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农村地区汉族祖先崇拜变迁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iwanshi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祖先崇拜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民间信仰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立足于费孝通先生所总结的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不同,运用功能主义人类学派相关理论,以西宁市逯家寨村祖先崇拜为例,探讨农村地区汉族祖先崇拜在中国从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所发生的历史变迁。
  [关键词]祖先崇拜;乡土社会;现代社会
  [中图分类号]K89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4-0041-02
  
   一、人类学视野中的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是指信仰死亡的祖先能够对活着的子孙带来某种影响的一种民间信仰体系,子孙对已去世的祖先长辈举行丧葬仪式,定期向祖先贡献祭品。“有人相信祖灵是天帝和其子孙的中介人,有降福和降祸的权利,所以子孙有不祭或得罪祖灵者必受其惩罚。拜祖既不是单纯的爱,又不是单纯的惧,是爱和惧的调和。”祖先崇拜的起源与原始宗教的起源相联系。斯宾塞主张“鬼魂说”,认为宗教源于对鬼魂即死人的畏惧和崇拜。泰勒认为万物都有精灵,人类死后的鬼魂也是精灵的一种,自然界各种奇异现象都是精灵所形成的。“祖先崇拜是鬼魂崇拜中特别发达的一种,凡人对于子孙的关系都极其密切,所以死后其鬼魂还是想在冥冥之中视察子孙的行为,或加以保佑,或予以惩罚。”斯宾塞和泰勒推断原始人是从其梦境中得出灵魂的观念,由于灵魂不死的观念,产生了向祖先赎罪和祈福的需要。
  马林诺斯基主张习俗的功能在于通过文化的媒介满足个人的需求,他认为人类的需要有基本需要和为了满足基本需要所创造出的文化需要两大类。布朗则借用杜尔干的理论,认为研究社会现象应该从社会出发,他认为:“功能是整体内的部分活动对于整体活动所做的贡献,无论是整个社会还是社会中的某个社区,都是一个功能统一体。”作为一种人类信仰文化现象,祖先崇拜也符合人类某种需要并发挥某种功能。但随着中国社会从乡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祖先崇拜也发生着重大的变迁,以满足社会新的需要,从而创造出新的功能统一体。
  二、逯家寨村从乡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型
  费孝通先生将中国传统社会总结为乡土社会。乡土社会以农业为最主要的生产方式,人们在固定的土地上出生、成长。“极端的乡土社会是老子所理想的社会,‘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不但个人不常抛井离乡,而且每个人住的地方常是他父母之邦。”在这样稳定不变的社会中,几乎没有历史的变迁。乡土社会是一种差序格局,即中国的社会关系结构像投入水中的石子一样,以己为中心,一圈圈向外推去,越推越远,越推越薄。乡土社会还是一个礼治的社会,依靠传统的礼就能治理社会。
  而现代社会,工业、商业和服务业发展迅猛,每个人都可能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借助多种手段满足生存。多变与不确定因素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人与人交往不再限于熟人之间。乡土社会以封建宗法制为轴心,在本宗九族之内的亲属体系越来越淡薄。
  逯家寨位于西宁市南郊8公里处。1949年前,全村没有长住在逯家寨的非农业人口,都以农业为生,共有677人。民国时期,由保长会同老哲、乡老共同处理村中事务。改革开放前的逯家寨,无一家集体企业以及个体户。改革开放后,各种新事物、新变化不断出现。截至2010年6月,全村有1982人,劳动力1192人,全村有集体企业12个,人均收入5391元。这些企业解决1400多个本村劳动力及外来人员的就业问题。逯家寨是典型的从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农村。
  三、从乡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祖先崇拜变迁
  (一) 从乡土礼治社会宗族到现代法治社会家庭的祖先崇拜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祖先崇拜就逐渐被纳入宗法系统,不同族内建立了各自的宗庙,成为维系族人的重要纽带。“以儒家占主导地位的祖先崇拜有自己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它减弱了对祖先崇拜的神秘性质,而逐渐成为一种加强了现实功利性的礼治策略,祭祖敬祖隐含了很浓厚的伦理道德色彩。”
