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广告有效传播新思路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goo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绿色广告作为公益广告的一种,在宣传环保知识、倡导环保行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却也面对着传播力度与创意性不足的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了结合当下热点——跨界营销进行广告创作的新观点,通过与其他品牌、机构合作,起到资源互补的作用,以达到有效传播绿色广告的目的。
  关键词:绿色广告;跨界营销;品牌联合
  中图分类号:F71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3-0093-03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环境意识日益增强,由此也带来了对绿色产品需求的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得不将目光投掷于绿色广告领域。此举不仅能够很好地宣传本产品,同时也彰显了企业本身的社会责任,提高了企业形象。
  然而,绿色广告的有效性却并不尽人意。原因显而易见——创意上的欠缺、形式上的单一以及“刷绿”现象的频生,都影响了绿色广告的发展。
  当前,已经有许多文献对“刷绿”现象提出了批判,广告创意的问题也一直都是业内探讨的热点 。因此,本文将从形式的角度进行探讨,并结合当下行业热点,提出提高绿色广告有效性的另一个方法——开展跨界营销合作。
  一、绿色广告的定义及特征
  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绿色广告这一专业术语才正式出现于西方的相关文献之中。此前,学者们更多将目光聚焦于“环保广告”,即将环保作为广告的主题[1]。它更侧重于环境保护,多以图片的形式呈现。而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者所关注的问题早已不限定于单一的环境保护。在这样的背景下,绿色广告应运而生。
  国内外对于绿色广告的定义众说纷纭。有的学者倾向于从宏观角度对绿色广告进行概括,有的学者则更青睐于把绿色广告分成不同的角度,再分别进行定义的方式。
  借由朱晋仪的硕士毕业论文,可一窥国内外对绿色广告进行探究的历史。绿色广告由一开始强调绿色信息、绿色观念,到后来只需在“表现的形式上符合绿色原则”,或是只需要融入“绿色”的元素[2]。可以说,绿色广告定义的范围正不断扩大。
  鉴于本文主要从营销的角度对绿色广告形式进行探讨,遂采用业内从营销角度提出的绿色广告定义,即,绿色广告主要从产品或品牌的环境属性进行推广,以吸引偏好环境友好型产品的消费者注意,最终促成购买[3]。
  对于绿色广告的特征,业内的观点则比较统一。
  绿色广告应当传播绿色的信息、表达环保的理念与主题、倡导积极环保的消费态度。绿色广告还能够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具备一定的公益性质。
  二、目前国内绿色广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如前文所述,我国在绿色广告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集中在绿色广告的创意问题、绿色广告的形式问题及绿色广告的“刷绿”现象之中。
  从创意的角度而言,国内绿色广告往往直接点名产品或品牌的绿色属性,叙述方式简单却缺少新意。绿色广告是否缺乏滋生创意的土壤?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在形式上,绿色广告往往以图片形式为主,也包括一部分影视广告作品。平面广告作品多刊登于公交车站台、地铁站站台等户外场所。但实际上,笔者认为,公益广告如同商业广告,其传播的平台和空间应该是多样的,创意形式也应当是灵活的。
  最后,普遍存在的“刷绿”现象主要是指广告主散播大量的虚假绿色信息,过分宣传自身产品及企业形象,制造出消費的盲点。若要抑制该现象的滋生,一方面需要企业自身提高素养,良性竞争;另一方面,也需要用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
  除以上问题外,汪青云与李婉青曾提出,现有广告市场存在混乱的问题。内容诸多,例如广告宣传产品质量本身有欠缺、广告发布渠道脏乱不堪等[4]。王婧婧亦从更抽象、深层的角度提出,不同的环境态度与广告诉求会对绿色产品广告心理产生不同影响,呼吁广告主、广告制作者,要从消费者的个性特征思考,更新广告诉求方式,使之更有针对性,以增强效度[5]。
  面对以上问题,不同学者提出不同见解。其中,俞龙曾发文指出,解决绿色营销中的问题,整合广告实施策略,或许是一种有力的方式[6]。张傲的观点补充,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伊利的营销方案为例,促销式的营销策略,也许也是推动绿色广告发展的方法之一[7]。
  三、跨界营销的定义
