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永不倒

来源 :太空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nstein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关背景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一声轰鸣,将“亚洲一号”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中国成为继法国、美国之后,第三个步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国家。 “亚洲一号”卫星发射成功,震惊了国际航天界。有外电评论: “中国这次成功发射的意义,绝不亚于当年的原子弹爆炸,”
  从那时至今,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作为长征火箭发射服务商,先后进行了30次国际商业发射,发射了36颗商业卫星,完成了6次搭载服务。
  20多年前,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群50岁左右的航天人穿上不成套的西装,打着“易拉得”领带,开始了满世界卖火箭的生意……
  4月6日,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多功能厅内鲜花吐蕊,春意盎然,满堂笑声和阵阵掌声不时响起。在一场题为“光辉的足迹,永续的传承”的纪念中国航天商业发射服务20周年座谈会上,三代长城人欢聚一堂,抚今思昔,共同追忆中国航天商业发射走过的峥嵘岁月,展望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未来。 提起20年前“亚洲一号”卫星发射的往事,陈寿椿兴致勃勃,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发射商业卫星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市场化让中国航天人学到了太多。”陈寿椿。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原副总经理,实施“亚洲一号”卫星发射服务事项的组织领导者之一。
  1984年春,长征三号火箭把我国第一代通信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陈寿椿以个人名义向时任航天工业部副部长的刘纪原提了一个建议。建议的内容是:“我们的长征三号火箭已有能力发射外国通信卫星,我们应该开放。”“当时的刘、宋副部长都很快做了批示,表示同意。宋健同志的批示我至今记忆犹新, ‘完全赞成’。”陈寿椿说。
  1985年10月,时任航天工业部部长的李绪鄂代表中国政府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正式向世界宣布:“中国长征系列的长征二号和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正式投放国际卫星商业发射服务市场”。那时,长征火箭只实施了12次发射。
  “我们首先要为第三世界国家发射卫星作出贡献。”陈寿椿说,当时中国航天人都这么认为。
  但第三世界国家的航天技术基本上处于萌芽状态,商业卫星必须向欧美发达国家尤其是从美国采购。经过多次出国调查,陈寿椿和同事们认识到: “我们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第一世界,而不是第三世界。”
  1986年1月23日,中国和瑞典双方签署发射订座协议。瑞典电视台、瑞典国家电台播发了中国运载火箭承揽瑞典邮政卫星订座协议签字的新闻消息。
  一石激起千层浪。美国《新闻周刊》惊呼:“中国人真的来了。”西欧各大报纸刊登阿里安公司总裁达莱斯特的评语:“中国火箭要进人世界市场与阿里安火箭竞争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但阿里安火箭与长征火箭的竞争开始了。”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载着7名航天员起飞后73秒在空中爆炸。随后美国大力神火箭、欧空局阿里安火箭相继发射失利,一时间,国际商业发射市场造成“真空”。老天赐给了中國运载火箭进入国际市场的良机。
  
  看到中国人来推销火箭,有人把几个啤酒瓶竖着垒起来,对代表团领队乌可力说:“中国人也能造火箭?这大概就是你们的火箭吧!”
  
