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梅里达罗马艺术博物馆的场地,空间和流线等方面的解读,简要阐释了拉菲尔.莫内欧的一个核心思想——建筑类型学,对建筑的地域性和历史性设计产生了新的认识。
关键字:梅里达罗马艺术博物馆 建筑类型学建筑的地域性 历史性
中图分类号:G353文献标识码: A
拉斐尔.莫内欧,一位西班牙建筑诗人,作为一名建筑师的同时,又是一名演说家,评论家和理论家。他本着对周围环境和环境动力学的现实主义考虑,追求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和统一。其作品领域涉及广泛,涵盖了住宅、公寓、艺术博物馆、火车站、机场、工厂、酒店、银行、市政大厅和办公大厦。并在设计和研究过程中形成了其核心的一个建筑思想-建筑类型学,他在罗西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位类型学加入了变化和转换的思想。
莫内欧用类型建立建筑与过去的联系,然后根据现实条件和需求,对选择的类型进行形式变换。他设计的西班牙梅里达罗马艺术博物馆既是这种精神的体现,并获得了西班牙十年公共标志性建筑Manel de la Dehesa奖。
1、场所和环境
罗马艺术博物馆坐落在西班牙中西部的小城梅里达。该城建于公元前25年,是罗马帝国殖民地鲁西塔尼亚的首府,城中罗马时代的古迹非常的丰富。博物馆的场地就选在一片靠近古罗马的剧场和竞技场遗迹的废墟上,方案的初始意向是希望建造一个博物馆。使当地的居民能够在已经建立了新城市的土地上,有机会了解这个已经逝去的罗马古城的历史,唤起人们对那一时代的美好追忆。
博物馆的设计占据了整个不太规则的城市街区,被三条车道(南面的Calle de Jose Ramon Melida,东面的Travesia de Manano Larra和北面的Calle del Museo 三条大街)和一个人行道分割开来。整个博物馆坐落在保存完整好的奥古斯都皇帝的罗马大剧院和竞技场的对面,并且在地下有一个巨大的遗迹废墟,怎样进行建筑与历史的对话?在这一点的考虑上莫内欧与罗西的想法有所不同,罗西将自己的作品建立在抽象的基础上,借助于最简单的几何形体,表达一种回归到自然的超现实主义思想,认为建筑的最终类型是城市,因此的罗西的很多建筑过于纪念化和抽象化。莫内欧认为罗西的类型只能与它们自己和它们理想化的环境进行交流。它们只是个理想化的,或许就根本不存在的过去的一些无声的暗示。在这里,莫内欧创造了一个令人回味的场所:他的博物馆建在真正的废墟之上,呈现出一种古老建筑的神采,同时它又适合于现在的用途。与周围环境进行了呼应,现代的混凝土板跨越在拱圈之间,钢结构的阳台从罗马砖砌的墙体中伸出来,如同在以前就存在的建筑物上加上新的构件。于是他的博物馆反应了三个时代:一个真实的过去,一个,一个想象的过去和一个真实的现在。
2、空间和形态
莫内欧不希望严格的模仿古罗马的建筑设计风格来解决设计的问题,因为他是现代的,但同时又能参观者感受到他和历史的对话,具体采用什么样的空间形态和建筑形式呢?
