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系统”课程中的教学互动

来源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min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论述了对“信号与系统”课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思考。在分析“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着重阐述了课堂互动方式、作业本互动方式以及学习论坛互动方式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重点介绍了本课程的学习论坛可支持公式的在线输入,解决了本课程网络互动难以广泛开展的难题。教学实践证明这些教学互动方式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上海市教育评估院“教育社会风险评估”课题中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前“90后”青少年在生命态度上表现出自恋与自贱交织的整体特征。调查中,50%的初中生生活目标明确,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对未来生活充满期待;40%的初中生表现出对自然生命的关爱。约40%的初中生认同“为理想可以放弃生命”;约 70%认同“苟且偷生不如有尊严地去死”;约 80%认同“舍生取义”精神。与重视价值生命相比,当代初中生显示出对自然
“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其理论抽象、涉及面广。为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页制作工具。根据模块化思想,针对课程的教
精品课程网络化建设是在切实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优质的教学资源共享为目的。本文就内容、形式、技术三方面总结了“电路分析基础
作为广州市的一所名校,先烈东小学近年来明确德育为首的工作思路,以实施新课程改革为载体,重视班级建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少先队建设,贯彻实施“全面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了活泼鲜明的德育特色。  一、建设队伍,形成全员育人的德育格局  为了树立“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的德育理念,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把德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全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和思维形成的客观规律出发,提出结合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论文讨论了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教学目
本文研究了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实现幅度调制与解调的性能实验系统,给出了该系统的数学模型、工作原理、主要程序设计、实验方法及结果。以该系统为例,重点从实现技术方面
四川省宜宾县柏溪小学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近年来,学校根据县教育局“德育三化”模式的基本内涵,结合县城小学及学生的具体实际,以“阳光教育”为办学理念,改革传统的德育评价方式,创新性地提出了“阳光德育·家校共育”月主题“123”活动(即一月一主题,一主题两目标,两目标三评价)。通过将德育评价活动主题化、内容具体化、方式多元化,内化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着力培养孩子的智商、情商和逆商,让孩子成为“身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