  中国的发射服务能否进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关键是能否敲开美国的商用卫星制造商的大门。航天工业部领导审时度势,1986年3月底,派由科研生产局副局长乌可力担任领队的商业发射服务小组(成员有科研生产局总师陈寿椿、外事司司学武、一院黄作义等)赴美国各大卫星制造公司考察,对美国商用卫星市场进行一次调研。
  小组在美国考察历时三周,考察了包括休斯公司、麦道公司、西联公司、联邦快件公司、RCA公司、福特公司在内的十几家大公司。
  “开始,这些大公司一看我们的行头,以为是骗子。在使馆的帮助下,他们才开始信任我们,与我们接触。”乌可力(长城公司前常务副总裁)回忆往事,感慨万千。
  市场调查中发现:商用通信卫星公司在朝着两个方面发展:一是卫星通信容量日益增加,向重型卫星发展,如休斯公司的HS-601、RCA-3000~二是向功能单一化、低成本小型卫星发展。休斯公司和麦道公司对使用中国的运载火箭表示出极大的兴趣。于是,小组在美国的推销活动首选美国休斯卫星公司,首推长征三号火箭,针对休斯公司生产的H S一376型卫星,宣传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性能与可靠性;针对休斯卫星公司生产的HS-601卫星,抛出长二捆火箭。休斯公司的卫星专家对选择长征三号火箭发射HS·376类型卫星十分有兴趣,其中卫星专家斯坦豪更是兴趣勃然,对长征三号火箭的任何技术性能和每一次飞行记录部问个水落石出。中国的发射服务在美国宇航工业界甚至在美国政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1986年夏天,国务院常务办公会在中南海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除了国务院总理、副总理之外,还包括航天工业部及长城公司的相关领导。中心议题是中国的航天技术能不能对外开放,能不能按照市场规则对外提供发射服务。会议最后做出决定,中国航天业不仅要市场化,而且要对外开放。
  1986年7月,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成立了宇航部,负责承揽国际商业发射服务。1987年底,中国航天驻美国办事处在洛杉矶成立。50岁的黄作义(长城公司前副总裁)出任只有2人的办事处负责人。
  
  在与休斯公司谈判的关键时刻,时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国外业务部副总经理丁运洲(现中国人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拍着胸脯,对中方谈判代表黄作义说:“中国人保将为长征火箭提供2000万元的担保”
  
