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形势下,大学生班级组织管理出现一些新问题,重视高校班级组织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分析了高校班级组织的现状,对高校班级组织建设提出了对策研究。
关键词: 高校班级组织现状对策研究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的学习形式发生了改变。“班级是学校的最基单位,班级管理是学校综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全面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积极探索班级管理模式,是高校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高校班级介绍及重要性
2005年党中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这是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对今后一段时间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途径、方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完成和做好这项工作,辅导员、班主任是主要力量,但学生干部既是老师和同学联系的纽带,更是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和倡导者,在开展思想教育活动中更贴近同学,更了解同学之所想,也能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便于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因此,要深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加强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外,更应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2、关于高校与单个相关者相互关系的研究
2.1、关于高校与学生、家长的互动关系及其影响。傅真放通过对全国著名大学的学生及家长调查得知学生及家长的满意度与其所在高校的声誉成正比,学生的就业率和毕业后的预期收入与其所在高校的知名度基本是一致的。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名牌大学能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以及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根据历年中国大学前100名排行榜可以看出,名次越往前者,其在人才培养和科研能力得分上都是较高的。总之,最大化地满足学生的价值需求和期望,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和学习热情,是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基础。
2.2、关于高校与教师的互动关系及其影响。罗索夫斯基指出:大学教师常常认为他们就是大学。教学和研究是高等教育最重要的使命,而这种使命就掌握在他们手中。没有教师,就不成其为大学。胡赤弟认为,教师是高等教育的提供者、组织指导者、参与者与合作者,他们是高校人力资源的所有者之一,而且是最主要人力资源的所有者;他们既是大学的雇员,又是大学的主人。梅贻琦先生认为:大学非谓有大楼之谓,乃谓有大师之谓也。这无疑深刻揭示了教师在高校发展中特殊地位。高校要维持一定的声誉,必须努力吸纳有较高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教师,优质教师资源的竞争已成为高校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建立高校与教师之间的良好关系能为高校人力资源的保留提供重要保障,也能显著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对实现高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具有重要意义。
3、班級建设的发展阶段
班级是高校普遍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形式,新时期高校教育改革给班级管理带来更多挑战,大学生班级管理已出现更多新问题和新特点。
3.1、班级由教育的对象和客体转化为自我教育主体的过渡阶段,开展指导学生集体自我管理的工作,并以集体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要求与集体成员参与集体民主管理的经验与能力之间的矛盾运动为发展动力。班级成员和行为符合班级的制度、规范和准则,学生能迅速、正确地独立解决集体生活发生的问题。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班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为集体成员的个性、社会积极性、兴趣、才能和特长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为集体的个性化铺设了前进的阶梯。
3.2、班级从为自我肯定而斗争到为发展每个人的天赋、爱好、特长创造最好的条件,把开发人的身心素质潜能,实现每个人的独特的创造性才能提到第一位。集体的目标、规范、价值标准作为个体的行动指南,成为努力照办的准则。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在集体期望的背景上对自己提出自我教育的要求和习惯。
4、班级的组织建设
首先,明确班委和团支部各部门的职能分工,提高组织机构的工作成效。其次,现在,学校都已经实行了学分制,学生自由选课,班级概念淡化。相比而言,学生在生活区接触相对较多,这样就可在宿舍的组织与管理上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要选好舍长,以此对班委、团支部的工作进行补充。最后,注重培养工作能力。工作绩效要靠具体的工作能力来保障,而班级干部的工作能力是在具体工作中培养和提高的。如规划设计能力,作为一名班级干部,在学期之初,应该撰写本学期工作计划,在每次活动举办前要撰写活动计划。撰写工作计划要求既要考虑班级目标,又要兼顾校、系安排;活动计划则要求详细、具体、可操作。又如活动组织协调能力,班级工作计划或活动计划得到辅导员认可后,学生干部就应该积极大胆开展工作,在具体工作中提高活动组织水平,同时也学会了沟通与合作。此外,学生干部通过撰写日常工作手册及学期工作总结等方式来提高其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与写作能力。
5、班级制度的完善
随着各高校大规模扩招,高校班级管理中都存在一个普遍性问题,就是班主任精力或责任心不够、经验不足。由于目前各高校师生比例差距仍然很大,任课老师教学任务繁重,精力有限,辅导员的大部分精力也放在院系团学组织的管理工作上,在班级管理上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个拥有三、四十人的班级组织,如果仅靠学生干部来组织实施管理,那教育的缺位与缺失就会成为必然。班级制度作为一种教育法规,为班级的管理提供了标准化的结构和秩序,使班级的教学、教育和管理行为有章可循,井然有序。制度建设,不仅是集体建设水平的标志,而且是班集体得以形成并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有力保障。制度为班级成员提供了行为准则和行为调控的依据,有利于强化其符合社会规范的集体行为,弱化甚至消除不良行为习惯,从他律走向自律。首先,班级制度制定和执行,要充分发扬民主,经过学生反复讨论,使这些制度“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要求,不仅自己遵守,而且敢于对违反班级制度的现象提出批评。其二,班级制度要力求严格。班级各项行为规范一旦实施,务必要严格遵守。对于违反制度的班干部、骨干分子或普通同学,都要一视同仁,做到奖罚分明,绝不姑息迁就。严格本身就能形成一股无形的力量,对同学产生制约和影响,使其从最初的外部控制转向最终的自我约束。最后,班级制度要力求有特色。辅导员(班主任)一方面要根据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另一方面要结合本班实际情况,从促进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各方面的进步为着眼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级规章制度。
6、结语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后勤社会改革的不断深人,学生社区管理的现代管理概念内容不断丰富,最重要的是学生管理工作者应立足本职,勇于探索新的学生社区科学管理方法和有效途径,为真正实现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育人目标而不懈努力!
