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及其评价若干问题的再思考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rge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当下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文阅读现状
  (一)语文课堂中的现代文文本解读现状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语文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新课改的春风,虽然给传统的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也衍生出各种教育乱象。诸如:缺失语文味的假热闹;少了工具性的空人文;没了学科本位的资源恶搞……当然更是有不少人试图将作品做大,做强,做好。这些无疑说明了当下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迷失了方向。
  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由于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不到位,学生对新颖个性解读的追求,导致大家漠视了文本的客观存在,从而对文本做出了毫无根据的联系与比附。比如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所衍生出的种种脱离文本的讨论。
  当然也有死钻牛角尖,凭借主观臆断过度肢解诠释文本的。如:有的学生读了朱自清的《背影》后,认为父亲爬月台过铁道买橘子是违反交通规则;学习《愚公移山》认为愚公太笨,没有经济头脑;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说母亲不搞计划生育;读《武松打虎》后,认为武松不保护野生动物。在倡导发散思维与多元解读的今天,我们或许不能完全否认这些个性的思考,但这样的解读可能会使得学生的价值观念缺失,价值评判失衡,同时这也是有悖于新课标的。
  此外,如今多数语文教师在高考的重压下,其教学任务单一到只是带领学生向着“标准答案”靠拢,他们用权力压迫知识,用模式遏制思维。在王丽的《中国语文忧思录》里提到这样一个例子:“几个孩子不同意老师对巴金文章的解释,而他们的解释又不被老师赞成,孩子们写信给巴金,巴金支持孩子们的观点,但老师还是坚持原来的那一套,因为教学参考书就是这样说的。”这样的现象也许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但在所谓的“标准”面前,没有多少话语权的学生又能怎样?或许在课堂上你可以各抒己见,但在考试中为了成绩,你只能搜肠刮肚竭力猜测怎样作答才能更合命题人的心意……
  综上,“唯一解读”与“过度解读”成为当下语文课堂中的现代文文本解读有两种趋势。
  (二)语文课程中的现代文阅读能力评价
  当下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尚且如此,那么对于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评价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将举例说明。
  在2011年福建高考语文中,一个现代文阅读题的原作者林天宏,表示自己考自己的作品仅得一半分数,直言答案扭曲了初衷,即使他自己也参不透其中的玄机。而“早在2009年,同是福建高考语文阅读题,同样15分的一篇阅读文章《寂静钱钟书》的原作者周劼人只拿到了一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80后”作家韩寒也曾在做自己的文章《求医》的阅读题时,8道题,他只对了3道,甚至选错了“划线句子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为此,他表示弄不明白为什么中学语文喜欢把别人的文章一字一句加以拆解,并强行加上后人的看法或者是出题人的看法。而著名作家学者叶开在纪录片《盗火者》里也坦言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类似情况……
  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目故作高深,答案故弄玄虚,作者本人尚且无所适从,考生又何以解释得清楚。在语文考试中,我们都知道“言之有理即可”即说明了此题具有开放性,但事实并非如此,那些符合文本、脱离标准答案的回答是不被认可的。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当下的语文现代文阅读评价方式单一,不仅阅读题目故作高深,而且参考答案也是故弄玄虚。多数情况下只是在检测学生洞察标准答案的水平,而并非是想要了解学生真正的阅读能力。
  二、对当下语文教学中现代文阅读的思考
  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从传统的填鸭式读教参到如今热闹非凡的课堂大讨论,这一路上的利弊到底该怎样权衡?那些作者本人都答不出的题,又在讽刺什么?是课标,是考纲,是语文教师,还是现代文阅读本身?我想乱象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关于新课标的解读问题
  谈到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我们就不得不提及新课标,毕竟我们的教学是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
  语文高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閱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新课标体现了当今语文教育的整体精神,但在语文阅读能力的考查上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缘起许是我们对新课标的解读有误,抑或是语文教师未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割裂了理论与实际。
  (二)关于文本解读的标准问题
  关于文本解读有没有标准,是否应该设立标准这个问题,我们或许可以从1990年在剑桥大学克拉尔厅,一些专家学者关于“诠释与过度诠释”的演讲和辩论中得到启示:一是文本是多义的,可以有多种解读。二是文本的解读有一定的目的,根据不同的目的文本解读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对文本的解读是对文本意义的阐释而不是当作工具或娱乐的材料的使用。探讨文本解读的过程比探寻“标准是什么”更有意义,也更能解决实际的“误读”问题。
  文学作品的文本意义解读应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创作主体就是这个过程的起点,因此,作者对文本的诠释,必然也应当是基于其创作动机,个人经历,文学审美体验以及文本创作时期的时代大背景而做出的文本“第一性”解读。但“第一”不等于“唯一”,我们也应当承认其他文学批评者的文本诠释权。
  三、对语文教学中现代文阅读评价的建议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现代文阅读的考查,主要应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以及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在考查中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的考查,珍视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重视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一)文本的选择   在阅读评价中,文本的选择是尤为重要的。首先我们应该选择教材外的文本,因为教材外的文本更能考查出學生独立阅读文本的能力,也便于学生离开教材的束缚,全身心投入到文本中去体悟语言文字带给他们的享受。其次,所选的文本也应该是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性的经典型文本,而不是一些低俗的文字垃圾。当然我们也应该考虑到被检测学生的接受能力,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完成相关的习题。