莫内欧从几张古罗马的建筑画和G.B皮拉内西关于古罗马空间意象绘画图中得到了裨益。古罗马的万神庙,基本形体的集中式空间,四周围合,增强了其肃穆的空间效果。光中穹顶上的洞打到壁龛上,明暗的强烈对比,让人们感受到了神的力量;罗马的公共建筑要提到最常见的巴西里卡的形式,长方形的空间形式,强调水平和垂直的空间关系。一端或两端有半圆形龛,空间有较强的轴线性,大厅常被柱子总分为主殿和侧廊。侧廊上常有夹层,主殿比两边的侧廊高,光线从主殿的两侧高处进入室内。莫内欧从皮拉内西的笔下得到灵感,设计了丰富的博物馆空间。在博物馆中主空间表现为一系列的隔间,彼此之间通过巨大的拱券连通,具有很强的轴线性。主空间的楼面是一个连续的活动平台,一侧有作为陈列室的夹层,有部分光从侧高窗进入,但最主要的照明还是来自顶部的自然光线,这是从巴西利卡空间形式中演变过来的;莫内欧以一条逐渐向下的流线来引导人流,人们漫步其中,仿佛进入了历史的地层。经过入口坡道到达地下室部分,整个建筑有一个超过32000平方米的地下室,它建在古迹的中央,在挖掘地基的时候古罗马的遗迹物边清晰的显现出来:部分罗马的街道、建筑物的地基、外省的壁画和镶嵌式的图案,以及巴西利卡早期基督教的风格的碎片和坟冢。古罗马十字交错的地穴和新建筑的拱形建筑交叉重叠,使这里的空气变得鲜活。两个不同时代的建筑材料交叉,人们走在现代和古代之间,新老历史在时空中产生了对话。通过坡道可以上到建筑的首层,即建筑的主体部分——展厅部分。展厅的采光来自袋形天窗和高侧窗,同时辅以适当的人工照明。展厅的空间效果,尤其是中央大厅的肃穆气氛,让人不禁的想到了罗马建筑的宏伟。
3.建筑结构和材料的使用
对于博物馆的设计,莫内欧并没有直接模仿古罗马的建筑形式,而是采用其结构体系——巨大的混凝土拱券和承重墙。博物馆设计采用砖包混凝土,这种表现手法最能表象罗马建筑自身的创造性和表现力。砖和混凝土都是现代博物馆常用的材料,莫内欧就用一种在古罗马和当代都是最普通的材料塑造了一种同时具备古罗马建筑的宏伟和现代建筑的简约的建筑形式。同时古罗马时期的拱券和飞扶壁也经过莫内欧的类型转化。壁的结构首先被莫尼欧从教堂的整体中剥离出来,通过简化和还原形成双层的片墙和彼此之间的纵向搭接,这种结构一般出现于大空间的两侧、起到一定结构性支撑和美学效果,而且与主空间的承重结构有直接的关联性。在方案中,正好需要有特殊的结构处理与连续平行拱券所形成的通高展示空间相匹配,扶壁结构引人因此显得十分合理。细节的部分主要体现在外立面上,我们可以在这些伟大的遗迹上来寻求建筑师设计的灵感,圆形剧场中的观众通道,可以说是博物馆中央大厅的一个具体而微的模型,甚至其部分坍塌的顶棚与博物馆大厅带天窗的顶蓬都惊人的相似。在希腊化地区,剧场的舞台和陵墓的立面,柱子变成了矩形的扶壁,半埋在墙中,柱间变成大的矩形开间,在效果上类似不连续的屏风墙,同时也解决了斜街同大厅轴线的交角关系,并在室内营造出一系列由浅到深的壁龛,用以展示不同尺度的展品,设计十分的巧妙。博物馆的门窗设计则吸取了梅里达民居的常用做法,取得了朴实亲切的效果。
在《关于类型学》中,莫内欧写道:建筑师可以自由的处理类型,是因为设计过程存在着两个可以彼此区分开来的阶段:一个类型学的阶段,一个是形式的生成阶段:在这个设计里,设计者从亲身的体验的片段和意向中去寻找那与人们行为方式,心里结构相契合的类型,分析其内在的形式结构;而形式生成的过程既是一个类型场所化的过程,设计者以选择的类型为基本形式结构,对设计上的特定要求做出回应形式最终的实际形态,梅里达罗马国立博物館就是这一设计思想的充分体现。
总结
