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初阶,“敲骨吸髓”80字

来源 :休闲读品·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suobo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初学者没有目标、没有终点,一味地按照原帖顺序临写,导致效率较低。
  为了纠正这一顽疾,本章教程选取了80个最有代表性的字,从用笔与造型两个角度进行临帖引导,如果一天消化3个字,一个月可以完成对《颜勤礼碑》基本特征的掌握。
  第一节,笔法基础
  一、笔笔都有“起”“行”“收”
  “写”是一个过程,必然有“起”和“收”,中间部分叫“行”。再短小的笔画,都有起行收,很多人的笔画不精到、不精彩,就是因为没有把起行收动作交代清楚。
  起笔无非两种动作,一种叫藏锋,一种叫露锋。所谓藏锋,就是让笔锋的具体动作隐藏在笔画轮廓内;所谓露锋,就是让笔锋的具体动作留在笔画轮廓上。
  行笔就是交代清楚运行路径,包括这个路径的宽窄、长度、方向、弧度等。
  收笔动作可分为三种,能看到笔锋往哪去的为出锋,有回护动作的为藏锋,停在原地不动的为驻锋。
  《颜勤礼碑》中,起笔多藏,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切笔,碑刻当中往往很难清晰界定,还受到碑刻风化的影响,所以需要主观调整,这时候有经验的老师就很重要。初学者以多藏锋少切笔为好,能把笔画写得更加厚重、沉着。
  看范字。
  甫
  此字除了长横外,其他笔画均可藏锋处理,紫色线均为弧线笔画,红色线均为直线笔画,注意几个横画的方向和间距略有不同,中间一竖并不居中。
  公
  此字两个点画为露锋起笔,其余笔画为藏锋,下部撇与提为两笔写成,注意笔画的微妙弧度及提按变化。第一撇点出锋万勿甩笔,也不宜迟滞。
  太
  此字长横画起笔方切,中行略细,收笔圆转。
  长撇画行笔至三分之二以后,出现重要拐点且略加粗。特别注意,在《颜勤礼碑》中,长笔画途中的粗细和拐点变化常常出现,这种丰富性和节奏感是颜楷的重要特征。撇捺的出锋方向都比较平,捺笔非常重。
  都
  三处横的起笔形态都不同,且中途运行方向不同。
  长撇也是逆锋切笔起,途中有方向变化。
  右耳钩在如此短的距离中,拐弯幅度如此之大,可见笔锋的运行线路。
  重要提示:再短的笔画都有起行收,都有锋颖的位移和锋面触纸部位的转换。
  二、笔画形态四要素:长短,粗细,角度,弧度
  笔畫轮廓的形态常常用四个要素去约定,我们在读帖时要逐步习惯用这四个要素去观察分析,它们分别是长短、粗细、角度、弧度。
  聿
  1.五横的长短都不相同;
  2.五横的粗细及其途中变化也不同,粗细对比明显是《颜勤礼碑》重要特征;
  3.五横的角度基本一致,都偏右上,横画取势右上是《颜勤礼碑》重要特征;
  4.五横的弹性(弧度)有明显差异,两长横弹性较大。
  重要提示:《颜勤礼碑》的弧度变化极为丰富微妙,需要认真领会表达,同时切忌“柴担”“蜂腰”等笔病。
  有
  整个竖画看似有弧度,但仔细观察,主体部分仍然是直笔,弧度在起收部分和外轮廓,尤其是钩底向左的弧度。这是《颜勤礼碑》重要特征,也是颜楷的重要特征。
  重要提示:观察时要注意到半弧半直的这种轮廓,很少有笔画轮廓是完全均匀对称平行的。
  尹
  观察要点:
  1.三横长短有别,注意观察起始位置。
  2.三横弹性(弧度)不同,从上到下由直转曲,弧度也越来越大。
  3.三横起笔的形态有差异,包括入笔方向、方圆形态。
  4.横折的折画轮廓外弧内直,这是《颜勤礼碑》重要特征。
  右
  1.横画中段基本平直,之所以造成弧度很大的印象是因为起收笔的提按。
  2.撇画弧度较小,起笔较粗。
