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儿童戏剧教育是西方国家重要的早教形式,我园通过对儿童戏剧教育的学习、了解、思考,借鉴其启发式、交互式、参与式、游戏式的理念,以故事剧场为载体进行了园本化的初步实践,在教育理想和现实之间嫁接了桥梁,使我们的教育更加丰盈、灵动、多元。
关键词:
儿童戏剧教育 创造性戏剧 故事剧场
日前,随江苏省幼教特教中心幼教代表团访问了位于意大利北部的小镇瑞吉欧艾米利亚,每所幼教机构里位于共享空间“广场”的戏剧表演区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和深深的思考,我参观的几所托幼机构,在共享空间——“广场”上都有一个表演区,放着孩子们收集来的各类服装和道具,老师们介绍说:这是戏剧表演区,孩子们可以随时进行创作和表演,他们不受限制、约束,可以是演员、观众、导演、剧作家、也可以是舞台设计者、评论家等。他们会在一个幻想的世界里探索和检验自己的想法、同他人的各种关系,借用戏剧的表现形式积极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从这样一个有趣的领域中,孩子能够感受到世界,体验到快乐,并在角色扮演中分享到别人的感受和认知,逐渐形成对周围事物科学认知。
回国后,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全园老师学习了儿童戏剧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就儿童戏剧教育结合我园实际进行了园本化的思考与实践。
一、对儿童戏剧教育的认识
戏剧是一种最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但戏剧教育并不是教孩子演戏,而是将戏剧的元素、形式融入教育,鼓励孩子从中思考问题,感受各种情感。
戏剧教育是西方国家重要的早教形式,其目的不以娱乐为主,而是鼓励儿童体验角色、感受情感、思考问题,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采用启发式、交互式、参与式、游戏式的教学理念,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在美国幼儿园各年龄段的教育计划中,我们都会看见“创造性戏剧”的身影,它可能是一种单独的艺术教育活动,也可能是渗透到各个教育活动中的一种教和学的组织形式,甚至是整个幼儿园的课程模式。
美国的儿童戏剧学者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了“创造性戏剧”,而美国学者艾林纳·蔡斯·约克对“创造性戏剧”带给儿童的作用进行了总结,具体包括创造性、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想象力、情绪稳定性、社会合作能力、道德态度、身体平衡协调能力以及交流能力,以上这些能力,正是这几年我们开始关心的“多元智能”。孩子从具有创造性的戏剧教育活动中学到的不仅是主动参与、开启创意,更重要地是学会表达自已内心深处的思想,体验他人的感受。
二、儿童戏剧教育在我国
2004年,在上海举行了以“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为主题的儿童戏剧教育国际论坛。此次论坛就儿童戏剧教育的健康理念和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积极作用、创造性戏剧活动与早期创造力培养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来自中国、法国、克罗地亚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儿童戏剧和教育专家共同呼吁:让孩子名正言顺地“过家家”,而戏剧教育也应成为今日幼儿教育一个新的“重心”。论坛以“儿童戏剧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为主论题,下设儿童戏剧是多元艺术教育的最佳整合工具等十个分论题。专家们带来各自实验的事例,说明幼儿戏剧教育是重要的综合艺术教育课程。
近年来,在台湾,“儿童戏剧”逐渐受到教育当局与家长的肯定,目前已正式纳入九年一贯教育中的“艺术与人文”领域。国内也有多家幼儿园开始了戏剧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上海的一些幼儿园,也以“儿童戏剧教育”为园本课程,开始了儿童戏剧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三、对儿童戏剧教育园本化的思考
我园是江苏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有着悠久的办园历史,近年来,内涵建设一直是我们的重中之重,我们着力追求建构一种理想、灵动、多元、感性的儿童教育,将生态教育观融合创造、体验的精神。我们渴望我们的教育启发的是孩子们的心灵,点亮的是孩子的一生。然而,我们又面临着这样的现实:地处苏北农村、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班级人数较多、师幼有效性互动较少、游戏材料欠缺、封闭灌输的教育观以及理性主义的知识观使我们的教育呆板苍白,为此,我们在教育理想与现实之间寻觅与彷徨中,而儿童戏剧教育使我们在教育理想与现实间架设了桥梁,使我们的教育能尽我们所能变得丰盈、灵动起来……
