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师应注重将语文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新课标强调,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应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一能力的实现主要就是将语文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但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只是一味地传授语文知识,隔断了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教师只是就课本而论课本,殊不知,语文不是凌驾于生活之上的,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就看你有没有发现的眼睛。
二、语文教学应注意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做到收放自如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只是满足于课本知识的掌握,而应做到让学生就某些人物形象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向纵深拓宽学生的思维,而不只是被动地去接受,从而达到新课标要求的“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语文教学应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自己的精神内涵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通过语文学习,要让学生学会表达,能真正地用自己有血有肉的文字表达出自己的独特见解,逐渐丰富自己的精神内涵,成为一个修养较高的人。”我在讲解《出师表》中的诸葛亮这个人物时,就尽量通过自己的理解畅所欲言,表达出自己对诸葛亮这个人物的深切感受,引导学生学习诸葛亮身上那种“忠诚”的人格魅力。
四、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触觉要敏锐
教师不能闭门造车,只满足于备好课吃透课本,而应多关注社会信息,用来充实语文教学内容,只有如此,才能做到有备无患。太原市建市2500周年,很多媒体做了大量的有关太原文化的宣传,但我们对如此重要的社会信息不够敏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结果初三语文期中考试题中,要求学生写出两位太原诗人的诗句,学生很茫然,成绩不够理想。因此,教师一定要敏锐地捕捉社会信息。
五、语文有特定的知识点
语文知识点考查不像数理化那么直接,如果语文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只注重讲授却忽略了学生的掌握,就会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准确。如,复习议论文的论证方式和论证方法时,在我印象当中,这是讲了多次的知识点,谁知当我抽查到成绩较好的一位同学时,他竟然张冠李戴混淆概念,因此,教师讲解知识后应注重落实,使学生切实做到准确无误地掌握,避免眼高手低的毛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作业的布置应注意课内与课外相联系,基础与能力相结合
传统的作业布置往往是课后作业有什么就让学生做什么,较为机械,很少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我在讲解《隆中对》时,让同学们从《三国演义》中搜集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及自己喜欢的人物,同学们把《三国演义》拿到教室,互相传阅,形成高潮,他们做出的作业我都把它们设计成专栏贴出来,学生经过互相交流,在知识增加的同时,欣赏文学作品、赏析人物的能力也不断提高。
总之,我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希望我们能乘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努力实践,争取迎来语文教学更美丽的春天。
(作者单位 山西省古交第十中学)
新课标强调,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应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一能力的实现主要就是将语文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但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只是一味地传授语文知识,隔断了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教师只是就课本而论课本,殊不知,语文不是凌驾于生活之上的,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就看你有没有发现的眼睛。
二、语文教学应注意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做到收放自如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只是满足于课本知识的掌握,而应做到让学生就某些人物形象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向纵深拓宽学生的思维,而不只是被动地去接受,从而达到新课标要求的“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语文教学应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自己的精神内涵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通过语文学习,要让学生学会表达,能真正地用自己有血有肉的文字表达出自己的独特见解,逐渐丰富自己的精神内涵,成为一个修养较高的人。”我在讲解《出师表》中的诸葛亮这个人物时,就尽量通过自己的理解畅所欲言,表达出自己对诸葛亮这个人物的深切感受,引导学生学习诸葛亮身上那种“忠诚”的人格魅力。
四、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触觉要敏锐
教师不能闭门造车,只满足于备好课吃透课本,而应多关注社会信息,用来充实语文教学内容,只有如此,才能做到有备无患。太原市建市2500周年,很多媒体做了大量的有关太原文化的宣传,但我们对如此重要的社会信息不够敏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结果初三语文期中考试题中,要求学生写出两位太原诗人的诗句,学生很茫然,成绩不够理想。因此,教师一定要敏锐地捕捉社会信息。
五、语文有特定的知识点
语文知识点考查不像数理化那么直接,如果语文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只注重讲授却忽略了学生的掌握,就会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准确。如,复习议论文的论证方式和论证方法时,在我印象当中,这是讲了多次的知识点,谁知当我抽查到成绩较好的一位同学时,他竟然张冠李戴混淆概念,因此,教师讲解知识后应注重落实,使学生切实做到准确无误地掌握,避免眼高手低的毛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作业的布置应注意课内与课外相联系,基础与能力相结合
传统的作业布置往往是课后作业有什么就让学生做什么,较为机械,很少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我在讲解《隆中对》时,让同学们从《三国演义》中搜集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及自己喜欢的人物,同学们把《三国演义》拿到教室,互相传阅,形成高潮,他们做出的作业我都把它们设计成专栏贴出来,学生经过互相交流,在知识增加的同时,欣赏文学作品、赏析人物的能力也不断提高。
总之,我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希望我们能乘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努力实践,争取迎来语文教学更美丽的春天。
(作者单位 山西省古交第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