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导学案作为新课改备受青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正在实现灵活的运用。在本文中,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如何设计导学案和应用导学案这连接各个方面入手,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高中数学;导学案;有效应用;设计
作为新课改背景下所提倡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导学案模式与“以人为本”此教育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其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实现教师教学权利的下放,还可以使学生在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下,自主、合作、探究,提升其数学学习水平。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要想有效地发挥导学案模式的作用,教师首先要科学地设计导学案,接着采取多样的方式对其进行应用。
一、导学案的编写
导学案的编写是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对此模式进行灵活运用的前提。我在组织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之前,一般会按照以下原则编写导学案:
1.切合实际的原则
导学案教学教学模式是在“以人为本”该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提出来的。所以,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学”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教学所需和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情况,站在“学”的角度,为呈现学什么和怎样学的内容,以此使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知道如何学。
2.课时化原则
导学案的编写是为教师组织数学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服务的。所以,教师应当数学教学特点,以课时为单位,学生设计导学案,以此才能使学生在有针对性的训练中,知道自己本节课要学习哪些知识,或者自己在本节课学习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以此明确新知学习方向,有针对性地体验数学教学活动,获得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
3.问题化原则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其已有的知识储备和数学认知能力,运用所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数学教学本身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问题的解决是离不开问题的,而且,问题是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起點。所以,设计导学案的时候,教师要将教材中抽象的数学知识点,转化为一个个极具探究性的问题,以此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质疑、思考,从而积极地投身问题解决活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知。
4.学法指导原则
学生作为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其掌握知识、运用知识,都离不开数学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既然导学案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那么,在内容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将数学的学习方法渗透其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受到数学学习方法的熏陶,以在其辅助下,加深对所学的理解,为其灵活运用所学,有效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导学案的应用
在以上原则的指导下设计了科学的导学案之后,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则需要应用有效的方式将其渗透到课前、课中和课后等环节,以此使学生在其辅助下加深对所学的理解,提升数学学习质量。
1.课前运用导学案
课前预习是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倘若学生无法自主预习新知,则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感到迷茫,不知所措,觉得所有知识点都是难以理解的。面对此情况,我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会发挥导学案的作用,在课前就将其发送给学生,使其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以此在导学案的引导下,知道新知学习目标、重难点等,同时在学习任务的指导下,对新知内容进行探索,建立感性认知,同时发现学习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提高听课效果。
2.课中运用导学案
新知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头戏,也是困扰广大教师一大难题。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掌握着教学的主动权,其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抽象的知识,而学生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无法建立对其深刻的理解。面对此情况,我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则发挥导学案的作用,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就自主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以此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碰撞,发展数学思维,同时理解新知内容。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会进行巡视,发现其导学案完成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对学生给予点拨,帮助其加深对所学的理解。
3.课后运用导学案
课后是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巩固课堂所学的关键环节。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后活动开展中,教师往往引导学生大量做习题,以此希望学生在完成问题中,及时消化所学。忽视了数学知识具有碎片化的特点,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是难以对所学知识有深刻理解的。对此,我则发挥导学案的作用,引导学生按照其中的内容整理新知,并将与之有联系的其他知识点融入其中,以此建构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加深对所学的理解,为灵活运用所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学案,并将其灵活地运用到课前、课中和课后等环节,以此使学生在发挥其自主性的过程中,积极而有效地探究数学知识,提升数学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佰芳.浅析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1):73.
[2] 张平.高中数学导学案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3):64-65.
关键词:高中数学;导学案;有效应用;设计
作为新课改背景下所提倡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导学案模式与“以人为本”此教育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其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实现教师教学权利的下放,还可以使学生在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下,自主、合作、探究,提升其数学学习水平。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要想有效地发挥导学案模式的作用,教师首先要科学地设计导学案,接着采取多样的方式对其进行应用。
一、导学案的编写
导学案的编写是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对此模式进行灵活运用的前提。我在组织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之前,一般会按照以下原则编写导学案:
1.切合实际的原则
导学案教学教学模式是在“以人为本”该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提出来的。所以,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学”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教学所需和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情况,站在“学”的角度,为呈现学什么和怎样学的内容,以此使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知道如何学。
2.课时化原则
导学案的编写是为教师组织数学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服务的。所以,教师应当数学教学特点,以课时为单位,学生设计导学案,以此才能使学生在有针对性的训练中,知道自己本节课要学习哪些知识,或者自己在本节课学习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以此明确新知学习方向,有针对性地体验数学教学活动,获得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
3.问题化原则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其已有的知识储备和数学认知能力,运用所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数学教学本身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问题的解决是离不开问题的,而且,问题是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起點。所以,设计导学案的时候,教师要将教材中抽象的数学知识点,转化为一个个极具探究性的问题,以此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质疑、思考,从而积极地投身问题解决活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知。
4.学法指导原则
学生作为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其掌握知识、运用知识,都离不开数学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既然导学案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那么,在内容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将数学的学习方法渗透其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受到数学学习方法的熏陶,以在其辅助下,加深对所学的理解,为其灵活运用所学,有效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导学案的应用
在以上原则的指导下设计了科学的导学案之后,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则需要应用有效的方式将其渗透到课前、课中和课后等环节,以此使学生在其辅助下加深对所学的理解,提升数学学习质量。
1.课前运用导学案
课前预习是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倘若学生无法自主预习新知,则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感到迷茫,不知所措,觉得所有知识点都是难以理解的。面对此情况,我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会发挥导学案的作用,在课前就将其发送给学生,使其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以此在导学案的引导下,知道新知学习目标、重难点等,同时在学习任务的指导下,对新知内容进行探索,建立感性认知,同时发现学习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提高听课效果。
2.课中运用导学案
新知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头戏,也是困扰广大教师一大难题。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掌握着教学的主动权,其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抽象的知识,而学生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无法建立对其深刻的理解。面对此情况,我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则发挥导学案的作用,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就自主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以此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碰撞,发展数学思维,同时理解新知内容。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会进行巡视,发现其导学案完成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对学生给予点拨,帮助其加深对所学的理解。
3.课后运用导学案
课后是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巩固课堂所学的关键环节。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后活动开展中,教师往往引导学生大量做习题,以此希望学生在完成问题中,及时消化所学。忽视了数学知识具有碎片化的特点,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是难以对所学知识有深刻理解的。对此,我则发挥导学案的作用,引导学生按照其中的内容整理新知,并将与之有联系的其他知识点融入其中,以此建构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加深对所学的理解,为灵活运用所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学案,并将其灵活地运用到课前、课中和课后等环节,以此使学生在发挥其自主性的过程中,积极而有效地探究数学知识,提升数学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佰芳.浅析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1):73.
[2] 张平.高中数学导学案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3):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