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95年,德国人Victor Urbantschitsch(耳科医生)在维也纳提出大部分的听损儿童都有可以被发展的听觉潜能以后,随着测听技术及助听设备的不断发展,在20世纪中叶针对听损儿童的学前康复机构开始出现。Helen Beebe、Doreen Pollack、Daniel Ling三人逐步形成了听觉口语法的原则,并于1987年将“听觉口语沟通国际委员会”更名为“国际听觉口语学会”,简称AVI。2005年,AVI被正式并入A.G Bell協会听觉与口语学院。上个世纪90年代,由倪安宁女士引进台湾,成立财团法人台湾雅文儿童听语文教基金会,暨台湾地区听觉口语法的推广者。2009年至今,已有70余人在国内接受听觉口语法的培训。
1、何为听觉口语法
听觉口语法是藉由助听器将听损孩子的剩余听力加以扩增,或通过人工耳蜗的植入帮助听损孩子获得听潜能后,按照听能、语言、说话、认知和沟通之自然发展顺序,在自然且有意义的情境及互动中,让听损儿童学习倾听、语言和说话,并使倾听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
许多国外专家在怀疑与信心的交战中发现:为了要发挥孩子通过科技辅助所得到的听潜能,一开始我们必须要让孩子在不依赖视觉线索(特别是读唇)的前提下,建立起孩子运用听觉处理声音和语言的基础,之后再按照一般孩子语言发展的模式及语音听辨的难易顺序,为孩子建立起听和说的沟通模式。
2、听觉口语法的目标
听觉口语法的目标是让听障或重听的孩子在正常的生活学习环境中长大,进而成为主流社会中独立且有贡献的公民。听觉口语法支持各种听障程度的孩子发展听能,并与其家人和同族人群使用口语沟通。
3、听觉口语法的特色
3.1 强调听觉的运用。听损儿童佩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以后,声音就几乎利用一整天的时间充斥着大脑,可以说声音是不会消失的,而“听”的学习就是一整天的。因此,要充分强调听觉的运用。汉语超语段包含音强(声音的大小)、音长(声音的长短)、音高(声音的高低)及四声。超语段与口语是否能被理解有相当大的关系,而耳朵是辨识超语段最佳的管道(请参照表1)。
超语段主要分布在低频带中,因此大部分的听损孩子都可以听得到。比如说若我们将眼睛闭上,身体也不跟说话者有任何接触,只有耳朵来吸收语音,可获得当中所有超语段的特质。若我们将耳朵塞住,身体不跟对方接触,只用眼睛吸收语音,只能获得语音长短或音量大小的部分资讯,但完全无法得知语音的高低或影响辨义的四声变化。若身体接触为唯一吸收管道,则只能得到音长及部分音强的资讯。
因此,听能是唯一可以发展口语全部特性的途径,听能可以使口语发展的更清晰,使听障儿童与他人进行口语沟通。
3.2 有效的听能管理。听能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听力损失的早期诊断与干预、定期的听力学追踪、持续佩戴助听设备、助听设备的维护与保养、高品质的听觉学习环境。作为老师,在听能管理中应该做到:在课堂上检查助听设备;指导家长进行助听设备的保养;提醒家长定期进行听力测试;进行林氏六音测试,持续观察孩子的听觉表现;持有孩子完整的听力资料,并且及时更新;和家长讨论孩子的听力图,结合听力图在教学中进行观察;和听力师讨论孩子的听觉表现,做好沟通;追踪家长是否依照听力师的要求和建议进行后续的动作;了解听力师对老师是否有嘱咐;讨论辅具是否给孩子足够的帮助,是否需要使用更好的辅具。
3.3 一对一个别化的诊断教学。每个听损儿童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个体与个体之间都存在许多不同,如:听损程度不同;年纪、兴趣、个性不同;学习进展不同;学习方法不同;家长对孩子的听力障碍接受的程度不同;每个家长及儿童的运作方式及层次不同等。因此要针对不同孩子的不同特点,根据IEP特教理念,针对每个孩子不同的听损程度与不同的学习方式,并同时根据孩子目前的听能、语言、说话、认知和沟通等方面的发展状况,设计适合个别差异的教学内容。家长与孩子来接受一对一的教学课程时,听觉口语治疗师评估孩子目前的发展程度,同时给予家长教学技巧上的指导并设定新的目标,以协助孩子在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3.4 以语言输入为主要的听觉刺激。当我们想到听损孩子的母语学习时,可将它类比为一般人学习外语的历程,所不同的是听损孩子不像一般人已经先有母语语言架构的基础。