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olor获得4100万美元的投资把最近“IT界新一轮泡沫”的话题推向了高潮。最近的主流商业媒体、网站,到处都能看到关于这次泡沫的讨论。
大批银行家向IT产业注资,商业大佬和投资机构也参与其中,一时间,华尔街曾经的投资宠儿——机械制造业也沦为了“二流”。
IT业的投资让那些经历过十年前互联网大爆发的投资者们也不禁担心:这种近似疯狂的“砸钱”行为是否会给整个IT业带来另一场灾难?投资者更看重创业团队
今年3月24日正式上线的Color可谓来势汹汹,还未发布时便引起了业界热议。Color创始人Bill Nguyen斥资35万美金购下Color,com域名,这些钱相当于20家创业公司的种子资金。不过这还不算什么,Color尚未发布便获得了来自红杉资本fSequoiaCapital)、贝恩资本(Bain Capital)、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总计约4100万美元的投资。这是红杉资本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推出前”投资,额度甚至超过了当年其对谷歌的投资。
Color是一款移动照片分享应用,也支持文本和视频,但与众不同的是,Color无需注册,没有用户名、密码、个人信息,也没有采用明确的好友或关注系统,用户只需发布照片即可,不需要浏览联系人名单,再关注他们的照片。Color上所有照片都是公开的。
这款应用真的具有革命性意义吗?英国的《商业周刊》认为,这些风投公司其实是押注于Color背后的创业团队,它们才不在乎他们做什么,也许这支团队才真的值4100万美元。
创业团队到底有多重要?《商业周刊》引述投资人Fred Wilson的观点,他声称自己非常后悔当年没有投资Air BnB,当时他认为那个创意很愚蠢,但是其背后的团队却是非常优秀的。换言之,该团队远比那个想法重要。Fred Wilson说:“我们错过了Air BnB,即使我们是那么喜欢那个团队,这是个大错误。”
天使基金投资人Chris Dixon最近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Chris Dixon表示,当第一次接触Dropbox,他感觉这不过是一家山寨网站,和其他数百家文件分享网站别无两样。他认为该公司成功的机会几乎为零。之后,正是这家获得了来自红杉资本的投资。Dixon称,自己最终意识到团队是多么的重要,而不是创意。Chris Dixon称,“现在我会严格遵守一个规则,即只有对团队感兴趣,我才会投资。”投资集中涌入引质疑
Thomas Weisel Partners集团的创始人Thomas Weisel用了“震惊”一词形容这次IT业热钱大量涌入的现象。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华尔街的风投们纷纷拿出数量庞大的资金。Facebook的投资者之一AccelPartners计划再向中国和美国市场追加20亿美元的投资;BessemerVenture的合伙人也表示刚刚完成了一个价值15亿美元的基金项目;在过去的六个月中,Greylock Partners、红杉资本等六家公司的投资合计已经超过了30亿美元。
此外,投资银行和机构疯狂向Facebook、Zynga和Groupon砸钱:高盛和摩根大通都把资金投给了Facebook和twitter;富达基金、T,Rowe Price等也把大量资金投向了Grou0pon和Zynga这样的公司。
大量投资涌入,IT企业的价值也随之在不断飙升。在过去的两年间,Facebook和Zynga的投资增长已经超过了四倍;社交购物网站Groupon预估股价已经达到250亿美元。
最近出版的《纽约时报》引述了Facebook的投资人之一RogerMcNamee的观点,“我担心投资者们可能有错误的认知,那就是所有的IT公司都会和Facebook一样出色。”
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随着投资的不断累积,最令人担心的是,这些钱能否得到妥善利用。除了少数几个“优胜者”,一些投资者可能错误地选择了失败者,或者为成功付出了更大的代价。有人认为,这次的IT泡沫可能比1999年的泡沫更大。与上一次泡沫不相同
《纽约时报》对比了1999和2011年的状况。1999年互联网站最鼎盛的时期,24家最大的科技公司市值总和超过了700亿。今年,5家公司,而且是全部是未上市的公司,估值已经超过了700亿,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甚至更高。
然而,《纽约时报》的报道也认为,和1999年的泡沫相比,现在的情况不太相同。
首先,1999年,IPO的IT企业超过300个,占了当年IPO企业的一半;而2010年,IPO的公司大大减少,Facebook等公司目前还没有IPO。其次,现在的这批公司大多数都有自己的产品,有大量的用户基础,有明确的盈利模式,并且都在盈利(例如Facebook和Zynga),而当年更多是凭着点击量和“眼球经济”的效应。第三,当前接入互联网的人数达到20亿,是1999年的近十倍。
针对科技泡沫的话题,《纽约时报》也公布了一些有趣的数字:美国的IT业从业者数量去年达到新高,共有32180个IT类岗位,超过了2000年,也就是上一轮泡沫出现的时候。
不过,随着IT类岗位增多,办公空间却减少了。1999年一季度,旧金山办公室空置率为14.7%,2000年底的时候,数字达到了17.1%。2010年办公室空置率并没有显著增加。《旧金山先驱报》认为,这说明现在创业公司的扩张其实更加谨慎。
大量资金进入、从业人员增多是一个信号,投资过热也是事实,这都可能是泡沫出现的前兆。
《旧金山先驱报》的报道提出,可以理解为现在处于刚刚出现症状的时候,很难判断以后会发展到何种程度。但是既然症状出现了,就有必要提高警惕,规避风险以求稳定发展。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如何对待可能的泡沫?如何抓住这一轮上升?答案非常朴实:少炒作,多实干,把精力放在完善产品、扩大用户基数上。