  1988年,英国大东电信公司、香港和记黄埔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合资,各三分之一的股份在香港注册成立“亚洲卫星公司”。该公司购买了一颗航天飞机回收的卫星,名为“亚洲一号通信卫星”。“亚洲一号”卫星的发射保险是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出单承保的,这是中国保险公司第一次承保外国卫星的发射保险。
  长征火箭进人国际市场涉及的不仅仅是发射能力问题。20世纪80年代,美国按军品控制商业通信卫星出口。美制卫星运到中国发射,需要卫星制造商按照法规向美国政府申请出口许可。
  1988年7月,休斯公司得到澳星B总承包合同后向美国政府提出卫星到中国发射的出口申请。1988年9月9日,里根总统原则上批准“澳星B”和“亚洲一号”共三颗卫星可以用长征火箭发射,但出于保护美国卫星技术和火箭工业、界定发射责任等考虑,把中美政府就上述三方面达成并签署协议作为批准出口许可的条件。之后,两国政府代表团经过谈判磋商,于1988年12月17日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卫星发射责任协议备忘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卫星技术安全协议备忘录》,1989年1月26日又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商业发射服务国际贸易协议备忘录》。至此,中国长征系列火箭进入国际商务发射市场拿到了入门证。
  1990年2月12日,美国波音-747专机载着休斯公司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降落北京,当日飞抵西昌机场,把卫星运进西昌卫星发射中心。4月7日,在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外宾的瞩目中,写着“中国航天”四个大字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拔地而起,把亚洲一号卫星准确地送人预定轨道。
  “长二捆”火箭是第一个为市场量身定做的火箭,“凭借以往的技术积累,拿着草图签合同、拿着合同找貸款、拿着贷款造火箭”,其结果是研制了新型火箭,拓宽了融资渠道,纳入了市场良性循环
  当年刚刚跻身国际市场的航天人清楚地知道,推力最大的长征三号火箭只能运载中型卫星,而通信卫星大容量、重型化已趋明显。
  “我们构想在长征二号火箭上捆绑4个助推火箭,从而把低地球轨道有效载荷能力从2.5吨提高到9.2吨。基础是长征二号丙8次成功飞行和我国战术导弹发动机捆绑技术的成功应用。”黄作义回忆道。
  推销尚在图纸阶段的火箭,在世界上即使不为独创,也是非常罕见。当年阿里安打入国际市场的先决条件是免费飞行两次,而中国人拿着火箭图纸就要进入市场。经过艰苦宣讲,周密论证,时值美国休斯公司也在推销其新研制的HS-601型卫星,“纸上谈兵”获得成功,长征火箭承揽的第一宗大买卖——用“长二捆”发射澳星敲定。
  合同规定:18个月后长二捆火箭立在发射架上。国外最强劲的对手坦言大型火箭研制至少3至4年。美国大力神火箭副总设计师史密斯,考察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后,说中国人期限“抽了鸦片,产生了幻觉”。当18个月到来时,巨大的长二捆火箭和挺拨的发射塔架准时矗立在西昌。发射塔下,史密斯先生为“幻觉”、“鸦片”之说认错,称看到了奇迹。
  针对用户的反馈和市场需求,结合国内研制能力和长征火箭发展,中国航天在“长二捆”试飞成功后,分别推出了用于转移轨道发射的“长二捆”与上面级固体发动机EPKM和与低温E面级配套长征三号乙(当时叫LM-2E/HO)。在长征号甲和长征三号乙研制进展到定阶段时,又推出了长三乙减掉两个助推器的长征三号丙。
  三个方案推出后,得到了用户的积极响应,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在国际通信卫星第七代后续卫星的发射服务采赃中,选用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乙首飞前,又为国际通信卫星第八代采购了两次长征三号乙发射。“长二捆”加上面级固体发动机EPKM也先后被亚洲卫星公司和美国四声公司选用。继休斯公司之后,中国航天开始了与美国另两大卫星制造商——劳拉空间系统公司和洛马字航公司的合作。
  20世纪90年代初,中低轨道全球卫星通信星座计划纷纷出笼。中国航天密切跟踪,积极向用户推介适合星座发射的长征火箭,用适应发射要求的改进型长征火箭投标。在实施的铱星和全球星项目上,分别用“长二捆”加固体上面级和长征二号丙改进型加固体上面级争取到了发射合同。本着负责的态度,中国航天自行决定在实施合同发射前,增加火箭试飞。试飞的成功,增强了用户的信心和信任,也增强了自身的信心,最终实现了火箭6次成功发射铱星。
  1992年10月6日,长征二号丙成功搭载发射瑞典“弗里亚”卫星后,瑞典空间公司项目经理传真中的一句话简单明了,“我们对这个轨道很满意。”在这颗卫星上,还载有中国航天提供的镍镉电池。随着这次发射的圆满完成,中国航天同时实现了卫星零部件出口零的突破。
  
