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内部审计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和内部管理控制的重要手段,通过内部审计能够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风险以及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促进企业依法经营,实现企业价值增值。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电力企业加强内部审计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管理
引言
目前电力企业普遍存在内审人员不足的情况,审计质量不高的现象,因此,电力企业要充分利用审计资源,不仅要做好基础的审计工作,同时还要做好风险导向审计,将内部审计资源主要放在对薄弱环节的控制,以及放在风险评估的高风险审计环节,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1电力企业应内部审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缺乏系统的内部审计机构
多数电力企业并没有设立相应的审计机构,有的挂在财务处,有的挂在纪检部门,还有的附设在办公室,不具有其应有的独立性,难以完成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设置流于形式。。此外,内部审计人员作为本单位的职工,既与单位存着在经济利益关系又与其他职工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其审计工作易受环境干扰。这些因素严重地制约着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1.2内部审计内容单一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围绕财务收支情况展开的,大多是对原始单据的真实性进行审查,仅仅停留在对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督查上,忽视了对内部控制制度系统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和分析,审计内容过于单一,也就很难发现电力企业中潜在的风险。在内部审计方法程序上,多数电力企业主要采取查阅会计凭证、财务报表、账簿等财务资料及查阅与之相关的内部控制文件。通过询问负责人、财务人员来了解单位的经济活动和内部控制的相关情况,缺乏深入排查,对内部控制审计不够深入,难以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
1.3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从内部审计队伍的组成来看,一是人员老化。由于企业对内部审计不重视,很多企业是为了敷衍上级管理部门不得已设置的,所以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是从会计部门分离出来的老员工,执业能力较差。二是专业结构不合理,缺乏复合型审计人才。集中表现在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只熟悉会计知识,但对计算机、工程、法律、管理等方面知识知之甚少,难以保证执业质量。三是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不高。与企业会计人员相比,内部审计人员普遍存在学历偏低,不重视专业培训,业务能力偏差的现象。这就使得内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对政策理解有偏差,不熟悉业务操作流程,不能把握关键环节,从而制约了审计职能的发挥。
2电力企业应如何加强内部审计管理
2.1强化审计的独立性
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要独立于其审查的活动,一方面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在隶属关系上的独立性;另一方面要求审计人员及审计业务的独立性。独立性原则是审计人员客观审计的一个先决条件,也是内部审计的灵魂。通过建立和完善高效独立、垂直的内审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争取领导支持,为内审机制顺利运行奠定基础。企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应考虑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活动内容,来确定内部审计组织体系及其领导的隶属关系,一般而言,内部审计所隶属的领导层次越高,独立性权威性越强,反之,则越低。
2.2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审计领域的拓展及现代审计方法、手段的运用,这就对内审人员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掌握现代审计手段和方法。二是要既懂财务会计,熟悉审计业务,又具备企业管理、工程技术、工艺流程、法律、税务、外贸、金融等方面的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三是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应变能力。为此,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培训,调整内审人员的结构,以不断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2.3采用现代审计方法和手段
随着审计对象的复杂化和审计内容的扩展,审计方法和手段也必须变革。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审计方法发展的新阶段,可以帮助企业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从而提高企业整体效应。在国际上,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方法,早已得到普遍推广应用。我国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要树立风险意识,积极推进内部审计方法向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转变。而审计方法的变革必然推动审计手段的更新,在网络经济时代里,企业很多经济业务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审计工作者不可能再去翻阅每一张原始凭证来验证其真实性,这就决定了审计工必须借助于计算机这一手段来加以解决,实现审计手段计算机化、电子化并逐步发展到网络化,从而实现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审计效果。
2.4加强交流,改善与审计对象的关系
以往的审计理念中,审计人员或审计机构与审计对象是一种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往往造成审计对象与审计人员或审计机构对立。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必须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树立崭新形象,注重对审计事项的理解与沟通,与被审计单位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促使二者相互渗透、取长补短,着力营造积极、严谨、愉快的审计工作氛围。同时,审计人员要积极树立服务意识,为审计对象提供咨询和服务,善于为审计对象出谋划策,在节约成本、改善管理程序、方法等方面提供建议与参考,以此消除被审计单位的“心理”抵触情绪。
