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实验既是物理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物理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的前提。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更是要求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主导地位。
[关键词]实验兴趣教学的有效性
中学物理课程是中学生在中学阶段觉得学习最困难的一门课程,主要原因是中学物理内容抽象,不形象直观,学生不易理解。而长期以来,物理教学十分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忽视形象思维的培养,把物理教学搞成习题教学。如何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呢?我们认为设计新的演示实验,既可以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形象直观,突破教学难点,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教学大纲》中规定“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岩石和学生实验,能够是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与实验关系,培养学生一定的实验能力”。 物理从本质上来讲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学中的每一个概念的确立、每一个原理和定律的发现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无论是从托勒密的“地心学”的完成到哥白尼的“日心地动学”的创立,还是从奥斯特发现“电能生磁”到法拉第得出的“电磁感应现象”,都是经过长期的,艰苦的、耐心的观察、分析和实验得出的,不管是物理学的革命史,还是物理学的发展史都离不开观察和实验。
一 、充分利用物理趣味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惊奇实验导入新课,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尖端放电”理解起来比较抽象,为了加深印象,我将一只易拉罐剪成风车样,然后接上电源,风车就转起来了。学生惊讶不已,纷纷议论。又如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一课中,电势的高低变化,对于课本中的图同学们想象不出立体的样子,我就用矿泉水瓶子剪了一个模型,等等。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对演示实验很感兴趣,但在进行观察时往往抓不住关键,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对所做演示实验的每一步都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观察要求,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气泡如何变化?温度如何变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当注意的问题。
三、实验使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物理概念大多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演示实验使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例如电功和电热这两个概念学生很容易混淆,为此可设计如下演示实验,使学生加深对电功和电热概念的理解。如图所示,首先测出电动机的线圈电阻R,再将电机卡死不转,测出I1和U1,比较I1U1与I12R是否相等,因为电机不转,电功应等于电热。然后让电机正常运转,测出I2和U2,比较I2U1与I22R是否相等,因为电机转动,有机械功率输出,所以电功应大于电热。经过完成这一演示实验,学生就弄清了电功和电热的区别。
再如在讲电源的内电路和内电阻时,由于学生对内电路缺乏直观认识,为此可设计如下演示实验,使学生加深对内电路和内电阻概念的理解。如图所示,E1=3V是内阻很小的新电池组,E2=6V是内阻很大的新电池组,首先用电压表测出E1和E2的电动势为E1=3V和E2=5.5V,然后将电压表换成小灯泡接在E1两端,小灯泡正常发光,再将小灯泡接在E2两端,结果小灯泡几乎不亮,让学生感受到电源的内电路和内电阻的存在。
四、实验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科学作风。
物理学科本身就要求对客观事物研究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实验更要求我们尊重客观事实,避免主观臆断,来不得半点虚假,因此我们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教学中,学生发现一些现象,我们不应轻易否定,而应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例如:做“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有的学生测出的数据计算出的电阻与实际值有些差距,当学生提出这一问题时,教师应首先要肯定他们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不应用凑数据造成假结果去满足实验目的。其次,引导学生认识:一是我们实验有时读数据有误差。二是我们初中课本采取的外接法电路本身就存在数的差别,从而对此种结果作出了圆满的解释,培养了学生严禁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
实践教学中的实验往往不太理想,没能发挥其在物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的包揽现象严重。不能放手给学生,总是担心他们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拿出数据或看到应看到的现象,有一种不得到数据或看不到应看到的现象学生就没学到知识的传统心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师心里仍根深蒂固。演示实验基本上是教师的独角戏;学生分组实验往往是学生按照教师的设计程序进行,在实验探究中学生成了配角,扼杀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2、学生的实验意识不强,实验积极性不高。大多数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对物理现象缺乏好奇心,有的同学抱着玩玩的态度,没有认识到物理实验对于物理学习的重要性。学生不善于提出问题,更不会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一切全凭教师的安排。
中学的物理教学如果不以观察实验为基础,学生就很难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而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必然会失去其必要的基础。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够使得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和充分发展。从而使物理实验真正服务于物理教学,向新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转化。
