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知识和教师的责任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ck5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知识是指教师通过接受教育和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认识和经验,体现在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能力素质、创新能力素质、实践能力素质等方面。教师知识的丰富程度,直接关系其教学水平和质量。教师的责任是教师职责范围内应做之事,主要体现在教学实践中的工作态度和方法上。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即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觉悟、知识和能力,促进他们的成长和进步。因为教育是以培养人、促进学生发展、探究人性与世界的奥妙为目的的,所以,良好的教育是人一生最好的享受,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学校、教室是培养人才的殿堂,教师是这一科学殿堂唱戏的主角,那么,教师如何演唱出“润物无声”而又感人至深的一场场话剧呢?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就需要教师努力“打造”和磨砺自己,丰富自己的知识,以更好地完成责任和使命,这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一条艰苦而漫长的探索之路。
  
  教师获得知识改进教学的途径
  
  理论是行动的向导,正确的理论产生正确的行动。教育理论是前辈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们,在长期教育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是我们探索教育发展的思想精华,学习它可以缩短我们在探索知识道路上的距离,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分析和解决诸多矛盾和问题提供新的方法,因而学习教育理论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在阅读中扩大知识视野,升华自己的思想感情。“一个人的阅读史,即是他的心灵发育史。阅读影响着他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教师是需要阅读的,只有阅读,才能净化心灵,增长知识,获得智慧,勇于创新以获得发展,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人民教师。阅读使人淡泊名利,忘掉一些烦恼和忧愁。当我们走进教育实践家如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科、陶行知等人的精神世界时,就会发现他们的思想像天空一样宽阔,像大海一样深沉,我们狭小的甚至偏执的观念与教育大师的思想发生碰撞,发出火花的时候,心智之门就会打开。俗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当教师就要想当教育家。教师不可能都成为教育家,能够成为教育家的人是有强烈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是深爱自己祖国和人民的人,是把学生当作高于自己的人。教师应该向教育家学习,学习他们的崇高的思想境界,学习他们的敬业与执著。教育家与一般教师的不同之处并不在于学历的高低,而主要在于他们是否勤于阅读、善于学习和思考。教师需要读一些哲学家的书,用以明辨是非。当我们走进孔子、孟子、庄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雅斯贝尔斯、萨特等人的知识领域,感悟先哲们洞悉宇宙万物的奥秘时,敬意油然而生。虽然我们现在还不完全了解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的思想认识达到如此尽善尽美的境界,但是他们的思想智慧却能使我们看到生活乃至生命的希望之光。因为“哲学最不惜改变自己……哲学常常担当思想革命和社会革命催化剂的角色。”“哲学使人看到真相,哲学以理服人。”诸如我们当前遇到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问题、教育中的自由与纪律矛盾关系问题,以及衍生出的人性化生活化等问题,最好是在哲学智慧中去寻找答案。在某校一次高中毕业生茶话会上,一位经商的校友对他的政治教师说:高中教育最使我受益的是学习哲学,比如您引用哲学家讲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对于我经商与人打交道很有启示作用。教育是需要激情和理性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这就需要教师读一些思想家们的书,比如读一些鲁迅、高尔基、泰戈尔、克里希那穆提和卡耐基的书,一定会受益匪浅。鲁迅的批判精神对于我们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具有永恒的教育意义。做一名有先进教育思想的教师,不仅是国家和人民的期盼,也是我们自身的光荣。由于教师自身先天禀赋的差异,所接受的教育程度和所经受的阅历不尽相同,所处的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不同,其思想认识水平和程度会不尽相同。因此,把阅读当作起点,改变自身知识相对不足的状况,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做一个自觉的思想者,继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我们无愧于祖国和人民、无愧于自己尽到应有的教育责任奠定基础,这也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条件。
