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的改变总因为一些不经意的事情。
徐磊,笔名“南派三叔”,《盗墓笔记》作者,被称为中国最会讲故事的小说家。8月21日,“南派三叔”徐磊回应了近期茅盾文学奖和网络文学的口水战,表示要“走自己的路,不掺和”茅盾文学奖。
为鬼故事而生的“盗墓”红人
2006年,百无聊赖中,他在电脑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50年前,长沙镖子岭。四个土役夫正蹲在一个土丘上,所有人都不措辞,直勾勾地盯着地上那把洛阳铲。”他没有想到,因为这样一次无意的书写,他本来平淡的人生开始变得越来越精彩了……
徐磊曾调侃地自述道:“徐磊,之前靠网络吃饭,在网上做过的事情多了,唯独没敲过字,生活经历极度无聊。大学之前属于隐形人物,严重口吃,不敢和人说话;大学之后突然好了,竟然还去参加辩论赛。白天全部时间放在生意上,晚上看书。什么书都看,字典都一个字一个字看完了。”
2007年,《盗墓笔记》悄然走红,创作者是个爱笑的大男孩,和“南派三叔”那个怪异的名字相去甚远,更不是混迹江湖、满面沧桑的大叔。大学主修网络编程,专攻C语言的头脑也与毛骨悚然的“盗墓”完全不沾边。唯一能这个阳光大男孩和阴森古墓联系上的,是他儿时的“鬼故事经历”。
他从小就不是一个出色的孩子。1982年出生的徐磊,有一个会讲故事,特别是鬼故事的奶奶。从徐磊能听懂故事开始,奶奶的鬼故事便深深地烙进他心里。在学校,徐磊经常在上课时给同学讲鬼故事。学习之余,他常去的地方是叔叔的古董店,听叔叔讲述古董背后的故事。他也爱读书,找不到好书时,就看《新华字典》,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以奶奶的故事为纲,以厚重的文学功底为基奠,他开始创造一个“盗墓主角”。那个“懦弱、犹豫不决,恋爱时不知选哪个女孩,结果被人家选择”的小人物,原型是他自己。
写书对他来说,是一个发泄和享受的过程,现实世界中的外贸生意让徐磊心烦意乱,所以他在小说里给自己编制了一出传奇和一个美好的愿望,期待能像书中那个冷静的小吴,做个无欲无求的人。当2010年被人问起“作家富豪榜”时,他木讷地问对方“什么富豪榜”。徐磊没有算过自己的收入,说自己从来没入过作家的圈子,也不关注作家界的富豪榜。
他的作品被打上“超越《鬼吹灯》”的印记,于是总有人喜欢将“南派三叔”和“天下霸唱”相提并论。在网下,徐磊说两个人像“难兄难弟,十分惺惺相惜”。“我们都是半路出家的,两人见面时还会拍拍对方的背。”
“盗墓”写作,把自己都吓到了
《盗墓笔记》出版两个月,销售量轻松突破了5万册,还有自称是“盗墓贼”的90后小孩成天打电话给他,纠正他书里的错误。成名为徐磊带来10万元的版税,“真的感觉钱像是白来的。”但写作过程并不那么容易,庞大复杂的格局、扑朔迷离的事件、枝缠蔓绕的人物关系,都让徐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他曾因此患上抑郁症,从最初的兴趣到商业化出版,痛苦越来越重。好在小说的出版商沈浩波没有给徐磊太大的压力,偶尔会打电话平静地告诉徐磊,某某的小说出到第几部了,又赚了多少多少钱。
2008年,《盗墓笔记》写到第四部时,徐磊已经烦透了。但合约在身,他又不能放弃。出版社天天催,妻子有孕在身,梦里梦外他都沉浸在那些鬼故事里,开始整夜整夜失眠。一个声音告诉他:“停下来吧,陪陪妻子。”另一个声音却说:“不能停,不然那么多故事会把你脑子挤爆的。”他关了手机,整天坐在电脑前写字,闭着嘴不说话。好不容易张嘴,妻子很嫌弃地说:“快闭上,臭了!”