  3.下部口字,左竖较直且细挺,右竖弧度微妙,较厚重。这是《颜勤礼碑》重要特征。
  4.下部口字,上横平直爽利,下横有明显弧度且用笔厚重、较慢。这也是《颜勤礼碑》重要特征。
  一个口,如此多的细节,也给我们提供了东方审美与智慧的基本思路,用两个字概括是“阴阳”,用一个字概括是“易”。
  三、中锋取稳,侧锋取妍
  中锋是个抽象的基准,理论上只有侧锋,程度不同而己。要想写出丰富的形态与质感,必然会用到侧锋。
  中锋得骨,侧锋得肉,锋颖得筋,有骨有肉有筋方成画、成字。
  中锋为主则凝重,侧锋为主则妍媚。
  中锋、侧锋,偏锋示意图
  a.中锋:笔锋落纸受压后,在运行过程中,与运行方向基本一致的状态。
  b.侧锋:笔锋落纸受压后,在运行过程中,与运行方向呈明显夹角状态。
  c.偏锋:笔锋落纸受压后,在运行过程中,与运行方向呈接近垂直的状态,笔锋基本沿其中一边轮廓,另一边轮廓则基本由笔肚蹭出。
  从笔画轮廓看,只有两侧沿着笔画中心线呈对称形态,才可能用中锋表达,比如一样粗细的小篆线条;只要两侧轮廓线不是对称的,就会用到侧锋,比如转折、撇画、捺画、钩画。一味把“笔尖”放在笔画中央是写不了篆书以外其他书体的。
  充
  图中标注部分均为侧锋用笔的笔法点,但侧锋过后一定要转为中锋,不能一直侧锋下去,否则线条不够饱满厚重,这一点在颜体楷书中表达得尤为明显。
  服
  圆圈部分都有侧锋用笔辅助,但整体以中锋为主,此字笔画圆劲,不要写得过快,注意体会“涩行”。
  四、《颜勤礼碑》用笔五诀——逆、顶、衄、转、缓
  逆锋。书写时的“笔力”往往由笔尖与纸面的摩擦导致,这就是常说的“顶纸”“杀纸”,这主要靠逆锋动作、涩行动作来实现。书写时锋颖与纸面沿前进方向夹角大于90度,也就是要让笔腰有力地弓起来,这就是逆锋,反之即为拖笔。   顶纸。笔锋顶住纸,一直把笔锋送到应该的位置,这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动作,没有这个动作,必然软弱无力,必然收笔、转折形态不精到。
  衄笔。在实际书写过程中,除了小篆以外,绝大部分笔画形态需要中侧转换技术或称调锋技术。实际上这就是个振笔的动作,俗称“抖一抖”“摇一摇”,目的是把锋聚拢调正以便中锋发力运笔。
  转入。《颜勤礼碑》很多起笔都是锋入纸的那一刹那有个转的动作,甚至还要配合捻管的动作。这种转的动作有时候发生在笔画之内,也就是藏锋,有时候发生在笔画之外,也就是有露锋。
  缓收。《颜勤礼碑》很多出锋笔画的收笔,运笔要缓,切忌快速甩出。
  局
  此字为《颜勤礼碑》中典型的细笔画字,笔笔“如锥画沙”,由于碑石风化或者锤拓时无法做到细致入微,一些很细的笔画看上去隐隐约约,似有似无,但临写时要非常注意顶纸,若不顶纸,很容易飘忽纤弱。
  州
  点画连接处,大量地使用了逆、顶、衄、转等用笔方法。撇画出锋不宜疾,要保持圆润饱满,提笔过快即无法实现。
  允
  图中笔画要在红圈内就完成调整中锋的过程,接下来基本都是中锋用笔,转为竖弯钩的弯以后,笔画渐粗,可适当偏侧笔锋或者再度振笔,加强涩行,并且必须在末尾回护的时候做到锋顶钩底,充分完成调锋以后再度受控向上轻钩。
  五、笔顺与笔法
  无论是毛笔在空中运行的部分,还是落在纸上的点画,都是行笔的一部分,一笔完成脱离纸面后进入下一笔书写过程之前的动作,都应该是连贯的,每一处收笔都要衔接下一笔的起笔,每一字的末笔收笔又要衔接下一字首笔的起笔,这才能呈现出“气脉”,很多初学者之所以笔画都对、结构也准,但就是显得很僵硬,原因在此。
  笔法是由笔顺派生出来的自然动作,后来加入了一定的修饰性,比如八分书的蚕头燕尾都是由秦汉简牍的自由书写形态规范而来。所以在塑造起收笔形态时,我们要牢记三点:
  ①通常情况下,起收都有笔势呼应,即使藏锋笔画也有在点画内的运行路线,故而书写要连贯。
