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在对我院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讨论如何调整师资结构,完善提高教师的学历、知识、能力结构,引导广大教师走专业化成长的道路,全面提升双师素质,构建高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打造一只具有鲜明职教特点、教练型的师资队伍,将培养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作为重要任务,构建长效的人才保障机制。把我院打造成辽宁省职业教育高水平现代化高职院校,为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和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提供技术技能人才与智力支撑。
关键词:“双高”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诊断
2010年以来,我院通过进行国家骨干高职学院项目建设,全面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创新培养模式,拓宽培养渠道,从注重广大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走向综合素质提升,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重点培养与普遍提高相结合,个别培养与团队培养相结合,校内培养与企业锻炼相结合,专业建设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等诸多措施,先后培养了含括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及专业群、船舶动力技术专业及专业群、船舶电气技术专业及专业群、数控技术专业及专业群、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及专业群等9名专业带头人、43名骨干教师。学院重视教学骨干力量可持续发展,从职业道德水平、专业建设能力、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4方面着手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稳步推进。我院目前共有教职工人数589人,专任教师453人,学生总数7689人。专任教师占比76.91% ,生师比16.97:1 。学院建立了由企业能工巧匠、技术革新能手等组成的300名兼职教师资源库,有24名特聘教授。通过引培并举,学院打造了一只相对稳定的专兼结合高素质教师队伍,师资队伍结构趋于合理,学历层次逐步提高,专业方向不断拓展,“双师型”教师比例和双师素质有很大提升。
2017年,学院成功获批了“辽宁省职业教育高水平现代化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学校,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群、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群、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群被确定为“辽宁省职业教育高水平特色专业群”立项建设单位。学院实施了“教师专业技能提升工程”提升教師的实践技能水平,组织了155名专业教师走进实验室和实训场所,通过开展以项目为载体的活动,熟悉新仪器、新设备、新工艺,促进了教师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和参加岗位培训,组织专业教师开展以课题项目带动培训的活动。通过引进高层次学历专业教师,规范企业外聘教师的管理,积极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加强政策的引导作用,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加大考核专业建设业绩和实际能力的比重。
一、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不足之处
学院目前平均生师比相对合理,但明显存在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结构性缺编、素质不高等问题。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略显不合理,各专业概括起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船舶工程技术等专业教师缺口较大,专任教师队伍需要进一步加大;专业教师中学科带头人数量不足,专业分布不合理,没有形成合理的专业梯队结构;“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需要增加博士研究生学历教师数量。
1、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有待加强,培养机制不够完善。学院在校企合作平台上构建了双师教师标准和具体要求,明确要求青年教师到企业参加专业实践的时间为6个月以上。但是,校企之间没有形成双师素质教师评价、考核与管理机制,停留在鼓励和倡导层面,对培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的要求需要更加严格。
2、专兼职教师融合度不高,兼职教师缺少归属感。在教学过程中,专任教师与学院聘任教师缺乏沟通,优势互补效果不明显。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过程中,合力作用不明显,影响了学院整体师资队伍水平。
二、“双高”建设中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策略
一流的师资团队有助于学院招生生源的稳定与办学规模的持续扩大,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助于应用型与实践型学生的培养,满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要求,达成双赢的局面,从整体上提升学院的综合实力、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1、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由于受到生源来源与招生规模、当下社会公信力偏低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高职师资招聘中难觅国家重点大学毕业生,我院也同样面临着优秀青年专业教师匮乏的困境。执行地方政府在引进人才上的优惠政策,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专任教师专业结构符合学院各专业发展需求,专业课教师及专业骨干教师分布要逐渐趋于合理。学院将大力引进高学历人才和特聘教授,拓宽人才引进的渠道。完善实施《引进和稳定高学历人才暂行办法》,设立博士工作站,提供科研支持,促进产学研结合和科研成果转化,提升教师队伍的层次。
2、提升专业教师双师素质。职业院校专任“双师型”教师认定的基本条件是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获职业教育教师系列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任教师,同时必须具有与所教专业相关的行业执业资格或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积极推进教师和企业人员双向交流合作,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和企业人才到学校兼职任教常态化机制。把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落实情况纳入到教师的考核、晋级的评价标准中,继续提升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实施教师技能提升工程,开放学院各实验实训场所和设备,鼓励支持先进高强钢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王巍技能大师工作站”等平台与企业开展项目合作,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积极拓展企业兼职师资,让更多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实践专家走进课堂,打造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立稳定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指导关系。参照企业“师徒制”的办法,组织和引导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与企业的大师结成师徒关系,学习大师的绝技绝活和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要求广大教师与时俱进,具有信息应用技术水平、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化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能力,以及应用信息技术创新和发展“混合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能力。培养教师在教学和教育管理中,应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能力,丰富基础性教学资源库。建立促进信息化教学的机制体制,鼓励创新,拓展信息化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打造教育教学信息化特色品牌,确立学院在国内高职院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领先地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书润.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理念的演变[J].职业, 2018-05-15 :51-52
