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课程对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采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以及审美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中学语文;语文素养;培养策略
一、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如何实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这一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教学实践证明,钻研语文新课程教材,重视活动体验课的教学,让语文课展现活力,张扬语文课的生命魅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教學课题。学习是学习者对外界情境或刺激的解释或看法的形成过程,是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语文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学生人格的自我实现。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语文活动课将不再是语文教育的调味品,而是促使学生个体潜能发展的一种方式。
二、在语文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决不是简单的起到传授知识的作用,更应当承担起素质教育的任务。在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的时候,从思想、道德、身心等各方面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培养,语文活动课在这方面有其先天的优势。现代课程论力求把理论框架放在一个三角形上,三角形的一个中心为人的素质。在这个理论框架下,语文才可以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设立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个板块。这样才真正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及个性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这也正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和认识。”这种要求以“立人”为教学宗旨,这个宗旨不能空洞说教,而是通过“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两个活动过程来完成,而以演讲、汇报会、辩论会等为形式的活动体验课是“表达与交流”的很好的实施途径。
三、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发展多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都要借助教材和课堂这两个载体。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语文活动体验课的重要性。因为,在活动体验课中,学生的注意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思想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展现,求知欲被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生命的原始动力被挖掘,这样学生的主体学习的意识增强了。所以,教师必须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进行整合教材,最大限度地挖掘活动体验课的教学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多方面的语文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应注重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而新课程教材中许多文章都贯穿着审美追求。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中的这些文章,力争将这些文章设计成活动体验课,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教材文章,体验情感,从而受到美的熏陶,进而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做到把思想性寓于知识性之中,用趣味性带动知识性,使知识活灵活现,更好地把语文教学的审美和人文因素挖掘出来。比如在教读《琵琶行》时,我们可以让会演奏琵琶的学生或请音乐教师演奏这支乐曲,让学生亲身体验这支乐曲的旋律及其变化,进而去朗读体验,领悟乐曲中的琵琶女和诗人的情感。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语文素质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马厂中学)
关键词:中学语文;语文素养;培养策略
一、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如何实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这一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教学实践证明,钻研语文新课程教材,重视活动体验课的教学,让语文课展现活力,张扬语文课的生命魅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教學课题。学习是学习者对外界情境或刺激的解释或看法的形成过程,是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语文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学生人格的自我实现。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语文活动课将不再是语文教育的调味品,而是促使学生个体潜能发展的一种方式。
二、在语文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决不是简单的起到传授知识的作用,更应当承担起素质教育的任务。在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的时候,从思想、道德、身心等各方面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培养,语文活动课在这方面有其先天的优势。现代课程论力求把理论框架放在一个三角形上,三角形的一个中心为人的素质。在这个理论框架下,语文才可以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设立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个板块。这样才真正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及个性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这也正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和认识。”这种要求以“立人”为教学宗旨,这个宗旨不能空洞说教,而是通过“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两个活动过程来完成,而以演讲、汇报会、辩论会等为形式的活动体验课是“表达与交流”的很好的实施途径。
三、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发展多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都要借助教材和课堂这两个载体。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语文活动体验课的重要性。因为,在活动体验课中,学生的注意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思想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展现,求知欲被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生命的原始动力被挖掘,这样学生的主体学习的意识增强了。所以,教师必须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进行整合教材,最大限度地挖掘活动体验课的教学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多方面的语文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应注重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而新课程教材中许多文章都贯穿着审美追求。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中的这些文章,力争将这些文章设计成活动体验课,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教材文章,体验情感,从而受到美的熏陶,进而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做到把思想性寓于知识性之中,用趣味性带动知识性,使知识活灵活现,更好地把语文教学的审美和人文因素挖掘出来。比如在教读《琵琶行》时,我们可以让会演奏琵琶的学生或请音乐教师演奏这支乐曲,让学生亲身体验这支乐曲的旋律及其变化,进而去朗读体验,领悟乐曲中的琵琶女和诗人的情感。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语文素质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马厂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