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知识是理解和体会音乐的基础,对学生理解音乐起辅导作用,目的是让学生理解音乐的基本原理。但是音乐知识的学习学生一般都会感觉是枯燥乏味的,如何让学生愉悦地接受音乐知识,从容地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过程体验。新课改提出了应该将音乐知识渗透在音乐活动中,在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枯燥的知识鲜活化,让学生动起来,在韵律美中接受新的音乐知识。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 学生 动起来 教学手段
小学阶段是学生启迪智慧、提升创造力的最佳阶段,是学生接受音乐教学效果最好的时期。音乐作为一门较抽象,但富有感情的艺术,在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教育教学上占有重要一席。对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逐渐被更加地关注。通过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笔者结合自己是教学实践做一简单的探讨,希望能为小学音乐教学工作提供点滴的参考依据。
一、认真备课,寻找激发动的元素
传统课堂教学, 为了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更多地是让学生重复地记忆和反复的练习。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大脑,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不能自主地学习和发展。为了让学生的全面动起来,笔者在每节课的备课中,都要深入研究教材,站在他学生的角度,研究孩子们的需求,全方位的备课。寻找能激发学生的兴奋点的触及点,创新教学模式,拓展课堂教学。
为强调教学知识点,把一首动听的歌曲分解,重复多遍,就会产生支离破碎的感觉。学生一般会感觉厌烦,如果从整体感受入手,让学生多听再感知,其中的知识难点就会被软化,这样的课堂才是轻松的和谐的课堂。如《小猫钓鱼》一课,歌曲节奏比较复杂,笔者为强化重点从学生最喜欢的讲故事入手,在给学生讲的同时配上动作,学生很轻松地会体会“三心二意”与“一心一意”的不同,这样学生就会抱有很高的求知热情去继续学习。可见,寻找动的元素,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引导者学生动起来,能够事半功倍的收获。
二、围绕教材,让学生在兴趣中动起来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是兴趣的一种表现形式,笔者在每堂音乐课中示范表演,加入动作指导,让学生模仿掌握基本动作,请优等生自由创编动作,鼓励上台展示,让学生根据歌词大意动起来。按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自由动起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设计游戏,穿插游戏动作表演,感受“渐强、渐弱”的运用。让学生在“动”中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实现最为直接地感知理解音乐。笔者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动”的特点。通过“动”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从而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如在设计《对花》一课中,笔者结合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让学生根据歌意与歌曲节奏来自编形象的动作,用多样的游戏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整体参与性,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感受音乐,了解音乐知识,培养感悟音乐力。如《小红帽》一课,笔者先以故事导入开始本课,调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用表演的形式展现这一歌曲,学生兴趣十足。笔者进一步让班上的较为幽默的学生扮演歌曲中角色,给学生充足的个人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在即兴表演中,动作选择组织的相当自然。台下的同学也十分投入地观看,在这样的“动”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整体上对歌曲的理解,从而实现了让学生在音乐课中“动起来”。
三、基于认知,在动中感受音乐美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身心发育特点,优化教学思路,让学生动的和谐,真正感知到音乐的律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轻松愉悦的心态学习音乐课,通过有效的活动,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动”起来。
如,二年级音乐学唱歌曲《动物说话》。笔者导入新课,让学生想生活中所见到的小动物,大家一起认识它们。出示课件让学生回答小动物的名字。你知道这些小动物都是怎么说话的吗?让学生模仿小动物说话,然后引出本课学用歌曲把它唱出来。先播放歌曲让个别学生用歌声来模仿动物说话——初听歌曲并感受,让学生说自己联想到什么——激发学生动脑,在音乐声中展开联想,进行歌曲渗透,对歌曲的进一步深层的感知。为继续激发学生动脑,笔者出示课件指名模仿,引出小动物说话的节奏,让同学用这个节奏动起来,全体同学跟老师一起拍击节奏。嘴里读节奏——齐拍齐唱,动手动口。
在齐唱歌曲,自由律动中,学生很快就拍会了第一句,以此类推。最后,学生学着歌曲中的样子跟着老师的弹琴一起唱——跟琴演唱、律动感知音乐美。
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引导学生提升音乐审美能力。让新课改中提倡的参与、合作、自主、创新等理念,在教学中得到反应。在教学设计中,笔者结合新课理念,以音乐学科的规律和特点为起点,在学生敢动想动的基础上,老师点拨指导学生想动不会动,鼓励学生敢提意见,充分肯定,研究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鼓励学生多动脑、善动脑、会动脑,创设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动起来。
参考文献:
[1]雷琳.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研究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2).