2.5扩大内部审计领域和范围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应适应济济形势发展的要求,将审计范围扩展到企业管理的所有领域,其内容包括:(1)开展内部控制审计。主要监督、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严密性、完善性;管理规章制度的科学性、方法措施的适应性、执行的有效性,发现控制盲点,及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2)开展风险管理审计。主要是对企业运行中的风险管理政策与程序的适当性,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价,发现薄弱环节提出完善措施,帮助企业改进风险管理,减少损失。(3)公司治理审计。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公司治理过程中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公司管理层遵守法律和规章情况、遵守公认的业务规范、道德观念、满足社会期望的行为等进行监督和评价,发现问题,及早提醒管理层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从而帮助组织提高经营效率,增加价值。(4)开展环境审计,就是过对本企业的环境管理系统和环境法规的执行监督和评价,发现企业存在的环境问题,及时提供控制或合理规避环境风险的建议和意见,以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2.6注重审计成果运用,提升审计影响力
首先是做好审计整改落实,真正发挥内审工作的内在价值,对发现的问题,以书面形式提出审计工作整改意见和建议,要求限期落实整改。然后,根据整改报告中的问题逐条、逐户、逐笔进行后续审计,对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进行督促和再次后续审计,确保审计整改工作真正落实到位。其次,将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分门别类,以审计告知单的形式分别抄告各业务部门,建议对所属机构做好督促整改工作以外,不断建立健全各类管理制度,使其能涵盖整个业务操作流程的各个环节。最后,为进一步树立审计服务大局的理念,利用有限的审计资源实现全行共享,从而提升审计工作对经营风险的防控能力与监督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适应电力企业发展的需要,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在继承以往先进工作经验和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转变审计理念、拓展审计范围、运用现代化审计手段和方法,为改善企业营运,增加企业价值,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烨,侯雯婧.基于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探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2]严振伟.浅论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显凸地位及重要作用[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10(5).
[3]许晓颖.加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途径[J].会计之友,2011(2).
[4]李晖琴.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1(19).
关键词: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管理
引言
目前电力企业普遍存在内审人员不足的情况,审计质量不高的现象,因此,电力企业要充分利用审计资源,不仅要做好基础的审计工作,同时还要做好风险导向审计,将内部审计资源主要放在对薄弱环节的控制,以及放在风险评估的高风险审计环节,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1电力企业应内部审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缺乏系统的内部审计机构
多数电力企业并没有设立相应的审计机构,有的挂在财务处,有的挂在纪检部门,还有的附设在办公室,不具有其应有的独立性,难以完成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设置流于形式。。此外,内部审计人员作为本单位的职工,既与单位存着在经济利益关系又与其他职工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其审计工作易受环境干扰。这些因素严重地制约着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1.2内部审计内容单一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围绕财务收支情况展开的,大多是对原始单据的真实性进行审查,仅仅停留在对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督查上,忽视了对内部控制制度系统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和分析,审计内容过于单一,也就很难发现电力企业中潜在的风险。在内部审计方法程序上,多数电力企业主要采取查阅会计凭证、财务报表、账簿等财务资料及查阅与之相关的内部控制文件。通过询问负责人、财务人员来了解单位的经济活动和内部控制的相关情况,缺乏深入排查,对内部控制审计不够深入,难以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
1.3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从内部审计队伍的组成来看,一是人员老化。由于企业对内部审计不重视,很多企业是为了敷衍上级管理部门不得已设置的,所以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是从会计部门分离出来的老员工,执业能力较差。二是专业结构不合理,缺乏复合型审计人才。集中表现在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只熟悉会计知识,但对计算机、工程、法律、管理等方面知识知之甚少,难以保证执业质量。三是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不高。与企业会计人员相比,内部审计人员普遍存在学历偏低,不重视专业培训,业务能力偏差的现象。这就使得内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对政策理解有偏差,不熟悉业务操作流程,不能把握关键环节,从而制约了审计职能的发挥。
2电力企业应如何加强内部审计管理
2.1强化审计的独立性
