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山区学校,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小学教学点,入学儿童少,年龄差距大,并且师资配备不足,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进行复式教学。在经过多年的传统的复式教学后,我摸索出了一套“一对一”结构的复式教学模式经验,用在边远山区乡村教学点教学,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减少了教师的劳动强度。
关键词:一对一;复式教学;探讨
目前,在边远山区乡村教学点学校生源少班级多,教师力量严重不足的现象非常普遍,一个教师往往要担任多个年级的多科课程。要想解决教师力量不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教学上采用复式教学法。
传统的复式教学基本上就是把两个年级安排在两个教室里由同一位教师教学,在同一节课中任教老师既要上这个班又要上另一个班。就拿一年级和二年级组成的“两级合一”复式教学来说,上课铃一响,教师就得先去交待二年级预习今天上课的内容,再赶忙去一年级上课。讲完一年级的课文后根据讲课的内容布置一年级学生做课堂作业,一切安排妥当以后,再赶去给二年级的同学上课。老师讲完二年级的课以后,根据上课的内容布置学生做课堂作业,然后再去检查、批改和评讲一年级做的作业。一节课中老师跑来跑去、顾这顾那。这样,不仅老师忙前忙后非常辛苦,而且没有老师在场的课堂秩序常常混乱不堪,影响了同学们学习。尽管老师付出了很多劳动,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不够理想。
我在边远山区教学点任教多年,深知传统复式教学的艰辛,经过多次实践,摸索出了一套“一对一”模式的复式教学经验,把它应用在边远山区教学点里效果甚为理想。它与传统的复式教学有所不同,同样拿一年级和二年级组成的“两级合一”复式教学来说,表现在不仅把两个不同的年级放在一个教室里,而且还把一、二年级的同学以纵列为年级交叉坐位,有选择地把性格、爱好、生活习惯基本相同的一、二年级的学生搭配来安排同坐一桌结为“对子”,形成“一对一”帮助,目的是让同桌的大同学帮助小同学。
传统的复式教学中,任课教师为了两个年级的教学,在一节课中跑来跑去、时常是顾此失彼。“一对一”的组成结构不需要老师来回忙碌,就能有效地维护课堂秩序。课堂上,大同学可以帮助同桌的小同学处理力所能及的事情,减少了“老师,我的笔断了!帮我削笔!”、“我的书没有这一页的!”等课堂上不该发生的混乱喊叫。
一年级的同学不会规范的拿筆,每学写一笔一画都要教师手把手地教,有的同学会倒着书的一头来看,每读一页书、写一题算式,都有很多字不认识,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并指出拿书的顺倒,耐心指导他们查字典识字。有了“一对一”帮助,可以减轻老师处理课堂上出现的“牛毛琐事”的负担,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每个人天生都想做“头领”,这是人的秉性。一年级的同学往往在读、写、算中有或这或那的小错误,对于二年级的同桌来说很快就能判断出来,可以使错误马上得到更正。学生中谁都想过把教师瘾,这种“批改”、“纠正”, 甚至是“教读”、“教认”的教师“活”,在老师的认可下完全可以让身为二年级学生的同桌来完成,促进了“小教师”学习的兴趣。在遇到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还可以促使这些“小老师”相互探讨和钻研,设法弄懂弄通,大有“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瓢水”的鞭策感。
一年级的小同学遵守学校课堂纪律是要督促和培养的,即使老师一再强调,但仍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真正进入规范的状态。比如上课钟敲响了,要自觉进教室坐好,拿出书本、学习用具,上课不准搞小动作,不准吃东西等等,都可在大同学的督促下更快地融入课堂环境。一年级的同学刚脱离父母的怀抱,日常生活中面对各种琐事有时不知如何处理,大便、小便、玩耍出汗要脱衣服,口渴了找水喝等,这些小事都可以让同桌的大同学来帮助正确引导,避免了在教室外随地大小便,口渴了喝生水,闷出汗不知脱衣等等事情的发生。有了“一对一”的复式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出许多“小老师”,老师的负担减轻了,就会有更多的精力去投入教学中。
要实施比较有效的“一对一”复式教学,老师得先抓出一个过硬的训练有素的班级,在教师的精心辅导下,培养“接班人”一届一届传下去。实施“一对一”复式教学要想有效果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一个长期的、锲而不舍的过程,教师要持之以恒地去做好这项工作。在实施的长期过程中,有时会有部分学生久而生厌的想法和行为,作为复式教学的教师要及时发现并做好“小教师”的思想工作,采取多种措施。如举行桌与桌的学习总成绩竞赛;谁是最优秀的“小老师”评比;谁是进步最大的“小同学”评比;哪一桌做的好人好事最多评比等等活动。让同学们自觉养成热爱集体的观念,互相帮助、关心别人的好品德。有了一系列的措施、竞赛,评比等活动,同桌“搭档”会在学习、纪律、品德的提高上做得更好。
