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学生的素质在不断提高,对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新的形势下,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渗透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我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学生主体意识
正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学生的素质在不断提高,对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新时期的教育发展,我们在不断创新与改革。在新的形势下,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在传统教育模式基础上,不断渗透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其主旨在于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转变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学习,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影响学生成长的各个因素之间和谐有序地发展,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化。以培养学生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为目标,让学生快乐、严谨、高效地学习。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主體、和谐、高效教学模式。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实现和谐高效学习的前提。教学是教师的引导、启发,让学生自己去认知、去概括、去深化,去亲自获取更多知识从而达到发展他们的目的的过程。
下面,我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一、教师是主导者,自身素质是第一。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行为不能摒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只是在教学关系上强调教师对学生帮助和引导作用。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就像主持人一样,起着衔接知识,掌控课堂进度的作用。教师只有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强化自己 ,才能更好地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将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新课程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紧张而又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说明,要想帮助他人解决难题。还不如传授给他人解决难题的方法。让孩子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会学”的能力,从而达到“教”的目的。“学会”强调的是结果,学懂现实世界的知识。“会学”则是强调探索的能力,具备了这些能力,既“会学”已知世界的知识,又能去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法要尽可能做到生动形象、灵活多样。通过新奇的课件,引起学生的兴趣,创设愉悦的氛围,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眼、手、口、脑的各种活动,获得学习的乐趣,培养健康的个性,唤起求知的欲望,强化学习的动机。
三、教学环境是学习的重要条件
创设民主的教育环境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必要条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师服务的主体,是教师的合作伙伴。课堂把接教师与学生联系在一起,愉快的心情能使学生精神振奋,对于知识信息的记忆、存储和提取的速度也快,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使用鼓励性、肯定性、表扬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不急于否定学生的答案,仔细观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进一步进行引导。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评价教学,使学生的主体作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尽可能选取有趣的话题,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悦、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四、创设问题是学生从多角度认识事物的有效方法。
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从物化到内化的过程。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只有采取启发式的教学,创设问题的情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使他们的问题意识在探究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培养。提出问题,应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了解文章的内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分析文章语言表达的特点,巧妙地将课堂教学的教与学有机结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阅读分析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空间,创设一个情境,开展由问导思、培养能力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点燃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五、创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人公地位。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章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尤其是低年级的课文中人物个性非常生动、突出。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在锻炼学生朗读能力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六、 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把自评和互评的权力交给学生。自我评价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各个方面做出一个客观的判断。这个过程是自我反省的过程,总结经验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互相评价,要求学生在科学、公正的基础上做出合情合理的推理和判断,这一过程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增强学生的自我责任心,同时还能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体现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合作精神。
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很大作用。直观的视觉感受,使学生们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学习任务很快地完成了。因此,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很大作用。
八、发挥表扬的作用
学生渴望被重视、被赞扬,因此,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成功的机会,使其树立起自信心,这样有助于学生心理的成熟。合作者的身份激励他们独立思考问题,深入理解体会,然后形成个人意见,与大家交换,树立一种主体意识下的责任感。
总之,在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忽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和教学氛围为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提供了一片沃土。同时,从几个方面加强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最终实现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学生主体意识
正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学生的素质在不断提高,对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新时期的教育发展,我们在不断创新与改革。在新的形势下,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在传统教育模式基础上,不断渗透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其主旨在于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转变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学习,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影响学生成长的各个因素之间和谐有序地发展,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化。以培养学生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为目标,让学生快乐、严谨、高效地学习。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主體、和谐、高效教学模式。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实现和谐高效学习的前提。教学是教师的引导、启发,让学生自己去认知、去概括、去深化,去亲自获取更多知识从而达到发展他们的目的的过程。
下面,我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一、教师是主导者,自身素质是第一。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行为不能摒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只是在教学关系上强调教师对学生帮助和引导作用。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就像主持人一样,起着衔接知识,掌控课堂进度的作用。教师只有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强化自己 ,才能更好地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将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新课程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紧张而又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说明,要想帮助他人解决难题。还不如传授给他人解决难题的方法。让孩子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会学”的能力,从而达到“教”的目的。“学会”强调的是结果,学懂现实世界的知识。“会学”则是强调探索的能力,具备了这些能力,既“会学”已知世界的知识,又能去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法要尽可能做到生动形象、灵活多样。通过新奇的课件,引起学生的兴趣,创设愉悦的氛围,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眼、手、口、脑的各种活动,获得学习的乐趣,培养健康的个性,唤起求知的欲望,强化学习的动机。
三、教学环境是学习的重要条件
创设民主的教育环境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必要条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师服务的主体,是教师的合作伙伴。课堂把接教师与学生联系在一起,愉快的心情能使学生精神振奋,对于知识信息的记忆、存储和提取的速度也快,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使用鼓励性、肯定性、表扬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不急于否定学生的答案,仔细观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进一步进行引导。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评价教学,使学生的主体作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尽可能选取有趣的话题,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悦、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四、创设问题是学生从多角度认识事物的有效方法。
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从物化到内化的过程。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只有采取启发式的教学,创设问题的情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使他们的问题意识在探究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培养。提出问题,应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了解文章的内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分析文章语言表达的特点,巧妙地将课堂教学的教与学有机结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阅读分析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空间,创设一个情境,开展由问导思、培养能力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点燃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五、创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人公地位。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章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尤其是低年级的课文中人物个性非常生动、突出。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在锻炼学生朗读能力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六、 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把自评和互评的权力交给学生。自我评价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各个方面做出一个客观的判断。这个过程是自我反省的过程,总结经验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互相评价,要求学生在科学、公正的基础上做出合情合理的推理和判断,这一过程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增强学生的自我责任心,同时还能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体现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合作精神。
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很大作用。直观的视觉感受,使学生们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学习任务很快地完成了。因此,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很大作用。
八、发挥表扬的作用
学生渴望被重视、被赞扬,因此,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成功的机会,使其树立起自信心,这样有助于学生心理的成熟。合作者的身份激励他们独立思考问题,深入理解体会,然后形成个人意见,与大家交换,树立一种主体意识下的责任感。
总之,在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忽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和教学氛围为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提供了一片沃土。同时,从几个方面加强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最终实现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