  市场不仅带动了运载火箭技术发展,更重要的是促使航天这一计划经济色彩浓重的科技工业,逐渐从思想观念、管理方式、运行机制上转向“用户至上”的市场
  
  在长征火箭投入国际市场的1990年到1 996年,四种新型火箭相继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失败也相应增多。在经过10年努力终于挤进市场,正准备抓住通信卫星大批更新换代机遇,拓展自己7%~9%的市场份额时,1996年2月15日,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国际通信卫星-708失利,星箭俱毁。
  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是提高质量。与此同时,增加透明度改进服务,按国际惯例处理失利也是必由之路。长城公司聘请美、英、法、德国际宇航专家进行独立的故障调查;走出去向国际用户、保险界宣讲中国专家的调查结论。当故障分析结束时,国际保险商用掌声表达了对中国航天的理解与信任。
  在这一时段前后,美国为了大力恢复和发展一次性运载火箭项目,对美国航天工业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同时,美国航天公司与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国密切合作,共同推销其火箭和卫星产品,使国际发射服务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就在长征三号乙开始成功发射前后,美国司法部开始了对长征火箭发射过其卫星的美国三大卫星制造商的全面司法调查,国会两院多个委员会和分委员会异乎寻常地联合或分别进行了有关中国发射美制卫星的多次听证会。司法调查的结果是三大卫星制造商都受到了美国政府的处罚。多次听证的结果是出台了“考克斯报告”,通过了1999年3月15日开始实施的法律,将商用通信卫星出口按军品控制,管辖权从商务部转到国务院,对长征火箭发射美制卫星严加限制。不论是此前已经生效、执行的,还是此后签署、执行的长征火箭发射合同,不论是卫星整星出口许可还是星上零部件再出口许可,无一发放,致使5个合同被迫取消。
  1999年7月至2005年3月,中国航天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没能实施对外商业发射。
  面对供过于求的竞争形势,面对通信卫星更新换代、向超大型化发展的趋势,中国航天借助全方位的国际化合作,依靠迅速提升的自身实力,终于打破6年沉寂,长征火箭再次雄起
  2005年4月,长征三号乙将法国阿尔卡特空间公司(现法国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研制的亚太六号通信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2006年6月,美国财政部以“向伊朗公司提供未指明的商品和服务,帮助其发展中程火箭和弹道导弹”的名义,对长城公司和其他三家中国企业列入黑名单,禁止美国人和长城工业总公司及其在美国加州托兰斯的子公司进行贸易,并冻结其在美国管辖区域内的所有资产。这项制裁延续2年,直到2008年6月19日取消。
  2007年5月,长城公司作为总承包商首次以火箭、卫星、地面站及发射支持的整体方式,成功发射了基于东方红四号平台的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实现了整星出口零的突破。这也为商业发射开辟出了一种新模式。
  2008年10月,长征三号乙又成功发射了委内瑞拉一号通信卫星,并成功在轨交付;当月,长城公司签署了巴基斯坦1R通信卫星在轨交付合同,目前正在顺利履行。
  随着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的不断改进,中国的整星出口有条不紊地进行。今年2月25日,老挝一号通信卫星项目合同签署;4月1日,长城公司与玻利维亚签署卫星项目合作协议,将在轨交付一颗通信卫星及配套的地面应用系统。
  伴随整星出口,航天国际化产业链条也不断伸展。长城公司已由单一火箭供应商,发展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提供完整配套的发射服务、卫星、地面设备等航天产品及服务的系统集成供应商。
  无论国际市场如何风云变幻,长城公司新一代在锤炼中羽翼渐丰,依托航天大国不断增强的实力,以全新的视角和胸怀,开拓进取,续写新的佳奇。
  