关键词:“双高”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诊断
2010年以来,我院通过进行国家骨干高职学院项目建设,全面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创新培养模式,拓宽培养渠道,从注重广大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走向综合素质提升,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重点培养与普遍提高相结合,个别培养与团队培养相结合,校内培养与企业锻炼相结合,专业建设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等诸多措施,先后培养了含括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及专业群、船舶动力技术专业及专业群、船舶电气技术专业及专业群、数控技术专业及专业群、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及专业群等9名专业带头人、43名骨干教师。学院重视教学骨干力量可持续发展,从职业道德水平、专业建设能力、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4方面着手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稳步推进。我院目前共有教职工人数589人,专任教师453人,学生总数7689人。专任教师占比76.91% ,生师比16.97:1 。学院建立了由企业能工巧匠、技术革新能手等组成的300名兼职教师资源库,有24名特聘教授。通过引培并举,学院打造了一只相对稳定的专兼结合高素质教师队伍,师资队伍结构趋于合理,学历层次逐步提高,专业方向不断拓展,“双师型”教师比例和双师素质有很大提升。
2017年,学院成功获批了“辽宁省职业教育高水平现代化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学校,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群、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群、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群被确定为“辽宁省职业教育高水平特色专业群”立项建设单位。学院实施了“教师专业技能提升工程”提升教師的实践技能水平,组织了155名专业教师走进实验室和实训场所,通过开展以项目为载体的活动,熟悉新仪器、新设备、新工艺,促进了教师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和参加岗位培训,组织专业教师开展以课题项目带动培训的活动。通过引进高层次学历专业教师,规范企业外聘教师的管理,积极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加强政策的引导作用,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加大考核专业建设业绩和实际能力的比重。
一、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不足之处
学院目前平均生师比相对合理,但明显存在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结构性缺编、素质不高等问题。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略显不合理,各专业概括起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船舶工程技术等专业教师缺口较大,专任教师队伍需要进一步加大;专业教师中学科带头人数量不足,专业分布不合理,没有形成合理的专业梯队结构;“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需要增加博士研究生学历教师数量。
1、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有待加强,培养机制不够完善。学院在校企合作平台上构建了双师教师标准和具体要求,明确要求青年教师到企业参加专业实践的时间为6个月以上。但是,校企之间没有形成双师素质教师评价、考核与管理机制,停留在鼓励和倡导层面,对培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的要求需要更加严格。
2、专兼职教师融合度不高,兼职教师缺少归属感。在教学过程中,专任教师与学院聘任教师缺乏沟通,优势互补效果不明显。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过程中,合力作用不明显,影响了学院整体师资队伍水平。
二、“双高”建设中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策略
一流的师资团队有助于学院招生生源的稳定与办学规模的持续扩大,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助于应用型与实践型学生的培养,满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要求,达成双赢的局面,从整体上提升学院的综合实力、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1、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由于受到生源来源与招生规模、当下社会公信力偏低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高职师资招聘中难觅国家重点大学毕业生,我院也同样面临着优秀青年专业教师匮乏的困境。执行地方政府在引进人才上的优惠政策,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专任教师专业结构符合学院各专业发展需求,专业课教师及专业骨干教师分布要逐渐趋于合理。学院将大力引进高学历人才和特聘教授,拓宽人才引进的渠道。完善实施《引进和稳定高学历人才暂行办法》,设立博士工作站,提供科研支持,促进产学研结合和科研成果转化,提升教师队伍的层次。
2、提升专业教师双师素质。职业院校专任“双师型”教师认定的基本条件是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获职业教育教师系列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任教师,同时必须具有与所教专业相关的行业执业资格或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积极推进教师和企业人员双向交流合作,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和企业人才到学校兼职任教常态化机制。把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落实情况纳入到教师的考核、晋级的评价标准中,继续提升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实施教师技能提升工程,开放学院各实验实训场所和设备,鼓励支持先进高强钢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王巍技能大师工作站”等平台与企业开展项目合作,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积极拓展企业兼职师资,让更多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实践专家走进课堂,打造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立稳定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指导关系。参照企业“师徒制”的办法,组织和引导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与企业的大师结成师徒关系,学习大师的绝技绝活和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要求广大教师与时俱进,具有信息应用技术水平、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化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能力,以及应用信息技术创新和发展“混合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能力。培养教师在教学和教育管理中,应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能力,丰富基础性教学资源库。建立促进信息化教学的机制体制,鼓励创新,拓展信息化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打造教育教学信息化特色品牌,确立学院在国内高职院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领先地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书润.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理念的演变[J].职业, 2018-05-15 :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