他们的相似处在于学习语言的环境受限,学习外语的人通常无法顺利吸收,有时是因为没有外语环境,重复的次数不够多,另外也因为不熟悉相关词汇及语法。听损的孩子无法顺利吸收,更在于其因听损无法跨听较远的声音,因此得到重复刺激的机会大减,需要相当质量的一对一输入及刺激,才能进入语言理解的阶段。而同样的,他们都需要教导者放慢说话速度、清楚的强调语音及关键词、重复以至于换句话说,才能吸收得更好。针对听损儿的语言输入有如下要点:营造良好的听能环境;靠近孩子的助听器或人工耳蜗说话;一对一的语言输入;在有意义的情境中输入语言;语言的输入需根据语言发展阶段依序发展;用符合孩子程度的语言对孩子说话;强调关键字并以片语或短语输入语言;停顿和等待等沟通技巧的运用;遮口技巧的应用时机。
3.5 父母的深度参与。听觉口语法指导原则之一指出,要在家长参与的情况下进行个别化的诊断式教学 。通过个别化教学老师能够按照孩子和父母不同的性格、学习方式、兴趣、障碍程度和孩子目前的发展,调整课程内容。通过参与教学,家长可以练习相关的技巧与目标。在获得谘商、引导以及教育支持等协助后,他们更能主动地参与其中,并发展出较强的自信心与掌控感。父母与老师一同合作,配合孩子的兴趣与程度来调整游戏或活动,诠释孩子试图沟通的内容。一个个别化教育计划,是符合父母和孩子的需求的,是经由持续评估与教学所创造出来的,同时也是父母与老师共同合作的结果。父母接受技巧上的指导,以成为孩子学习语言的主要引导者。在教学中应把握如下过程:在活动开始时向父母陈述目标→清楚地示范各项策略→为活动开头,其后将之转给父母进行→给父母鼓励性的回馈→讨论父母如何在其他场合进行目标。
3.6 依听能、说话、语言、认知、沟通五大领域发展。在设计课程时应注意:(1)一堂课的目标应尽量丰富但焦点要清楚,老师需具备跨领域的综观能力及对学生学习力的洞察,在上课时根据孩子表现随机扩展至较难的目标或退到较容易的目标。(2)在进行教学时所使用的指导语应符合孩子听能程度,并符合孩子生活认知能力。(3)玩具或教材的选择尽可能的多样化,应选择符合孩子生理年龄及认知能力的活动,让孩子有参与感及成就感。(4)在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以孩子与引导者之间的爱与信任为基础,建立孩子对学习的内在动机及信心,使学习的过程本身即成为孩子最大的增强与鼓励。
3.7 团队合作。听损儿童团队服务成员包括家长、学校相关人员、听觉口语师、社工、听力师、耳鼻喉科医师、听辅器材公司。
其具体职责为:
(1)家长。家长是孩子的主要照顾者,也是最关心、最了解孩子的人,在整个团队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家长的积极投入和相关知识的吸取,可使孩子学习经验更丰富、多样化并将有助于孩子语言的发展。
(2)学校相关人员
学校相关人员共同参与讨论,以帮助孩子在回归(融合教育)过程顺利融入。
(3)听觉口语师。听觉口语师将教导家长如何创造一个听能学习环境,有效的运用听觉口语的各项原则和技巧,来协助听损儿童学习听与说。
(4)社工。社工可提供政府各项补助咨询或当家庭发生困境时的协助服务,并给予父母及家庭成员长期支持与鼓励。
(5)听力师。听力师可经由几种客观或主观的听力检查,诊断出听损的程度与类型,并依孩子个别听损状况为其选配适当的听辅器材,听力师可提供定期听检及听能管理资讯方面的协助。
(6)耳鼻喉科医师。耳鼻喉科医师在诊断出听力损失的类型后,决定此听损是否可经由手术治疗而恢复听力,如无法医治,耳鼻喉科医师将转介听力师。
(7)听辅器材公司。听辅器材公司除了提供听辅器材外有些公司也有配置耳模的服务。
听觉言语训练的教学方式有很多种:听觉口语法(Auditory-Verbal Approach)、手语(Sign Language)、读唇(Lip-reading)、综合沟通法(Total Communication,各种方式均合并使用)、标示口语法(Cued Speech使用手形打出字母辅助读唇)、口语教学法(Oral Approach以“说”为主要沟通方式,避免用正式手语)等等。很难说何种方法最适合听损孩子,因为每个孩子状况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听与说”是最不受任何形式限制的沟通模式,而听觉口语法提供了这样的可能性。将听觉口语法融入到听觉言语训练中去,孩子将仰赖听能为教学方式,若孩子可以与人自然应答沟通,阅读、书写能力也可随知识的增长而进步,未来职业的选择也不会受限,可自然独立的立足于社会,并降低整个社会的成本。
参考文献
[1] 《听觉口语教学示范教材》财团法人雅文儿童听语文教基金会.