  ②起收笔形态的塑造首先要建立在自然书写的状态下,不能生描硬画,只要用笔方法对了,最后的形态不会偏差很远,一点没有误差绝不可能。
  ③刀刻的点画形态往往难用毛笔写得一模一样,所以在书写时,一定不要有“强迫症”,否则会陷入误区。大部分人写了多年就是很僵硬的根源即在此。
  不
  此字橫画回护后,笔锋沿原路行至撇画起笔处(这个动作多在空中完成),撇画出锋后,毛笔空中做弧(行草书中这个动作往往落在纸上),行至竖画起笔处。竖画收笔回护后,依然沿图示路线行至点画起笔处,点画回护后接应下一笔。
  德
  左部两撇撇出不能动作大,否则动作难以连贯、流畅。下部心底钩画与两点之间连带关系明显,用笔不宜过于跳荡,否则细节连带难以控制。
  史
  笔势的连带关系并不一定是完美的弧线或是直线,因为在用笔过程中往往有很多不规则的律动,所以不要一味画弧或直线。
  六、“颜筋”——转折与钩挑
  经常讲“颜筋柳骨”。颜筋的筋,就是将两个骨骼联接起来的部分。如何将方向不同的两个笔画联接起来?横画结束时,提笔,笔锋几乎离开纸面,转折变成纵向运行,与此同时施加按力,用笔锋右侧的笔肚部分写出有弧度的“肉”,内侧则比较方正,此所谓“外圆内方”。掌握好这个笔法, 《颜勤礼碑》的味道就出来了。
  转折和勾,较难写好,原因是笔锋转变了方向。
  折,分为重起与暗过两种,勾的精髓在于转方向时,提笔换锋面再入笔。
  顺着方向走与发生转折,这两者用笔迥然不同。发生了转折又怎样让笔锋稳准狠地发力?转笔,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无论是转腕还是捻管。
  折笔,就需要让笔锋调转一个身子,此时,轻轻提笔,让锋头转过来,再重新按笔,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有的时候,特别是钩,在出钩之前,需要调锋,将笔锋收拢,否则钩出去会不尖。
  《颜勤礼碑》用了完全不同的两种方法来写转折,一种叫“暗过”,如“册”的横折钩,一种是干脆重新起笔,如“为”的右上的横折。我们主要分析“暗过”,因为这种笔法在碑中非常典型,重起笔只是横竖搭接。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拐到位。比如竖钩,在竖写完以后,要将笔向左下运行,并且往往呈现出一个圆弧。同样的,在写竖弯钩的时候,—定要在钩之前往上翘,然后回锋、调锋、出笔。
  2.调锋。钩出去之前,完全可以像刚才处理转折那样,将笔提起,转换锋面,重新入笔,这样,锋就很正,很聚,钩出去才会有力。
  3.出锋。钩出去的一刹那,仍旧需要控制,而不能随意甩笔。很多初学者的钩有一个小弧度,不妥。还有一些钩,比较含蓄,在欲出不出之间,也很有味道。
  朝
  注意两个转折处,一处是断开重新起笔,一处是连续用笔的“暗过”。
  频
  此字折画依然是利用“暗过”,但与上一字不同的是,首先折笔部分从横画末端就开始按笔,而非转过再按,其次整个右竖有一个较大弧度。
  同
  在《颜勤礼碑》中,一般多个转折时,小范围(短笔画)转折为重起笔,长笔画转折中暗过较多,此字即为一例。下部钩画出锋不长,竖画回护结束后,笔锋换面轻轻挑起即可,依靠笔锋弹性缓缓弹出,切忌“甩笔”。
  第二节,基本笔画
  很多教材在讲到基本笔画时,都很复杂,分类极多,但是如果将笔画进行连续书写,则无需做那么多种类的划分。基础件越多,越阻碍我们的书写性发挥,基础件越少,反而越生动,发挥余地大。当然,这并不是放弃仔细观察。
  一个笔画分为三个部分,即起、行、收,每个部分都有粗细、方圆(只在起收部分)、曲直、角度之别,这就能够搭配出极多的形态组合。优秀的书家懂得合理利用这些组合的可能性,创造出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我们在分析临写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到这些。   下面开始讲解《颜勤礼碑》中基本点画的形态,通过具有鲜明特点的笔画,帮助大家掌握《颜勤礼碑》重点技法。