  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史首先是他的阅读史。“读书是自主学习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它可以拓展知识,提升理性,丰富感性,有助于培养人的创造性。”学习教育理论是教师永远的必修课,其实师范生在大学里学的《教育学》,是不能足以解决实际中的教学问题的,确切地说它还只是一个启蒙读本。因为“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把知识转化为责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阅读,不断地记录和总结,不断地反思和批判,在阅读中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于永正老师说过:“我是个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如果说有什么特殊的地方,那就是思考得多些,每有所得,会立即转化为教育行为。”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国家和民族意识、集体意识、公民意识,前提是要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有对人性的理解、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深厚感情,确立自己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才能在教学中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读书学习,就是我们用智慧之眼去观察发现社会生活实践中的矛盾与困惑,在古今中外教育思想家经验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和寻找答案,由此我们的思想得以历练升华,逐渐成熟,用以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在思考中探索教育的奥秘,把握教育规律。一切教育都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离开了这一点,教育就会失去它的本真意义。孔子之所以赢得“圣人”的雅号,是他提出了“学而时习之”“有教无类”“举一反三”“循序渐进”等真理性的教育思想,具有永恒的教育意义。主导教育发展的是思想,是文化,思想文化如火车头一样引领着教育的深入和向前,它是教育的主要矛盾,也可以是教育教学问题的某一主要方面。例如我们要始终坚定不移地对学生进行远大理想教育,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公民意识的教育中,让学生懂得人生的意义及其实现的途径,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这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上好一节课,要突出重难点,有些知识问题学生理解起来为什么这么难?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学生分析。在什么时候、对什么样的知识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创造条件,灵活安排,不拘一格。在教学实践中,不同的学生对教育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接受知识的起点以及理解的能力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把握教育矛盾的特殊性。因人施教在教学中是最重要的环节,把它做好是很难的,非得下一番苦功才行。在知识授与求的对立统一关系中,课堂既需要生动,又需要沉默。对话式教学是产生课堂互动的最好方法,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求知欲望。中央电视台的《我们》节目,邀请美国卡尔顿大学赵启光老师讲学,课堂上既有赵老师精彩的知识问题的提出和阐述,又有听课者以及节目主持人王利芬的发言,整个教学过程是知识学习和思想情感的共鸣——这代表了我国今后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需要指出的是,当教师讲述时,需要听课者保持沉默以便理解知识内容,这时整个课堂处于一种相对的静止状态,用以达到认知的目的。如果整个课堂是在听课者吵吵嚷嚷的状态下进行,教学的一方处于无序状态,破坏了教学的整体性,就不可能实现师生双方向着有利的知识学习转化。课堂需要师生的互相尊重。魏书生的民主课堂教学方法其中之一就是与学生“商量式”学习,让学生感到教师没有以教者自居,盛气凌人的架势,这是引导学生乐于学习的重要外部条件,它会引起学生的“内因”,即心理上的变化。试想:那种长期生活在强制性灌输式环境下的学生,一旦接触到有如此亲切和蔼的教师语言,如“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应该怎样上?”“同学们,你们觉得……”,真实地感受到老师的特别尊重,好似春雨之于干渴的禾苗,连感激都来不及呢——他们积极投入课堂学习就在情理之中了。由此可见,实现教与学双方的转化,教师的情感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课堂教学还需要教师把握好“度”。一节课40或45分钟,教师需要讲多长时间,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所教知识的难易程度来确定。在讲述某一知识时是采用陈述式还是启发式教学,也应从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确定,不能说启发式教学的优点多就否认陈述式。再者,能不能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都需要教师理性地把握。组织生动的课堂教学也需要选择好时机,选择好课题,过多的套用别人的方法往往会适得其反,所谓“教无定法”即是如此。