  探讨跨界营销,先从跨界开始。跨界,crossover,即交叉与跨越,可指代两种不同类食物的混合与交融。这一概念后被广泛运用于营销传播领域的研究。跨界,也曾一度指代地理概念上的“跨国”“跨境”——企业通过“跨国贸易”“跨境贸易”等形式,进行品牌“本土化”的营销战略。
  跨界营销这一概念源于实践研究,目前尚无翔实丰满的理论体系,亦无准确的定义。
  杨芳认为,跨界营销可以看作一种资源的整合,不仅可以为消费者提供额外附加值,还可以为其创造一种新的消费需求。其目标在于维护与提高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与拥护度,并为消费者创造更多价值,避免品牌与产品的老化[8]。
  程丹亚对于跨界营销的观点则稍有出入,他更强调品牌核心价值与竞争两方面——他认为,跨界营销的目的主要是延伸与发展品牌核心价值,并增强差异化竞争优势。在此过程中,会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领域的品牌,他们基于一致的市场目标,通过创新联合使用品牌要素,达到“1+1>2”的效果[9]。
  高丽娟的观点又为跨界营销的概念做出了补充。她提出,跨界是一种融合——原本不相干的元素从此联系紧密,甚至相互影响。需注意的是,跨界不是在任意品牌之间进行的,需保证在用户体验方面,合作双方是互补性的而非竞争性的[10]。
  此外,裴旭东的观点认为,跨界营销的实质是多个品牌从不同角度诠释一个用户特征。在此过程中,品牌的资源得到整合,加之以协同效应的发挥,从而实现用户体验上的互补,其结果将导致消费者好感上升,进一步演化为品牌忠诚[11]。   放眼国外,一些学者也提供了研究跨界营销的其他观点与思路——
  国外一些学者将“跨界营销”“品牌联盟”与“联合营销”等概念联系起来,结论与前文类似,在跨界营销这一概念中,着重强调品牌间的合作,营销资源的整合,及“协同效应”。
  Aaker与Keller的观点是,品牌联盟是借用其他品牌形成的一种杠杆作用战略。关于品牌联盟,Rao Akshay R 和 Robert将其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牌组合;跨界营销也是一种品牌之间的联合营销,但前提是品牌之间保持相互的独立。
  至于联合营销,Thoumrungroje A 和 Tansuhaj P曾将其表述为一种具体的战略联盟。他们强调业务层面的竞争战略进行的横向互补——想要在特定的产品市场中创造竞争优势,需要通过在价值链的同一阶段集中资源和能力。
  但是联合营销又仿佛略有别于跨界营销。参考Farrelly F和Quester P的觀点,联合营销的合作伙伴的产品、品牌货企业形象,应作为一个系统一起销售。而Ahn Kim则并不执着于“系统”。他认为,联合营销的合作中,参与者在增值链中处于同一水平,创建联合命名与技术合作是可行的——前提是双方需处于平等和独立的状态。
  由此看来,仿佛营销与跨界是两个独立的概念。但Hult对组织结构、企业价值创造网络进行了重新定义,把营销的本质总结跨界合作。
  无论如何,跨界营销都与“行业”“资源整合”“合作”“品牌”等关键词紧密相连。依据中国今年多个跨界营销合作的实例,如网易云音乐与农夫山泉的合作等,本文将更多参考国内学者对跨界营销的描述与定义。
  四、绿色广告跨界营销案例
  兰芝,某韩国化妆品品牌,曾在2018年暑期举办“喝光瓶中水”的公益活动。该活动以保护水资源为主题,通过推出限定睡眠面膜的形式,邀请众多明星,如许魏洲、孟美岐等共同拍摄公益视屏,倡导消费者表达公益态度,共同保护我们珍惜的水资源。同时,兰芝推出了“公益态度周”活动,并在最后一周与电子品牌小米发起合作。合作内容包括小米运动与小米之家,在活动期间,只要登陆小米运动APP的兰芝活动主页,关联小米手环,便可收到每日震动的补水提醒。只要用户积极参与活动,即可赢得相关品牌礼物;同时,在指定时间内到小米之家指定门店购买任意小米产品,只需现场扫码关注兰芝中国的官方微信,便可免费领取当期兰芝主打的睡眠面膜体验装。
  在此活动期间,兰芝品牌不仅充分彰显了自己的公益态度与企业担当,更大力宣传了品牌的主力产品,赢得了巨大的声量。
  兰芝与小米的合作,不仅丰富了其当月营销活动的内容,更是一次扩大自己品牌的消费群体的尝试。
  参考文献:
  [1]郭越.关于绿色广告有效性的探讨[J].中国市场,2017 (36): 225.
  [2]朱晋仪.绿色广告诉求对消费者绿色消费和信息分享意愿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3]谢加封. 绿色广告研究评述与展望[J].广告大观(理论版), 2017 (3): 17.
  [4]汪青云,李婉青.绿色广告兴起的必然性与发展策略探析[J].广告研究,2012(10):69.
  [5]王婧婧.环境态度和广告诉求对绿色产品广告心理效果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4.
  [6]俞龙,叶志成,郑秀蕾.论绿色营销与广告策略的实施[J].福建论坛,2011(2):70.
  [7]张傲.浅析绿色营销及其广告策略[J].广告在线,2012(4):129.
  [8]杨芳.滴滴出行品牌跨界营销策略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8.
  [9]程丹亚.跨界营销——品牌另辟蹊径的影响之道[J].新闻研究导刊,2018,9(15):76-77.
  [10]高丽娟.从“创造101”浅谈网络综艺与电商IP跨界营销[J].中外企业家,2018(2):223.
