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回家

来源 :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i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我时常后悔,七年前的那个决定。
  那年,父亲因病离开人世,留下孤苦伶仃的母亲。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我远在上海。料理完父亲的后事,看着孤零零的家,以及伤心欲绝的母亲,我和老公陷入纠结,不知道这接下来的一步,该怎么办?
  如果将年迈的母亲留在老家,光是想想她每天独自一人守着老房子,就觉得凄凉。可是,要将她接到上海,也有点不现实。那时,女儿丹丹五岁,儿子小哲两岁。我们在上海的公寓不到五十平,不说接母亲过来,原本的四口之家就已经拥挤不堪。
  有亲戚建议说,与其这样两头牵挂,不如卖掉上海的房子,回老家工作。我们当然这样考虑过,只是我和老公从大学毕业就留在这座城市打拼,真要放弃,谈何容易?
  堂哥说:“要不让丹丹留在家里?这样多个人陪婶婶,你们的负担也轻一些。”老公当即否认:“那怎么行?孩子还太小。”我也直摇头,不认同这个想法。
  可是,当我们静下心来面对现实的时候,却也不得不承认,这是解决问题最好的途径。作为外地人,我们在上海没有户口,丹丹上学要交一大笔借读费。而那时,我俩的工资不高,每个月还有房贷,生活将我们压得几乎喘不过气来。
  如果将丹丹留在老家,不仅上学的问题迎刃而解,而且也不用担心母亲一个人感到孤单。有孙女陪着,老人的心里好歹有个寄托。只是,丹丹在上海生活了五年,要让她以后跟着外婆,她能习惯吗?
  母亲看出我们的犹豫,那天,她将我叫到房间里说:“我知道让丹丹留下来,你们舍不得。但以现在的条件,孩子跟着你们,也不一定过得好。我现在身体还不错,照顾丹丹上学没问题。当然,这样我也多个伴。等过两年,你们条件好了,再把丹丹接回去也不迟。生活总归是会越过越好的。”
  也许一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糟。就像母亲说的,再过两三年,等我们条件好些了,再将她们接过来。但我没想到的是,丹丹这一留,就是七年。
  2
  一开始,我每天给家里打电话。听到丹丹哭着嚷着“要妈妈”,我就心如刀绞,恨不能马上将她接回身边。亲戚们劝我少打电话。时间长了,丹丹也就习惯了。
  老公也安慰我:“你先别急,这两年我们辛苦点,把事业做好。等手头宽裕了,买了大房子,就马上接丹丹和妈过来。”我对老公是感激的。幸好他不是独生子女,公婆在老家还有哥嫂帮忙照顾,要不然压在我们身上的担子更重。
  和丹丹分开后的第一个春节,我和老公带小哲回了老家。晚上睡觉时,丹丹总是紧紧拽着我的手,生怕我会松开。甚至在梦里,她还在恐慌地叫着“妈妈,别离开我”。
  我被惊醒后,忍不住泪流满面,老公也一直在自责。对丹丹,我们存有愧疚。
  回上海后,母亲和丹丹成了我们全部的动力。老公从技术部换到销售部,我晚上将小哲哄睡后,再坐在电脑前干些设计类的私活,增加收入的同时,也分散对丹丹以及母亲的牵挂。
  只是,两年过去,四年过去,工资在涨,却始终跟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房子和户口的事情,看起来有点遥遥无期。
  而让我们始料未及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回去的时候,丹丹看我们的眼神,逐渐有点陌生。她在老家,已经有了一帮新的朋友,也已经习惯和外婆相依为命。父母对她来说,一点点的变得可有可无。寒暑假接她来上海,也总感觉她在这个家里不自在。没过几天,就嚷着要回去。她再也不像过去那样黏着我和她爸爸,对弟弟更是不冷不热。
  我和老公的心里,有说不上来的失落。
  一直到2014年,我们终于换了大房子,也拿到上海户口。那年,丹丹升入初中,和我们分开已经有七年。回去接丹丹和母亲的时候,我的心情是激动的。
  在这之前,我有想过,丹丹可能对回到我们身边这件事有所抵触。却没想到,她的态度如此坚决。十二岁的她,看着我,不满地说:“妈,我的朋友都在这里,为什么又要让我去重新适应一个陌生的环境,你不觉得这样对我不公平吗?我已经习惯没爸没妈的日子,不需要你们现在假惺惺地接我回去。”
  我几乎很难相信,这是一个十二岁女孩说出来的话。她比同龄人成熟,也比同龄人更加知道自己要什么。甚至我能感觉到,在她心里,对我和她爸,有着无法释怀的怨恨。
  再这样下去,丹丹和我们的隔阂应该越来越大吧?这更坚定了我们要将她带回身边的决心。何况母亲年纪大了,身体一年不如一年,身边也需要人照顾。
  所以,没经过丹丹的同意,我们硬是将她和母亲带回了上海。就像七年前,我们没经过她的同意,将她丢在老家一样。心里觉得内疚,却也满心期待,以后的日子能够好好弥补她。