于是,我们形成了统一的认识,儿童戏剧教育在我园教师心中有了如下的定位:
一种方法:我们将儿童戏剧教育定位于创造性、活泼性的教与学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体验及运用戏剧元素,激发幼儿将内在的想象与生活经验结合,透过角色扮演与语言训练,让孩子勇于展现自我并乐于与人合作,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协助孩子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种手段:我们将戏剧教育作为促进幼儿发展的手段,旨在通过它促进孩子认知、情感、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引导孩子在艺术表现形式下学会思考、学会生活。
一门课程:我们将戏剧教育定位于教育性与艺术性并重的课程,让孩子在文化熏陶和富有创意的教学氛围中,活泼快乐地学习,旨在透过融合音乐、文学、表演、美术于一体的表演艺术,来启发幼儿的理性、感性、合群性、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种体验:在参与整个戏剧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重在孩子的舞台经历和获得的创作成就感,不刻意要求他们的思维是否周密、情节是否流畅、表演是否成熟,而是以模仿、想象、扮演、对话等戏剧方法激发孩子学习语言、协调动作、规范社会行为。
一种生活:在早期的生命里,孩子需要的不仅是事物、知识的刺激,更需要的是人与人的双向交流互动。戏如人生,其实,幼儿园的角色区扮家家,就是让孩子提前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和认知到他将来要扮演的社会角色,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表演者,戏剧对孩子来说起的最大作用是,他需要学会观察生活,然后让生活的点滴融入剧情中,从而实现“生活融入教育”,“教育融入生活”。
四、对儿童戏剧教育园本化的初步实践
在儿童戏剧教育的园本化实践中,我们客观分析了我园教师的实际情况,因为艺术素养、理论层次等因素的影响,专门应用戏剧的方法一时之间还很难被我们掌握和采用,于是将我们熟悉的故事活动融入儿童戏剧教育理念,以能被大部分教师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开始了我们的初步实践,故事剧场成为最好的载体。
在传统的故事学习中,我们普遍注重老师讲故事,孩子只能听或者复述故事,教师注重的是如何传递与灌输,学习过程是单向的、被动接收的过程。即使偶尔有故事表演,孩子也是带着教师准备好的头饰、道具,按照故事的原意进行演绎,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关注的是孩子有没有理解故事的主题与情节,有没有完整表述故事角色的对话等。
学习过儿童戏剧教育的相关理论后,我们尝试把讲故事和做戏剧结合起来,形成幼儿和老师、同伴间的互动过程,使叙述故事、复述故事变成孩子主动地演绎故事、亲历经验、有意义地寻求答案的主动学习过程。在和老师的互动中,孩子不仅是听故事,还要介入、参与故事的表演,综合运用舞蹈、游戏、体操、音乐等各种要素,在参与过程中体现自己和群体的创意,发展讨论、辨析、解难的能力,并应用这些能力达到不同的学习效果、促进智力、身心发育成长。这跟观赏、演出没有必然关系,却与孩子的生命成长关系密切。
(一)打破舞台界限开启创意空间
我们在每个班级开设了“故事剧场”,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设计不同方法,不需要写出剧本,也不需要背诵台词,用即兴表演方式,老师也可以是故事中的人物,进入戏剧,除了台上的演员,台下的大朋友小朋友,都是故事剧场中的参与者,这样的方式,让观众不只是在台下看,更能动动脑参与其中,成为戏剧的一部分。
在学习了《伊索寓言》的《狐狸与葡萄》后,孩子们把它改成了童话剧,故事里狐狸够不着葡萄只得说“葡萄是酸的”,但剧中的“狐狸”却开动脑筋,几只不同的狐狸用自己各自的方法——跳舞、唱歌、朗诵等方法引诱葡萄自己跳下来“周游世界”。作为观众的小朋友看了以后不满意,要求改变葡萄和狐狸的命运,于是活动室里热闹起来……
在演出格林童话《小红帽》时,孩子们各自商量扮演的角色,教师要求孩子们不要完全按照故事中的对话,而是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揣摩角色的心理,自己创造对白,教师随时为他们做些提示和引导,并对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心理分析。随着表演次数的增加,我们发现,攻击性强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平和,胆小怯懦的孩子越来越勇敢,孩子们的情感在他所扮演的角色里得到了宣泄与释放。