  在创造中获得发展,体现教师的人生价值。马克思说:“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些职业时,我们不是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进行独立的创造。”教师不能没有问题研究,因为教育总是矛盾着的,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马上又会产生,问题伴随着我们成长。“问题是我们的朋友,因为我们只有深入到问题之中,才能够提出创造性的解决办法。问题是通向更加深入的变革和达到更为满意的途径。”创造即发现,把对事物新的认识和改变不断推向前进。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决定着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即过去我们完全以应试的方法和目的从事的教学,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满足人民的实际需要,学校的决策者和每一位教师必须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迎接新课程改革。当下的教育改革,突出表现在传统教学与创新教学的矛盾、培养精英和面向全体学生的矛盾、教育管理中的自由与纪律的矛盾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关于人的生活化生命化教育(教育本真的回归)等矛盾。作为教师是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还是落后在改革的后面,是把这样一次重大的教育改革当作发展的契机,还是“九斤老太”式不愿迈出前进的第一步,这是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伴随在整个生命过程中的具有终身发展指向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是一种适应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目标、超越应试教育的崭新的教育方式,它把儿童的发展更加具体化全面化,赋予当代教育全新的意义。实施素质教育要切实转变观念,重新学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教育改革需要教师,尤其是教学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因为他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使得他们最具有话语权。可以说,现在教育改革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关键是我们如何把握自己,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教师责任的根本特征在于奉献
  
  “奉献”精神是一种超越自我的思想觉悟。甘于清贫、乐于清贫是教师的职业特征,不了解这一点,很难担当教育的责任。如果你去功利地对待学生,那么你就失去了教师的本色。从社会整体而言,教师是最具有奉献精神的群体,也是我国教育得以蓬勃发展的主流意识和重要原因。当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意味着把自己的青春、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人民的教育事业,在物质生活待遇上确实是不能与其它行业相比的,但是我们获得了国家和人民的尊重,而“尊重”是用金钱财富无法衡量的。当意识到在最能受人尊重的职业中劳动的时候,精神享受超越了物质享受的时候,我们就会无怨无悔。在与学生的教学中升华自己的思想感情,体验人生价值,感悟人生真谛,把学生的成长看成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我们会对职业选择暗自庆幸,以此为荣。况且,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党和政府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解决了教师很多的后顾之忧,物质生活条件已有很大改善。
  “奉献”精神是爱的使者。教育是阳光下神圣的事业。“教育是基于儿童生命发展的活动”“教育是人文性和道德性强烈的神圣事业……教育实在是太神圣了,因为教育会决定一个儿童被抛到社会中有没有他的社会位置,如果在社会格局中没有他的社会位置,我们又何谈他的尊严、他的自尊、他的生命的可贵、他的生命的前途?”教育何以能够“神圣”?是因为教师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从每一个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履行应有的责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需要在一时一事中把关爱给予学生,坚持不懈。教育的真谛在于走进学生的心灵,找到与学生的共同语言,把尊重学生当作一件大事,无论何时何地不要轻视、歧视那些活泼可爱、充满灵性的人类天使。在教师眼中,学生像花儿一样灿烂,在学生心中,老师像哈达一样圣洁,在如此和谐、水乳交融的情感世界里,我们与学生共同获得了人类最纯真的思想感情。只有当教师的心灵接近学生心灵的时候,学生稚嫩的童心才会像他的老师一样纯洁高大起来,这就是教育中的“潜移默化”。在教学中最使我们头疼的是那些不爱学习、不守纪律的“问题”学生,通常情况下我们的教育方法是,靠纪律约束或请家长解决。其实,一个最被我们忽视的问题就是,我们与这些学生还没有建立思想上的感情,而建立思想感情是很不容易的,需要方法,需要时间,需要我们耐心细致的谈心活动——教师高度负责的创造性劳动。我们要做的是为那些不学习、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找到理由,找到方法,而不是抱怨。