  3
  然而,和丹丹重新建立感情的过程,比我们想象中还要难。
  在这个家,她只在外婆面前,才流露出小孩的天真。对我们,她总是下意识地保持距离。小哲亲热地叫她“姐姐”,她也爱理不理。我能感觉到,她眼神里的疏离和不快乐。
  那段时间,我很沮丧。不知道怎样才能让丹丹尽快接受我,接受她爸爸,接受小哲,接受这个家。母亲说,一步步来,这中间空了七年呢。
  可我有点着急。为了讨好丹丹,我带她去徐家汇最大的商场买衣服。平时我自己买件品牌服装还得掂量半天,但那天下午,只要丹丹喜欢的,我不看价格,就拿去买单。只要能让她觉得开心快乐,我做什么都愿意。可惜的是,丹丹似乎并不领情。她跟在身后,冷漠地看着这一切,我心里有说不出来的难过。
  就连老公,也有点束手无策。他对小哲向来严厉,对丹丹,他拿出了前所未有的耐心。可丹丹就像一块捂不热的石头,无论我们怎么讨好,她脸上的表情都是淡淡的,再也不是七年前那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
  丹丹没有回来之前,小哲和我们的关系特别亲密。九岁的他,时常嘴甜地说“妈妈,辛苦了”,或者“爸爸,我爱你”之类的话,来表达和父母的亲热。可那天,当小哲写完作业,来和我撒娇要吃冰激凌时,丹丹在旁边没好气地说:“真恶心。”   母亲很自责,说是她没有教好丹丹。但我知道这和母亲没有关系,丹丹在老家,对亲戚朋友都很友善。只是,在她心里,始终对父母心怀芥蒂。所以,当小哲和我们表现亲密的时候,在她看来很碍眼。
  这之后,我们只好尽可能不在她面前表达对小哲的亲热。不管怎么说,是我们亏欠了她。小哲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也变得越来越沉默。这个家,渐渐少了欢声笑语。
  我和老公一筹莫展,不知道怎样做,才能让丹丹像正常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4
  而让我们没想到的是,丹丹在学校里也不省心。
  她在新班级上课不到三个月,就和班上的同学闹矛盾。那天,我正上着班,被班主任叫去学校。一问才知道,因为她听不懂上海话,同桌嘲笑她是“阿第拧”,她撸起袖子,直接和别人吵了起来,最后还弄碎了人家的眼镜。
  我低声下气地向对方家长赔不是。回到家,我这几个月积压在心里的火气,终于忍不住全都爆发了出来。我大声地朝她嚷:“沈丹丹,你到底是想闹哪样?”
  丹丹吓得后退了几步,她大概没想到我会这样和她说话。这些年,我一直在变着法子讨好她,哪里舍得对她说一句重话?
  她回过神来的时候,有些陌生地看着我,说:“你以为我想和她吵架吗?她说我是没父母教养的孩子,我难道不该生气吗?我爸妈是不要我了,将我扔在老家不管不问,但这个世界上,我有爸妈的不是吗?”
  我愣在那里,眼泪也跟着掉了下来。原来,我根本就不了解女儿。
  将丹丹接回到身边的这三个月,我和老公一直在刻意讨好和迁就她。而当她犯错的时候,我又一味地指责她。我们希望她像小哲那样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我们给她的爱,一直都是欠缺的。没有真正了解她,当然走不进她的内心。
  周末,我带丹丹去报了上海话学习班,想帮她尽快融入集体。丹丹生日来临之前,我决定邀请她的一些同学来家里庆祝。当然,为了能邀请到这些同学,我费了不少心思。先去班主任那里做通工作,然后拿着她给的地址,一家家上门去说明情况。家长们被我的诚意感动,都纷纷支持自己的孩子和丹丹做朋友。
  生日party那天,虽然丹丹的话还是不多,但至少她愿意和同学一起交流,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大家走后,我收拾桌子的时候,她在身后,轻轻地说了句“谢谢妈妈”。
  我差点落泪。恩,亲爱的女儿,欢迎回家。我知道,要想彻底修复和丹丹的感情,还有一条漫漫的长路要走。但好在,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想我一定不会将女儿和母亲留在老家。日子苦一点,住得挤一点都没有关系,一家人在一起才最重要。毕竟那些跟随时光流逝的亲情,再怎么弥补,也还是有欠缺的。
其他文献
爱对了人,每天都是情人节。所以,在情人节到来之际,与其想着用鲜花和烛光晚餐装点这个节日,不如用心想想,如何通过正面互动增益夫妻关系、提升亲密程度,以及建立更紧密的联结。  “改善婚姻关系”并不需要做翻天覆地的改变,把细枝末节弄对就能拥有幸福婚姻。就像医生可能会给你降血压药或阿司匹林,以维持身体健康一样,维系婚姻健康美满也有处方。  处方1:  小题大做,经常庆祝婚姻里的美好小事  当自己所爱的人有
期刊