(二)植根日常生活 勇于大胆表现
“故事剧场”强调创意的发挥,运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简单物品,启发孩子发挥无限的想象空间,也许是一块布、一把小雨伞、一个空瓶子……等等,都可以成为舞台上创造想象的材料。让老师、幼儿都能感受到生活物品的意外惊奇的用法与表现。
一天下雨后,在午饭后散步活动时,孩子们遇见了一只受伤的小鸟,并就小鸟为什么会受伤和受伤后它会有什么样的遭遇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于是在故事剧场活动中,孩子们设想了受伤的小鸟遇到了自私的树和友好的树,并创编接下来发生的故事情节,装扮成受伤小鸟的孩子面对伤痛、寒冷、饥饿,想办法寻找帮助,而面对受伤小鸟的大树也会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孩子们在戏剧扮演中尝试各种解决办法,在“演戏”中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各种关系和问题,丰富了各种经验。
在排练绘本《亲爱的小鱼》时,教师以传统的思路准备画一个海底景色的布景,可孩子们却提出可以把“海底总动员”“美人鱼”中的动画场景做布景,这样会动的布景会像真的一样。于是幼儿们回家将收集到的动画片进行挑选,请电脑老师剪接成一段海底世界影片,表演时播放影片,孩子置身于这个动态的海底世界中,在优美的音乐配合下,孩子们身临其境,模仿着海洋生物“游来游去”。表演的效果大大出乎老师的意料,在故事剧场中,创设环境、制作道具都是幼儿共同制作。
故事剧场只是我园尝试将儿童戏剧教育植根本土的一个最初最浅显的尝试,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还会将儿童戏剧教育的理论运用到各领域教学方式中去,并作为我们的园本课程教学更深层次的探索。
著名的教育家吕叔湘曾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教育近乎农业生产,决非工业生产。工业生产是把原料经过设计好的工艺流程,做成合乎标准的成品。农业生产可不然,种下去的种子是有生命的,它们得自己长,人们所能做的是给它们适当的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阳光、水分、肥料等,帮助它们好好成长,以期获得好的收成。”让我们用戏剧和爱做阳光、水分、肥料,使孩子都能象野花一样自然生长,开出属于自己的最美花朵。
儿童戏剧教育是西方国家重要的早教形式,我园通过对儿童戏剧教育的学习、了解、思考,借鉴其启发式、交互式、参与式、游戏式的理念,以故事剧场为载体进行了园本化的初步实践,在教育理想和现实之间嫁接了桥梁,使我们的教育更加丰盈、灵动、多元。
关键词:
儿童戏剧教育 创造性戏剧 故事剧场
日前,随江苏省幼教特教中心幼教代表团访问了位于意大利北部的小镇瑞吉欧艾米利亚,每所幼教机构里位于共享空间“广场”的戏剧表演区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和深深的思考,我参观的几所托幼机构,在共享空间——“广场”上都有一个表演区,放着孩子们收集来的各类服装和道具,老师们介绍说:这是戏剧表演区,孩子们可以随时进行创作和表演,他们不受限制、约束,可以是演员、观众、导演、剧作家、也可以是舞台设计者、评论家等。他们会在一个幻想的世界里探索和检验自己的想法、同他人的各种关系,借用戏剧的表现形式积极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从这样一个有趣的领域中,孩子能够感受到世界,体验到快乐,并在角色扮演中分享到别人的感受和认知,逐渐形成对周围事物科学认知。
回国后,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全园老师学习了儿童戏剧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就儿童戏剧教育结合我园实际进行了园本化的思考与实践。
一、对儿童戏剧教育的认识
戏剧是一种最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但戏剧教育并不是教孩子演戏,而是将戏剧的元素、形式融入教育,鼓励孩子从中思考问题,感受各种情感。
戏剧教育是西方国家重要的早教形式,其目的不以娱乐为主,而是鼓励儿童体验角色、感受情感、思考问题,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采用启发式、交互式、参与式、游戏式的教学理念,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在美国幼儿园各年龄段的教育计划中,我们都会看见“创造性戏剧”的身影,它可能是一种单独的艺术教育活动,也可能是渗透到各个教育活动中的一种教和学的组织形式,甚至是整个幼儿园的课程模式。