  乡土社会中,人们通过祭拜共同祖先,族人之间关系变得紧密,大家族由此形成。大家族的形成可以增强成员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宗族是国家政权与农村基层社会的中介。因此,祖先崇拜的这一功能满足了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需要。
  逯家寨以马姓最多,占人口总数的46.8%;其次是张姓,占人口总数的20.39%。康熙六年(1667),张氏家族修建麟河门楼作为张氏家族的祠堂,是进行家族祭祀、祖先崇拜的重要场所。1989年,张氏众人重修门楼,如今的麟河门楼已经失去了其原始功能,作为文物古迹存在于村中。清朝乾隆年间,马姓众人修建了马氏家庙,并在各自先人的坟前立碑,形成了马氏大坟滩。当时修建的家庙同治年间被焚毁。1990年,马姓众人在原坟地后方立大青石新碑一块,以示纪念。2010年,笔者在逯家寨村对一位78岁张姓老人进行了访谈,他说解放前祠堂是一个很重要的场所,有很大规模的祭拜仪式,而解放后的祭拜规模越来越小。
  不再以宗族作为社会主要基础的逯家寨,原来大规模祖先崇拜所具有的形成大家族的功能失去了其生存的土壤。宗族血缘观念有所淡化,不再需要以宗族作为社会的主要基础,人们心中大家族的概念范围日渐缩小,其结果便是祖先崇拜的规模日趋减小。
  (二) 从乡土社会长老统治到现代社会智力统治的祖先崇拜
  乡土社会的生活模式是代代不变的,祖上的生活模式也是个人将来所要经历的,在这种社会里,个人可以信任祖上的经验。在乡土社会祖先崇拜中,祖上强烈的祭祖崇祖意识也是子孙将来强烈的祭祖崇祖意识。子孙必须对长者绝对服从,因为长老代表着传统,而传统就是一个人所要遵循的社会规则。作为一种文化传统,祖先崇拜在这样稳定的社会中更容易代代相传。
  而现今的逯家寨村,老者的经验并不一定适合多变社会中的年轻人,在宗族血缘观念弱化环境中成长的年轻人不再服从代代相传的大规模祖先崇拜。受过教育的年轻人明白科学道理,祖先崇拜原来所满足的个人对鬼魂的畏惧和崇拜的功能大大减弱,他们对祖先的丧葬以及祭拜甚至仅仅限于对已亡亲人的追悼与怀念。笔者在该村调查时发现,目前的逯家寨村委会组成呈现格外年轻化状态,且都拥有大专或高中学历。作为长老的乡约和老哲等,仅代表一种传统,已经失去了治理的权威。
  (三)乡土社会差序格局中的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在乡土社会具有差序性,人们依照与自己亲属关系的远近、怀着不同的崇拜心理行使不同的崇拜仪式,普遍相信和自己亲近的已亡长辈更能庇佑和监督自己。笔者在逯家寨听到一位村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他外公的葬礼结束后,本应该由他外公的家孙从坟地上把抬棺材的木棒和绳子背到家里(当地的风俗),但由于外公的孙子小,他得干这些活。这时,帮忙的街坊邻居对他舅妈开玩笑说:“外孙背的话,你公公(指他去世的外公)的福气可要被外孙抢去了啊。”但他舅妈说:“没事的,这福气是孙子的,不是外孙的,是抢不走的,外人更是抢不走的。”由上述事例中可以发现对已亡长辈的崇拜心理,不但看已亡长辈与自己的亲属关系远近,还有单系继承的成分。
  (四)从稳定乡土社会到多变现代社会的祖先崇拜
  在稳定的乡土社会,有很多有利的因素使祖先崇拜这一文化形式得到继承。比如有稳定的物质支持、组织团体、行为要素等。这些稳定的观念及行为使乡土社会中的祖先崇拜得以长久不衰。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变的社会,个人的心理与行为也发生着变化。目前,逯家寨有12个集体企业, 1400多人参加到企业劳动中,带动了多家商店和饭馆。另外,还有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人员以及在外求学务工人员。乡土社会中长期囤于土地的人开始走出乡村,这些人不能参与祖先崇拜。长此以往,祖先崇拜的观念越显淡薄。现代社会中的丧葬仪式,除了原有的祖先崇拜具有的功能外,在一定程度上还满足了长期不见面的人们联络感情、巩固家族观念的需要。
  四、结语
  祖先崇拜是中国最为主要的民俗宗教,其发展更应该得到重视。解放后到现在,对这一现象有过认识上的偏差,就是因为没有认识清楚祖先崇拜所具有的作用与功能。
  目前,中国社会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大的特点就是从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祖先崇拜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由大规模转向小规模,最终朝着家庭化和世俗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色音.人类学视野中的祖先崇拜[A].宗教人类学(一)[C].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2]林慧祥.文化人类学[M].北京:商务出版社,1991.
  [3]庄孔韶.人类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闫秋红.祖先崇拜与家族意识——论端木蕻良小说的一种主题意向[J].社会科学家,2004,(2).
