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影像带来了数字读物的时代

来源 :DV@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chen123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钟情于记录影像,但是很无奈,几千年只能在平面媒体上使用符号文字来交流思想,记录信息,在数千年文字历史中形成了以文字为载体的文化。
  现在我们知道,文化有几个大的部分,东亚文化、南亚文化,西亚文化、西欧文化。西欧的文化后来传到美洲,就叫“欧美文化”,欧美文化又叫“西方文化”,而东方包括三六块,西亚、南亚、东亚。东、西方的文字差别很大。科学家认为决定文字类型,不是语言的特点而是文化的传播。比如说,汉字是中国创造的,跟汉语很适合。可是后来汉字传到朝鲜,又从朝鲜传到日本,朝鲜话、日本话跟我们的语言完全不相同,不是一个系统的,可是他们也用汉字,他们用汉字很不方便,可是没有办法,由于文化的关系,他们不能不用。这也是证明了语言的特点不能决定文字的特点,而他们的语言跟我们的不一样,但使用了相同的文字。文字影响了文化,而文化推动了文字的传播,这就是平面媒体最早对文化的影响。
  
  人类文化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从信息处理角度看,主要是三个,第一个时期没有文字,大约数万年。第二个时期有了文字,但是是平面媒体,静态符号,这个时期一直延续到今天。今后要进入第三个时期了,即第四代媒体时代,动态记录处理信息时期。我们看到:不同时代给了人类不同文化。由于第一个时代没有办法记录信息,给我们今天认识历史留下了太多的遗憾。有了文字,信息有了具体的记录、处理、存储、传输的技术,文化便有了具体的更有效的载体,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加快了脚步。人们经常说“有史以来”,其实说的主要就是文字史。因为,很多文化现象是由文字形式记录了信息,并处理信息的方式得以延续发展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增多,要表达的事物愈来愈复杂、抽象,原始的图形越来越不适应人们的需要。地处东亚的华夏文明创造的汉字在公元前的秦朝被统一起来,没有向拼音文字转变。始终也没有形成字母文字。而且人类不论是字母文字还是表意文字律在平面媒体完成了文字的发展演变历史,演绎了文字文化的历史。彤成了平面媒体的共同文化特征。比如,字(词缀)、词、句、段、节、章、篇、册。这是文字组合量化方面的记录、处理、存储、传输的技术单位概念;不论什么文字,几乎是一样的。还有,逻辑方面:概念的种属关系、推理、演绎等概念都植根于平面媒体的文化现象,还有各种各样的修辞方法,诗、词、歌、赋、小说、散文,戏剧各种各样的文学体裁,无不围绕着文字的使用,在平面媒体限制作用下人类创作了无数华丽的篇章。尽管近百年来电影的普及这么吸引人类的眼球,都没能使人类改变使用这些记录信息最简单的量化技术。不过,也有点明显的变化,人们已经很难再从文字上找到最早记录活动影像的形状了。
  当然,使用了很少带有活动影像痕迹的文字,并没有泯灭人类记录活动画面的欲望,西方人古希腊时就通过戏剧的手段记录和表现活动画面,我们到了元代也有了记录同时实现活动画面的方式,即元曲。中国有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其中元曲正是中国人恢复记录、使用活动影像,传播表达思想信息的最成功的、最早的尝试,当然使用的还是文字来记录,表达实现却第一次使用了真人。元曲剧本为今天留下了当年表现活动画面的盛况。也是和前边的汉赋、唐诗、宋词有不少活动画面的记录,但是表现都还是静态的方式,完全不同。我们中国人还发明了皮影戏、和木偶戏,都是记录活动画面的冲动的延续。
  近百年发展起来的电影又是更大的进步了。只是,记录活动画面至今还只能是少数人奢侈的游戏。没有那么深刻的改变文化。没能象文字出现的时候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冲击。想象下,数千年前如果没有文字出现,人类只能茹毛饮血。象很多非洲人一样延续着几百、千万年前的原始生活文化,而有了文字,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如今,由于数字影像技术的出现,记录活动画面正在变得越来越简单,世界的一切又将面临变化,当然说是“马上成为历史”也不会是明天早晨就能实现的。不久前出现的“电子图书”的概念就反映了人门还无法预知“数字读物”究竟应该是什么样。不得不在原来的事物名称上寻找开拓创新的依据。
  其实数字化不需要文字时代的很多东西,比如关于一个事物的“概念”的阐述,一段活动画面可以把个事物的各个方向的结构描述的异常清晰,而成千上万的文字也无法表达得这么简单明白。还比如高速显现的事物,要想办法记录,只要用高速摄影低速放映就可以解决。那么,这意味着表现事物形状的事情,使用活动影像的办法记录要方便多了。比如使用录像的办法记录各种自然现实,人们可以不必进学校就可以学会维护汽车,切菜炒菜,洗衣种花,操作电脑等等。那么,这样各种学校或培训机构的功能可能变成了主要是学习内容体系的设计和学习管理的维护。社会上职业竞争的内容变化了!