关键词: 高校班级组织现状对策研究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的学习形式发生了改变。“班级是学校的最基单位,班级管理是学校综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全面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积极探索班级管理模式,是高校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高校班级介绍及重要性
2005年党中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这是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对今后一段时间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途径、方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完成和做好这项工作,辅导员、班主任是主要力量,但学生干部既是老师和同学联系的纽带,更是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和倡导者,在开展思想教育活动中更贴近同学,更了解同学之所想,也能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便于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因此,要深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加强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外,更应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2、关于高校与单个相关者相互关系的研究
2.1、关于高校与学生、家长的互动关系及其影响。傅真放通过对全国著名大学的学生及家长调查得知学生及家长的满意度与其所在高校的声誉成正比,学生的就业率和毕业后的预期收入与其所在高校的知名度基本是一致的。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名牌大学能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以及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根据历年中国大学前100名排行榜可以看出,名次越往前者,其在人才培养和科研能力得分上都是较高的。总之,最大化地满足学生的价值需求和期望,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和学习热情,是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基础。
2.2、关于高校与教师的互动关系及其影响。罗索夫斯基指出:大学教师常常认为他们就是大学。教学和研究是高等教育最重要的使命,而这种使命就掌握在他们手中。没有教师,就不成其为大学。胡赤弟认为,教师是高等教育的提供者、组织指导者、参与者与合作者,他们是高校人力资源的所有者之一,而且是最主要人力资源的所有者;他们既是大学的雇员,又是大学的主人。梅贻琦先生认为:大学非谓有大楼之谓,乃谓有大师之谓也。这无疑深刻揭示了教师在高校发展中特殊地位。高校要维持一定的声誉,必须努力吸纳有较高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教师,优质教师资源的竞争已成为高校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建立高校与教师之间的良好关系能为高校人力资源的保留提供重要保障,也能显著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对实现高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具有重要意义。
3、班級建设的发展阶段
班级是高校普遍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形式,新时期高校教育改革给班级管理带来更多挑战,大学生班级管理已出现更多新问题和新特点。
3.1、班级由教育的对象和客体转化为自我教育主体的过渡阶段,开展指导学生集体自我管理的工作,并以集体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要求与集体成员参与集体民主管理的经验与能力之间的矛盾运动为发展动力。班级成员和行为符合班级的制度、规范和准则,学生能迅速、正确地独立解决集体生活发生的问题。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班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为集体成员的个性、社会积极性、兴趣、才能和特长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为集体的个性化铺设了前进的阶梯。
3.2、班级从为自我肯定而斗争到为发展每个人的天赋、爱好、特长创造最好的条件,把开发人的身心素质潜能,实现每个人的独特的创造性才能提到第一位。集体的目标、规范、价值标准作为个体的行动指南,成为努力照办的准则。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在集体期望的背景上对自己提出自我教育的要求和习惯。
4、班级的组织建设
首先,明确班委和团支部各部门的职能分工,提高组织机构的工作成效。其次,现在,学校都已经实行了学分制,学生自由选课,班级概念淡化。相比而言,学生在生活区接触相对较多,这样就可在宿舍的组织与管理上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要选好舍长,以此对班委、团支部的工作进行补充。最后,注重培养工作能力。工作绩效要靠具体的工作能力来保障,而班级干部的工作能力是在具体工作中培养和提高的。如规划设计能力,作为一名班级干部,在学期之初,应该撰写本学期工作计划,在每次活动举办前要撰写活动计划。撰写工作计划要求既要考虑班级目标,又要兼顾校、系安排;活动计划则要求详细、具体、可操作。又如活动组织协调能力,班级工作计划或活动计划得到辅导员认可后,学生干部就应该积极大胆开展工作,在具体工作中提高活动组织水平,同时也学会了沟通与合作。此外,学生干部通过撰写日常工作手册及学期工作总结等方式来提高其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与写作能力。
5、班级制度的完善
随着各高校大规模扩招,高校班级管理中都存在一个普遍性问题,就是班主任精力或责任心不够、经验不足。由于目前各高校师生比例差距仍然很大,任课老师教学任务繁重,精力有限,辅导员的大部分精力也放在院系团学组织的管理工作上,在班级管理上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个拥有三、四十人的班级组织,如果仅靠学生干部来组织实施管理,那教育的缺位与缺失就会成为必然。班级制度作为一种教育法规,为班级的管理提供了标准化的结构和秩序,使班级的教学、教育和管理行为有章可循,井然有序。制度建设,不仅是集体建设水平的标志,而且是班集体得以形成并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有力保障。制度为班级成员提供了行为准则和行为调控的依据,有利于强化其符合社会规范的集体行为,弱化甚至消除不良行为习惯,从他律走向自律。首先,班级制度制定和执行,要充分发扬民主,经过学生反复讨论,使这些制度“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要求,不仅自己遵守,而且敢于对违反班级制度的现象提出批评。其二,班级制度要力求严格。班级各项行为规范一旦实施,务必要严格遵守。对于违反制度的班干部、骨干分子或普通同学,都要一视同仁,做到奖罚分明,绝不姑息迁就。严格本身就能形成一股无形的力量,对同学产生制约和影响,使其从最初的外部控制转向最终的自我约束。最后,班级制度要力求有特色。辅导员(班主任)一方面要根据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另一方面要结合本班实际情况,从促进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各方面的进步为着眼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级规章制度。
6、结语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后勤社会改革的不断深人,学生社区管理的现代管理概念内容不断丰富,最重要的是学生管理工作者应立足本职,勇于探索新的学生社区科学管理方法和有效途径,为真正实现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育人目标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