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怕写作文,厌写作文已成为小学生作文严重的心理障碍,导致作文教学高耗低效,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一直困扰着我们语文老师。为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教学中,从学生作文的兴趣和心理需求方面做了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作文 心理 兴趣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也就是重在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用的书面表达能力,不再从中心、条理等方面提过高的要求。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学生怕写作文,厌写作文,导致了作文教学高耗低效。其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按照教学内容,为完成教学任务,而且站在成人的视角要求学生去作文,难免作文与学生之间产生矛盾。加之老师对学生评语大多为:"条理不清楚"、"表达不具体"、"中心不突出"、"语言贫乏"等,使大多数学生由于不会写作文而失去对作文的兴趣,他们面对题目不知所错,下笔困难,言不由衷。因此,及时捕捉孩子的作文心理,才有助于减轻学生作文的心理压力。
1.抓住好奇心理
虽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只有孩子对学习真正产生了兴趣,才会觉得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从而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身边的事物的观察体验,是在自己好奇心理的驱动下进行的,而且他们观察的视角也是一种"孩子"的视角。
我在乡下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正上课时,偶尔有麻雀在房梁捣乱,因为它们有时候会偷偷地把自己的家安在房顶的缝隙里。有一次正上课,一只麻雀在房梁"唧唧唧唧……"叫个不停,时不时把尘土弄下来,孩子们都睁大了好奇的眼睛。这时,要是把这位"朋友"赶出教室,不但弄得乌烟瘴气、耽误上课时间、影响课堂秩序不说,接下来的课肯定孩子没兴趣上,也没心思上。看到孩子对这只"捣蛋鬼"这么感兴趣,于是,我鼓励他们进行观察,并要求把自己观察到的写下来。孩子们个个情绪高涨,课后交给我的作文也各有特色,孩子笔下的麻雀生动活现。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效果更多地取决于教师阐述知识的方法是否切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理解水平。小学生作文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及组织引导是否有创新,是否能激起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共鸣。
2.注重求异心理
求异心理,是人对新事物向往渴求并引起需要得到的情绪体验。作文的求异心理,表现为学生对作文内容与形式的一种特殊的关注和兴趣。《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鼓励想象和幻想,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富有想象的作文,兴趣很高。比如,"如果我……"、"要是我……"这一类题目的作文,学生尤为喜欢。如:"假如(如果)我……"从补充完整的题目《如果我是校长》《假如我是白云》《如果我是爸爸》等等,看,他们所关注的角度各不相同,都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从作文内容来看,也反映了儿童不同的生活体验和心理需求。
一位平时少言寡语的女孩在《如果我是校长》中写道:"如果我是校长,我会增加一门游戏课。现在同学们除了上课,就是跑步和跳绳,根本没有时间做游戏。搞得学生连毽子都不会踢。
……
"如果我是校长,我会把学校装扮得像公园一样。在校园中间建一座漂亮的假山,在山中搭一个凉亭,让学生们在山上栽满小树,为生态彭阳、易居彭阳出份力。把每周五下午的上课时间改为"综合实践",开展欣赏植物和参观动物等活动,为孩子们了解小动物、了解大自然等实践活动搭建平台,并让同学自己当导游、管理员……"
"思维是人类最绚丽的花朵,而想象和幻想则是这朵绚丽花朵的花蕊。"显然生活不仅给了孩子深刻的感受,也给了他们思维中最绚丽的花朵。
3.尊重情感体验
小学生往往从自己的情感和意志需要的角度来体验生活,以自己的好恶去认识现实,无疑不带有儿童的特点和情感意志的倾向,使体验变成一种自我情感和意志的表现形式。反映到作文中的,就不一定是生活的原型,就很难"合理"。如果老师不理解儿童的这种心理,会认为写的不真实,就会使儿童茫然不知所措,因为这是他们眼中的真实。
一次,我们班的一位同学迟到了,我问他时,他说:"小松鼠逗我呢!"当时有点生气,知道他在找借口,可我没发火,让他把这只小松鼠写下来。他这样写道:"今天上学路上,我碰到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他拖着扫帚似的长尾巴,在我面前跳来跳去,逗我呢,好像舍不得我!我说:'我不能陪你,我得上学去,要不,又要迟到了'"。
