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这首《泰山赞》诗,属于古体四言诗,意境壮美神奇,立意深邃高远,充分体现了它开阔博大的胸襟,积极洒脱的人生态度,直抒胸臆、质朴刚健的抒情风格和慷慨凝练的美学风骨。这首《泰山赞》既是它厚积薄发的结果,也是它高屋建瓴的心血结晶。
关键词:古体四言诗;直抒胸臆;厚积薄发
中图分类号:J6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76-02
巍巍岱宗?摇雄峙天东?摇擎日捧月?摇凌云驭风?摇磐石摩崖?摇绝壁峻峰?摇泉潭溪瀑?摇汉柏秦松?摇百姓祈福?摇文人题咏?摇帝王封禅?摇三教共生?摇盛世和谐?摇华夏太平?摇天人合一?摇万事俱兴。这是一首赞美泰山的诗,这是一曲颂扬泰山的歌。这是万花丛中的一支奇葩,这是诗词海洋的一朵浪花。泰山文化研究院院长、山东服装学院教授孙京家创作的这首《泰山赞》诗,气势磅礴雄阔,意境壮美神奇,感情深厚奔放,立意深邃高远,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豪放风格。这首诗共16句,64字,每四句一节,共四节。从结构上看,属于古体四言诗,各节衔接顺畅,整诗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就像滔滔江河,一泻千里。对于古体诗词,孙京家主张“求正容变”。我们看一下《泰山赞》是如何“求正容变”的:《泰山赞》,每句都是四个字,首句和逢偶句句尾都押韵,且一韵到底。句末押韵字分别是“宗”“东”“风”“峰”“松”“咏”“生”“平”“兴”。韵脚分别是“ong”“ong”“eng”“eng”“ong”“ong”“eng”“ing”“ing”。在韵脚分类“十三辙”中属于“中东辙”一韵。可见,作者对古代传统切实做到了继承,为了抒情的需要在形式上也做到了“容变”。
古体四言诗常常是八句、十句、十四句、二十句、三十二句。这首《泰山赞》采用的是少有的十六句,反而显得形式更加美好。它给人以均齐美,节奏美、音乐美、对称美和简洁美。所谓均齐美,就是充分利用了汉字独体、方块的特点,每个字就像一位士兵,每一句就像一个队列,每一节就像一个方阵,整首诗就像阅兵式上的一支仪仗队,在视觉上给人以均齐的而不是散乱的美感。所谓节奏美,就是平仄或相间或相对,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声调阴阳相错,吟诵起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所谓音乐美,就是借助有规律的韵脚,同一韵的声音间隔出现,往复回应,使人听起来悦耳动听,产生一种和谐回环的美感。所谓对称美,就是充分利用了“单音”“独体”“方块”的独特优势,把对称融于句型、结构、音调、词意中,使对称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擎日捧月”和“凌云驭风”都是动词性并列短语,“磐石摩崖”“绝壁峻峰”“泉潭溪瀑”“汉柏秦松”都是名词性并列短语,“百姓祈福”“文人题咏”“帝王封禅”“三教共生”“盛世和谐”“华夏太平”“天人合一”“万事俱兴”都是主谓短语。这些巧妙工对的短语所具有的对称美是这样悦耳、顺口和赏心。这首诗还具有简洁美,从字数上看仅仅64字,符合一般作文“起承转合”的规律,为完整表意留下了必要空间,这就客观上要求必须在炼字、炼句、炼意、炼格上狠下工夫,以最简洁的语言文字描绘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和丰富的内心情感,从这首诗来看,的确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从内容上看,第一节“巍巍岱宗/雄峙天东/擎日捧月/凌云驭风”写出了泰山的雄伟壮丽和神奇。“巍巍岱宗”是对泰山形象的集中阐释:“巍巍”,有两个词义:高俊的样子;形容崇高。用在这里形容泰山是再恰当不过了。高俊指泰山的外表,崇高指泰山的精神。“岱”为泰山。“宗”为长,《五经通义》云:“宗,长也,言为群岳之长”。“岱宗”意泰山为五岳之首、群山之首。