  一、横竖的写法
  短横与长横
  《颜勤礼碑》的短横尖入、方切较为常见,收笔有提笔尖收(多见于转折与框式结构内部短横)、末端压笔或重按回护。 《颜勤礼碑》的尖入横很大一部分都有弧度,方切笔、较为厚重的横画普遍较直,临写时应注意观察。
  《颜勤礼碑》长横普遍较细,故归纳为“横细竖粗”。但需要特别注意仍有一部分横画较为粗壮,通常出现在部首或整个字结束的地方,而不在字的中部。多横并列时,最粗横往往不在中部,否则字会显得很笨重。
  直竖与弧竖(斜竖)
  颜真卿的中、右竖画少见垂露,左竖多垂露。悬针竖则较直,中后段较为厚重,且出锋偏于左侧,右部显得饱满。
  颜真卿右部的竖画往往有明显弧度、斜度,少有挺直者,左竖也多有环抱右侧之势,书写时要注意观察。
  横竖组合
  多横排列、横紧接写竖的情况也要特别注意。
  一组横出现时,起收笔的形态,横画的长短、曲直都是有区别的,特别是,当横画写完紧接着写竖或者撇的时候,这笔横画的结尾往往重收。
  军
  此字横画要注意弧度、长短、粗细变化,三个竖画都没有明显弧度,自左起至右越来越粗,左右斜度不对称,中竖中段略细,收笔前略粗。几个横画的起笔角度有所不同,首横、末横可做切笔。
  君
  此字横画起笔形态有一定变化,长短与方向也不同。口字上横略有弧度,是个特例,大部分口字的上下两横,往往是收笔那一横有个小弧度。
  平
  此字短横起笔为承接上一笔笔势而转入,第二横为重切笔,收笔也较重。重点在于竖画,整个竖画看上去圆润饱满,实际上,左轮廓较直,右轮廓有较大弧度。
  十
  此字虽然只有一横一竖,但是要注意运笔时的动作:
  1.横画起收较重,中段较细。上部轮廓较直,下部轮廓为曲线。
  2.竖画左侧轮廓较直,右部轮廓有明显弧度,出锋偏左。
  3.虽然横竖交叉点并不居中,但由于竖画收笔偏左,横画右端收笔很重,看上去仍旧很稳定。
  士
  此字两横起笔不同,一切,一露,下横弹性大。
  豎画挺直,略有左倾,起笔亦为露锋,但不宜出尖。
  二、撇捺的写法
  撇捺大部分斜向展开,与横竖相衔接相交叠,其长短、角度、弧度、轻重对全字起到平衡支撑作用,并表达出神采,不可不察。
  《颜勤礼碑》中有明显的撇细捺粗的特点,撇画相对较轻快地连接下一笔,捺画多为一字的结束点,故而往往会得到强调。
  撇捺的书写中,有这样几点需要时刻关注:
  角度
  注意平撇、长撇、竖撇、平捺、长捺的角度不同。
  粗细
  由于《颜勤礼碑》右上取势明显,故右侧需要加重分量, “压住”整个字,《颜勤礼碑》中捺画和横画的顿笔就承担了这样的角色。
  弧度
  撇捺的中段笔势是决定整个字姿态的重要部分,中段粗细与弧度需要仔细观察。另外,需注意如下经常出现的情况:撇的弧度大,捺的弧度就小,反之亦然。
  出锋
  撇捺出锋不宜快,尤其是撇,在《颜勤礼碑》中,除了短撇平撇,运行速度一定不要快,不要快速提笔和收笔。捺笔出锋方向在《颜勤礼碑》中普遍较平,不宜向上。
  连续性
  撇捺很多时候连续书写,比如人、大、又、东,这需要注意其相互的衔接性,最好能当作一笔去写,中间不要舔墨或停顿。
  大
  1.横画有明确提按变化。
  2.撇画与竖直方向夹角较小,捺画与竖直方向夹角较大。
  3.注意撇捺的出锋方向,撇画向左下(空中可做弧线行至捺画起笔),捺画趋近水乎方向,撇细捺粗。
  及
  1.先写左边一撇。
  2.观察控制要点,三撇的方向及弧度,以及最后一撇与捺的衔接。
  逸
  此字三个撇画,笔势各自不同,上部两撇一弧一直。捺画起笔与走之左部末笔形成自然连带,注意捺画的走势分大致四个阶段,转、下、平推略顿提笔收。
  度