在纠结、失眠和抑郁中,看着妻子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徐磊很恐慌。“我害怕当了父亲后会失去灵感,我担心老婆变成大嫂后不再那么宽容我。”在七天七夜的写作之后,他陪着妻子进了产房。荣升父亲的刹那,抑郁症不治自愈。“做了父亲,我知道自己越来越强大了。以前写鬼故事、做噩梦都会把自己吓个半死。但现在,我不怕了。”徐磊说写作是一个修禅的过程,有喜有忧,有骄傲也有失落,但写到一定程度,人的价值观和心智都会得到沉淀和成熟。父亲这个角色更让他一瞬间明白了许多,一夜成名、财富、追捧和非议都是身外物。
写到第五部的时候,徐磊从容了许多,一边写,一边读书:考古学、禅学、帮派学和道教。他的盗墓系列小说,其实是满足那些和自己一样有虚荣心,但没能出人头地的80后寻找未知和探索未来的好奇心。
徐磊说,全世界最吸引他的是成吉思汗陵,这个世界上最神秘的陵墓。他说:“关于成吉思汗陵的线索完全没有,只有少数笼统的传说,如果它真的存在,那么它一定是存世的防盗措施最完美的皇陵,因为连在地球上哪个区域都不知道。”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起墓穴,徐磊就像个布道者一样,一度痴迷于自己精辟的讲解中。
除了墓穴,他喜欢关注一些冷门的东西,所有兴趣爱好毫无规律可循。“我有一段时间很喜欢老旧的沙皇贵族古堡,因为那会让我有离开这个世界的错觉。我对于各种东西都有收集和关注,但是我会有一种偏好,就是喜欢完全的纯粹,或者完全的不纯粹。”
参选茅奖受冷落,网络文学灌水多?
今年的茅盾文学奖让徐磊走下网络,引发了现实世界一番火热的争论。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首次加入了对网络文学的参评要求,这是继去年鲁迅文学奖向网络文学伸出橄榄之后,我国又一个高端文学奖项向网络文学首次敞开。但该奖项却提出了另一个苛刻条件——网络文学作品必须在2010年之前出版落地,徐磊的《盗墓笔记》也因此在首轮便失去了评奖资格。
徐磊对落选一事看得很淡,“我的作品和这个奖项一向认可的文学品位,根本不是一回事。所以得知要被推荐时,我第一感觉是‘太惊悚了’。传统文学是给小众看的,网络文学是给大众看的”。作品推荐人,浙江省作家协会类型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夏烈也说:“我也觉得得奖可能性非常小。但我和徐磊都认为,为什么不去尝试一下呢。网络边缘题材文学和主流文学碰撞一下,说不定会触发一些人对类型文学进行一番思考。能做到这一点,就是做这件事最大的意义。”
现在看来,这种想法应验了。网络类型文学的影响力已经得到广大读者认可,而茅盾文学奖网络参选作品几乎全部落榜的结果,也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国文学的口水大战。对于沉寂多年、不为公众关注的茅盾文学奖而言,这种大规模的热议也实不多见。
有分析认为,客观而言,网络文学中不乏精品,而且一部作品所拥有的读者能超过传统文学的10倍,这意味着它具有新锐文学不可小觑的爆发力。目前中国传统文学不乏优秀作家,但仍有相当一部分题材不能写,这是传统文学应该借鉴网络的地方。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说,每一种奖都是有边界的。茅盾文学奖是一个主流文学奖,它背后是主流官方的意识形态。而网络文学就是类型化的,本质是大众文学。所以两者各走各路,茅盾文学奖保留自己的定位,大众文学奖再设定自己的奖,否则就是不伦不类,双方不讨好。