我们还要做的是与学生建立感情,当与学生有了深厚而不庸俗的思想感情后,学生对教师的批评意见所作出的反应就会不同,说不定违反了纪律你不去批评,他(她)还不满意呢——这就是教师引导下的教育自由王国。当前在我国教育界,能够真正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是以魏书生、李吉林为代表的优秀教师,只有他们才真正把握住了学生心灵跳动的脉搏,因人施教,在教育领域里独树一帜,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近年来新闻媒体报道中学生伤害教师的校园事件,固然是极个别品行恶劣的学生所为,从教师方面也说明我们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批评方式不当,起码是没有“知己知彼”。当某一学生的内心世界充满焦虑、愤懑,精神近于崩溃时,总是有一些外部的表情或表现吧,为什么我们教师没有意识到危险在向自己逼近?笔者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在工作中形成了这样的思维定势:我是教师,学生必须一切听从于我,学生能把老师咋样?还有可能是这样的教师根本没有经历过与学生诚意的对话,一旦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在一个排斥意愿强烈的学生身上时,悲剧的发生就不可避免,这样的事件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奉献”是比别人更多的劳动和创造。教师要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必须深入到学生的精神生活、学生的学习状况之中。教育的难处在于:教师需要把个性不同的学生思想统一到自觉学习的认识上来,同时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而不能让其失去自己,教师的工作就是在二者的关系中找到最佳结合点,这就需要教师高度的思想觉悟和智慧,而教师的智慧正是在这最困难、最复杂的环境中产生的。教师需要公平地对待所教的学生,更多地去帮助那些学习上困难的学生。勇于承担责任的教师是不回避矛盾的,他们不断地深入学生之中调查情况,不断地分析班级工作和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采取对策,化解矛盾,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进取心,用以实现所学知识与责任的高度统一。
  
  (作者单位:湖北公安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目的] 明确黄顶菊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不同密度黄顶菊对棉花出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结果] 黄顶菊发生密度在40株/m2下,对棉花出苗和苗期生长没有
调研反馈>>  安徽大学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 张德元:我在农村调查中,经常听到农村基层干部的抱怨就是“农民工作不好做”、“农民素质差”、“农民不配合”等等,而农民们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抱怨则往往是“没有一个好东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长子中:从顺口溜“村里是恶人,乡里是坏人、县里是好人、省里是亲人、中央是恩人”,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对中央政府仍有着无比的信任和感恩。    信任危机的三大
<正> 新中国成立后中日两国佛教交流已整整三十年了。回顾这三十年走过的路,怀念为中日友好事业作过贡献的日本佛教界朋友,我的心情很不平静。我去年写的一首汉文俳句多少表
期刊
【正】 从五十年代起,苏联高等教育,为适应科技革命的需要,开始迅速发展,在校学生由1950年的120万发展到1980年的520万。现在全苏在业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由1960年的35
又要月考了,学校教导处要我出一份七年级语文月考试卷。这份差事并不陌生,无非是参照前一年的中考试卷样式,找些中考阅读材料整合整合,一份与中考接轨的试卷就出炉了。  不过,这次我不想这么做。因为刚刚有教初二的同仁感叹道:“让学生认真复习语文真难,复习那么多,能考多少?”“是啊,每次考完试后,学生都大呼冤枉,复习不复习一个样。”同事间随意的闲聊道出的是中学语文教学特有的尴尬现象:教考疏离。学生刚刚升入初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是一种钻蛀性害虫,具有食性杂、越冬场所多、转株为害等特点,其种群数量近年来呈回升趋势,危害逐年加重。二化螟对寄主存在明显的选择行为,其主
为了解云南地区余甘子病虫种类及危害情况,在2010-2011年对云南省12个地州市近20个余甘子资源主要分布区的余甘子病虫害进行了系统调查。记录危害余甘子的虫害14种,病害3种,
一篇课文,从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从故事情节到知识内核,要学习、要讲解的方面确实很多。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偏重知识灌输,追求面面俱到,而且其学习方式又未能从以“接受学习”为主流,转移到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流上来。学习方式没有根本改变,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就很难落到实处。所以,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阅读方式应当提倡在深读探究阶段,只围绕一两个能覆盖全文的话题,突出重点,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