根据成人的经验,肯定是这位小作者惊动了小松鼠,而在孩子的眼里,却成了"小松鼠逗我呢"!如果老师不理解孩子这种心理,会认为是为自己迟到找理由,就会使孩子失望,因为这毕竟是孩子眼里的真实。他能真实的写出来,就不能用合理来束缚孩子,况且在孩子眼中,没有"不可能"这个词,他们正是按着自己的意愿,用想象创造了充满童话的世界。
4.维护自尊需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使儿童学习的愿望,……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技巧、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被周围人认可。小学生也一样,在学校,他们特别在乎自己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位置。学生的作文并不是轻松的劳动,所以,要使学生喜欢作文,老师就要注意维护孩子的自尊。在教学中,为孩子建立发挥潜能、展示才华、体验成功的平台。尊重孩子的个性,抓住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能蹲下身子,走进孩子的心里,激活某中体验,让孩子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我班的一个同学,在一次作文中竟用了几个易写的熟字凑了几句不通顺的话。看到这种情况,作为老师,只能鼓励诱导了。"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写几句通顺的话,能不能让老师见识一下呢……?"这时,他马上抬起头,说:"我这就去写"。结果他交上来的作文是《我的老师》。他这样写道:"老师叫我,我以为要挨批评了,当我看到老师温和的目光时,我提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老师并没批评我。我没在同学面前丢面子……我爱老师,她很像妈妈呀!"
看来孩子纯真的心灵需要我们去呵护。"老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苏霍姆林斯基)。朱自强先生在《小学语文文学教育》一书中写道:"儿童思维是文学性思维……幼儿的语言也是文学语言遍布的语言。"因此,我们要用真心、爱心对待每个孩子,呵护孩子的心灵,捕捉孩子的心理,激发孩子的作文兴趣,培养孩子的个性。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M].教育科学出版社.
[3] 朱自强.《小学语文文学教育》[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2001年2月.
【关键词】作文 心理 兴趣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也就是重在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用的书面表达能力,不再从中心、条理等方面提过高的要求。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学生怕写作文,厌写作文,导致了作文教学高耗低效。其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按照教学内容,为完成教学任务,而且站在成人的视角要求学生去作文,难免作文与学生之间产生矛盾。加之老师对学生评语大多为:"条理不清楚"、"表达不具体"、"中心不突出"、"语言贫乏"等,使大多数学生由于不会写作文而失去对作文的兴趣,他们面对题目不知所错,下笔困难,言不由衷。因此,及时捕捉孩子的作文心理,才有助于减轻学生作文的心理压力。
1.抓住好奇心理
虽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只有孩子对学习真正产生了兴趣,才会觉得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从而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身边的事物的观察体验,是在自己好奇心理的驱动下进行的,而且他们观察的视角也是一种"孩子"的视角。
我在乡下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正上课时,偶尔有麻雀在房梁捣乱,因为它们有时候会偷偷地把自己的家安在房顶的缝隙里。有一次正上课,一只麻雀在房梁"唧唧唧唧……"叫个不停,时不时把尘土弄下来,孩子们都睁大了好奇的眼睛。这时,要是把这位"朋友"赶出教室,不但弄得乌烟瘴气、耽误上课时间、影响课堂秩序不说,接下来的课肯定孩子没兴趣上,也没心思上。看到孩子对这只"捣蛋鬼"这么感兴趣,于是,我鼓励他们进行观察,并要求把自己观察到的写下来。孩子们个个情绪高涨,课后交给我的作文也各有特色,孩子笔下的麻雀生动活现。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效果更多地取决于教师阐述知识的方法是否切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理解水平。小学生作文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及组织引导是否有创新,是否能激起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共鸣。
