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课堂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成为了现代教学的特点之一。现在,各种电教器材已普及运用于小学课堂教学中。电教教学已逐步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电教教学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省时高效的特点,深受师生的喜爱。尤其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灵活运用电教设施,能丰富教学内容,缩短教学时间,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电教手段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 教学 巧施妙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41-01
课堂教学的电教化是现代教学的特点。所谓电教化教学主要是指以计算机和投影仪为主体的多媒体设备及技术进行教学。传统的教学是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目的,利用粉笔、黑板、教科书以及其他的实验设备挂图等以讲解为主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信息传输比较单一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教学得法与否,而单纯的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是比较抽象难懂的,不易被小学生所接受。所以在课堂中合理的引入各种现代化教育媒体并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此来提高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课堂质量,一定会使小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得更多更快更好。结合本人平时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培养小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课堂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电教媒体“巧施妙用”优化教学。
一、运用电教设施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1]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定向能力还处在较低的层次,学生的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学生很容易被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针对这些情况,合理的运用电教设施来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就会积极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练习——“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面对这一题目时,当时笔者认为班级都是汉族学生,课堂口语交际会比较单一枯燥。后来备课时翻看成长记录册,我发现班级里面正好有三个少数民族的学生,一个是新疆维吾尔族,一个是蒙古族,还有一个是朝鲜族。于是,笔者想到运用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是这样创设情境的:事先运用课件将文中提示内容制成动画——新疆维吾尔族的歌曲大联欢、蒙古族的套马杆表演、朝鲜族的舞蹈……在课堂上,当笔者把课件让同学们观看后,迅速提出问题:“同学们,少数民族的才艺表演好看吗?我们班里也有少数民族的同学,大家说说都是谁啊?”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别提学生参与交际的欲望和兴趣有多浓了。他们高兴的说起:“艾力夏提、金兰、巴特。”笔者说:“你们三个同学能不能告诉大家你们的民族有什么特色风俗吗?”三个学生分别告诉全班他们的风俗习惯。笔者说:“汉族的同学们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告诉他们一些我们汉族的风俗啊?”这时全班同学的兴趣高涨,纷纷表达汉族的传统风俗。全班同学对民族这一口语交际话题的兴趣讨论的热火朝天,连一些平时发言较少的同学也加入进来。本堂口语交际教学课通过电教化的手段,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较好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二、运用电教设施展示口语交际范例,激发学生模仿的兴趣
口语课上有些学生胆子很小,怕说错话,请他到讲台前来说说,便扭扭捏捏的,东张西望,心里紧张,不知所云,这些都是学生不敢交际的表现,而还有一些学生由于生活经验贫乏,平时不太注意积累,词汇不够丰富,在说话时还常常受方言影响,将不规范的方言词掺杂其中,这就造成了语言表达上的障碍。交际时有的结结巴巴,有的无话可说,有的人云亦云,使原本能体现个性和创造性的口语交际变得枯燥无味。这些难题似乎已成为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一大困境。那如何摆脱这种困境,让师生共同轻松进行口语交际的乐园呢?其实,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弱,学生往往对生动、直观的画面感兴趣,而对于抽象的文字的理解、运用存在一定的困难。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不仅能引起学生对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视听图像的高度注意,同时,图文结合的形式,更能使孩子们易于理解和运用。为学生准确、生动地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心声铺设了一条顺畅的通道。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为学生的说话难架起了桥梁。笔者在组织教学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我来当导游》这堂口语交际课时,我结合教学重难点科学合理地运用了现代教学手段,使课堂结构紧凑,气氛活跃,目标到位。首先,笔者在课前准备了一份课件(课件的主要内容是:其一,展示家乡的旅游景点;其二,一个导游就家乡的云龙山东坡石进行讲解;其三,怎样介绍旅游景点的方法。)。在组织教学时,首先在课堂中播放课件的其一。播放完后,让学生整体感知家乡的旅游景点,让学习好点儿的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然后重点播放“导游就家乡的云龙山上的景点进行的讲解”,让学生仔细聆听并做笔记。待看完后,笔者又展示出怎样介绍旅游景点的方法。(大家伙,我是本次导游____。今天我带领大家来参观云龙山的东坡石。它的样子是____。它的来历是____。它最大的特点是____。最有趣的事情是____。)学生围绕这样的思路进行介绍就再也不觉得难了。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课的目的是培养接受能力和发表能力。在发表能力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4]可见,口语表达能力的强弱正是衡量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时,教师合理的运用电教设施,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学生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也都得到了提高。这样一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真正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优化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海斌,《小学教育心理学》,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2]郭瓊,《现代教育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6月。