  此字两撇画角度相差较大,长撇弧度较小,短撇弧度较大(起笔处微微内撅),出锋可自然连带至捺画起笔处,捺画中段由几段直行笔连接而成,捺脚较粗,较长,平出。
  行
  注意两撇画起笔形态的不同,运行方向和长短不同,行笔稍慢一些,初学过快易飘。
  三、点和挑的写法
  点、挑是两种完全相反的用笔方式,比如“小”字,左边可称为挑,右边则是点,收笔方向不同,最关键的是形质不同、姿态不同。
  点挑的形态极为丰富,想要熟记非常困难,但如果能把一组点挑看成是连续书写的过程,则很容易理解。
  连续点画之间,往往有姿态上的区别与笔势上的呼应。
  挑画出锋前,一定已经知道下一笔起笔的方位,才不至于犹豫或者与下一笔无关。
  氏
  这种长挑,尤其需要健劲挺直,必须顶纸。
  以
  两连挑,第一挑直接,较长,第二挑注意出锋前的调锋以及出锋后的方向。先找准下一笔起笔处再写。
  当
  注意横钩的断开重新起笔,两处横折弹性不同,与左边竖形成笔势的对比呼应。
  四、连钩笔画的写法
  本节重点为横钩、竖钩、横折钩与竖弯钩等带钩的笔画的笔势讲解,出钩方法在“颜筋”部分己做了详细解释,仍没有解决困难的朋友请回看复习。
  《颜勤礼碑》中,几种常见的钩画,往往有如下特点:   横钩上横微凸,钩往往重新起笔。
  横折钩(横折),除了门字框和月字框外,多数呈外拓环抱之势,这是《颜勤礼碑》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书写连着竖画的钩时,一定要注意逆锋将笔锋抵至钩底,调锋后再出笔。
  竖钩子左部时,往往连着钩的竖画弧度不明显,竖钩子中、右部时,竖画弧度往往得到强调。
  钩画为结束笔时,钩的方向往往较为开阔,营造一个相对较大的字内空间;钩画后还有笔画者,出锋往往指向下一笔起笔处,或是在能够较为顺手的方向上进入下一笔起笔。
  记
  两笔折都比较直,竖弯钩则非常“弧”,注意弯钩的上翘。
  能
  无论横折钩、竖弯钩,都有两个常见动作,一是向左转或者向上翘,一是必须逆锋顶至钩底,调锋以后再出尖。
  第三节,造型分析的三个维度与五个具体方法
  要坚决摒弃看一笔写一笔的恶习,这样不走心只动手的“照猫画虎”,永远不能提高效率、提升水平。所谓的呆板、僵硬、不活,都是因为缺乏这方面的修炼。当然一开始总免不了看一笔写一笔,但是总体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努力争取多看几笔再写才能不断提高临帖水准。
  在对结构造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先从大处着眼看三个维度,再从细处着手看五个方面。
  一、三个维度之一——建筑与生命
  汉字的每一个点画、单字、段落都是有具体形象的,这种形象可能让我们联想起静态的建筑、动态的生命。我们在读帖时,要充分发挥想象力,才能写出有生命力的活的字。
  高
  图中“高”字上部的细长,下部的宽厚使人不由联想到中国古建筑的“楼台”,一眼望去有稳重感。
  二、三个维度之二——重心与支点
  重心指的是“有质量的点”,往往偏向笔画密集处,图中“秘”字,左边重心高,右边重心低。 《颜勤礼碑》中,重心偏中上的字居多。另外,当重心与支点处在一条垂直线上,字态往往较稳,否则,往往比较险峻,如“家”。
  三、三个维度之三——外接多边形
  外接多边形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个字的高矮胖瘦的大致形态。 《颜勤礼碑》大多为“偏高的长方形”,偶尔参杂部分方扁字形作为调节,在书写中如果形状一致,则显得呆板,若变化过大,则有失楷书之端庄。
  四、五个具体分析方法
  从建筑与生命、重心与支点、外接多边形三个维度进行大致分析后,还需要从如下五个方面进行细节分析。
  1.大小