“巍巍岱宗/雄峙天东”两句是这首诗的起句,开门见山,直接交代了泰山的宏伟气魄和所处的地理位置。“雄峙天东”把我们的视线一下子集中在泰山身上,在总体上对泰山有了一个雄伟的印象。“雄峙”二字,紧扣题目,使“赞”字得到了落实。“擎日捧月/凌云驭风”意思是说:泰山白天用高大的臂膀向上托举起太阳,晚上就用巨手将月亮捧起,它具有宏大的志愿,它直上云霄并将天风驾驭。“擎日捧月”体现的是泰山的高大,“凌云驭风”体现的是泰山的胸怀。“擎”就是“向上托”;“捧”就是用手捧,“凌”就是“升上”;“驭”就是“驾驭”。这两句对仗工整,“擎”对“凌”,“捧”对“驭”,“日”对“云”,“月”对“风”。同时,还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格,形象地照应了前两句,使“雄峙天东”得到了落实。“擎”“捧”“凌”“驭”四个完全人性化的动作将泰山开阔的胸怀、磅礴的气势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泰山观察之细致、体会之深刻、想象之丰富和对泰山无比热爱的深厚感情。第二节写的是泰山的自然景观。“磐石摩崖/绝壁峻峰/泉潭溪瀑/汉柏秦松”。一幅幅优美宏大的山水画从眼前缓缓滑过,仿佛作者把我们带进深山正一一述说泰山的妙处,而我们也乐意陶醉于泰山的美景中。“磐石摩崖/绝壁峻峰”两句写的是泰山的石头,由“磐石”到“摩崖”到“绝壁”再到“峻峰”,“泉潭溪瀑”一句写的是泰山的水,由“泉”到“潭”到“溪”再到“瀑”,山水的体积愈来愈大,而空间的位置也依次由低到高,体现出泰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的神奇和灵秀。“汉柏秦松”一句写的是泰山的树木,秦松、汉柏代表着泰山最古老的树木,体现出朝代的变迁和历史的久远。在这一节对自然景观的描述中,石头代表了泰山的骨骼,水代表了泰山的血液,树木则代表了泰山的衣冠。第一节写泰山的宏伟气魄,这一节写泰山的自然景观,前后照应,使这两节衔接得更为紧凑。第三节写的是泰山的人文景观。由于泰山是一座文化山、宗教山,老百姓从古至今为了祈求幸福纷纷来泰山焚香朝拜;历代钟情泰山的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歌颂泰山的诗篇和石刻;具有雄才大略的帝王在太平盛世和天降祥瑞之时登上泰山祭祀天地,强调君权神授并彰显自己的丰功伟绩、和谐盛世;泰山的道教、佛教、儒家文化的三教合流,融为一体,是泰山宗教的重要特征。普照寺是现存泰山最完整的佛教寺院;五贤祠内祀孙明复、石守道、胡安定、宋焘、赵国麟五贤神位;三阳观是道家全真教派著名道观。儒、释、道三教集为一体,是泰山宗教文化的一个特点。“百姓祈福”写的是百姓文化,“文人题咏”写的是文人文化,“帝王封禅”写的是帝王文化,“三教共生”写的是宗教文化,涵容了泰山文化遗产的本质特征。第四节是对当今太平盛世、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的深情歌颂。“盛世和谐/华夏太平”两句从政治的角度着眼,对当今和谐社会给予了真实反映。在作者眼中,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泰山就成了中华民族这一东方巨龙的伟大象征。“天人合一/万事俱兴”两句则揭示了万事兴旺发达的深刻哲理。人类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部分,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体,只有具备天人一致、天人相应的思想,各种事业才会兴旺发达。“天人合一/万事俱兴”作为结句既是对全诗的概括,同时也使全诗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深化了主题。
孙京家从青年时代就对泰山情有独钟,他对泰山做过全方位的研究和思考,所以这首气势磅礴的《泰山赞》既是他厚积薄发的结果,也是他高屋建瓴的心血结晶。这首诗还因为抑扬顿挫、和谐悦耳,被著名音乐家吕远、著名歌唱家杨洪基所看重。2010年夏天,《泰山赞歌》仿佛天籁之音,横空出世,飘扬在泰山之巅,迅速传遍大江南北。通过赏读诗歌《泰山赞》和赏听歌曲《泰山赞歌》,使我们领略到了作者开阔博大的胸襟,积极洒脱的人生态度,直抒胸臆、质朴刚健的抒情风格和慷慨凝练的美学风骨。
