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机关在七届二中全会后离开西柏坡,于1949年3月25日进驻北平。5月13日,陈云急赴北平,就任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主持全国财经工作。
陈云是在投机资本掀起的物价风波中走马上任的。
5月27日,上海解放。投机分子利用长期通货膨胀下人们对纸币的不信任心理,哄抬金银、外币特别是银元的价格,排挤人民币,导致物价猛涨。上海市军管会抛售10万银元也没能稳住局势。6月7日,他们报告中央,决定武力查封投机活动的老窝上海证券大楼,毛泽东亲自回电话表示赞同。6月8日,由陈云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打击银元使人民币占领阵地的指示》明令:铁路交通事业及市政公用事业一律收人民币;税收一律征收人民币;发行实物公债;通令私人银行查验资金,开放解放区汇兑,以老区为坚强阵地,支持人民币占领新区市场。6月10日,上海市军管会派部队查封了上海证券大楼,逮捕200多名银元投机操纵者,并以经济手段相配合,稳住了金融物价形势。
但投机资本势力强大,他们很快又将投机活动从金融领域转向商品流通领域,掀起了新一轮物价猛涨浪潮。为了应对不利局势,7月27日至8月15日,陈云在上海主持召开财经会议。他安排了全国各地对上海“两白一黑(粮食、棉花和煤炭)”的供应。与会代表认为,物价上涨原因在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因为财经困难,不得不依赖财政发行。这在当时条件下,似乎是一个无法解开的死结。作为新上任的财经当家人,陈云能给大家交出一份什么样的答卷呢?
陈云表示,票子还得发,物价还得涨。既然开支不能减,想少发票子,主意只能打到增收上。陈云想了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是发公债,第二个办法是抓紧收公粮和收税。
上海会议后的8月和9月,全国物价相对比较平稳,但陈云没有被这种表面的现象迷惑。
10月15日,物价猛涨,此后每天涨幅达10%到30%。面对严峻形势,陈云并没有惊慌失措。物价涨风起来之后,陈云注意到:上海投机者主要囤积纱布,华北投机势力集中冲击粮食。为了避免两面受敌,他决定首先抓住粮食,稳定北方地区。
10月20日,陈云和薄一波急电东北,要求紧急调拨一批粮食支持华北市场。为求万无一失,陈云派中财委计划局副局长曹菊如赶赴东北,坐镇沈阳,保证东北每天发一个列车的粮食到北京。粮食运来后,每天增加存粮席囤。同时,北京还逮捕和严惩了16家投机粮商。这些手段震慑了投机者,安定了民心。
在京津腾出手来之后,陈云开始全力对付上海的投机势力。
11月13日,陈云为中财委起草电报,分析形势,部署战略。电报分析了这次物价猛涨的原因,指出根本原因是纸币发行量大增,国家没有回笼或抵消巨大数量货币的物资。在物价涨了两倍的情况下,货币发行量与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已能适应,物价有了稳住的可能,各地均应以全力稳住。电报中指示:在全国范围调动粮食,纱布,11月25日前集结到位,待机统一抛售;对于投机商人,这次要给以适当教训。目前抢购风盛时,应乘机将冷货呆货抛给投机商,但不要给其主要物资,等到收缩银根、物价平衡,商人吐出主要物资时,应乘机买进。陈云的报告得到中央的批准。
11月20日,各地国营商业逐步提高贸易公司商品牌价,到24日使其与黑市价格持平。投机分子果然中计,还在不顾死活地继续吃进,资金不足的,甚至不惜借高利贷。
11月25日,全国采取统一步骤大量抛售纱布,而且一边抛售,一边降低牌价。投机分子一看大事不妙,也赶紧抛售,但他们抛得越多,市场行情跌得越快,上海的纱布价格,一天之内下降了一半。投机分子叫苦不迭。
1950年春节前后,投机资本利用“红盘看涨’的心理和国民党飞机轰炸上海造成的恐慌,在粮食和纱布上又掀起风波,但陈云周密组织了纱布生产和粮食的全国大调运。到3月份,全国物价涨风停止,上海,天津等6大城市物价3月份比2月份下降15%,投机资本受到毁灭性打击。
经过较量,人民政权终于击退了投机资本的挑战,在财经没有完全统一、财政收支还有较大赤字的情况下,掌握了市场主导权,遏制了物价猛涨势头。
1950年3月,陈云为政务院起草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物资调度和现金管理。4月,全国财政收支接近平衡,结束了长达12年的恶性通货膨胀局面。