当然,“一对一”复式教学并不是把所有的事情让学生来帮助,而是在教师周密计划、布置、引导、学生的配合下进行。这样才真正做到了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劳动强度,让老师更有精力投入教学,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经过多年的“一对一”复式教学摸索,我认为这是搞好目前师资力量不足的教学点的教学比较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关键词:一对一;复式教学;探讨
目前,在边远山区乡村教学点学校生源少班级多,教师力量严重不足的现象非常普遍,一个教师往往要担任多个年级的多科课程。要想解决教师力量不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教学上采用复式教学法。
传统的复式教学基本上就是把两个年级安排在两个教室里由同一位教师教学,在同一节课中任教老师既要上这个班又要上另一个班。就拿一年级和二年级组成的“两级合一”复式教学来说,上课铃一响,教师就得先去交待二年级预习今天上课的内容,再赶忙去一年级上课。讲完一年级的课文后根据讲课的内容布置一年级学生做课堂作业,一切安排妥当以后,再赶去给二年级的同学上课。老师讲完二年级的课以后,根据上课的内容布置学生做课堂作业,然后再去检查、批改和评讲一年级做的作业。一节课中老师跑来跑去、顾这顾那。这样,不仅老师忙前忙后非常辛苦,而且没有老师在场的课堂秩序常常混乱不堪,影响了同学们学习。尽管老师付出了很多劳动,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不够理想。
我在边远山区教学点任教多年,深知传统复式教学的艰辛,经过多次实践,摸索出了一套“一对一”模式的复式教学经验,把它应用在边远山区教学点里效果甚为理想。它与传统的复式教学有所不同,同样拿一年级和二年级组成的“两级合一”复式教学来说,表现在不仅把两个不同的年级放在一个教室里,而且还把一、二年级的同学以纵列为年级交叉坐位,有选择地把性格、爱好、生活习惯基本相同的一、二年级的学生搭配来安排同坐一桌结为“对子”,形成“一对一”帮助,目的是让同桌的大同学帮助小同学。
传统的复式教学中,任课教师为了两个年级的教学,在一节课中跑来跑去、时常是顾此失彼。“一对一”的组成结构不需要老师来回忙碌,就能有效地维护课堂秩序。课堂上,大同学可以帮助同桌的小同学处理力所能及的事情,减少了“老师,我的笔断了!帮我削笔!”、“我的书没有这一页的!”等课堂上不该发生的混乱喊叫。
一年级的同学不会规范的拿筆,每学写一笔一画都要教师手把手地教,有的同学会倒着书的一头来看,每读一页书、写一题算式,都有很多字不认识,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并指出拿书的顺倒,耐心指导他们查字典识字。有了“一对一”帮助,可以减轻老师处理课堂上出现的“牛毛琐事”的负担,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每个人天生都想做“头领”,这是人的秉性。一年级的同学往往在读、写、算中有或这或那的小错误,对于二年级的同桌来说很快就能判断出来,可以使错误马上得到更正。学生中谁都想过把教师瘾,这种“批改”、“纠正”, 甚至是“教读”、“教认”的教师“活”,在老师的认可下完全可以让身为二年级学生的同桌来完成,促进了“小教师”学习的兴趣。在遇到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还可以促使这些“小老师”相互探讨和钻研,设法弄懂弄通,大有“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瓢水”的鞭策感。
一年级的小同学遵守学校课堂纪律是要督促和培养的,即使老师一再强调,但仍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真正进入规范的状态。比如上课钟敲响了,要自觉进教室坐好,拿出书本、学习用具,上课不准搞小动作,不准吃东西等等,都可在大同学的督促下更快地融入课堂环境。一年级的同学刚脱离父母的怀抱,日常生活中面对各种琐事有时不知如何处理,大便、小便、玩耍出汗要脱衣服,口渴了找水喝等,这些小事都可以让同桌的大同学来帮助正确引导,避免了在教室外随地大小便,口渴了喝生水,闷出汗不知脱衣等等事情的发生。有了“一对一”的复式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出许多“小老师”,老师的负担减轻了,就会有更多的精力去投入教学中。
要实施比较有效的“一对一”复式教学,老师得先抓出一个过硬的训练有素的班级,在教师的精心辅导下,培养“接班人”一届一届传下去。实施“一对一”复式教学要想有效果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一个长期的、锲而不舍的过程,教师要持之以恒地去做好这项工作。在实施的长期过程中,有时会有部分学生久而生厌的想法和行为,作为复式教学的教师要及时发现并做好“小教师”的思想工作,采取多种措施。如举行桌与桌的学习总成绩竞赛;谁是最优秀的“小老师”评比;谁是进步最大的“小同学”评比;哪一桌做的好人好事最多评比等等活动。让同学们自觉养成热爱集体的观念,互相帮助、关心别人的好品德。有了一系列的措施、竞赛,评比等活动,同桌“搭档”会在学习、纪律、品德的提高上做得更好。
当然,“一对一”复式教学并不是把所有的事情让学生来帮助,而是在教师周密计划、布置、引导、学生的配合下进行。这样才真正做到了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劳动强度,让老师更有精力投入教学,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经过多年的“一对一”复式教学摸索,我认为这是搞好目前师资力量不足的教学点的教学比较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