建筑师并没有停留在对古罗马建筑遗产的继承和对地方建筑语汇的提炼上,而是很好的把这一切整合在一次全新的现代博物馆的设计上。在历史与现代的不断对话中,我们既能感受到古罗马巴西利卡空间的宏伟,又能感受到现代建筑的理性和气息,这样的设计理念是对我们进行建筑遗产保护以及历史地域性建筑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启示。如何进行历史建筑与现代的对话,如何保护历史遗迹,不能大拆大建,亦不能直接扣上一个大空间将其直接包融在其中。拉斐尔.莫内欧的类型学思想无疑对我们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⑴王南 《古罗马建筑传统的继承与创新-简析梅里达国立古罗马博物馆的设计》[J]世界建筑2006年09
⑵拉斐尔.莫内欧 《哈佛建筑学的八堂课——当代的八位建筑师》[M] 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8-9
⑶吴放《莫内欧的建筑类型学思想浅析》[J] 建筑师 2004年01期
作者简介:
姓名:李安娜,出生年月:1988-01-23,性别:女,民族:汉,学位: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关键字:梅里达罗马艺术博物馆 建筑类型学建筑的地域性 历史性
中图分类号:G353文献标识码: A
拉斐尔.莫内欧,一位西班牙建筑诗人,作为一名建筑师的同时,又是一名演说家,评论家和理论家。他本着对周围环境和环境动力学的现实主义考虑,追求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和统一。其作品领域涉及广泛,涵盖了住宅、公寓、艺术博物馆、火车站、机场、工厂、酒店、银行、市政大厅和办公大厦。并在设计和研究过程中形成了其核心的一个建筑思想-建筑类型学,他在罗西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位类型学加入了变化和转换的思想。
莫内欧用类型建立建筑与过去的联系,然后根据现实条件和需求,对选择的类型进行形式变换。他设计的西班牙梅里达罗马艺术博物馆既是这种精神的体现,并获得了西班牙十年公共标志性建筑Manel de la Dehesa奖。
1、场所和环境
罗马艺术博物馆坐落在西班牙中西部的小城梅里达。该城建于公元前25年,是罗马帝国殖民地鲁西塔尼亚的首府,城中罗马时代的古迹非常的丰富。博物馆的场地就选在一片靠近古罗马的剧场和竞技场遗迹的废墟上,方案的初始意向是希望建造一个博物馆。使当地的居民能够在已经建立了新城市的土地上,有机会了解这个已经逝去的罗马古城的历史,唤起人们对那一时代的美好追忆。
博物馆的设计占据了整个不太规则的城市街区,被三条车道(南面的Calle de Jose Ramon Melida,东面的Travesia de Manano Larra和北面的Calle del Museo 三条大街)和一个人行道分割开来。整个博物馆坐落在保存完整好的奥古斯都皇帝的罗马大剧院和竞技场的对面,并且在地下有一个巨大的遗迹废墟,怎样进行建筑与历史的对话?在这一点的考虑上莫内欧与罗西的想法有所不同,罗西将自己的作品建立在抽象的基础上,借助于最简单的几何形体,表达一种回归到自然的超现实主义思想,认为建筑的最终类型是城市,因此的罗西的很多建筑过于纪念化和抽象化。莫内欧认为罗西的类型只能与它们自己和它们理想化的环境进行交流。它们只是个理想化的,或许就根本不存在的过去的一些无声的暗示。在这里,莫内欧创造了一个令人回味的场所:他的博物馆建在真正的废墟之上,呈现出一种古老建筑的神采,同时它又适合于现在的用途。与周围环境进行了呼应,现代的混凝土板跨越在拱圈之间,钢结构的阳台从罗马砖砌的墙体中伸出来,如同在以前就存在的建筑物上加上新的构件。于是他的博物馆反应了三个时代:一个真实的过去,一个,一个想象的过去和一个真实的现在。
2、空间和形态
莫内欧不希望严格的模仿古罗马的建筑设计风格来解决设计的问题,因为他是现代的,但同时又能参观者感受到他和历史的对话,具体采用什么样的空间形态和建筑形式呢?