[2] 《听觉口语法概论》财团法人雅文儿童听语文教基金会.
[3] 《让他听清楚 说明白认识听觉口语法》.
[4] 《第三期全国中文听觉口语法培训班讲义》](上册)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
[5] 《第三期全国中文听觉口语法培训班讲义》](中册)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
1、何为听觉口语法
听觉口语法是藉由助听器将听损孩子的剩余听力加以扩增,或通过人工耳蜗的植入帮助听损孩子获得听潜能后,按照听能、语言、说话、认知和沟通之自然发展顺序,在自然且有意义的情境及互动中,让听损儿童学习倾听、语言和说话,并使倾听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
许多国外专家在怀疑与信心的交战中发现:为了要发挥孩子通过科技辅助所得到的听潜能,一开始我们必须要让孩子在不依赖视觉线索(特别是读唇)的前提下,建立起孩子运用听觉处理声音和语言的基础,之后再按照一般孩子语言发展的模式及语音听辨的难易顺序,为孩子建立起听和说的沟通模式。
2、听觉口语法的目标
听觉口语法的目标是让听障或重听的孩子在正常的生活学习环境中长大,进而成为主流社会中独立且有贡献的公民。听觉口语法支持各种听障程度的孩子发展听能,并与其家人和同族人群使用口语沟通。
3、听觉口语法的特色
3.1 强调听觉的运用。听损儿童佩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以后,声音就几乎利用一整天的时间充斥着大脑,可以说声音是不会消失的,而“听”的学习就是一整天的。因此,要充分强调听觉的运用。汉语超语段包含音强(声音的大小)、音长(声音的长短)、音高(声音的高低)及四声。超语段与口语是否能被理解有相当大的关系,而耳朵是辨识超语段最佳的管道(请参照表1)。
超语段主要分布在低频带中,因此大部分的听损孩子都可以听得到。比如说若我们将眼睛闭上,身体也不跟说话者有任何接触,只有耳朵来吸收语音,可获得当中所有超语段的特质。若我们将耳朵塞住,身体不跟对方接触,只用眼睛吸收语音,只能获得语音长短或音量大小的部分资讯,但完全无法得知语音的高低或影响辨义的四声变化。若身体接触为唯一吸收管道,则只能得到音长及部分音强的资讯。
因此,听能是唯一可以发展口语全部特性的途径,听能可以使口语发展的更清晰,使听障儿童与他人进行口语沟通。
3.2 有效的听能管理。听能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听力损失的早期诊断与干预、定期的听力学追踪、持续佩戴助听设备、助听设备的维护与保养、高品质的听觉学习环境。作为老师,在听能管理中应该做到:在课堂上检查助听设备;指导家长进行助听设备的保养;提醒家长定期进行听力测试;进行林氏六音测试,持续观察孩子的听觉表现;持有孩子完整的听力资料,并且及时更新;和家长讨论孩子的听力图,结合听力图在教学中进行观察;和听力师讨论孩子的听觉表现,做好沟通;追踪家长是否依照听力师的要求和建议进行后续的动作;了解听力师对老师是否有嘱咐;讨论辅具是否给孩子足够的帮助,是否需要使用更好的辅具。
3.3 一对一个别化的诊断教学。每个听损儿童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个体与个体之间都存在许多不同,如:听损程度不同;年纪、兴趣、个性不同;学习进展不同;学习方法不同;家长对孩子的听力障碍接受的程度不同;每个家长及儿童的运作方式及层次不同等。因此要针对不同孩子的不同特点,根据IEP特教理念,针对每个孩子不同的听损程度与不同的学习方式,并同时根据孩子目前的听能、语言、说话、认知和沟通等方面的发展状况,设计适合个别差异的教学内容。家长与孩子来接受一对一的教学课程时,听觉口语治疗师评估孩子目前的发展程度,同时给予家长教学技巧上的指导并设定新的目标,以协助孩子在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3.4 以语言输入为主要的听觉刺激。当我们想到听损孩子的母语学习时,可将它类比为一般人学习外语的历程,所不同的是听损孩子不像一般人已经先有母语语言架构的基础。他们的相似处在于学习语言的环境受限,学习外语的人通常无法顺利吸收,有时是因为没有外语环境,重复的次数不够多,另外也因为不熟悉相关词汇及语法。听损的孩子无法顺利吸收,更在于其因听损无法跨听较远的声音,因此得到重复刺激的机会大减,需要相当质量的一对一输入及刺激,才能进入语言理解的阶段。而同样的,他们都需要教导者放慢说话速度、清楚的强调语音及关键词、重复以至于换句话说,才能吸收得更好。针对听损儿的语言输入有如下要点:营造良好的听能环境;靠近孩子的助听器或人工耳蜗说话;一对一的语言输入;在有意义的情境中输入语言;语言的输入需根据语言发展阶段依序发展;用符合孩子程度的语言对孩子说话;强调关键字并以片语或短语输入语言;停顿和等待等沟通技巧的运用;遮口技巧的应用时机。
