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而来的政治、文化的全球化,西方节日大量传入我国。它们的传入受到了高校学生的热烈欢迎。相比较而言,我国传统节日却渐渐地不被重视甚至淡忘。针对这种情况,本论文试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在促进传统文化弘扬与发展的同时促进人们道德水平的提升,进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关键词】传统节日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作用 实现
一、中国传统节日在高校的现状
传统节日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的终极价值观,鲜明集中的体现了我们的民族精神。但事实上,它在高校学生中正在不断地被淡化和削弱。相比较而言,西方节日却备受学生追捧与欢迎。延续至今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积淀了丰富的道德内涵,但对于当代高校学生而言,即使是重视程度较高的春节、中秋、端午等节日,其认识层面也大都仅仅停留在表层上。他们印象中几乎可以说已经蜕变成了一个“吃”的节日,即春节吃饺子、中秋吃月饼、端午吃粽子,而对于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民族文化却知之甚少。
二、中国传统节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一)中国传统节日增强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传统节日是民族的黏合剂,传递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含了大量热爱家乡、热爱故土、热爱民族、热爱国家的内容,有着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将传统节日中的爱国主义信念融入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会起到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重要作用。端午节是对屈原以生命谱写的爱国主义乐章精神的宣扬。这种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甚至不惜以身殉国的伟大爱国主义思想,不仅具有超越一切时代和阶级的普遍意义,也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在要求。在端午节这种浓重的文化熏陶下,学生的爱国主义高尚情操可潜移默化。清明节祭祖扫墓,悼念烈士、缅怀先烈,再现英雄感人事迹,感受先辈们为革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让大学生们了解先辈们的奋斗历史,有利于激发青年人的爱国信念,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进而继承优秀的革命传统。中秋节人们以赏月、吃月饼为形式,表达乡思、相恋之情,也蕴含了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思想内涵,寄托了人们无尽的乡思,圆月象征着民族大团结、祖国统一的内涵。春节的团圆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具体体现。这些传统节日会提升广大学生的历史认同感,唤起其民族责任感。在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的同时有利于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
(二)中国传统节日增强高校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传统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民族的血脉,我国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优秀民族文化,其中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价值。正如民俗学家刘魁立先生所说:“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符号体系,有时候符号的意义比内容还重要。文化归属感的确定,光凭一些民族节日是不可能的,但连这些传统节日也没有,那就更谈不到了。”传统节日就具有这样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这里面包含着群体价值观,也是我们民族认同的标志,这样的民族认同就以特别内在的力量,让我们在情感上产生一种向心力。所以我们应该在保护传统节日、倡导传统节日的过程中,加强这种认同感。它和我们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一致的。这里就以我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为例来说明。
拜年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的有效手段,也是民间社会的文化仪式。在春节期间,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拜年活动,可以融洽关系、增进感情。给父母长辈拜年,可以体现儿女晚辈的孝心;给自己拜年,可以树立信心,迎接未来。这样的拜年仪式,既体现出当代大学生应有的伦理道德素养和社会道德修养,同时也传承了中华传统价值观,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写春联、贴春联是春节习俗的又一大活动。在喜庆热烈的春联里,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彰显着传统文化的影响。比如:“两行文字,撑天柱地;一副对联,评古涵今”,明显透露出对天地的敬畏以及宏大的理想。大学生可以通过亲身实践写春联、贴春联的过程,体会传统春节所蕴含的价值观念与理想追求。此外,还有栩栩如生的年画、剪纸、富有意味的倒贴福字、热闹的庙会以及丰富多彩的舞龙舞狮等活动。大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在耳濡目染中了解、感知我国的传统文化,还能够深刻的认识和加强对传统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春节是合家团圆的节日,合家团圆有着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它能使人感受到强烈的国家和民族归属感,这使人民能够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存在,感受到中华文化血脉的流动。无论是身处家中还是异乡,通过参加春节的活动,在心理认知上确证了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这种对故土、对家乡、对民族、对国家的依恋,也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高校发挥中国传统节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把中国传统节日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
学校课堂既是学生全面学习知识、提高个人能力和品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开发与利用传统节日文化的主渠道。高校学生对于西方节日的热衷,就如因易中天“品三国”带来的“三国热”一样,他们往往只是跟着潮流、跟着感觉走,认识也仅仅停留在“时髦”上,欠缺应有的深层次分析与思考,甚至根本不了解其实质内容。所以高校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大力弘扬传统节日,使其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潮流”。同时要借鉴之前的经验教训,即注重对学生的引导,避免盲目追随,真正做到不仅使学生知其然,更要使其知其所以然。
(二)加强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网络的建设
针对这一实际情况,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也应紧跟时代步伐,与现代网络接轨。具体来说,学校可以在校园网站主页增设有关传统节日教育的板块,或者建立传统节日文化专题网站,把各个节日的一些习俗、传说和文化内涵等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通过搭建这样一个学习平台,不仅增加了学生对于传统节日文化了解接触的机会,而且也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静态文字的讲授上,使其更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从而在动静结合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实现思想认识、知识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文稿 [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关键词】传统节日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作用 实现