  纸介质图书不仅渐渐要和数字读物并存,还要渐渐退出某些题材的使用。比如介绍环境,介绍形状结构、介绍变化特征的文章,哪里可以和播放影像相比来得容易。一个企业驻扎在山里,说一大堆文字不如一段录像来得清楚。而且记录文字,需要复制,如今的印刷虽然和传统比较已经简单多了,但是在电脑中复制东西,人们都知道手指一动不论多少万字复制都是轻而一举。而记录影像的复制同样的简单。那么这会对社会生活发生什么影响呢?这正是人类还无法预知、预想、预谋的难题。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传输从平面媒体文字形式正在迅速的向活动影像发展,数字读物必然要伸进平面媒体原来的领域,但是它不可能沿袭平面纸介质的编著体例,这是本文重点思考的问题。
  平面媒体的字词句段节章篇册,在这里被M(兆)和G以及“屏”取代。一屏的容量,又根据不同的媒体形式,分为很多种。手机一屏可能70汉字,电脑一屏可能几千字,电子讲义屏因为要显示给大庭广众看,文字不能太多,可能只有不到7行的字。传统的文字的概念变成了字节的基本计算单位。其他的单位量几乎都和纸介质媒体无关。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需要一些新的概念群,像界定字词句一样,界定活动影像的使用,以便我们使用数字影像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如果没有活动影像的相关概念,我们必然就要退回平面媒体时代,按照原来的思维方式思考设计产品。企业竞争需要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社会组织建设需要这方面的形式给予运行上的支撑,个人发展需要逐步适应新的媒介形式出现。目前蒙太奇还是被使用最多的概念,但是解释太多了,让人们无所适从,
  我们知道,摄像设备的发展正在迅速的进入数字化领域阶段,控制清晰度的问题解决的越来越人性化,人为控制清晰度的能力的掌握已经变的越来越简便,这正是数字化社会文化的技术基础,也可以说是数字化社会文化的一个部分了。
  比如我们知道,数字读物已经将成为虚拟网络学校的基础,没有数字读物就没有网络化远程虚拟教学。由于数字影像的出现,数字读物增加了影像的信息量形式,围绕数字读物和读者之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读物改变了学校里的学习过程,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标准,改变了学校的管理模式,改变了学校的外在形式,改变了社会对教育的认识。
  这里有三维软件、矢量动画、表格、视频录象、实况录音、科学数据、文字文档,人类几千年积累的全部知识形式都被集中到数字化读物中了。
  简单描述一下数字读物,可能会被分为形式不同、媒介物不同、资源形式不同和功能设计不同等四种不同的体系。其中,形式不同,可能要出现助讲型读物,学生看到的只是提纲,要对照不同的老师的讲授阅读;可能还有要出现助学型,学生自己就能看懂,不需要老师讲解了;还有测试型,学生可以自己找时间上网考试,积累成绩;工具型,会有各种物理、化学、数学等各学科的所有测量、实验工具,包括化学反应虚拟的效果显示,供学习者自己随意使用。从媒介不同看,助讲型读物可能有电子讲义、视频课件、或者网络课件。助学型读物可能主要包括电子图书,电子视频库、网络课件。测试型课件、工具型课件、游戏型课件可能主要是光盘课件或网络课件。其中游戏型课件可能要伴随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异军突起,枯燥的教学尤其中小学教学要被这种游戏型代替。功能不同,是指数字读物针对社会职业教育的不同需求,设计成不同功能的形式。资源不同,是指数字读物可以根据不同功能的要求开发成不同专业方向或者不同知识倾向的虚拟资源数据库。巨大的国际间的数据资源可以提高人类向社会学习的效率,当然也会改变很多的理念或者叫世界观。
  其中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影像在“图书”中的出现。网络化的联接功能的应用,构成了信息采集、处理、存储、传输的革命性变化,人类终于可以全面的实现自己处理信息的全新的生活方式,改变沿袭了几千年的平面媒介文化的生活方式了。
  当然,这还会对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变化产生更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企业可以很容易制作自己的介绍,更容易分清内部管理上的责任;社会上新闻的传播不像十几年前可以很容易隐瞒;社会信息对称性的提高将改变百姓的政治理念,就象电视机改变了很多人在大山里形成的世界观一样。
  这里数字影像的“字、词、句”概念的建立可能是未来人类最伟大的社会科学方面的革命了。因为只有数字影像的使用像文字一样被普及,数字读物时代才真正到来。
其他文献
在前两期的《DV@时代》杂志中向读者朋友们介绍了Pacle studio 10软件的采集和基本的编辑功能。相信初学的朋友定对studio10有了个初步的认识了,在编辑操作中Studio。10加入了关键帧功能使消费级的用户们也可以感受到专业非编软件的编辑功能带来的乐趣。  下面我们就向Studio 10爱好者们介绍一下如何在studio中进行特效关键帧的设置。  第一,正常编辑的程序是将视频编辑整理