3.5 父母的深度参与。听觉口语法指导原则之一指出,要在家长参与的情况下进行个别化的诊断式教学 。通过个别化教学老师能够按照孩子和父母不同的性格、学习方式、兴趣、障碍程度和孩子目前的发展,调整课程内容。通过参与教学,家长可以练习相关的技巧与目标。在获得谘商、引导以及教育支持等协助后,他们更能主动地参与其中,并发展出较强的自信心与掌控感。父母与老师一同合作,配合孩子的兴趣与程度来调整游戏或活动,诠释孩子试图沟通的内容。一个个别化教育计划,是符合父母和孩子的需求的,是经由持续评估与教学所创造出来的,同时也是父母与老师共同合作的结果。父母接受技巧上的指导,以成为孩子学习语言的主要引导者。在教学中应把握如下过程:在活动开始时向父母陈述目标→清楚地示范各项策略→为活动开头,其后将之转给父母进行→给父母鼓励性的回馈→讨论父母如何在其他场合进行目标。
3.6 依听能、说话、语言、认知、沟通五大领域发展。在设计课程时应注意:(1)一堂课的目标应尽量丰富但焦点要清楚,老师需具备跨领域的综观能力及对学生学习力的洞察,在上课时根据孩子表现随机扩展至较难的目标或退到较容易的目标。(2)在进行教学时所使用的指导语应符合孩子听能程度,并符合孩子生活认知能力。(3)玩具或教材的选择尽可能的多样化,应选择符合孩子生理年龄及认知能力的活动,让孩子有参与感及成就感。(4)在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以孩子与引导者之间的爱与信任为基础,建立孩子对学习的内在动机及信心,使学习的过程本身即成为孩子最大的增强与鼓励。
3.7 团队合作。听损儿童团队服务成员包括家长、学校相关人员、听觉口语师、社工、听力师、耳鼻喉科医师、听辅器材公司。
其具体职责为:
(1)家长。家长是孩子的主要照顾者,也是最关心、最了解孩子的人,在整个团队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家长的积极投入和相关知识的吸取,可使孩子学习经验更丰富、多样化并将有助于孩子语言的发展。
(2)学校相关人员
学校相关人员共同参与讨论,以帮助孩子在回归(融合教育)过程顺利融入。
(3)听觉口语师。听觉口语师将教导家长如何创造一个听能学习环境,有效的运用听觉口语的各项原则和技巧,来协助听损儿童学习听与说。
(4)社工。社工可提供政府各项补助咨询或当家庭发生困境时的协助服务,并给予父母及家庭成员长期支持与鼓励。
(5)听力师。听力师可经由几种客观或主观的听力检查,诊断出听损的程度与类型,并依孩子个别听损状况为其选配适当的听辅器材,听力师可提供定期听检及听能管理资讯方面的协助。
(6)耳鼻喉科医师。耳鼻喉科医师在诊断出听力损失的类型后,决定此听损是否可经由手术治疗而恢复听力,如无法医治,耳鼻喉科医师将转介听力师。
(7)听辅器材公司。听辅器材公司除了提供听辅器材外有些公司也有配置耳模的服务。
听觉言语训练的教学方式有很多种:听觉口语法(Auditory-Verbal Approach)、手语(Sign Language)、读唇(Lip-reading)、综合沟通法(Total Communication,各种方式均合并使用)、标示口语法(Cued Speech使用手形打出字母辅助读唇)、口语教学法(Oral Approach以“说”为主要沟通方式,避免用正式手语)等等。很难说何种方法最适合听损孩子,因为每个孩子状况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听与说”是最不受任何形式限制的沟通模式,而听觉口语法提供了这样的可能性。将听觉口语法融入到听觉言语训练中去,孩子将仰赖听能为教学方式,若孩子可以与人自然应答沟通,阅读、书写能力也可随知识的增长而进步,未来职业的选择也不会受限,可自然独立的立足于社会,并降低整个社会的成本。
参考文献
[1] 《听觉口语教学示范教材》财团法人雅文儿童听语文教基金会.
[2] 《听觉口语法概论》财团法人雅文儿童听语文教基金会.
[3] 《让他听清楚 说明白认识听觉口语法》.
[4] 《第三期全国中文听觉口语法培训班讲义》](上册)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
[5] 《第三期全国中文听觉口语法培训班讲义》](中册)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