一、中国传统节日在高校的现状
传统节日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的终极价值观,鲜明集中的体现了我们的民族精神。但事实上,它在高校学生中正在不断地被淡化和削弱。相比较而言,西方节日却备受学生追捧与欢迎。延续至今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积淀了丰富的道德内涵,但对于当代高校学生而言,即使是重视程度较高的春节、中秋、端午等节日,其认识层面也大都仅仅停留在表层上。他们印象中几乎可以说已经蜕变成了一个“吃”的节日,即春节吃饺子、中秋吃月饼、端午吃粽子,而对于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民族文化却知之甚少。
二、中国传统节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一)中国传统节日增强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传统节日是民族的黏合剂,传递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含了大量热爱家乡、热爱故土、热爱民族、热爱国家的内容,有着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将传统节日中的爱国主义信念融入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会起到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重要作用。端午节是对屈原以生命谱写的爱国主义乐章精神的宣扬。这种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甚至不惜以身殉国的伟大爱国主义思想,不仅具有超越一切时代和阶级的普遍意义,也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在要求。在端午节这种浓重的文化熏陶下,学生的爱国主义高尚情操可潜移默化。清明节祭祖扫墓,悼念烈士、缅怀先烈,再现英雄感人事迹,感受先辈们为革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让大学生们了解先辈们的奋斗历史,有利于激发青年人的爱国信念,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进而继承优秀的革命传统。中秋节人们以赏月、吃月饼为形式,表达乡思、相恋之情,也蕴含了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思想内涵,寄托了人们无尽的乡思,圆月象征着民族大团结、祖国统一的内涵。春节的团圆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具体体现。这些传统节日会提升广大学生的历史认同感,唤起其民族责任感。在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的同时有利于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
(二)中国传统节日增强高校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传统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民族的血脉,我国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优秀民族文化,其中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价值。正如民俗学家刘魁立先生所说:“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符号体系,有时候符号的意义比内容还重要。文化归属感的确定,光凭一些民族节日是不可能的,但连这些传统节日也没有,那就更谈不到了。”传统节日就具有这样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这里面包含着群体价值观,也是我们民族认同的标志,这样的民族认同就以特别内在的力量,让我们在情感上产生一种向心力。所以我们应该在保护传统节日、倡导传统节日的过程中,加强这种认同感。它和我们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一致的。这里就以我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为例来说明。
拜年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的有效手段,也是民间社会的文化仪式。在春节期间,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拜年活动,可以融洽关系、增进感情。给父母长辈拜年,可以体现儿女晚辈的孝心;给自己拜年,可以树立信心,迎接未来。这样的拜年仪式,既体现出当代大学生应有的伦理道德素养和社会道德修养,同时也传承了中华传统价值观,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写春联、贴春联是春节习俗的又一大活动。在喜庆热烈的春联里,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彰显着传统文化的影响。比如:“两行文字,撑天柱地;一副对联,评古涵今”,明显透露出对天地的敬畏以及宏大的理想。大学生可以通过亲身实践写春联、贴春联的过程,体会传统春节所蕴含的价值观念与理想追求。此外,还有栩栩如生的年画、剪纸、富有意味的倒贴福字、热闹的庙会以及丰富多彩的舞龙舞狮等活动。大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在耳濡目染中了解、感知我国的传统文化,还能够深刻的认识和加强对传统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春节是合家团圆的节日,合家团圆有着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它能使人感受到强烈的国家和民族归属感,这使人民能够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存在,感受到中华文化血脉的流动。无论是身处家中还是异乡,通过参加春节的活动,在心理认知上确证了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这种对故土、对家乡、对民族、对国家的依恋,也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高校发挥中国传统节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把中国传统节日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
学校课堂既是学生全面学习知识、提高个人能力和品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开发与利用传统节日文化的主渠道。高校学生对于西方节日的热衷,就如因易中天“品三国”带来的“三国热”一样,他们往往只是跟着潮流、跟着感觉走,认识也仅仅停留在“时髦”上,欠缺应有的深层次分析与思考,甚至根本不了解其实质内容。所以高校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大力弘扬传统节日,使其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潮流”。同时要借鉴之前的经验教训,即注重对学生的引导,避免盲目追随,真正做到不仅使学生知其然,更要使其知其所以然。
(二)加强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网络的建设
针对这一实际情况,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也应紧跟时代步伐,与现代网络接轨。具体来说,学校可以在校园网站主页增设有关传统节日教育的板块,或者建立传统节日文化专题网站,把各个节日的一些习俗、传说和文化内涵等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通过搭建这样一个学习平台,不仅增加了学生对于传统节日文化了解接触的机会,而且也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静态文字的讲授上,使其更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从而在动静结合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实现思想认识、知识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文稿 [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