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报告从人和鼠各分离出一株恙虫病立克次体,对其病原性、免疫力进行了试验,证明两株间有交互免疫性。30年后再次在本省分离出该立克次体,说明仍存在恙虫病疫源地。
【机 构】
:
湛江鼠疫防治研究所,湛江鼠疫防治研究所,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报告从人和鼠各分离出一株恙虫病立克次体,对其病原性、免疫力进行了试验,证明两株间有交互免疫性。30年后再次在本省分离出该立克次体,说明仍存在恙虫病疫源地。
其他文献
应用349份血清对斑疹伤寒微量凝集试验(MA)进行双盲法评价,其中斑疹伤寒患者双份血清34份,阳性率为88.2%,单份血清89份,阳性率为78.7%,健康人及非斑疹伤寒患者血清192份均阴性。阳性血清中莫氏立克次体抗体效价大于或等于普氏立克次体抗体效价4倍者占91.8%。不同批次抗原检测结果一致,抗原4℃贮存六个月效价及分型结果不变。结果表明MA方法可重复性好,为型特异性,敏感性效高。
本文详细叙述了沙眼衣原体TE-55株在DEAE-dextran处理的HeLa-229细胞中原代及传代培养方法,并对每代接种TE-55后培养50和72小时的细胞片作Giemsa染色及每500个细胞中的包涵体计数。原代培养的包涵体数分别为51.1/500和56.3/500;经连续传5代,包涵体数分别为426.3/500和451.3/500。为了证实包涵体的存在及活性,作者对感染TE-55的HeLa-2
本文报告从一例钩体病人血标本中分离出一株钩体。经交叉吸收凝集试验鉴定为赛罗群棉兰型。这在湖南省属首次报告。
本文报告了淄博市周村区1982年鼠型斑疹伤寒疫源地的动态监测。发现本病的发病动态与鼠密度相一致。主要的传染源为家鼠而以褐家鼠为主。受染的人和动物均为鼠型斑疹伤寒。正常人群在流行后的3年,补体结合抗体阳性率由流行前的10.1%上升到61.5%,几何平均滴度也由1:11.07上升到1:18.75,已达到阻断鼠型斑疹伤寒流行的水平。曾患者莫氏立克次体抗体阳性率为77.8%,最高滴度为1:256,几何平均
The homologous antibody of high titer from hamsters induced by parenteral vaccination against leptospirosis confered some passive immunity, whilst the sera from oral immunized animals were low in anti
本文报告了1986年6月,桂林市郊柘木乡卫家渡村爆发恙虫病46例,发病率为3.54%,死亡1例,死亡率2.17%。首次从病原学和血清学证实我市农村有恙虫病流行。
检查西双版纳州麻风病人血清83份,斑疹伤寒补结抗体阳性48份(57.8%),除1例为流行性,余均为鼠型,ELISA斑疹伤寒阳性49份(59%);健康人血清76份,斑疹伤寒补结抗体阳性40份(52.6%),ELISA阳性45份(59.2%),两法符合率为80%。
浙江省已发现的恙螨共2科14属35种,自5种恙螨中分离出恙虫病立克次体,已证实的恙虫病媒介3种,其中高湖纤恙螨和海岛纤恙螨是在浙江发现的新种媒介。已发现的恙螨寄主共17种,自7种鼠类1种鼩鼱中分离出恙虫病立克次体。以野生型果蝇卵和黑翅土白蚁卵饲养恙螨获得成功,并进行了生态学研究。电镜观察发现高湖纤恙螨和海岛纤恙螨变态期内有恙虫病立克次体寄生,并在幼虫和成虫的组织细胞内发现有增生型立克次体,对螨体内
1987年全州共发生钩体病2666例,病死21例,病死率为0.81%。病例主要集中发生在西昌市、越西县和德昌县,三县市发病占全州总病例数的99.24%。今年全州发生钩体病,最小年龄3岁,最大年龄68岁,15~45岁的青壮年1887例,占总病例数的78%,这个年龄组接触疫水机会最多。984例资料完整的病例分析,临床型别仍以感染中毒型为主,占分析病例数的92.68%。其次是肺弥漫性出血型,占分析病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