  
其他文献
[摘要]“母亲”历来是慈爱与贤惠、温柔与苦难的代名词,母爱与伟大、无私紧密关联。池莉的《你是一条河》描绘了一位让人可敬又可憎的孤母形象,使其与她的子女一起奏响了一曲错位的母爱悲歌。  [关键词]《你是一条河》;辣辣;母爱;女性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6-0078-02    20世纪,在西方人道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人”开始成为作
期刊
[摘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将故事与观点这一对核心元素应用于节目的生产过程中,使电视栏目凸显出独特的优势。本文分析了故事与观点作为数字时代电视栏目制作核心元素产生的原因,对不同电视栏目的叙事特征及观点形成过程进行解决,提出了一些制作策略,以期帮助电视栏目提升质量,从而更好地吸引观众,更有效地传播信息。  [关键词]故事;观点;电视栏目;受众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西夏是中国西北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民族政权,其势力范围,经济、军事实力等都远逊于宋、辽、金,却能立国长达190年之久。究其原因,有宋朝国策的失误,也有辽、金等国的支持,而主要的内在原因则是党项民族俗尚武力,统帅人才杰出,军事形势优越以及农牧业生产基础好,养兵不用禄食。历史经验说明,在民族政权的相互较量中,积极进取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优化的资源整合和有利的外部环境,可以弥补诸多不利因素,取得以小御
期刊
[摘要]在当代中国消费文化语境中,作家批判意识的弱化值得警惕。本文通过剖析张承志独特而颇具争议的批判意识,从批判者的站位、批判者的视域、批判中的对抗性与自审性、批判的价值追求四个方面论述了当代作家该如何确立富有良知和正义感的批判意识。  [关键词]张承志;批判意识;价值追求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6-0075-03    批判性
期刊
回王统治时期,是哈密绿洲伊斯兰化高度发展的时期。自一世回王额贝都拉开始到九世回王沙莫胡索特時期,唐宋时期驰誉于中原的伊州乐到清代基本完成了到哈密木卡姆的转型,神采奕奕走进了哈密绿洲,成为哈密宫廷舞蹈的主要表现形式。黑灯舞正是哈密宫廷舞蹈的杰出代表。  哈密木卡姆有三部分,一部分是宫廷木卡姆,一部分是民间木卡姆,还有一部分是东天山以北融合了南疆文化元素的伊吾木卡姆。  而黑灯舞是纯粹的哈密宫廷舞蹈,
期刊
[摘要]和《三国演义》相比,《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更加个性化和复杂化,对反向叙事手法的运用也更加普遍和成熟。《水浒传》中多重性格塑造的反向叙事有以下特点:反向叙事是人物性格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反向叙事为突出人物的主导性格服务,反向叙事促成了人物性格内涵的不断深化,反向叙事的主要目的是表现人物的性格冲突和内心矛盾。  [关键词]《水浒传》;性格塑造;反向叙事  [中图分类号]I207.412
期刊
初到日本的滋贺县,正值一年一度樱花盛开的时节,公园、路旁、单位、湖畔到处都有樱花的影子。日本友人说,赏樱花没必要到像东京上野公园那样大的去处,因为那里的人太多,没有拍照的好角度。的确,我们随意上街观赏,总能看到那些摄影爱好者找个视角佳、画面独特的拍樱花的位置,三角架一支,专心致志在拍摄。其实,对旅行者来说,樱花盛开的季节,处处是景观,处处让人流连忘返。    樱花与日本文化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据
期刊
去年夏天,我同朋友随团去加拿大,游览了加拿大班芙国家公园。  班芙国家公园坐落在加拿大阿尔伯特省,地处洛矶山山脉,设立于1885年,是加拿大第一个国家公园,占地6641平方公里,公园内有许多著名景区被列为世界著名风景区。  我们乘坐的大巴车出城后,驶上一号公路,一直向西朝班芙方向开去。车行驶在公路上,我的眼睛贪婪地寻找着窗外的景色。天有不测风云,车走出城区不久,就看到天空有一大片浓黑的云,可以看到
期刊
[摘要]在政治、经济逐步全球化的今天,博物馆教育已经超越了科技传播的层面,在让国民分享人类智慧成果的同时,也肩负着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博物馆陈列展览是一项兼具学术性和科学性的文化创造,博物馆的收藏和科学研究是方法和手段,社会教育才是博物馆文物、标本研究的目的及博物馆存在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所在。  [关键词]陈列展览;社会教育;甘肃省博物馆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三国的刀光剑影早已黯淡,却留下许多直指人心的记忆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当新版电视剧《三国》激起人们心中蜇伏已久的英雄梦想,我们决定出发,从脍炙人口的典籍出发,寻踪三国,用行走抚去岁月积尘的蒙蔽,试图打捞那些曾经鲜活的面孔和渐行渐远的激情。    荆州古城:邂逅曲终烟散的三国往事  荆州古城犹如一部摊在荆襄大地上的三国历史,乱世英豪在这里粉墨登场,演绎了借荆州、还荆州、守荆州、失荆州、回荆州等脍炙人口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