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要独立于其审查的活动,一方面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在隶属关系上的独立性;另一方面要求审计人员及审计业务的独立性。独立性原则是审计人员客观审计的一个先决条件,也是内部审计的灵魂。通过建立和完善高效独立、垂直的内审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争取领导支持,为内审机制顺利运行奠定基础。企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应考虑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活动内容,来确定内部审计组织体系及其领导的隶属关系,一般而言,内部审计所隶属的领导层次越高,独立性权威性越强,反之,则越低。
2.2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审计领域的拓展及现代审计方法、手段的运用,这就对内审人员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掌握现代审计手段和方法。二是要既懂财务会计,熟悉审计业务,又具备企业管理、工程技术、工艺流程、法律、税务、外贸、金融等方面的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三是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应变能力。为此,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培训,调整内审人员的结构,以不断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2.3采用现代审计方法和手段
随着审计对象的复杂化和审计内容的扩展,审计方法和手段也必须变革。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审计方法发展的新阶段,可以帮助企业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从而提高企业整体效应。在国际上,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方法,早已得到普遍推广应用。我国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要树立风险意识,积极推进内部审计方法向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转变。而审计方法的变革必然推动审计手段的更新,在网络经济时代里,企业很多经济业务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审计工作者不可能再去翻阅每一张原始凭证来验证其真实性,这就决定了审计工必须借助于计算机这一手段来加以解决,实现审计手段计算机化、电子化并逐步发展到网络化,从而实现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审计效果。
2.4加强交流,改善与审计对象的关系
以往的审计理念中,审计人员或审计机构与审计对象是一种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往往造成审计对象与审计人员或审计机构对立。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必须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树立崭新形象,注重对审计事项的理解与沟通,与被审计单位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促使二者相互渗透、取长补短,着力营造积极、严谨、愉快的审计工作氛围。同时,审计人员要积极树立服务意识,为审计对象提供咨询和服务,善于为审计对象出谋划策,在节约成本、改善管理程序、方法等方面提供建议与参考,以此消除被审计单位的“心理”抵触情绪。
2.5扩大内部审计领域和范围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应适应济济形势发展的要求,将审计范围扩展到企业管理的所有领域,其内容包括:(1)开展内部控制审计。主要监督、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严密性、完善性;管理规章制度的科学性、方法措施的适应性、执行的有效性,发现控制盲点,及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2)开展风险管理审计。主要是对企业运行中的风险管理政策与程序的适当性,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价,发现薄弱环节提出完善措施,帮助企业改进风险管理,减少损失。(3)公司治理审计。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公司治理过程中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公司管理层遵守法律和规章情况、遵守公认的业务规范、道德观念、满足社会期望的行为等进行监督和评价,发现问题,及早提醒管理层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从而帮助组织提高经营效率,增加价值。(4)开展环境审计,就是过对本企业的环境管理系统和环境法规的执行监督和评价,发现企业存在的环境问题,及时提供控制或合理规避环境风险的建议和意见,以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2.6注重审计成果运用,提升审计影响力
首先是做好审计整改落实,真正发挥内审工作的内在价值,对发现的问题,以书面形式提出审计工作整改意见和建议,要求限期落实整改。然后,根据整改报告中的问题逐条、逐户、逐笔进行后续审计,对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进行督促和再次后续审计,确保审计整改工作真正落实到位。其次,将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分门别类,以审计告知单的形式分别抄告各业务部门,建议对所属机构做好督促整改工作以外,不断建立健全各类管理制度,使其能涵盖整个业务操作流程的各个环节。最后,为进一步树立审计服务大局的理念,利用有限的审计资源实现全行共享,从而提升审计工作对经营风险的防控能力与监督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适应电力企业发展的需要,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在继承以往先进工作经验和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转变审计理念、拓展审计范围、运用现代化审计手段和方法,为改善企业营运,增加企业价值,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烨,侯雯婧.基于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探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2]严振伟.浅论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显凸地位及重要作用[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10(5).
[3]许晓颖.加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途径[J].会计之友,2011(2).
[4]李晖琴.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