从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实验在完成物理教学任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中考实验的加试更进一步显示出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基础,实验课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关键词]实验兴趣教学的有效性
中学物理课程是中学生在中学阶段觉得学习最困难的一门课程,主要原因是中学物理内容抽象,不形象直观,学生不易理解。而长期以来,物理教学十分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忽视形象思维的培养,把物理教学搞成习题教学。如何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呢?我们认为设计新的演示实验,既可以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形象直观,突破教学难点,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教学大纲》中规定“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岩石和学生实验,能够是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与实验关系,培养学生一定的实验能力”。 物理从本质上来讲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学中的每一个概念的确立、每一个原理和定律的发现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无论是从托勒密的“地心学”的完成到哥白尼的“日心地动学”的创立,还是从奥斯特发现“电能生磁”到法拉第得出的“电磁感应现象”,都是经过长期的,艰苦的、耐心的观察、分析和实验得出的,不管是物理学的革命史,还是物理学的发展史都离不开观察和实验。
一 、充分利用物理趣味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惊奇实验导入新课,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尖端放电”理解起来比较抽象,为了加深印象,我将一只易拉罐剪成风车样,然后接上电源,风车就转起来了。学生惊讶不已,纷纷议论。又如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一课中,电势的高低变化,对于课本中的图同学们想象不出立体的样子,我就用矿泉水瓶子剪了一个模型,等等。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对演示实验很感兴趣,但在进行观察时往往抓不住关键,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对所做演示实验的每一步都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观察要求,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气泡如何变化?温度如何变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当注意的问题。
三、实验使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物理概念大多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演示实验使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例如电功和电热这两个概念学生很容易混淆,为此可设计如下演示实验,使学生加深对电功和电热概念的理解。如图所示,首先测出电动机的线圈电阻R,再将电机卡死不转,测出I1和U1,比较I1U1与I12R是否相等,因为电机不转,电功应等于电热。然后让电机正常运转,测出I2和U2,比较I2U1与I22R是否相等,因为电机转动,有机械功率输出,所以电功应大于电热。经过完成这一演示实验,学生就弄清了电功和电热的区别。
再如在讲电源的内电路和内电阻时,由于学生对内电路缺乏直观认识,为此可设计如下演示实验,使学生加深对内电路和内电阻概念的理解。如图所示,E1=3V是内阻很小的新电池组,E2=6V是内阻很大的新电池组,首先用电压表测出E1和E2的电动势为E1=3V和E2=5.5V,然后将电压表换成小灯泡接在E1两端,小灯泡正常发光,再将小灯泡接在E2两端,结果小灯泡几乎不亮,让学生感受到电源的内电路和内电阻的存在。
四、实验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科学作风。
物理学科本身就要求对客观事物研究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实验更要求我们尊重客观事实,避免主观臆断,来不得半点虚假,因此我们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教学中,学生发现一些现象,我们不应轻易否定,而应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例如:做“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有的学生测出的数据计算出的电阻与实际值有些差距,当学生提出这一问题时,教师应首先要肯定他们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不应用凑数据造成假结果去满足实验目的。其次,引导学生认识:一是我们实验有时读数据有误差。二是我们初中课本采取的外接法电路本身就存在数的差别,从而对此种结果作出了圆满的解释,培养了学生严禁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
实践教学中的实验往往不太理想,没能发挥其在物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的包揽现象严重。不能放手给学生,总是担心他们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拿出数据或看到应看到的现象,有一种不得到数据或看不到应看到的现象学生就没学到知识的传统心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师心里仍根深蒂固。演示实验基本上是教师的独角戏;学生分组实验往往是学生按照教师的设计程序进行,在实验探究中学生成了配角,扼杀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2、学生的实验意识不强,实验积极性不高。大多数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对物理现象缺乏好奇心,有的同学抱着玩玩的态度,没有认识到物理实验对于物理学习的重要性。学生不善于提出问题,更不会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一切全凭教师的安排。
中学的物理教学如果不以观察实验为基础,学生就很难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而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必然会失去其必要的基础。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够使得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和充分发展。从而使物理实验真正服务于物理教学,向新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转化。
从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实验在完成物理教学任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中考实验的加试更进一步显示出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基础,实验课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