[3]《语文教学参考用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12月。
[4]谢丽琴,《让口语交际之“花”处处绽放——浅谈高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训练》。
[5]《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2006年。
【关键词】电教手段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 教学 巧施妙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41-01
课堂教学的电教化是现代教学的特点。所谓电教化教学主要是指以计算机和投影仪为主体的多媒体设备及技术进行教学。传统的教学是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目的,利用粉笔、黑板、教科书以及其他的实验设备挂图等以讲解为主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信息传输比较单一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教学得法与否,而单纯的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是比较抽象难懂的,不易被小学生所接受。所以在课堂中合理的引入各种现代化教育媒体并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此来提高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课堂质量,一定会使小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得更多更快更好。结合本人平时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培养小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课堂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电教媒体“巧施妙用”优化教学。
一、运用电教设施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1]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定向能力还处在较低的层次,学生的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学生很容易被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针对这些情况,合理的运用电教设施来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就会积极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练习——“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面对这一题目时,当时笔者认为班级都是汉族学生,课堂口语交际会比较单一枯燥。后来备课时翻看成长记录册,我发现班级里面正好有三个少数民族的学生,一个是新疆维吾尔族,一个是蒙古族,还有一个是朝鲜族。于是,笔者想到运用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是这样创设情境的:事先运用课件将文中提示内容制成动画——新疆维吾尔族的歌曲大联欢、蒙古族的套马杆表演、朝鲜族的舞蹈……在课堂上,当笔者把课件让同学们观看后,迅速提出问题:“同学们,少数民族的才艺表演好看吗?我们班里也有少数民族的同学,大家说说都是谁啊?”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别提学生参与交际的欲望和兴趣有多浓了。他们高兴的说起:“艾力夏提、金兰、巴特。”笔者说:“你们三个同学能不能告诉大家你们的民族有什么特色风俗吗?”三个学生分别告诉全班他们的风俗习惯。笔者说:“汉族的同学们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告诉他们一些我们汉族的风俗啊?”这时全班同学的兴趣高涨,纷纷表达汉族的传统风俗。全班同学对民族这一口语交际话题的兴趣讨论的热火朝天,连一些平时发言较少的同学也加入进来。本堂口语交际教学课通过电教化的手段,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较好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二、运用电教设施展示口语交际范例,激发学生模仿的兴趣
口语课上有些学生胆子很小,怕说错话,请他到讲台前来说说,便扭扭捏捏的,东张西望,心里紧张,不知所云,这些都是学生不敢交际的表现,而还有一些学生由于生活经验贫乏,平时不太注意积累,词汇不够丰富,在说话时还常常受方言影响,将不规范的方言词掺杂其中,这就造成了语言表达上的障碍。交际时有的结结巴巴,有的无话可说,有的人云亦云,使原本能体现个性和创造性的口语交际变得枯燥无味。这些难题似乎已成为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一大困境。那如何摆脱这种困境,让师生共同轻松进行口语交际的乐园呢?其实,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弱,学生往往对生动、直观的画面感兴趣,而对于抽象的文字的理解、运用存在一定的困难。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不仅能引起学生对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视听图像的高度注意,同时,图文结合的形式,更能使孩子们易于理解和运用。为学生准确、生动地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心声铺设了一条顺畅的通道。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为学生的说话难架起了桥梁。笔者在组织教学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我来当导游》这堂口语交际课时,我结合教学重难点科学合理地运用了现代教学手段,使课堂结构紧凑,气氛活跃,目标到位。首先,笔者在课前准备了一份课件(课件的主要内容是:其一,展示家乡的旅游景点;其二,一个导游就家乡的云龙山东坡石进行讲解;其三,怎样介绍旅游景点的方法。)。在组织教学时,首先在课堂中播放课件的其一。播放完后,让学生整体感知家乡的旅游景点,让学习好点儿的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然后重点播放“导游就家乡的云龙山上的景点进行的讲解”,让学生仔细聆听并做笔记。待看完后,笔者又展示出怎样介绍旅游景点的方法。(大家伙,我是本次导游____。今天我带领大家来参观云龙山的东坡石。它的样子是____。它的来历是____。它最大的特点是____。最有趣的事情是____。)学生围绕这样的思路进行介绍就再也不觉得难了。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课的目的是培养接受能力和发表能力。在发表能力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4]可见,口语表达能力的强弱正是衡量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时,教师合理的运用电教设施,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学生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也都得到了提高。这样一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真正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优化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海斌,《小学教育心理学》,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2]郭瓊,《现代教育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6月。
[3]《语文教学参考用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12月。
[4]谢丽琴,《让口语交际之“花”处处绽放——浅谈高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训练》。
[5]《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