莫内欧从几张古罗马的建筑画和G.B皮拉内西关于古罗马空间意象绘画图中得到了裨益。古罗马的万神庙,基本形体的集中式空间,四周围合,增强了其肃穆的空间效果。光中穹顶上的洞打到壁龛上,明暗的强烈对比,让人们感受到了神的力量;罗马的公共建筑要提到最常见的巴西里卡的形式,长方形的空间形式,强调水平和垂直的空间关系。一端或两端有半圆形龛,空间有较强的轴线性,大厅常被柱子总分为主殿和侧廊。侧廊上常有夹层,主殿比两边的侧廊高,光线从主殿的两侧高处进入室内。莫内欧从皮拉内西的笔下得到灵感,设计了丰富的博物馆空间。在博物馆中主空间表现为一系列的隔间,彼此之间通过巨大的拱券连通,具有很强的轴线性。主空间的楼面是一个连续的活动平台,一侧有作为陈列室的夹层,有部分光从侧高窗进入,但最主要的照明还是来自顶部的自然光线,这是从巴西利卡空间形式中演变过来的;莫内欧以一条逐渐向下的流线来引导人流,人们漫步其中,仿佛进入了历史的地层。经过入口坡道到达地下室部分,整个建筑有一个超过32000平方米的地下室,它建在古迹的中央,在挖掘地基的时候古罗马的遗迹物边清晰的显现出来:部分罗马的街道、建筑物的地基、外省的壁画和镶嵌式的图案,以及巴西利卡早期基督教的风格的碎片和坟冢。古罗马十字交错的地穴和新建筑的拱形建筑交叉重叠,使这里的空气变得鲜活。两个不同时代的建筑材料交叉,人们走在现代和古代之间,新老历史在时空中产生了对话。通过坡道可以上到建筑的首层,即建筑的主体部分——展厅部分。展厅的采光来自袋形天窗和高侧窗,同时辅以适当的人工照明。展厅的空间效果,尤其是中央大厅的肃穆气氛,让人不禁的想到了罗马建筑的宏伟。
3.建筑结构和材料的使用
对于博物馆的设计,莫内欧并没有直接模仿古罗马的建筑形式,而是采用其结构体系——巨大的混凝土拱券和承重墙。博物馆设计采用砖包混凝土,这种表现手法最能表象罗马建筑自身的创造性和表现力。砖和混凝土都是现代博物馆常用的材料,莫内欧就用一种在古罗马和当代都是最普通的材料塑造了一种同时具备古罗马建筑的宏伟和现代建筑的简约的建筑形式。同时古罗马时期的拱券和飞扶壁也经过莫内欧的类型转化。壁的结构首先被莫尼欧从教堂的整体中剥离出来,通过简化和还原形成双层的片墙和彼此之间的纵向搭接,这种结构一般出现于大空间的两侧、起到一定结构性支撑和美学效果,而且与主空间的承重结构有直接的关联性。在方案中,正好需要有特殊的结构处理与连续平行拱券所形成的通高展示空间相匹配,扶壁结构引人因此显得十分合理。细节的部分主要体现在外立面上,我们可以在这些伟大的遗迹上来寻求建筑师设计的灵感,圆形剧场中的观众通道,可以说是博物馆中央大厅的一个具体而微的模型,甚至其部分坍塌的顶棚与博物馆大厅带天窗的顶蓬都惊人的相似。在希腊化地区,剧场的舞台和陵墓的立面,柱子变成了矩形的扶壁,半埋在墙中,柱间变成大的矩形开间,在效果上类似不连续的屏风墙,同时也解决了斜街同大厅轴线的交角关系,并在室内营造出一系列由浅到深的壁龛,用以展示不同尺度的展品,设计十分的巧妙。博物馆的门窗设计则吸取了梅里达民居的常用做法,取得了朴实亲切的效果。
在《关于类型学》中,莫内欧写道:建筑师可以自由的处理类型,是因为设计过程存在着两个可以彼此区分开来的阶段:一个类型学的阶段,一个是形式的生成阶段:在这个设计里,设计者从亲身的体验的片段和意向中去寻找那与人们行为方式,心里结构相契合的类型,分析其内在的形式结构;而形式生成的过程既是一个类型场所化的过程,设计者以选择的类型为基本形式结构,对设计上的特定要求做出回应形式最终的实际形态,梅里达罗马国立博物館就是这一设计思想的充分体现。
总结
建筑师并没有停留在对古罗马建筑遗产的继承和对地方建筑语汇的提炼上,而是很好的把这一切整合在一次全新的现代博物馆的设计上。在历史与现代的不断对话中,我们既能感受到古罗马巴西利卡空间的宏伟,又能感受到现代建筑的理性和气息,这样的设计理念是对我们进行建筑遗产保护以及历史地域性建筑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启示。如何进行历史建筑与现代的对话,如何保护历史遗迹,不能大拆大建,亦不能直接扣上一个大空间将其直接包融在其中。拉斐尔.莫内欧的类型学思想无疑对我们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⑴王南 《古罗马建筑传统的继承与创新-简析梅里达国立古罗马博物馆的设计》[J]世界建筑2006年09
⑵拉斐尔.莫内欧 《哈佛建筑学的八堂课——当代的八位建筑师》[M] 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8-9
⑶吴放《莫内欧的建筑类型学思想浅析》[J] 建筑师 2004年01期
作者简介:
姓名:李安娜,出生年月:1988-01-23,性别:女,民族:汉,学位: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