  无论独体字还是合体字,都由若干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的大小、所占比例,都是结构能否写准确的重要方面。下面两字,就有显著的偏旁部首所占比例的差异。
  2.方位
  方位指的是部首与部首之间的相对位置, “郡”字,很显然左边高右边低,万勿平齐。
  3.疏密
  疏密指的是结构中笔画的距离远近情况,在一个字中,笔画短、距离近的地方较密,笔画少、距离远的地方较疏。
   属
  从上至下,由密转疏。
   英
  中宫收紧,下部打开。
  4.正侧
  正侧指的是单字或部首的倾斜,在楷书中,单字倾斜并不常见,但部首的倾侧与相互依存是极为常見的,同样是《颜勤礼碑》中的“孙”字因为左右部首的正侧发生改变,整个字的视觉感受也明显不同。
  5.错让
  错让指的是部首与部首之间离得较近时发生的“因地制宜”式变化,往往需要笔画之间的穿插避让。图中“左”与“佐”,由于左边多了一个部首, “佐”的长撇进行了缩短,这是典型的“避让”。 “政”“数”两个字左右笔画交叉处,是“穿插”,以及左右部首的“上下错动”。
  第四节,基本结构的造型列举
  一、独体字
  独体字在诸多结构种类中,形态变化最为丰富,幅度变化可能最大,长、扁、宽、窄、斜、正、松、紧能够产生较大对比。
  白
  字势开阔,却又显稳重,主要依托于方扁的形态、疏密的对比,以及笔画笔势的处理。
  几个笔画中,首撇较重,与上横贴近。横折长横最细,中横次之,略靠上,下横最粗。这种安排能使重心上移,字显得挺拔,但向下逐级加重,显得很沉稳。
  外框两横有明显的右上取势与弧度,左收右放,右折较长且极为厚重与浑圆。
  自
  取纵势,左边竖直,右边竖弧。
  方
  方正大气却不呆板,全在于几笔取势,尤其是钩底与撇。
  独体字难就难在容易写得单调,因为笔画较少,能够相互腾挪的余地不大。
  文
  相对沉稳而具有姿态,看似中心偏左,实则整个字主体部分都是居中的,因为长捺的延伸,使整个字看起来有收放对比。
  这两个字都不是一味取中、取平,整个竖钩有明显的弧度,注意弧竖钩与横向笔画的分隔交叉点的非居中关系。
  山
  特别注意三竖的弧度变化以及其间留白的大小。
  也
  横向取势,重心偏高,弯钩舒展且有弹性。
  见
  纵向取势,重心偏高,撇画直爽,弯钩遒婉。
  其
  上部框型结构居中、居左、居右,均有不同,重心也各不一样。
  无
  《颜勤礼碑》也有不少中宫紧结、周边辐射的字例。
  注意四竖的排列变化,注意四点底的形态及呼应。
  夫
  注意收放关系和粗细对比,以及位置、比例。
  二、左右结构
  此类字在观察上仍需注意其平衡的手段,其中包括左右部首的松紧、倚侧、高低、大小、承接等关系。
  1.倚侧关系   左右都摆正就可以了吗?印刷体、美术字可以,但书法恰恰不能。左右的平稳关系大多是互相依存,倚靠而成。
  2.疏密关系
  印刷体强调状若算子,但是手工书法强调疏密有致的生动自然。
  徽
  注意左中右三部分各自的非垂直分布,撇画的侵入,最后一捺将密集排布感解放。
  画
  九横分割出八个空间,仔细观察其高度的不同所营造的疏密关系,也要注意横画长短的不同以及起收笔形态、弹性的不同。
  3.高低错落关系
  左右排布不止是水平方向的斜正、距离关系,还有竖直方向的错动,甚至位移、收放关系,必须要看清楚左右偏旁中心点是否都在同一水平线上。
  加
  注意口的位置,一旦写不准,原字气质就打折扣。另外要特别注意力的笔画方向控制。
  三、上下结构
  在上下结构中,最需要注意的是,上下部首的对正与大小关系,以及最终形成的造型特征。
  1.中心对正与位移
  2.斜正调节手段
  上下笔画的斜势,需要通过一定的变化来平衡,如果一味平行,整个字会显得板滞,所以左右对应笔画的末端连线所成的斜度常常会有变化。
  3.疏密关系与重心