文章引述了斯坦福大学教授的Steve Blank的观点:要在适当的时候自我推销引起注意,否则就等于是把机会让给了别人。
大批银行家向IT产业注资,商业大佬和投资机构也参与其中,一时间,华尔街曾经的投资宠儿——机械制造业也沦为了“二流”。
IT业的投资让那些经历过十年前互联网大爆发的投资者们也不禁担心:这种近似疯狂的“砸钱”行为是否会给整个IT业带来另一场灾难?投资者更看重创业团队
今年3月24日正式上线的Color可谓来势汹汹,还未发布时便引起了业界热议。Color创始人Bill Nguyen斥资35万美金购下Color,com域名,这些钱相当于20家创业公司的种子资金。不过这还不算什么,Color尚未发布便获得了来自红杉资本fSequoiaCapital)、贝恩资本(Bain Capital)、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总计约4100万美元的投资。这是红杉资本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推出前”投资,额度甚至超过了当年其对谷歌的投资。
Color是一款移动照片分享应用,也支持文本和视频,但与众不同的是,Color无需注册,没有用户名、密码、个人信息,也没有采用明确的好友或关注系统,用户只需发布照片即可,不需要浏览联系人名单,再关注他们的照片。Color上所有照片都是公开的。
这款应用真的具有革命性意义吗?英国的《商业周刊》认为,这些风投公司其实是押注于Color背后的创业团队,它们才不在乎他们做什么,也许这支团队才真的值4100万美元。
创业团队到底有多重要?《商业周刊》引述投资人Fred Wilson的观点,他声称自己非常后悔当年没有投资Air BnB,当时他认为那个创意很愚蠢,但是其背后的团队却是非常优秀的。换言之,该团队远比那个想法重要。Fred Wilson说:“我们错过了Air BnB,即使我们是那么喜欢那个团队,这是个大错误。”
天使基金投资人Chris Dixon最近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Chris Dixon表示,当第一次接触Dropbox,他感觉这不过是一家山寨网站,和其他数百家文件分享网站别无两样。他认为该公司成功的机会几乎为零。之后,正是这家获得了来自红杉资本的投资。Dixon称,自己最终意识到团队是多么的重要,而不是创意。Chris Dixon称,“现在我会严格遵守一个规则,即只有对团队感兴趣,我才会投资。”投资集中涌入引质疑
Thomas Weisel Partners集团的创始人Thomas Weisel用了“震惊”一词形容这次IT业热钱大量涌入的现象。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华尔街的风投们纷纷拿出数量庞大的资金。Facebook的投资者之一AccelPartners计划再向中国和美国市场追加20亿美元的投资;BessemerVenture的合伙人也表示刚刚完成了一个价值15亿美元的基金项目;在过去的六个月中,Greylock Partners、红杉资本等六家公司的投资合计已经超过了30亿美元。
此外,投资银行和机构疯狂向Facebook、Zynga和Groupon砸钱:高盛和摩根大通都把资金投给了Facebook和twitter;富达基金、T,Rowe Price等也把大量资金投向了Grou0pon和Zynga这样的公司。
大量投资涌入,IT企业的价值也随之在不断飙升。在过去的两年间,Facebook和Zynga的投资增长已经超过了四倍;社交购物网站Groupon预估股价已经达到250亿美元。
最近出版的《纽约时报》引述了Facebook的投资人之一RogerMcNamee的观点,“我担心投资者们可能有错误的认知,那就是所有的IT公司都会和Facebook一样出色。”
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随着投资的不断累积,最令人担心的是,这些钱能否得到妥善利用。除了少数几个“优胜者”,一些投资者可能错误地选择了失败者,或者为成功付出了更大的代价。有人认为,这次的IT泡沫可能比1999年的泡沫更大。与上一次泡沫不相同
《纽约时报》对比了1999和2011年的状况。1999年互联网站最鼎盛的时期,24家最大的科技公司市值总和超过了700亿。今年,5家公司,而且是全部是未上市的公司,估值已经超过了700亿,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甚至更高。
然而,《纽约时报》的报道也认为,和1999年的泡沫相比,现在的情况不太相同。
首先,1999年,IPO的IT企业超过300个,占了当年IPO企业的一半;而2010年,IPO的公司大大减少,Facebook等公司目前还没有IPO。其次,现在的这批公司大多数都有自己的产品,有大量的用户基础,有明确的盈利模式,并且都在盈利(例如Facebook和Zynga),而当年更多是凭着点击量和“眼球经济”的效应。第三,当前接入互联网的人数达到20亿,是1999年的近十倍。
针对科技泡沫的话题,《纽约时报》也公布了一些有趣的数字:美国的IT业从业者数量去年达到新高,共有32180个IT类岗位,超过了2000年,也就是上一轮泡沫出现的时候。
不过,随着IT类岗位增多,办公空间却减少了。1999年一季度,旧金山办公室空置率为14.7%,2000年底的时候,数字达到了17.1%。2010年办公室空置率并没有显著增加。《旧金山先驱报》认为,这说明现在创业公司的扩张其实更加谨慎。
大量资金进入、从业人员增多是一个信号,投资过热也是事实,这都可能是泡沫出现的前兆。
《旧金山先驱报》的报道提出,可以理解为现在处于刚刚出现症状的时候,很难判断以后会发展到何种程度。但是既然症状出现了,就有必要提高警惕,规避风险以求稳定发展。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如何对待可能的泡沫?如何抓住这一轮上升?答案非常朴实:少炒作,多实干,把精力放在完善产品、扩大用户基数上。
文章引述了斯坦福大学教授的Steve Blank的观点:要在适当的时候自我推销引起注意,否则就等于是把机会让给了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