美国的儿童戏剧学者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了“创造性戏剧”,而美国学者艾林纳·蔡斯·约克对“创造性戏剧”带给儿童的作用进行了总结,具体包括创造性、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想象力、情绪稳定性、社会合作能力、道德态度、身体平衡协调能力以及交流能力,以上这些能力,正是这几年我们开始关心的“多元智能”。孩子从具有创造性的戏剧教育活动中学到的不仅是主动参与、开启创意,更重要地是学会表达自已内心深处的思想,体验他人的感受。
二、儿童戏剧教育在我国
2004年,在上海举行了以“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为主题的儿童戏剧教育国际论坛。此次论坛就儿童戏剧教育的健康理念和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积极作用、创造性戏剧活动与早期创造力培养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来自中国、法国、克罗地亚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儿童戏剧和教育专家共同呼吁:让孩子名正言顺地“过家家”,而戏剧教育也应成为今日幼儿教育一个新的“重心”。论坛以“儿童戏剧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为主论题,下设儿童戏剧是多元艺术教育的最佳整合工具等十个分论题。专家们带来各自实验的事例,说明幼儿戏剧教育是重要的综合艺术教育课程。
近年来,在台湾,“儿童戏剧”逐渐受到教育当局与家长的肯定,目前已正式纳入九年一贯教育中的“艺术与人文”领域。国内也有多家幼儿园开始了戏剧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上海的一些幼儿园,也以“儿童戏剧教育”为园本课程,开始了儿童戏剧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三、对儿童戏剧教育园本化的思考
我园是江苏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有着悠久的办园历史,近年来,内涵建设一直是我们的重中之重,我们着力追求建构一种理想、灵动、多元、感性的儿童教育,将生态教育观融合创造、体验的精神。我们渴望我们的教育启发的是孩子们的心灵,点亮的是孩子的一生。然而,我们又面临着这样的现实:地处苏北农村、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班级人数较多、师幼有效性互动较少、游戏材料欠缺、封闭灌输的教育观以及理性主义的知识观使我们的教育呆板苍白,为此,我们在教育理想与现实之间寻觅与彷徨中,而儿童戏剧教育使我们在教育理想与现实间架设了桥梁,使我们的教育能尽我们所能变得丰盈、灵动起来……
于是,我们形成了统一的认识,儿童戏剧教育在我园教师心中有了如下的定位:
一种方法:我们将儿童戏剧教育定位于创造性、活泼性的教与学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体验及运用戏剧元素,激发幼儿将内在的想象与生活经验结合,透过角色扮演与语言训练,让孩子勇于展现自我并乐于与人合作,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协助孩子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种手段:我们将戏剧教育作为促进幼儿发展的手段,旨在通过它促进孩子认知、情感、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引导孩子在艺术表现形式下学会思考、学会生活。
一门课程:我们将戏剧教育定位于教育性与艺术性并重的课程,让孩子在文化熏陶和富有创意的教学氛围中,活泼快乐地学习,旨在透过融合音乐、文学、表演、美术于一体的表演艺术,来启发幼儿的理性、感性、合群性、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种体验:在参与整个戏剧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重在孩子的舞台经历和获得的创作成就感,不刻意要求他们的思维是否周密、情节是否流畅、表演是否成熟,而是以模仿、想象、扮演、对话等戏剧方法激发孩子学习语言、协调动作、规范社会行为。
一种生活:在早期的生命里,孩子需要的不仅是事物、知识的刺激,更需要的是人与人的双向交流互动。戏如人生,其实,幼儿园的角色区扮家家,就是让孩子提前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和认知到他将来要扮演的社会角色,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表演者,戏剧对孩子来说起的最大作用是,他需要学会观察生活,然后让生活的点滴融入剧情中,从而实现“生活融入教育”,“教育融入生活”。
四、对儿童戏剧教育园本化的初步实践
在儿童戏剧教育的园本化实践中,我们客观分析了我园教师的实际情况,因为艺术素养、理论层次等因素的影响,专门应用戏剧的方法一时之间还很难被我们掌握和采用,于是将我们熟悉的故事活动融入儿童戏剧教育理念,以能被大部分教师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开始了我们的初步实践,故事剧场成为最好的载体。