  疏密关系是上下关系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不止上下结构中存在,任何字都有,但放在上下排布中最容易说清。
  字的重心一般偏向笔画较为密集的地方, 《颜勤礼碑》中,字的重心一般都偏于中上,下部空间越大,重心越上移,但仍然有少数如“奉”字下部空间较小一一即重心较低的字。
  四、包围结构
  包围结构从包围程度上分为半包围和全包围,从形态上分为内撅与外拓。 《颜勤礼碑》外拓包围居多,且在包围结构时,外部往往不会出现“平行四边形”。
  另外,颜字相对撑满,所以在包围结构中,被包围部分往往撑满内部空间或突破包围范畴,这在《颜勤礼碑》中极为常见。
  “道”字为标准的外拓,四周均为外拓形态,中部“首”字宜饱满,内部空間撑起,这样才能使字显得有“颜味”。
  “远”字重心偏上,注意长捺的“速降”与“横行”以及出笔方向。
  风
  此字由于结字方式的限定,左右只能内撅,但在上部横画的处理上,颜真卿用了一个微小的弧度,使整个字有了外拓的姿态。内部结构要疏朗,空间打开,撑满整个内部,这样就与上部做出了呼应,整个字显得大气。
  此字仍需注意的是左右两弧笔的弧度与长度,切忌完全对称。
  府
  此字亦为外拓式包围。上横、右竖都向外有弧度,左部撇画弧度较小。整个右竖左倾,与左部形成“台”式结构,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雄伟壮观的豪府形象。
  国
  此字外拓不明显,但其他“国”字与此大不相同,故选出一个“特色”不明显的作为反例,向大家介绍一下变化的手段。想让此字外拓其实很简单,左竖强调一下外弧,整个字就立马变样。一个碑中,总要有各种形象出现,外拓的、内敛的都要有,否则太单调,没有意外。
  阙
  此字的外拓方式更加明显,左竖有右倾姿态,右竖有弧度且左倾,整体呈梯形的稳定状态,符合“阙”的原意。
  此字的撑满亦可形容为“撑开”,“门”左右两部分被内部撑的很远,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地方。内部注意左大右小。
  威
  颜字中的“内撅”往往由于天然的结字方式所致。首先撇与戈画形成了背势,而上横由于笔顺的缘故,凹弧才显得顺手,所以形成这种内撅姿态。颜真卿把钩拉长,也是将整个字的内撅更提升了一个等级。但仍要注意,被包围部分还是要超出左撇的限定。
其他文献
这是一个来自越战归来的士兵的故事。  他从旧金山打电话给他的父母,告诉他们:“爸妈,我回来了,可是我有个不情之请。我想带一个朋友同我一起回家。”   “当然好啊!”他们回答。“我们会很高兴见到的。”不过儿子又继续下去,“可是有件事我想先告诉你们,他在越战里受了重伤,少了一条胳臂和一只脚,他现在走投无路,我想请他回来和我们一起生活。”  “儿子,我很遗憾,不过或许我们可以帮他找个安身之处。”父亲又接
期刊
一部电影《暖》,将郭晓冬带到了“东京国际电影节”,为郭晓冬迈入国际影坛的第一步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电影《桃花灿烂》让郭晓冬在丹麦第二十届欧登塞国际电影节上,被更多业内人士所关注。而电影《颐和园》又将他推上了法国戛纳的国际电影节的舞台上。最近,他在韩国釜山电影节获“亚洲最具潜力男艺人奖”,郭晓冬这个默默耕耘的年轻中国男演员几乎以最快的速度登上了国际电影舞台,成为了继章子怡、张静初之后又一个登上国际电影
期刊
日前,“2006网络盛典”颁奖典礼拉开帷幕,作为“年度女演员”的获得者,闫妮一改往日形象,身着性感露肩晚装上台领奖,在发表得奖感言时,闫妮说:“这是我从艺以来领的第一个奖项,我非常感谢我的观众朋友和影迷,你们像我的亲人一样关心我的进步,关注我的成长,期待我的成功,所以我现在在这儿心情还能比较安稳,感谢你们。虽然我年纪已经不小了,但是我会把这个当成我的起步,以后会更加努力,谢谢你们!”   闫妮,西