  (二)问题的设置
  对于阅读教学的评价应注重学生实际阅读能力的考查,即对具体文本的解读能力,而不是为了应试。因此,设置的问题需要能触发学生灵感,引起其共鸣,让他们能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自我表达的欲望。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诸如:文中某加点字、词为什么用在这里好,或某个句子能不能去掉等一些死板呆滞的老问题。
  (三)答案的设置
  在阅读教学评价中,文本解读的主体是学生,而问题设置本身也包含着出题人对文本的理解。而教师作为引路人,作为文本的受众,应妥善处理读者与作品以及作者之间的关系,并及时给予不同的思想以不同的引导,同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好这一过程中文本的解读分寸,不可信口开河,人云亦云,也不可唯标准答案,遏制思维。
  四、结语
  长期以来,现代文阅读由于到应试教育的干扰,从阅读的顺序到阅读的结果,着力关注的都是文本的细节,忽视了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但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根,是语文阅读教学的起跑线。如果大家流于形式,一味的“作秀”、“表演”,缺乏对文本的整体感悟,这不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无关痛痒的。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将自身的体验和理解注入到文本的表达之中,更应鼓励其进入到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而不是以考试为目的,用模式压制思维,甚至是过度剖释部分字词,曲解文意。语文应是一门艺术,我们应该聆听各种花开的声音,而不是心心念念生产出一批批没有任何战斗力的僵尸。
  当然,语文教学最终应当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个体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因此,引导学生将自己在文本中所感悟到的点滴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是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尹安学.福建高考出题老师考倒原文作者 自测得分仅一半[N].羊城晚报,2011-6-11.
  [2]王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宋卫邦.语文应远离虚假的繁荣[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4).
  [4]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5]艾柯,等(著),王宇根(译).诠释与过度诠释[M].北京:三联书店,1997.
  [6]彭薇.现代文阅读考查怎么了[N].解放日报,2009-11-9.
  陈亚琼,宁夏师范学院文学院教师。
其他文献
成长伴随着烦恼,在一天一天的长大中,心也一天天成长。突然发现作为一个高中女生,单纯的我不单纯了,心中有了千千门。并且发现每扇门都并不全是为自己开,发现驿动的心爱管闲事了,混沌的世界,我的意识辐射到哪里,哪里就有我的一扇心门。我很惆怅,清纯的岁月,从我指尖滑去,心头有坨棉花糖,越滚越大,成长让我迷茫。  终于在有一天,我的耳边想起了一声断喝:“留一扇心门给自己。”  “留一扇心门给自己。”最初是由王
期刊
【摘要】分析了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大学物理教学中在实验目的规范化、实验教学思路的更新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实验目的,规范化,教学思路,计算机辅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0(a)-0136-01      21世纪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以信息、智力资源为重要因素的社会经济文化时代。培养公
依据教师职业专业化和专业发展理论,我们要对教师的角色进行新探讨,教师的定位应该是发展性的教育专业服务者。  一、教师是一种提供教育服务的职业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了以个人、家庭、社会团体为单元的社会分工,形成了专门化的职业。为满足社会的教育服务需求,大约在2500年前,出现了专门化的教师职业。  职业专门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同时又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职业专门化极大地改变了人
期刊
我们课堂教学中,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有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我讲明白了么?”“大家听懂了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教与学的思维具有抽象性,特别是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隐性的,有时是一闪而过的,有的是难以再现的。就算是形象的教学语言,也大多难以复制和再现的,因为教学语言主要是声音,而言语具有隐晦性模糊性和多义性,容易导致交流的障碍。更要紧的是学习的思维过程,每个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潜水的,其思维的向
期刊
法国社会学家爱尔维修曾说过一句让我深感恐慌的话——人是环境的产物.rn有人曾经不屑地对我说,“如果嵇康那个时代有手机,三千太学生在刑场给他录像.《广陵散》就不会失传了
【摘要】面对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急剧转型,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主力军,较常人既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也承受着来自学业、择业等方面的心理压力和冲突,由此产生退学、出走、自杀或伤害他人等事件的发生。因而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是一项极为重要工作。   【关键词】和谐校园 心理健康 系统 保障机制 资源配置   【中图分类号】G444
考场达人  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  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文体不限。  2,
我们常说中学语文主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四种能力中,“听”和“说”是不像英语那样列入考试或加试的。如此一来,在应试的大环境下,“读”和“写”在语文教学中就愈发显得突出。阅读与写作的这种特殊重要性,笔者在查阅资料时也深有体会,关于这方面研究的论文数量不少,而且其中大都是硕士毕业论文。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性和受关注度,同时也说明这是一个不小的话题,想要在一篇文章中谈深谈透是非常
期刊
陶瓷工艺原理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教师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使学生很好地掌握、理解该课程,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为此,我们探索了新的教学体系.从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