳的上品葡萄酒,也许在你看来无甚特色。究其原因,葡萄酒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