有质疑和非议其实是好事,至少说明还有人在关注中国文学,关注网络文学的未来。如果网友和公众完全把其当成是空气一样,那才是茅盾文学奖的悲哀,也是中国文学的真正悲哀。
徐磊,笔名“南派三叔”,《盗墓笔记》作者,被称为中国最会讲故事的小说家。8月21日,“南派三叔”徐磊回应了近期茅盾文学奖和网络文学的口水战,表示要“走自己的路,不掺和”茅盾文学奖。
为鬼故事而生的“盗墓”红人
2006年,百无聊赖中,他在电脑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50年前,长沙镖子岭。四个土役夫正蹲在一个土丘上,所有人都不措辞,直勾勾地盯着地上那把洛阳铲。”他没有想到,因为这样一次无意的书写,他本来平淡的人生开始变得越来越精彩了……
徐磊曾调侃地自述道:“徐磊,之前靠网络吃饭,在网上做过的事情多了,唯独没敲过字,生活经历极度无聊。大学之前属于隐形人物,严重口吃,不敢和人说话;大学之后突然好了,竟然还去参加辩论赛。白天全部时间放在生意上,晚上看书。什么书都看,字典都一个字一个字看完了。”
2007年,《盗墓笔记》悄然走红,创作者是个爱笑的大男孩,和“南派三叔”那个怪异的名字相去甚远,更不是混迹江湖、满面沧桑的大叔。大学主修网络编程,专攻C语言的头脑也与毛骨悚然的“盗墓”完全不沾边。唯一能这个阳光大男孩和阴森古墓联系上的,是他儿时的“鬼故事经历”。
他从小就不是一个出色的孩子。1982年出生的徐磊,有一个会讲故事,特别是鬼故事的奶奶。从徐磊能听懂故事开始,奶奶的鬼故事便深深地烙进他心里。在学校,徐磊经常在上课时给同学讲鬼故事。学习之余,他常去的地方是叔叔的古董店,听叔叔讲述古董背后的故事。他也爱读书,找不到好书时,就看《新华字典》,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以奶奶的故事为纲,以厚重的文学功底为基奠,他开始创造一个“盗墓主角”。那个“懦弱、犹豫不决,恋爱时不知选哪个女孩,结果被人家选择”的小人物,原型是他自己。
写书对他来说,是一个发泄和享受的过程,现实世界中的外贸生意让徐磊心烦意乱,所以他在小说里给自己编制了一出传奇和一个美好的愿望,期待能像书中那个冷静的小吴,做个无欲无求的人。当2010年被人问起“作家富豪榜”时,他木讷地问对方“什么富豪榜”。徐磊没有算过自己的收入,说自己从来没入过作家的圈子,也不关注作家界的富豪榜。
他的作品被打上“超越《鬼吹灯》”的印记,于是总有人喜欢将“南派三叔”和“天下霸唱”相提并论。在网下,徐磊说两个人像“难兄难弟,十分惺惺相惜”。“我们都是半路出家的,两人见面时还会拍拍对方的背。”
“盗墓”写作,把自己都吓到了
《盗墓笔记》出版两个月,销售量轻松突破了5万册,还有自称是“盗墓贼”的90后小孩成天打电话给他,纠正他书里的错误。成名为徐磊带来10万元的版税,“真的感觉钱像是白来的。”但写作过程并不那么容易,庞大复杂的格局、扑朔迷离的事件、枝缠蔓绕的人物关系,都让徐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他曾因此患上抑郁症,从最初的兴趣到商业化出版,痛苦越来越重。好在小说的出版商沈浩波没有给徐磊太大的压力,偶尔会打电话平静地告诉徐磊,某某的小说出到第几部了,又赚了多少多少钱。
2008年,《盗墓笔记》写到第四部时,徐磊已经烦透了。但合约在身,他又不能放弃。出版社天天催,妻子有孕在身,梦里梦外他都沉浸在那些鬼故事里,开始整夜整夜失眠。一个声音告诉他:“停下来吧,陪陪妻子。”另一个声音却说:“不能停,不然那么多故事会把你脑子挤爆的。”他关了手机,整天坐在电脑前写字,闭着嘴不说话。好不容易张嘴,妻子很嫌弃地说:“快闭上,臭了!”