新中国创造了消除通货膨胀的“中国奇迹”。
(摘自《湘潮》2007.1)
陈云是在投机资本掀起的物价风波中走马上任的。
5月27日,上海解放。投机分子利用长期通货膨胀下人们对纸币的不信任心理,哄抬金银、外币特别是银元的价格,排挤人民币,导致物价猛涨。上海市军管会抛售10万银元也没能稳住局势。6月7日,他们报告中央,决定武力查封投机活动的老窝上海证券大楼,毛泽东亲自回电话表示赞同。6月8日,由陈云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打击银元使人民币占领阵地的指示》明令:铁路交通事业及市政公用事业一律收人民币;税收一律征收人民币;发行实物公债;通令私人银行查验资金,开放解放区汇兑,以老区为坚强阵地,支持人民币占领新区市场。6月10日,上海市军管会派部队查封了上海证券大楼,逮捕200多名银元投机操纵者,并以经济手段相配合,稳住了金融物价形势。
但投机资本势力强大,他们很快又将投机活动从金融领域转向商品流通领域,掀起了新一轮物价猛涨浪潮。为了应对不利局势,7月27日至8月15日,陈云在上海主持召开财经会议。他安排了全国各地对上海“两白一黑(粮食、棉花和煤炭)”的供应。与会代表认为,物价上涨原因在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因为财经困难,不得不依赖财政发行。这在当时条件下,似乎是一个无法解开的死结。作为新上任的财经当家人,陈云能给大家交出一份什么样的答卷呢?
陈云表示,票子还得发,物价还得涨。既然开支不能减,想少发票子,主意只能打到增收上。陈云想了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是发公债,第二个办法是抓紧收公粮和收税。
上海会议后的8月和9月,全国物价相对比较平稳,但陈云没有被这种表面的现象迷惑。
10月15日,物价猛涨,此后每天涨幅达10%到30%。面对严峻形势,陈云并没有惊慌失措。物价涨风起来之后,陈云注意到:上海投机者主要囤积纱布,华北投机势力集中冲击粮食。为了避免两面受敌,他决定首先抓住粮食,稳定北方地区。
10月20日,陈云和薄一波急电东北,要求紧急调拨一批粮食支持华北市场。为求万无一失,陈云派中财委计划局副局长曹菊如赶赴东北,坐镇沈阳,保证东北每天发一个列车的粮食到北京。粮食运来后,每天增加存粮席囤。同时,北京还逮捕和严惩了16家投机粮商。这些手段震慑了投机者,安定了民心。
在京津腾出手来之后,陈云开始全力对付上海的投机势力。
11月13日,陈云为中财委起草电报,分析形势,部署战略。电报分析了这次物价猛涨的原因,指出根本原因是纸币发行量大增,国家没有回笼或抵消巨大数量货币的物资。在物价涨了两倍的情况下,货币发行量与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已能适应,物价有了稳住的可能,各地均应以全力稳住。电报中指示:在全国范围调动粮食,纱布,11月25日前集结到位,待机统一抛售;对于投机商人,这次要给以适当教训。目前抢购风盛时,应乘机将冷货呆货抛给投机商,但不要给其主要物资,等到收缩银根、物价平衡,商人吐出主要物资时,应乘机买进。陈云的报告得到中央的批准。
11月20日,各地国营商业逐步提高贸易公司商品牌价,到24日使其与黑市价格持平。投机分子果然中计,还在不顾死活地继续吃进,资金不足的,甚至不惜借高利贷。
11月25日,全国采取统一步骤大量抛售纱布,而且一边抛售,一边降低牌价。投机分子一看大事不妙,也赶紧抛售,但他们抛得越多,市场行情跌得越快,上海的纱布价格,一天之内下降了一半。投机分子叫苦不迭。
1950年春节前后,投机资本利用“红盘看涨’的心理和国民党飞机轰炸上海造成的恐慌,在粮食和纱布上又掀起风波,但陈云周密组织了纱布生产和粮食的全国大调运。到3月份,全国物价涨风停止,上海,天津等6大城市物价3月份比2月份下降15%,投机资本受到毁灭性打击。
经过较量,人民政权终于击退了投机资本的挑战,在财经没有完全统一、财政收支还有较大赤字的情况下,掌握了市场主导权,遏制了物价猛涨势头。
1950年3月,陈云为政务院起草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物资调度和现金管理。4月,全国财政收支接近平衡,结束了长达12年的恶性通货膨胀局面。
新中国创造了消除通货膨胀的“中国奇迹”。
(摘自《湘潮》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