  相关链接
  
  长城公司创业者的精彩留言:
  乌可力:发扬航天精神,长城永远不倒。
  陈寿椿:要抛弃小农经济意识,学习跨国公司的战略思维,着眼于长远。同时,要有博大的胸怀,学习美国人的创新、德国人的严谨,法国人的自信和日本人的管理。
  黄作义:要勇于正面面对国际市场,勇于去敲高端客户的门,勇于承担责任。
  岳祝帧:市场是我们的命根子。学习。学习,再学习。把自己变成多面手。
  王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长城新一代的誓言:
  殷礼明: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续写传奇。
  华崇志:以国际化的服务意识,打造有战斗力的宇航外贸队伍。
  高若飞:学习和传承,打下扎实功底,开拓新天地。
  何星:探索新方法,开发新用户,实现几代人的远大理想。
  刘铀光:永不放弃,永守阵地。
  傅志恒:向用户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前辈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
  杨桐:若干年后,我们要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丁洁:学习与实践的同时,提升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
其他文献
吴邦国视察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游本凤    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李建国一行,在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马兴瑞等陪同下,视察了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805所,听取了有关工程项目研制进展情况,以及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闵行航天城建设实施情况的汇报,并视察了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载人航天工程重点实验室。  
期刊
美发射太阳观测卫星    2月11日,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宇宙神5型火箭在肯尼迪航天中心把NASA耗资8.48亿美元的“太阳动力学观测台”(SDO)卫星送入轨道。  SDO采用3套仪器来监测太阳活动,即由洛马公司建造的“大气成像组件”、由斯坦福大学提供的“日震与磁成像仪”和由科罗拉多大学建造的“极紫外变化实验仪”。SDO任务由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负责全面管理。发射后,SDO将用约3周~4周时间进入一条
期刊
航天科工与哈工大共建5个实验室    5月9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在京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同时联合成立“快速响应飞行器”等5个技术实验室。航天科工和哈工大将以此为契机,打通从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系统集成创新到成果转化与规模产业化的整条价值链,发挥“产、学、研”相结合在现实中的重要作用,抢占科技创新的新领域与制高点,为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  航天科工集团副总经
期刊
要闻    波兰部署爱国者反导系统等  波兰国防部发言人于4月22日表示,首批美国爱国者反导系统5月底运抵波兰部署。部署站点为波兰莫龙格军事基地,位于华沙北部250千米,与俄罗斯加里宁格勒边境仅有60千米的距离。  2008年美国与波兰政府就在波兰建立反导系统达成协议,承诺向波方提供爱国者反导系统。奥巴马出任美国总统后,为修补与俄关系,提出在波兰部署中、短程移动反导系统,取代先前的远程反导系统部署
期刊
今年4月24日,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40周年纪念日,我院研制生产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第三级固体发动机为卫星的成功发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时光飞逝,但当年研制、攻关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我作为当时的技术指挥者,在这特殊纪念日到来的时刻,对当年研制、交付和发射时的情景作些回忆,以飨读者。    固体发动机的“头生子”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在建院初期经过多年的艰苦探索,
期刊
2010年1月17日零点12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2010年宇航发射取得了开门红。按照总体规划,2012年前后,预计将有10颗以上的组网卫星完成为亚太地区提供导航、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到2020年左右将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及有关航天单位为这次航天任务制发了纪念邮品,用它记录下北斗导航卫星的组网和推进的步伐
期刊
马兴瑞会见基辛格    3月16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会见了来访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一行。  马兴瑞对基辛格一行来访表示欢迎,对其为中美两国外交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表示钦佩和感谢。他向基辛格一行简要介绍了集团公司的发展情况,并回顾了上世纪90年代中美在商业发射服务领域开展良好合作的经历。  马兴瑞说,在去年奥巴马总统访华期间,中美两国元首本着透明、
期刊
美国白宫罗斯厅,美国东部时间下午2月17日5点20分  奥巴马总统:嗨,各位。  指令长赞姆卡:这是来自国际空间站和“奋进号”航天飞机的问候,早上好,总统先生。  奥巴马总统:非常愉快能够同你们通话。我们这儿除了有一群非常兴奋的学生和同样兴奋的老师,还有一名工程师、一名国会议员和媒体人士。另外,还有一位总统,一群漂亮的杂牌军。我们都为你们正在完成的“宁静号”节点舱上的工作感到骄傲。这里的每个人都为
期刊
2009年12月9日,美国爱德华兹空军基地,一架美国空军的B-52轰炸机左翼下吊挂着一枚奇怪的东西起飞了。这个奇怪的东西分为两级,第一级是一个圆柱形;第二级是一个楔形体,下面挂了一个长方形斜开口的进气道。这个奇怪的东西就是美国正在研制的X-51A型高超音速飞行器。  对于这次飞行,x-51A研制团队异常激动。空军研究实验室的x-51A项目经理查理·布林克表示: “这是最伟大的一天。”。国内媒体对
期刊
今年是俄罗斯航天员培训中心成立50周年,为配合一系列纪念活动,这个位于莫斯科东郊的“航天员摇篮”近日掀开神秘的面纱,搞了一个“媒体开放日”。  加加林航天员培训中心是俄罗斯航天员的选拔及培训基地,位于莫斯科以东约20千米的一片密林深处。该中心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此后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一个独立小城,并以水泥墙与外界隔绝,人们给小城取名为“星城”。由于涉及载人航天领域的大量国家机密,“星城”一直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