关键词:古体四言诗;直抒胸臆;厚积薄发
中图分类号:J6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76-02
巍巍岱宗?摇雄峙天东?摇擎日捧月?摇凌云驭风?摇磐石摩崖?摇绝壁峻峰?摇泉潭溪瀑?摇汉柏秦松?摇百姓祈福?摇文人题咏?摇帝王封禅?摇三教共生?摇盛世和谐?摇华夏太平?摇天人合一?摇万事俱兴。这是一首赞美泰山的诗,这是一曲颂扬泰山的歌。这是万花丛中的一支奇葩,这是诗词海洋的一朵浪花。泰山文化研究院院长、山东服装学院教授孙京家创作的这首《泰山赞》诗,气势磅礴雄阔,意境壮美神奇,感情深厚奔放,立意深邃高远,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豪放风格。这首诗共16句,64字,每四句一节,共四节。从结构上看,属于古体四言诗,各节衔接顺畅,整诗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就像滔滔江河,一泻千里。对于古体诗词,孙京家主张“求正容变”。我们看一下《泰山赞》是如何“求正容变”的:《泰山赞》,每句都是四个字,首句和逢偶句句尾都押韵,且一韵到底。句末押韵字分别是“宗”“东”“风”“峰”“松”“咏”“生”“平”“兴”。韵脚分别是“ong”“ong”“eng”“eng”“ong”“ong”“eng”“ing”“ing”。在韵脚分类“十三辙”中属于“中东辙”一韵。可见,作者对古代传统切实做到了继承,为了抒情的需要在形式上也做到了“容变”。
古体四言诗常常是八句、十句、十四句、二十句、三十二句。这首《泰山赞》采用的是少有的十六句,反而显得形式更加美好。它给人以均齐美,节奏美、音乐美、对称美和简洁美。所谓均齐美,就是充分利用了汉字独体、方块的特点,每个字就像一位士兵,每一句就像一个队列,每一节就像一个方阵,整首诗就像阅兵式上的一支仪仗队,在视觉上给人以均齐的而不是散乱的美感。所谓节奏美,就是平仄或相间或相对,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声调阴阳相错,吟诵起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所谓音乐美,就是借助有规律的韵脚,同一韵的声音间隔出现,往复回应,使人听起来悦耳动听,产生一种和谐回环的美感。所谓对称美,就是充分利用了“单音”“独体”“方块”的独特优势,把对称融于句型、结构、音调、词意中,使对称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擎日捧月”和“凌云驭风”都是动词性并列短语,“磐石摩崖”“绝壁峻峰”“泉潭溪瀑”“汉柏秦松”都是名词性并列短语,“百姓祈福”“文人题咏”“帝王封禅”“三教共生”“盛世和谐”“华夏太平”“天人合一”“万事俱兴”都是主谓短语。这些巧妙工对的短语所具有的对称美是这样悦耳、顺口和赏心。这首诗还具有简洁美,从字数上看仅仅64字,符合一般作文“起承转合”的规律,为完整表意留下了必要空间,这就客观上要求必须在炼字、炼句、炼意、炼格上狠下工夫,以最简洁的语言文字描绘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和丰富的内心情感,从这首诗来看,的确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从内容上看,第一节“巍巍岱宗/雄峙天东/擎日捧月/凌云驭风”写出了泰山的雄伟壮丽和神奇。“巍巍岱宗”是对泰山形象的集中阐释:“巍巍”,有两个词义:高俊的样子;形容崇高。用在这里形容泰山是再恰当不过了。高俊指泰山的外表,崇高指泰山的精神。“岱”为泰山。“宗”为长,《五经通义》云:“宗,长也,言为群岳之长”。“岱宗”意泰山为五岳之首、群山之首。“巍巍岱宗/雄峙天东”两句是这首诗的起句,开门见山,直接交代了泰山的宏伟气魄和所处的地理位置。“雄峙天东”把我们的视线一下子集中在泰山身上,在总体上对泰山有了一个雄伟的印象。“雄峙”二字,紧扣题目,使“赞”字得到了落实。