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做法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阅读能力;习惯;兴趣;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2—0082—01
  语文能力读为先,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心。阅读教学的宗旨在于提高效率,培养阅读习惯,营造读书氛围,使学生通过阅读不断吸收人类先进思想和创造性思维的成果,获得自学能力,学会终身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语文学习的主要功夫在于“读”。好的词语、优美的句子、精巧的构思等等,这些都离不开读,在读中去感悟、品味,从而吸收和借鉴。 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必须通过广泛的阅读及正确的方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一、培养广泛阅读的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但就目前来看,许多学生都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致了阅读面狭窄,阅读的兴致低落等现象。因此,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工作来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
  1.激发阅读的兴趣 。所选读物要语言质朴生动,内容引人入胜,要尽力选那些学生读起来爱不释手,非一口气读完不可的读物。同时必须遵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果难易适当,就一定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强搞好阅读的信心。
  2.拓宽阅读的范围。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涉猎交际功能强、实用性强的应用文、说明文。提供给学生各种体裁、题材的文字材料,包括人物轶事、科普常识、文化习俗、人文历史、新闻报道、广告说明等。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读些原文版的简易读本、报刊杂志等。
  3.保证阅读的时间。除每周至少安排一节课进行阅读训练外,每天还坚持10—15分钟的课外阅读活动,力争每人每天课外阅读量达到500字左右。
  二、调动主动阅读的兴趣
  1.悬念调动法。在读书时,留下悬念给学生。听老师读了精彩的文章,却缺少结尾,悬而未决的情节催促学生自己急切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慢慢他会主动找书看,自由地畅游于书海,寻求其精神家园。
  2.故事梗概法。老师先把故事的大意讲给学生听,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例如引导学生阅读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事先,老师将故事的大致内容简单地向学生介绍,学生听了觉得有趣,就会自己去阅读此书了。
  3.电视辅助法。社会上流行的电视剧往往会对学生的阅读造成相当大的影响,老师如能抓住机会,因势利导,趁机向学生介绍相应的读物,学生阅读的兴趣会比较大。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便会轻松面对语文学习,助益也是颇大的。
  三、培养科学阅读的方法
  要求大家从文体、文题、层次、中心、写法及现实社会意义诸多角度去考查阅读文章。 首先是文题。要读懂一篇文章要先审文题。文章题目在读懂文章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它往往是文章中心的集中表现,或者是一条线索等等。明白文题在文章中的作用,才能顺藤摸瓜,读懂文章。如《济南的冬天》题目就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一看题目便明白文章的中心。 其次,理清文章的层次可帮助我们掌握文章的脉络。阅读一篇文章,先明白文章叙述、描写或说明对象,再看围绕这一对象分几个方面来写,即文章层次。如《看云识天气》一文,作者主要围绕“云和天气”的关系来说,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就出现了晴天和雨天的两种情况,“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带着这个问题再去阅读,学生就容易把握作者思路,沿着思路读下去,既能加快阅读速度,又能提高阅读质量。 第三,中心是阅读文章时对内容方面的又一要求。读一篇文章总要明白文章说了些什么,哪些是对文章内容的精练概括即文章中心。抓主笔阅读,能产生认识上的飞跃。主笔一般是主旨的体现,抓住主笔,可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四,阅读时要注重阅读速度。阅读分浏览式的快速阅读和字斟句酌的研究式阅读。快速阅读要求能尽量在短时间内完成阅读内容。在对内容的把握上要求能了解课文大意,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概括了解。字斟句酌的研究式阅读要求对课文内容理解比较透彻,包括对一些小问题的探究。这两种阅读各有针对性。在语文课堂的自我学习中,往往可采取快速阅读的方式,一目十行,把握文章大意,然后是字斟句酌的研究性阅读,深入到关键词、关键句子的理解,这样可以详细掌握课文内容。 编辑:刘於诚
其他文献
摘要:根据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设理论,探讨情感因素对中职英语教学的影响,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情感过滤理论;情感因素;中职学生;外语学习    一 、什么是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包括两大类:第一类是学习者的个别因素,包括焦虑、性格的内向与外向、学习动机等。第二类是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
随着因特网的扩张,知识组织将网络资源组织纳入研究范畴.关键词法等主题语言较成功的应用到网络信息检索上,分类语言组织网络资源的作用也日益突现和得到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将
合并后的高校图书馆可利用光盘网络系统共享光盘网络信息资源,在光盘网络检索系统的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加强系统管理、维护系统安全、多方位提供方便用户使用的技术服务以及其他
〔关键词〕 历史教学;教学质量;学习兴趣;记忆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1—0092—01  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要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结合乡土史进行教学。
文章从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对传统管理工作的影响入手,剖析了在数字化过程中"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从机构重组和人员分工两个角度,对图书馆转型过程中的"接点"管理模式提出了
中专数学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优化其数学思维品质。下面本人结合多年中专数学教学的实践,浅谈教学中运用开放式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点滴见解。  一、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亚里士多德作过这样精辟的阐述:“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是构成创新动机最现实、最活泼的心理成分,是创新的动力源泉。数学学习过程作为一个不断出
讨论了信息时代图书馆应有的信息服务和图书馆员必须具备的信息素质,指出提高整体信息素质是图书馆界的当务之急.
本文对转制后高职院图书馆的藏书、服务、队伍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摘要:本文以实例阐述初中自然科学教学中四条开放性问题的策略:等效思维策略;逆向思维策略;类比思维策略;集中思维策略。  关键词:开放性问题;思维策略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科学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品质,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科学学科的教学目的之一。为实现此目的,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开放性问题的思维训练,而后总结出几条开放性问题的思维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