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境教学是教育中历史悠久、使用也较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通过为学生创设丰富、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快速进入学习内容中,更深入地去了解所学内容。语文学科的特点要求教师要善于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感性思考,因而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成为一种必然。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学内容为例来探讨情境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具有應用路径。
关键词:情境教学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情境教学的创始人为李吉林老师,在多年的教学观察和研究中,她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可以在快乐的学习中有所收获提出了情境教学,认为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为语文课堂带了激情与活力,通过情境教学实现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性、增进师生交流的目标。
一、问题式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思考中获得启迪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奇心强、爱探索,基于学生的这种生理特点,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为学生创设问题式教学情境。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索欲,并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得启迪、实现思维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泰戈尔的作品《花的学校》时,为了让学生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去体会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及意境,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去一步步思考。如作者写道:“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表达方式,教师可以提问:“请学生慢慢品味这句话,找出这句话中的哪一个词语可以概括东风的特点?”在找到东风的特点“湿润”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品读“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你们从这两个词语中感悟到了什么?如何去理解这句话呢?请学生去闭上眼睛在心理描述你心中的画面。”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提问,为学生创设了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思考,进而逐渐获得对于课文的深入理解。语文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要特别注意小学生的思维水平,问题的设置要难度适宜、紧密结合所学内容,才能起到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的目的。
二、直观式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感受中引发共鸣
语文教材中课文多种多样,有思辨性较强的说明文、抒情色彩浓烈的记叙文,课文题材更是丰富多彩。对于缺乏生活阅历的小学生来说,有些内容他们理解起来存在一些困难。这时候,借助多媒体信息设备,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更直观、更形象的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帮助学生去理解所学内容。
例如,以三年级《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为例,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风土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音频等,将其纳入到课件之中。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很多的民族会聚居在一起,他们在这片土地上一起生活,和睦相处。在学校中,不同民族的孩子们共同学习和玩耍,一起度过了美好的校园时光。现在这里就要一所这样的民族小学,老师带着大家去参观一下吧!”通过多媒体教师展示在课下搜索的照片,带领学生们去领略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随后将画面最后定格在不同民族一起生活的场景上。通过照片一个个笑脸,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了不同民族小学生一起生活欢乐气氛。如此,通过借助多媒体创设直观式教学情境,丰富的文本表现形式刺激了学生的感受,引发了学生对“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情感共鸣。
三、实践式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参与中得到锻炼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大多是“灌输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了绝对的领导地位,根本不注重学生的反馈。为了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实践式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亲身经历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知。
例如,以《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为例,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文章,主要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期的学习生活,课文借用孙中山小时候上私塾的故事,引导学生懂得“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的道理。在带领学生完成整篇文章的学习之后,我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首先是“角色海选”,我鼓励学生们踊跃报名,四人为一小组自由选择角色。随后,基于本课的学习成果请学生自主去揣摩角色的性格特点、品质等,开始了“角色扮演”,对这篇课文进行演绎重现。有的学生语言感情把握得很准确,将孙中山那种不怕被责备、不懂就大胆地问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这一过程中,我也对学生的不合理之处进行了指导,让学生对本课的情感和主旨有更为准确的把握。通过创设实践式教学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参与中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分析理解能力。
总之,在新的教育时期下,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立足学生的特点、自身教学风格以及教学内容来综合运用情境教学法,才能将这一教育方式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推动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情境教学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情境教学的创始人为李吉林老师,在多年的教学观察和研究中,她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可以在快乐的学习中有所收获提出了情境教学,认为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为语文课堂带了激情与活力,通过情境教学实现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性、增进师生交流的目标。
一、问题式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思考中获得启迪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奇心强、爱探索,基于学生的这种生理特点,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为学生创设问题式教学情境。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索欲,并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得启迪、实现思维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泰戈尔的作品《花的学校》时,为了让学生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去体会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及意境,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去一步步思考。如作者写道:“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表达方式,教师可以提问:“请学生慢慢品味这句话,找出这句话中的哪一个词语可以概括东风的特点?”在找到东风的特点“湿润”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品读“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你们从这两个词语中感悟到了什么?如何去理解这句话呢?请学生去闭上眼睛在心理描述你心中的画面。”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提问,为学生创设了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思考,进而逐渐获得对于课文的深入理解。语文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要特别注意小学生的思维水平,问题的设置要难度适宜、紧密结合所学内容,才能起到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的目的。
二、直观式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感受中引发共鸣
语文教材中课文多种多样,有思辨性较强的说明文、抒情色彩浓烈的记叙文,课文题材更是丰富多彩。对于缺乏生活阅历的小学生来说,有些内容他们理解起来存在一些困难。这时候,借助多媒体信息设备,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更直观、更形象的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帮助学生去理解所学内容。
例如,以三年级《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为例,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风土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音频等,将其纳入到课件之中。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很多的民族会聚居在一起,他们在这片土地上一起生活,和睦相处。在学校中,不同民族的孩子们共同学习和玩耍,一起度过了美好的校园时光。现在这里就要一所这样的民族小学,老师带着大家去参观一下吧!”通过多媒体教师展示在课下搜索的照片,带领学生们去领略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随后将画面最后定格在不同民族一起生活的场景上。通过照片一个个笑脸,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了不同民族小学生一起生活欢乐气氛。如此,通过借助多媒体创设直观式教学情境,丰富的文本表现形式刺激了学生的感受,引发了学生对“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情感共鸣。
三、实践式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参与中得到锻炼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大多是“灌输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了绝对的领导地位,根本不注重学生的反馈。为了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实践式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亲身经历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知。
例如,以《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为例,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文章,主要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期的学习生活,课文借用孙中山小时候上私塾的故事,引导学生懂得“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的道理。在带领学生完成整篇文章的学习之后,我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首先是“角色海选”,我鼓励学生们踊跃报名,四人为一小组自由选择角色。随后,基于本课的学习成果请学生自主去揣摩角色的性格特点、品质等,开始了“角色扮演”,对这篇课文进行演绎重现。有的学生语言感情把握得很准确,将孙中山那种不怕被责备、不懂就大胆地问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这一过程中,我也对学生的不合理之处进行了指导,让学生对本课的情感和主旨有更为准确的把握。通过创设实践式教学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参与中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分析理解能力。
总之,在新的教育时期下,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立足学生的特点、自身教学风格以及教学内容来综合运用情境教学法,才能将这一教育方式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推动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缪莉丽.试论如何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情境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11):35-36.
[2]万海容.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08):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