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说自己有病,常冠以“xx癥”。网上众多“病症小组”,个个人丁兴旺,热闹非凡。正如一句流行语:“诸多‘精神病’,总有一款适合你,请对号入座。”  “大家都有病”催生了一个新的时代——“众症时代”,即人人都认为自己有“病”的一种社会现象:害羞、少话、不愿意参加团体活动的人,怀疑自己有“选择缄默症”;不喜欢待在人群中,不喜欢外出的人,觉得自己有“广场恐惧症”;长单词记不住,诊断是“长单词
期刊
2015年11月中旬,社会各界捐赠的1100册书籍,其中包括丽水市委书记王永康捐赠的200册书籍,由丽水市委副秘书长郑利剑送到武晓芳手上,支持她在梯田旅舍中筹建图书馆!武晓芳本是一名时尚靓丽的上海女硕士。三年前到云和梯田旅游时,她爱上了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当地农民,并果断放弃似锦前程,从被誉为“东方巴黎”的大都市嫁到山野村落,与他携手共筑桃源梦。  浪漫邂逅,这个村干部“好有才”  武晓芳是个挺能“
期刊
1  苏麦是在酒吧里遇见肖永平的。  那天,她的前男友结婚了,新娘却不是她,苏麦心里堵得慌。给闺蜜黎娟打电话,黎娟说:“多大点事啊,今晚我带你high个够。”  在酒吧纸醉金迷般的喧闹声里,苏麦不到半小时,就喝得云里雾里。迷迷糊糊中,看到一个男人的背影像极了前男友。她走上前,想要叫住他,结果一个踉跄,跌进了对方的怀里。  这个人就是肖永平。  不到一个月,两人飞速陷入恋爱状态。感情升温之快,连一向
期刊
我一直相信女人是一个家庭的精神领袖,是一个家庭是否幸福的风向标和总舵手,她是老人、丈夫和孩子的轴心。宋丹丹说,一个家庭是否安宁、安然、安稳、安静,完全取决于屋内是否有一个好女人。  我有一个女同学,是当年的校花加学霸,她完全是上帝发福利赠送的完美人等,男同学心仪的对象,女同学天生的敌人,不仅学习拔尖,而且嫁入豪门。谁知道天有不测风云,家族企业一夜崩溃,丈夫车祸身亡,工作遇阻。同学策划了一个聚会,想
期刊
那些已经落在反面的硬币,永远不能左右新抛出硬币的概率。其实,世界上只有一种永恒的正选,就是永远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韩雪娟以前不觉得自己是个做事犹豫的人。敢爱敢恨,一直是她自我标榜的个性。当初老公赵健搞外遇,她坚定地和他离了婚,自己带着女儿重新生活。那一年,韩雪娟32岁,女儿赵月6岁。一切看起来并不太难。  可是十年后的今天,韩雪娟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矛盾情绪中。无论做什么选择,都觉得自己可能
期刊
曾经整天为工作焦虑、苦恼到“很想跳楼”的台湾漫画家朱德庸曾出版了一本漫画《大家都有病》,描述都市人焦虑、拖延、狂买等“时代病”。书扉页上的那句话让人印象深刻:“是我们每个人那颗受伤的心病了,还是这整个时代病了?”  在这个互联网成为人们“外挂”器官的时代,时代“病人”真是数不胜数。“选择恐惧症”“拖延症”“囤积症”甚至“社交障碍症之选择性缄默症”等等,越来越多奇怪的“病症”被发现或者被命名,豆瓣上
期刊
也许是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才会紧紧抓住过去不肯放。可是,亲,请记住,未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的自己。  6年前,颜静和杜力行刚刚结婚,为了一步到位,贷款买了一套三室二厅的房子。这套房子设计得相当好,不但卧室里留了衣帽间,玄关里还有一个不小的储物间。  杜力行对颜静说:“知道你爱买衣服,所以多给你准备点地方装。”  那时候,颜静看着大小两个储物间,觉得自己怎么可能把这样地方都装满。然而三年后,
期刊
所谓“拖延症”,并不是真正的心理疾病,更多的是现代人在紧张的社会压力下产生的焦虑和逆反心理。适当地放松精神,掌握一些简单的调适方法,很快就能使自己走上正轨。  周宁是工作在上海的东北姑娘。最近她感觉自己快要崩溃了。周一就要交工作报告,可是直到周日晚上9点半,她才写了一个300字的小开头。她不是不知道明天交不出来的后果,但她坐在电脑前,就是写不下去。  在键盘上敲了一分钟的字,就点开微博看热闹。周宁
期刊
婆婆到底不是妈  今年,婆婆六十大寿,关于送什么礼物,提前两个月,我就开始和老公商量,却始终未达成共识。  和所有男人一样,在这方面,老公心思慵懒,最初提议是送红包,比较实惠。我当即否决了,那怎么行?本来婆媳关系就微妙,六十大寿直接塞个红包,一看就不用心,这样的事情,对于我来说,是否实惠不重要,重要的是礼物要别致,更要显出用心。为此,老公被我逼得冥思苦想了几日,提供了首饰、服装、海南游等脱不了俗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