期刊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纪录片方向研究生毕业作品展映影片介绍  2003年的秋天,一批来自各地的年轻人,汇聚到北京电影学院。他们中间有教师、记者、广告人,还有医生。尽管各自的身份迥异,却都是为着同一个目的而来:那就是希望借助影像,在表达各自看法的同时,寻找真实的价值所在。这样的找寻成为一种线索,贯穿了之后整整三年的学习生活。有幸的是,因为手中的摄影机,他们的触角不再局限于这高高的象牙塔和艺术殿堂之中,而
期刊
1983年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确定了每年的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我国自1987年开始中国消费者协会及地方各级协会都会在每年的3月15日举办些大规模的消费者维权知识的宣传活动而每年的3月1 5日也就成了打假抓质量的高峰期也是消费者维权行动最受关注的日子。然而在商品经济社会每年次的维权日是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维权需要的因此“天天3.15”的社会规则就势在必行了。但是社会媒体以及各级消费者协会
期刊
笔者在大学生涯中以第一作者身份拍摄了两部校园DV剧,分别是《路》和《彳亍》,在取得各种辉煌的背后,深知创作校园DV的苦与乐,在此,将自己创作DV作品过程中的心得与体会总结出来,借助《Dv@时代》这个大平台。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学生DV人和DV爱好者不断涌现,从而在全国各高校普及Dv文化,让更多的朋友能实现自己的影视梦。    团队建设      不管大家DV技术如何,影视知识多么丰富,能聚在一起做DV
期刊
12月中旬的北京已经相当寒冷但是位于北五环一个叫草场地的偏僻村庄,却聚集了一批热情四溢的纪录电影爱好者。12月8日晚7时“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纪录片方向研究生毕业作品展映”在“草场地工作站”拉开序幕。开幕式由此次影展的策展人胡刘斌主持他同时也是此次参加交流的六个作者之一。在谈及此次展映的初衷和由来时他说正如他在策展人语中所提及的:“这次展映实际上是这些作者希望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在大家视野中的一次努力以
期刊
说起我的DV生活可以套用《DV365》的:话天天DV、天天精彩!  1998年随着上海的纺织行业关停并转我也随之涌入了下岗行列 时间本来天天上下班的我一度没了方向。在单位我是个五级检修工由于工种比较单一,所以要在社会上找到合适的工作是比较困难的。那时一连几个月我吃不香睡不好。我反复问自己,难道离开单位给我重新安排工作的这条路我就没别的路可走了吗?我不相信,于是我暗自转劲,下决心一定要自己走出一条
期刊
英格玛·伯格曼是20世纪全球电影大师之一。他将电影艺术带进深不可测的内心世界,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丰富的视觉意象、闪回和极端特写等手法,展现心灵深处的憧憧幽影,以及人和上帝或人和死亡的关系……  瑞典的电影巨人英格玛·伯格曼终于离开了这个让他纠缠不清的世界。伯格曼终其生都在纠缠,都在探讨几乎同样一些问题,那就是上帝,死亡,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在他的所有作品中都保持了一个完整连贯的心理状态
期刊
随着DV机的普及,不少基层单位都配置了DV机,不但办公室配有DV机,而且不少交通执法单位都配有Dv机,有的Dv机还成了执法人员上路执法的好伙伴。如何让这些DV机发挥更大的作用,特别是如何利用这些DV机为单位的形象宣传发挥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所用机型:松下M9500/sony DsR一250P    DV机在单位形象宣传中大有作为    交通系统是一个受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单位之。吃穿住行人
期刊
商界没有永远的利益更没有永远的敌人,正如米高梅电影公司和BT合作后,新媒体部的执行副总裁Doug Lee说:“有人曾说你不得不拥抱你的敌人。我们喜欢之处在于,他们在全球拥有上百万的用户。这是一片富有潜力的正版电影推广沃土。”  不错,互联网的便利性、普及性能将影视传媒等内容资源迅速地在受众中传播开,因此对于强调独占性利益要求的影视企业来说,互联网简直就是自己的天生的敌人,但是现在这两个冤家握握手拍
期刊
“我们生活在一个拥挤的世界”我们被什么围困?被完美围困,被梦幻围困,被时尚的光环围困,被人生活方式的选择权围困。更可怕的是,我们常常是被自己围困。当时尚两个字像洪水般涌入我们的生活时,便开启了一道无法合拢的闸门。到处都是时尚的产品,衣食住行,无一不和时尚有所联系,仿佛就连我们呼吸的空气,也非要带点fashion的气味。这是一个全民大搞时尚运动,令人心潮澎湃的时代,对于讯息的渴求就像肥料,催生出如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