“擎日捧月/凌云驭风”意思是说:泰山白天用高大的臂膀向上托举起太阳,晚上就用巨手将月亮捧起,它具有宏大的志愿,它直上云霄并将天风驾驭。“擎日捧月”体现的是泰山的高大,“凌云驭风”体现的是泰山的胸怀。“擎”就是“向上托”;“捧”就是用手捧,“凌”就是“升上”;“驭”就是“驾驭”。这两句对仗工整,“擎”对“凌”,“捧”对“驭”,“日”对“云”,“月”对“风”。同时,还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格,形象地照应了前两句,使“雄峙天东”得到了落实。“擎”“捧”“凌”“驭”四个完全人性化的动作将泰山开阔的胸怀、磅礴的气势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泰山观察之细致、体会之深刻、想象之丰富和对泰山无比热爱的深厚感情。第二节写的是泰山的自然景观。“磐石摩崖/绝壁峻峰/泉潭溪瀑/汉柏秦松”。一幅幅优美宏大的山水画从眼前缓缓滑过,仿佛作者把我们带进深山正一一述说泰山的妙处,而我们也乐意陶醉于泰山的美景中。“磐石摩崖/绝壁峻峰”两句写的是泰山的石头,由“磐石”到“摩崖”到“绝壁”再到“峻峰”,“泉潭溪瀑”一句写的是泰山的水,由“泉”到“潭”到“溪”再到“瀑”,山水的体积愈来愈大,而空间的位置也依次由低到高,体现出泰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的神奇和灵秀。“汉柏秦松”一句写的是泰山的树木,秦松、汉柏代表着泰山最古老的树木,体现出朝代的变迁和历史的久远。在这一节对自然景观的描述中,石头代表了泰山的骨骼,水代表了泰山的血液,树木则代表了泰山的衣冠。第一节写泰山的宏伟气魄,这一节写泰山的自然景观,前后照应,使这两节衔接得更为紧凑。第三节写的是泰山的人文景观。由于泰山是一座文化山、宗教山,老百姓从古至今为了祈求幸福纷纷来泰山焚香朝拜;历代钟情泰山的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歌颂泰山的诗篇和石刻;具有雄才大略的帝王在太平盛世和天降祥瑞之时登上泰山祭祀天地,强调君权神授并彰显自己的丰功伟绩、和谐盛世;泰山的道教、佛教、儒家文化的三教合流,融为一体,是泰山宗教的重要特征。普照寺是现存泰山最完整的佛教寺院;五贤祠内祀孙明复、石守道、胡安定、宋焘、赵国麟五贤神位;三阳观是道家全真教派著名道观。儒、释、道三教集为一体,是泰山宗教文化的一个特点。“百姓祈福”写的是百姓文化,“文人题咏”写的是文人文化,“帝王封禅”写的是帝王文化,“三教共生”写的是宗教文化,涵容了泰山文化遗产的本质特征。第四节是对当今太平盛世、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的深情歌颂。“盛世和谐/华夏太平”两句从政治的角度着眼,对当今和谐社会给予了真实反映。在作者眼中,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泰山就成了中华民族这一东方巨龙的伟大象征。“天人合一/万事俱兴”两句则揭示了万事兴旺发达的深刻哲理。人类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部分,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体,只有具备天人一致、天人相应的思想,各种事业才会兴旺发达。“天人合一/万事俱兴”作为结句既是对全诗的概括,同时也使全诗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深化了主题。
孙京家从青年时代就对泰山情有独钟,他对泰山做过全方位的研究和思考,所以这首气势磅礴的《泰山赞》既是他厚积薄发的结果,也是他高屋建瓴的心血结晶。这首诗还因为抑扬顿挫、和谐悦耳,被著名音乐家吕远、著名歌唱家杨洪基所看重。2010年夏天,《泰山赞歌》仿佛天籁之音,横空出世,飘扬在泰山之巅,迅速传遍大江南北。通过赏读诗歌《泰山赞》和赏听歌曲《泰山赞歌》,使我们领略到了作者开阔博大的胸襟,积极洒脱的人生态度,直抒胸臆、质朴刚健的抒情风格和慷慨凝练的美学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