在传统的故事学习中,我们普遍注重老师讲故事,孩子只能听或者复述故事,教师注重的是如何传递与灌输,学习过程是单向的、被动接收的过程。即使偶尔有故事表演,孩子也是带着教师准备好的头饰、道具,按照故事的原意进行演绎,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关注的是孩子有没有理解故事的主题与情节,有没有完整表述故事角色的对话等。
学习过儿童戏剧教育的相关理论后,我们尝试把讲故事和做戏剧结合起来,形成幼儿和老师、同伴间的互动过程,使叙述故事、复述故事变成孩子主动地演绎故事、亲历经验、有意义地寻求答案的主动学习过程。在和老师的互动中,孩子不仅是听故事,还要介入、参与故事的表演,综合运用舞蹈、游戏、体操、音乐等各种要素,在参与过程中体现自己和群体的创意,发展讨论、辨析、解难的能力,并应用这些能力达到不同的学习效果、促进智力、身心发育成长。这跟观赏、演出没有必然关系,却与孩子的生命成长关系密切。
(一)打破舞台界限开启创意空间
我们在每个班级开设了“故事剧场”,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设计不同方法,不需要写出剧本,也不需要背诵台词,用即兴表演方式,老师也可以是故事中的人物,进入戏剧,除了台上的演员,台下的大朋友小朋友,都是故事剧场中的参与者,这样的方式,让观众不只是在台下看,更能动动脑参与其中,成为戏剧的一部分。
在学习了《伊索寓言》的《狐狸与葡萄》后,孩子们把它改成了童话剧,故事里狐狸够不着葡萄只得说“葡萄是酸的”,但剧中的“狐狸”却开动脑筋,几只不同的狐狸用自己各自的方法——跳舞、唱歌、朗诵等方法引诱葡萄自己跳下来“周游世界”。作为观众的小朋友看了以后不满意,要求改变葡萄和狐狸的命运,于是活动室里热闹起来……
在演出格林童话《小红帽》时,孩子们各自商量扮演的角色,教师要求孩子们不要完全按照故事中的对话,而是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揣摩角色的心理,自己创造对白,教师随时为他们做些提示和引导,并对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心理分析。随着表演次数的增加,我们发现,攻击性强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平和,胆小怯懦的孩子越来越勇敢,孩子们的情感在他所扮演的角色里得到了宣泄与释放。
(二)植根日常生活 勇于大胆表现
“故事剧场”强调创意的发挥,运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简单物品,启发孩子发挥无限的想象空间,也许是一块布、一把小雨伞、一个空瓶子……等等,都可以成为舞台上创造想象的材料。让老师、幼儿都能感受到生活物品的意外惊奇的用法与表现。
一天下雨后,在午饭后散步活动时,孩子们遇见了一只受伤的小鸟,并就小鸟为什么会受伤和受伤后它会有什么样的遭遇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于是在故事剧场活动中,孩子们设想了受伤的小鸟遇到了自私的树和友好的树,并创编接下来发生的故事情节,装扮成受伤小鸟的孩子面对伤痛、寒冷、饥饿,想办法寻找帮助,而面对受伤小鸟的大树也会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孩子们在戏剧扮演中尝试各种解决办法,在“演戏”中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各种关系和问题,丰富了各种经验。
在排练绘本《亲爱的小鱼》时,教师以传统的思路准备画一个海底景色的布景,可孩子们却提出可以把“海底总动员”“美人鱼”中的动画场景做布景,这样会动的布景会像真的一样。于是幼儿们回家将收集到的动画片进行挑选,请电脑老师剪接成一段海底世界影片,表演时播放影片,孩子置身于这个动态的海底世界中,在优美的音乐配合下,孩子们身临其境,模仿着海洋生物“游来游去”。表演的效果大大出乎老师的意料,在故事剧场中,创设环境、制作道具都是幼儿共同制作。
故事剧场只是我园尝试将儿童戏剧教育植根本土的一个最初最浅显的尝试,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还会将儿童戏剧教育的理论运用到各领域教学方式中去,并作为我们的园本课程教学更深层次的探索。
著名的教育家吕叔湘曾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教育近乎农业生产,决非工业生产。工业生产是把原料经过设计好的工艺流程,做成合乎标准的成品。农业生产可不然,种下去的种子是有生命的,它们得自己长,人们所能做的是给它们适当的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阳光、水分、肥料等,帮助它们好好成长,以期获得好的收成。”让我们用戏剧和爱做阳光、水分、肥料,使孩子都能象野花一样自然生长,开出属于自己的最美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