2.注重求异心理
求异心理,是人对新事物向往渴求并引起需要得到的情绪体验。作文的求异心理,表现为学生对作文内容与形式的一种特殊的关注和兴趣。《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鼓励想象和幻想,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富有想象的作文,兴趣很高。比如,"如果我……"、"要是我……"这一类题目的作文,学生尤为喜欢。如:"假如(如果)我……"从补充完整的题目《如果我是校长》《假如我是白云》《如果我是爸爸》等等,看,他们所关注的角度各不相同,都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从作文内容来看,也反映了儿童不同的生活体验和心理需求。
一位平时少言寡语的女孩在《如果我是校长》中写道:"如果我是校长,我会增加一门游戏课。现在同学们除了上课,就是跑步和跳绳,根本没有时间做游戏。搞得学生连毽子都不会踢。
……
"如果我是校长,我会把学校装扮得像公园一样。在校园中间建一座漂亮的假山,在山中搭一个凉亭,让学生们在山上栽满小树,为生态彭阳、易居彭阳出份力。把每周五下午的上课时间改为"综合实践",开展欣赏植物和参观动物等活动,为孩子们了解小动物、了解大自然等实践活动搭建平台,并让同学自己当导游、管理员……"
"思维是人类最绚丽的花朵,而想象和幻想则是这朵绚丽花朵的花蕊。"显然生活不仅给了孩子深刻的感受,也给了他们思维中最绚丽的花朵。
3.尊重情感体验
小学生往往从自己的情感和意志需要的角度来体验生活,以自己的好恶去认识现实,无疑不带有儿童的特点和情感意志的倾向,使体验变成一种自我情感和意志的表现形式。反映到作文中的,就不一定是生活的原型,就很难"合理"。如果老师不理解儿童的这种心理,会认为写的不真实,就会使儿童茫然不知所措,因为这是他们眼中的真实。
一次,我们班的一位同学迟到了,我问他时,他说:"小松鼠逗我呢!"当时有点生气,知道他在找借口,可我没发火,让他把这只小松鼠写下来。他这样写道:"今天上学路上,我碰到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他拖着扫帚似的长尾巴,在我面前跳来跳去,逗我呢,好像舍不得我!我说:'我不能陪你,我得上学去,要不,又要迟到了'"。
根据成人的经验,肯定是这位小作者惊动了小松鼠,而在孩子的眼里,却成了"小松鼠逗我呢"!如果老师不理解孩子这种心理,会认为是为自己迟到找理由,就会使孩子失望,因为这毕竟是孩子眼里的真实。他能真实的写出来,就不能用合理来束缚孩子,况且在孩子眼中,没有"不可能"这个词,他们正是按着自己的意愿,用想象创造了充满童话的世界。
4.维护自尊需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使儿童学习的愿望,……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技巧、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被周围人认可。小学生也一样,在学校,他们特别在乎自己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位置。学生的作文并不是轻松的劳动,所以,要使学生喜欢作文,老师就要注意维护孩子的自尊。在教学中,为孩子建立发挥潜能、展示才华、体验成功的平台。尊重孩子的个性,抓住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能蹲下身子,走进孩子的心里,激活某中体验,让孩子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我班的一个同学,在一次作文中竟用了几个易写的熟字凑了几句不通顺的话。看到这种情况,作为老师,只能鼓励诱导了。"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写几句通顺的话,能不能让老师见识一下呢……?"这时,他马上抬起头,说:"我这就去写"。结果他交上来的作文是《我的老师》。他这样写道:"老师叫我,我以为要挨批评了,当我看到老师温和的目光时,我提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老师并没批评我。我没在同学面前丢面子……我爱老师,她很像妈妈呀!"
看来孩子纯真的心灵需要我们去呵护。"老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苏霍姆林斯基)。朱自强先生在《小学语文文学教育》一书中写道:"儿童思维是文学性思维……幼儿的语言也是文学语言遍布的语言。"因此,我们要用真心、爱心对待每个孩子,呵护孩子的心灵,捕捉孩子的心理,激发孩子的作文兴趣,培养孩子的个性。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M].教育科学出版社.
[3] 朱自强.《小学语文文学教育》[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2001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