[2]李婷婷.浅谈小学音乐课的创新教学[J].音乐天地,2010,(11).
[3]谢剑芬.谈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03).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 学生 动起来 教学手段
小学阶段是学生启迪智慧、提升创造力的最佳阶段,是学生接受音乐教学效果最好的时期。音乐作为一门较抽象,但富有感情的艺术,在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教育教学上占有重要一席。对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逐渐被更加地关注。通过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笔者结合自己是教学实践做一简单的探讨,希望能为小学音乐教学工作提供点滴的参考依据。
一、认真备课,寻找激发动的元素
传统课堂教学, 为了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更多地是让学生重复地记忆和反复的练习。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大脑,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不能自主地学习和发展。为了让学生的全面动起来,笔者在每节课的备课中,都要深入研究教材,站在他学生的角度,研究孩子们的需求,全方位的备课。寻找能激发学生的兴奋点的触及点,创新教学模式,拓展课堂教学。
为强调教学知识点,把一首动听的歌曲分解,重复多遍,就会产生支离破碎的感觉。学生一般会感觉厌烦,如果从整体感受入手,让学生多听再感知,其中的知识难点就会被软化,这样的课堂才是轻松的和谐的课堂。如《小猫钓鱼》一课,歌曲节奏比较复杂,笔者为强化重点从学生最喜欢的讲故事入手,在给学生讲的同时配上动作,学生很轻松地会体会“三心二意”与“一心一意”的不同,这样学生就会抱有很高的求知热情去继续学习。可见,寻找动的元素,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引导者学生动起来,能够事半功倍的收获。
二、围绕教材,让学生在兴趣中动起来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是兴趣的一种表现形式,笔者在每堂音乐课中示范表演,加入动作指导,让学生模仿掌握基本动作,请优等生自由创编动作,鼓励上台展示,让学生根据歌词大意动起来。按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自由动起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设计游戏,穿插游戏动作表演,感受“渐强、渐弱”的运用。让学生在“动”中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实现最为直接地感知理解音乐。笔者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动”的特点。通过“动”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从而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如在设计《对花》一课中,笔者结合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让学生根据歌意与歌曲节奏来自编形象的动作,用多样的游戏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整体参与性,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感受音乐,了解音乐知识,培养感悟音乐力。如《小红帽》一课,笔者先以故事导入开始本课,调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用表演的形式展现这一歌曲,学生兴趣十足。笔者进一步让班上的较为幽默的学生扮演歌曲中角色,给学生充足的个人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在即兴表演中,动作选择组织的相当自然。台下的同学也十分投入地观看,在这样的“动”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整体上对歌曲的理解,从而实现了让学生在音乐课中“动起来”。
三、基于认知,在动中感受音乐美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身心发育特点,优化教学思路,让学生动的和谐,真正感知到音乐的律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轻松愉悦的心态学习音乐课,通过有效的活动,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动”起来。
如,二年级音乐学唱歌曲《动物说话》。笔者导入新课,让学生想生活中所见到的小动物,大家一起认识它们。出示课件让学生回答小动物的名字。你知道这些小动物都是怎么说话的吗?让学生模仿小动物说话,然后引出本课学用歌曲把它唱出来。先播放歌曲让个别学生用歌声来模仿动物说话——初听歌曲并感受,让学生说自己联想到什么——激发学生动脑,在音乐声中展开联想,进行歌曲渗透,对歌曲的进一步深层的感知。为继续激发学生动脑,笔者出示课件指名模仿,引出小动物说话的节奏,让同学用这个节奏动起来,全体同学跟老师一起拍击节奏。嘴里读节奏——齐拍齐唱,动手动口。
在齐唱歌曲,自由律动中,学生很快就拍会了第一句,以此类推。最后,学生学着歌曲中的样子跟着老师的弹琴一起唱——跟琴演唱、律动感知音乐美。
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引导学生提升音乐审美能力。让新课改中提倡的参与、合作、自主、创新等理念,在教学中得到反应。在教学设计中,笔者结合新课理念,以音乐学科的规律和特点为起点,在学生敢动想动的基础上,老师点拨指导学生想动不会动,鼓励学生敢提意见,充分肯定,研究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鼓励学生多动脑、善动脑、会动脑,创设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动起来。
参考文献:
[1]雷琳.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研究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2).
[2]李婷婷.浅谈小学音乐课的创新教学[J].音乐天地,2010,(11).
[3]谢剑芬.谈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