在纠结、失眠和抑郁中,看着妻子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徐磊很恐慌。“我害怕当了父亲后会失去灵感,我担心老婆变成大嫂后不再那么宽容我。”在七天七夜的写作之后,他陪着妻子进了产房。荣升父亲的刹那,抑郁症不治自愈。“做了父亲,我知道自己越来越强大了。以前写鬼故事、做噩梦都会把自己吓个半死。但现在,我不怕了。”徐磊说写作是一个修禅的过程,有喜有忧,有骄傲也有失落,但写到一定程度,人的价值观和心智都会得到沉淀和成熟。父亲这个角色更让他一瞬间明白了许多,一夜成名、财富、追捧和非议都是身外物。
写到第五部的时候,徐磊从容了许多,一边写,一边读书:考古学、禅学、帮派学和道教。他的盗墓系列小说,其实是满足那些和自己一样有虚荣心,但没能出人头地的80后寻找未知和探索未来的好奇心。
徐磊说,全世界最吸引他的是成吉思汗陵,这个世界上最神秘的陵墓。他说:“关于成吉思汗陵的线索完全没有,只有少数笼统的传说,如果它真的存在,那么它一定是存世的防盗措施最完美的皇陵,因为连在地球上哪个区域都不知道。”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起墓穴,徐磊就像个布道者一样,一度痴迷于自己精辟的讲解中。
除了墓穴,他喜欢关注一些冷门的东西,所有兴趣爱好毫无规律可循。“我有一段时间很喜欢老旧的沙皇贵族古堡,因为那会让我有离开这个世界的错觉。我对于各种东西都有收集和关注,但是我会有一种偏好,就是喜欢完全的纯粹,或者完全的不纯粹。”
参选茅奖受冷落,网络文学灌水多?
今年的茅盾文学奖让徐磊走下网络,引发了现实世界一番火热的争论。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首次加入了对网络文学的参评要求,这是继去年鲁迅文学奖向网络文学伸出橄榄之后,我国又一个高端文学奖项向网络文学首次敞开。但该奖项却提出了另一个苛刻条件——网络文学作品必须在2010年之前出版落地,徐磊的《盗墓笔记》也因此在首轮便失去了评奖资格。
徐磊对落选一事看得很淡,“我的作品和这个奖项一向认可的文学品位,根本不是一回事。所以得知要被推荐时,我第一感觉是‘太惊悚了’。传统文学是给小众看的,网络文学是给大众看的”。作品推荐人,浙江省作家协会类型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夏烈也说:“我也觉得得奖可能性非常小。但我和徐磊都认为,为什么不去尝试一下呢。网络边缘题材文学和主流文学碰撞一下,说不定会触发一些人对类型文学进行一番思考。能做到这一点,就是做这件事最大的意义。”
现在看来,这种想法应验了。网络类型文学的影响力已经得到广大读者认可,而茅盾文学奖网络参选作品几乎全部落榜的结果,也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国文学的口水大战。对于沉寂多年、不为公众关注的茅盾文学奖而言,这种大规模的热议也实不多见。
有分析认为,客观而言,网络文学中不乏精品,而且一部作品所拥有的读者能超过传统文学的10倍,这意味着它具有新锐文学不可小觑的爆发力。目前中国传统文学不乏优秀作家,但仍有相当一部分题材不能写,这是传统文学应该借鉴网络的地方。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说,每一种奖都是有边界的。茅盾文学奖是一个主流文学奖,它背后是主流官方的意识形态。而网络文学就是类型化的,本质是大众文学。所以两者各走各路,茅盾文学奖保留自己的定位,大众文学奖再设定自己的奖,否则就是不伦不类,双方不讨好。
有质疑和非议其实是好事,至少说明还有人在关注中国文学,关注网络文学的未来。如果网友和公众完全把其当成是空气一样,那才是茅盾文学奖的悲哀,也是中国文学的真正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