期刊
藏书如山积,读书如水流,山形有限度,水流无时休  书房联是写给自己看的,书房是读书人的心灵净土,不管世事如何纷纭,在这里,读书人总能获得只属于自己的宁静。书房联不择字体择内容,要能反映出主人的襟抱、志向、学养,要能激发主人求知深思的勇气和意志,要耐读,文、字皆应耐读。书房联,其实就是读书人悬于壁上最喜欢、最耐读的一本书,有的时候就是这位读书人的一生。  小篆  素壁寫归来,斜风细雨时候  瑶琴才听
期刊
章红来到办公室,发现桌上放着一枝玫瑰和一封信。她撕开信皮,一张纸条掉了下来:  姐(让我最后一次叫你姐),是你给了我爱,给了我做人的希望,也是你让我的心灵遭受了最沉痛的伤害……我感谢你,也深深地恨你!我走了,我要永远离开这座城市,永远不要再见你……玉峰。    含泪留下仅有的200元    2000年8月中旬的一天,襄樊市广播电台女主持人章红收到一封求助信:章红姐姐,我是一个孤儿,是姥爷姥姥捡破烂
期刊
一日傍晚,我有事到同学家去,她家还没吃晚饭,雅致的房间里充盈着浓烈刺鼻的蒜臭味。她的丈夫系着围裙在厨房里忙碌着。  我知道她的丈夫是不吃蒜的,不仅不吃蒜,还对蒜深恶痛绝。嫁鸡随鸡,我的同学只好入境随俗,她的家里从来就不买蒜。  弥漫着的蒜臭味让我也浑身不舒服。  我不解,轻声地问同学:“你家不是不吃蒜吗?”我的同学笑了,笑容里有让人羡慕的满足和幸福。  原来她患有结肠炎,跑了很多家大医院,吃了很多
期刊
游戏是他教给我的,很简单,念着:“小猪小猪呼噜噜,小猪小猪胖乎乎,小猪小猪你要什么?”然后出拳,剪刀、石头、布。输的,要任由对方“拿”走你身上任何一样东西;但如果你赢了,你可以将对方“拿”走的那样东西,要回来。  石头!我对着“麦”大叫,与此同时视频里他的手做出的是“剪刀”。“哈哈!你又输了!”我指着电脑荧屏得意地笑,好像他真的坐在我面前。  “我的眼睛鼻子耳朵什么的都输精光了,只剩一颗心,你就凑
期刊
客厅联是写给客人看的,不那么自我,而是更多地关切客人的感受,故内容上多宏伟阔大的意象,如“春风大雅能客物,秋水文章不染尘”“满堂花醉三干客,一剑霜寒四十州”。书体上多以楷、行、隶为主,偶有草、篆。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大篆  松龄长岁月,鹤语记春秋  作者:822雅闲斋主  李寻点评  此联兼有大篆、甲骨之风,带着象形文字的率真与童趣,笔法却苍凉古劲。一进入悬着这副联的客厅,便能感受到主人的
期刊
眼下流行歌曲泛滥,就连两三岁的孩子都会唱“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家长们无不担心这类情爱歌曲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但又无计可施。有位女孩独具慧眼,发现了其中的商机——    1    今年26岁的许晓倩出生在江西省吉安市一个农村家庭。2000年,高考落榜后她离开家乡到广州,在一家医药公司做了一名药品配送员,一干就是好几年。  2004年国庆节,许晓倩和男友去看望堂姐。堂姐有个7岁的女儿
期刊
她是一个不幸的孩子,七岁那年,去山上砍柴,从崖上摔下来,造成了腿部骨折,结果落下了终生残疾,接下来,不幸接踵而至,她的父亲,在一次煤矿透水事故中死于非命,家里只留下母亲和自己,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  母亲每天坚持着上山砍柴,还在山坡上开出一片片荒地,以用来弥补捉襟见肘的日子。  山的另一头有学校,但她无法去上学,每当小朋友们背着书包三三两两地从她家门前经过时,她的眼里点燃着渴望,但她知道,不仅是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