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简历更新”引导大学生自我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ben00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专业认知不足的问题,并因此导致自我提高意识不强,本文所提出的“简历更新”导向法,经过四年实施,结果显示“简历更新”不仅有助于学生明确专业学习目标和自我素质、能力识别,同时,对培养学生专业素质、提高专业能力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简历更新;素质培养;学习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1-0092-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逐渐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1]。除了客观上就业环境变化导致的结构性就业难之外,大学生就业能力欠缺,综合素质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也是重要原因[2]。
  如何提高大学生专业素质,满足社会对大学生专业素质需求,我国众多教育工作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大量研究,包括大学生科研训练角度[3],启发式教学方法[4],加强实践环节的校企合作模式[5],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相融合等。
  借鉴往届学生就业对比激励经验,通过与大量大学生交流和讨论,提出实施“简历更新”激励学生自我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本文对该方法进行梳理总结的基础上,分析实施“简历更新”对学生自我能力提高激励效果。
  二、“简历更新”实施步骤
  首先,在新生入学之初,通过专业教育,引导学生明确专业学习目标,通过各类招聘网站、往届优秀毕业生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传递人才需求单位对该专业人才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要求。
  其次,引导学生自我识别、自我认识,并根据个人就业目标设计求职简历,根据目标岗位对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要求,结合自身情况对大学生活进行自我规划,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每学期更新并上交求职简历;
  最后,由专业教师或辅导员对学生求职简历进行总结对比,及时发现学生对求职目标理解偏差,并根据社会需求不断变化及时给与纠偏和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对求职简历进行更新;
  三、“简历更新”对大学生自我素质培养效果调查
  本研究通过对45名实施“简历更新”大学生四年跟踪和调研,并对同届、相近专业未实施“简历更新”的学生对比,分析“简历更新”对大学生专业学习和素质培养的影响。
  (一)学生专业目标认知和学习规划对比分析。
  在对专业学习目标上,通过“简历更新”,不断激励学生刷新自己求职目标,进而重新认识专业培养目标。实施组学生对专业培养目标更为明确,对专业培养目标和学习目标非常明确的实施组学生分别达到了65.23%和21.54%,远高于对照组45.29%和18.46%的比例,且对照组中约有23.71%的学生对自己学习目标比较模糊甚至非常模糊,而实施组中仅有7.64%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分别八成以上的实验组学生认为“简历更新”对自己四年大学生活、学习规划具有较大甚至更大的促进作用,仅有15.49%的学生认为“简历更新”对自己大学生活、学习规划促进作用一般,甚至有2.71%的学生认为无影响,而该类学生多是工作已有意向的学生。
  (二)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提高对比分析。
  为达到自己学习目标,完成所规划好的四年大学生活,实施组学生学习较对照组更努力,48.35%的实施组学生平均专业成绩达到了优秀,42.24%达到了良好,仅有8.41%的学生平均专业成绩为及格,且未有不及格学生,虽然平均专业成绩为良好的学生与实施组学生相差无几,但仅有24.59%的学生平均专业成绩为优秀,且平均专业成绩为及格或及格一下的学生比例达到了三分之一左右,远高于实验组学生所占比例。
  四六级通过率是衡量大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如图4所示,实施组学生无论是四级通过率还是六级通过率均远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四级和六级通过率分别达到了92.58%和74.26%,远高于普通二本院校平均通过率。
  实施组学生四年共参与各类专业竞赛获得名次26人次,较对照组23人次提高不大,但获奖级别和获奖名次却优于对照组学生,实施组学生共获得国家级竞赛一等奖4人次,省部级竞赛一等奖6人次。省部级以上获奖名次、人次均高于对照组学生。
  (三)实习单位对学生评价对比分析。
  通过回收、分析学生实习鉴定表,无论是专业素养还是专业能力,实习单位对实施组的学生的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学生, 84.52%的实施组学生被实习单位认为理论知识丰富,高于该指标未实施组学生9.33%,79.32%的实施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认为其专业能力较强,此外,88.46%和89.14%实施组学生被实习单位认为专业素养高和适应能力较强,四项指标得到实习单位肯定的比例均高于未实施组的学生。此外,68.54%的实施组学生得到了实习单位的极大肯定,如图5所示。
  四、结论与讨论
  经过四年实施“简历更新”引导大学生自我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对比同届、同专业不同班级未实施“简历更新”学生在大学生涯规划、能力提高等方面对比分析,“简历更新”作为学生自我约束的一种手段,不仅有助于学生明确专业学习目标和自我素质、能力识别,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我规划,对培养学生专业素质、提高专业能力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孟现志. 就业困境下大学生非专业素质培养的路径选择[J]. 中国高教研究. 2009(07): 88-89.
  [2]王明佳. 大学生专业素质培养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几点思考[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77-79.
  [3]刘洁,张军平,张迪.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8,(21):123-124.
  [4]那军,栾鹏.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与教学方法改革[J].大连大学学报,2005,26(3):90-91.
  [5]巩丽霞.应用型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思考——基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探讨[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9:43-46.
  作者简介:申强(1979-),男,河南辉县人,北京农学院城乡发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管理系统优化与物流管理。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面上项目:基于知识共享的北京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理及其优化体系研究;(2015年)北京农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学生科研训练计划质量效果评价及其提升对策研究。
其他文献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中国城市的新发展,正是对“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带来的矛盾的回应和探索。对于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国来说,这无疑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大目标,積蓄十足的“
前苏联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学生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爱是教育的基础,有了对学生深沉的爱,才有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教育”。班集体中存在后进生是客观现象,班主任要对后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在未来5年内,通过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防控疾病致残、减少伤害致残等具体行动,有效减少和控制中国人口从出生到老年每个阶段的残疾发生、发展。  《行动计划》提出,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以及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等,以减少伤害致残。同时,《行动计划》还对残疾人康复进行了部署。
摘要:在智慧城市申报试点和创建过程中,县级政府努力使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标符合住建部的要求,从而形成一种指标上的竞争。这种竞争机制使得中央部门对于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的重点具有指导和奖励作用。地方政府与住建部签订的“指标合约”既有标准化因素,又结合了地方的特色。地方政府在创建智慧城市的过程中的重点项目的建设某种程度受到各种指标体系的引导和约束,但也彰显着地方原本的发展逻辑和路径依赖。  关键词:智
2019年大学生就业形势“难”中有“新”,放宽视野、理性选择是关键。  “形势复杂”“情况严峻”“史上最难”,这些仿佛重复了一年又一年的形容词落在2019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头上。校园招聘、考研、公务员考试……高校中的阶梯教室再一次被企业宣讲会占领,自习室和图书馆中埋头苦读的身影不断增加。学生们的手机里联络最多的人已经变成毕业的学长学姐,一场场经验分享开启了“准社会人”的第一课。  稳就业任务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