  [11]裴旭东.国产手机品牌跨界营销现状及对策分析[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17,27(1):49-51.
其他文献
摘要:依托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手机游戏有了移动化及社交化的呈现方式。本研究选取时下最流行的手机游戏《绝地求生:刺激战场》为例,研究手机游戏的社交化进程,从社交传播的角度入手,分析手机游戏社交传播特征、社交传播推广策略和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及其对策。重点研究游戏自身借助社交传播是如何形成当前传播规模、其传播受众的特点,致力于探讨在一个具体的手机游戏中社交传播是如何发挥作用促进手机游戏发展的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学出版社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日渐式微,发展局面陷入窘境,如何转化劣势,寻求发展突破,是当下面临的紧迫问题。结合当下出版业业态现状,本文提出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概念“IP化思维”,具体以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现状为例,试图将其明晰化、理論化,以期为解决大学出版社发展难题提供一种可能的思维路径。  关键词:“IP化思维”;大学出版社;价值;爆点  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期刊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自媒体的高度活跃,社会热点事件的网络舆论层出不穷,在舆论形成与传播中极大地影响着舆论走向。本文通过百度指数、清博数据分析“江歌案”在网络上引起的广泛关注、引发的舆情和后续发展,对其舆情特点、传播特性等方面进行解析,了解传统主流媒体、新媒体特别是自媒体在舆论传播过程中如何影响舆论发展,从而更好地了解热点事件中网络舆论形成和传播机制。  关键词:网络舆论;江歌案;
期刊
摘要: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使公众作为真正意义上之舆论监督主体的权力得到回归,但在公共安全事件的舆论监督中,公众自发的网络舆论往往具有偏激性,消息来源真假难辨,容易产生谣言和此生危机。人民网观点频道在对“问题疫苗”案件的舆论监督中引导网络舆论,促进问题的解决,为主流媒体在新媒体语境下的舆论监督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从评论时机、评论角度、评论涉及群体等内容分析指标进行分析, 以“问题疫苗”类事件为例,考察
期刊
摘要: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网络用户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数量,网络与现实的分野越来越小,人的虚拟化生存趋势更加明显。 群体性事件在网络上的爆发也较之前更为快速。网民们在各类关乎社会公众利益的舆情事件爆发后,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话语渠道的增多让话语表达的丰富性增多,然而随之增多的还有针对舆情事件的不理性表达,主要表现就是群体极化下的网络暴力。  关键词: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网络暴力  中图分类号:G20文
期刊
摘 要: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怎样?学术生产在多大程度上与教学有关?除教学内容的深钻新研之外,必定有一个学术生产的框架决定着教学成果的成名路径,如编辑、出版、文化与社会思潮、个人威望、学生资源等,都可能是该框架的架构之一,中国现代新闻学名著的产出路径就较好地印证了这一思考。它也为那些一生“以本(科)为(根)本”的大学教师的学术道路指明了一个很好的方向。  关键词: 教材;讲义;教学;科研;新闻学;学术
期刊
摘要:新技术的运用推动传统行业的变革,在新闻的非连续性发展中,我们愈发感知到变革就在不远处。在18世纪高举理性大旗的新闻业,遇到非连续发展的断点时,工具理性却占据了关键点,这使得当下的新闻业偏离了传统人文主义色彩,忽视了受众作为“人”的情感内核。对此,新闻生产应该坚守最后一道底线,让人文法则成为捍卫新闻发展的新准则。   关键词:数据新闻;非连续性;工具理性;新闻生产;人文主义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医生形象污名化,已有研究表明专业媒体在医患新闻中存在失衡报道。随着用户生产的内容(UGC)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由于其没有专业新闻把关限制,受众可从各个角度了解事件,那么UGC是否可以改变媒体一边倒地口诛笔伐医院的报道现状?本文发现用户生产的内容(UGC)改善了医生形象,但由于受众依然存在刻板印象以及用户生产还存在一些不足,UGC还不能起到很好的传播作用。  关键词:UGC ;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我国出现了一系列突发环境事件。以2018年11月4日“泉港碳九泄露事件”为例,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框架分析法剖析这一事件报道中的信源、体裁、态度、内容,揭示媒体的风险沟通策略。分析发现,报道中以消息、中立报道、政府信源、风险解释和风险决策的框架为主。有以下问题亟待完善:提升深度报道和负面报道、增强环境议题报道能力、平衡“影响框架”下的恐惧诉求、重视“健康防护框架”的教育功能、积极促进多种
期刊
摘 要:中国传统村落凝结着中华民族的记忆与智慧,反映了时代的进步与变迁。有些古村落文化历经数千年的锤炼,延续至今;而有些则留下了不同时代的烙印,发生改变。本研究选择湖南上甘棠村作为代表性研究对象,前往实地进行考察,通过实地走访记录上甘棠村现状的一手材料,并对搜集到的相关图文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与文献、地方志等资料进行比较、归纳,从而对上甘棠村在历史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的因素及其发生原因进行具体分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