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泽东到胡锦涛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h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区城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城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绩效。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区城经济发展思想经过了从平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演变过程,并在不同的时期,影响着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对从毛泽东到胡锦涛的中国历代领导人的区域经济思想进行述评,揭示了中国区域经济思想的历史演变。
  关键词:区域经济思想;约束条件;发展战略;经济绩效
  中图分类号:F091.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1-0131-03
  
  新中国成立以来,区域经济发展思想经历了几次大的历史变革。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主要受平衡发展思想的支配,国家投资布局及在资源分配等方面采取了地区平均主义的做法。改革开放以后,在非均衡发展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开始把国家投资布局和政策支持的重点逐步转移到东部沿海地区,由此带来了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持久繁荣。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地区差距的不断扩大,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想逐渐成为主流。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把全国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整体进行统筹的一体化的区域发展政策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本文拟对从毛泽东到胡锦涛的中国历代领导人的区域经济思想进行述评。
  
  一、毛泽东的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思想
  
  新中国成立以前,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经济基础十分薄弱,生产力分布失衡,工业偏集于东部沿海地带,广大的西南、西北和内蒙古地区几乎没有什么现代工业。全国70%以上的工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占国土面积68%的西南、西北和内蒙古的工业产值仅占全国的9%。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针对历史上形成的这种不合理状况,提出大力发展内地工业,适当平衡生产力布局尤其是工业布局,建立工业化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家明确提出了有计划地、平衡地在全国布置工业的指导方针。另外,鉴于当时面临的约束条件以及毛泽东对国际形势的判断,把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的战略布局,强调要对重工业、国防工业进行战略性调整。以备战为中心,以建设三线地区为重点,追求地方经济的自我发展和自成体系。受平衡发展思想的影响和支配,国家投资的地区布局在“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西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处在一种均衡状态,1953—1978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分别为:东部地区5.57%,中部地区5.73%,西部地区6.18%。
  由于毛泽东对当时国际形势过于悲观的估计,对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实现的过于乐观的看法以及政治上连续不断的运动干扰加之深受苏联模式的影响,这种平衡布局经济思想、“三线”建设思想都有明显的局限,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在区域经济思想方面的不成熟。由于受长期历史因素的影响以及自然条件的约束,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发展极不平衡国家搞平衡发展是不可能的。尽管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强制实施可以使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思想得到贯彻,但其代价也是很明显的。对于“三线”建设,由于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加之对推行区域平衡发展战略的经验教训缺乏深刻总结,使“三线”建设在从决策到执行的整个过程中都带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存在着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问题。此外,由于“三线”建设过分强调国防目标而对区域经济建设和布局的客观规律重视不足,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高伯文,2004)。
  平衡发展思想的形成对我国宏观经济效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一方面沿海老工业基地长期得不到国家资金的投人,地区经济优势得不到发挥;另一方面,由于中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和经济基础较差,资源配置不合理,致使宏观经济效益低下。据研究,到1975年,三线地区固定资产已占全国工业固定资产的35%,而工业产值仅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5%,每百元固定资产提供的产值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9%,每百元资金提供的利税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8%。由此可见,这种平衡发展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牺牲了整体经济效率为代价,最终的结果违背了决策者的初衷(张宝香,2001)。
  
  二、邓小平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思想
  
  在“文化大革命”后,我国的生产力平衡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比较完备独立的工业化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关键的问题是要利用我国的比较优势更快地发展生产力,即寻找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问题。邓小平根据当时中国面临的约束,提出符合比较优势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思想,即“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六五”计划明确指出,要积极利用沿海地区的现有基础,“充分发挥它们的特长,带动内地经济进一步发展”;“七五”计划进一步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地带,提出“要加速东部沿海地带的发展,同时把能源、原材料建设的重点放到中部,并积极做好进一步开发西部地带的准备”。在此基础上,以三大地带为地域框架,一些学者提出了投资梯度推移的观点并对政策实施产生了影响,即主张集中力量首先重点开发条件较好的沿海地区,然后再依次重点开发中部和西部地区。
  随着投资重点的东移,同时伴随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开放区的建立,东部沿海的经济迅速发展。1984—1994年,按当年现价计算的GDP平均增长率全国为20.2%,东部为21.3%,中部为18.4%,西部为19.7%。同期,东部在全国GDP中所占的比重由53.1%上升到58.4%,中西部则分别由31.8%和15.1%下降到27.2%和14.4%,东部上升了5.3个百分点,中西部分别下降了4.6和0.7个百分点。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东部已基本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成为全国经济增长的中心(敖华等,1998)。
  在这一时期,效率优先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沿海地区充分发挥优势,使地区经济及宏观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我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为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和各地区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邓小平把市场机制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及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机制,利用市场机制及利益机制协调中央、地方的利益,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使地方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此外,邓小平还强调了区际协作对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巨大价值,强调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资源在区际间的合理流动,使区域经济得以协调发展(张明池等,2001)。
  总之,在非均衡发展思想的指导下,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我国的生产力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由过去主要强调备战和缩小地区差别逐步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向沿海地区倾斜,使沿海地区的比较优势得以发挥,从而促进了整个宏观经济效益的提高。另外,国家还给东部沿海地区许多优惠政策,许多经济体制改革的举措首先在沿海地区实施,投资的重心也由内地向沿海地区转移,使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获得了很大发展。比较而言,毛泽东的区域经济思想及其实践正是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比较优势原则,忽视了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导致了整个国民经济的低效率。
  
  三、江泽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想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我国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和新实践,在认真吸取前两代领导人区域经济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其依据是:第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拉大。东倾政策在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突出体现在区域经济发展失衡,东、中、西部经济差距全面扩大。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形成一种区域累积循环因果效应。并在人们心理上、经济上和政治稳定方面造成了很大的不平衡。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这为国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东部沿海地区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已进入良性循环阶段,有足够的能力支持和帮助西部地区;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经过多年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粗具规模,投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初步具备了实现经济起飞的基本条件。与此同时,东部地区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受到市场、资金、环境等各方面的制约,相当一部分资金、技术和人才资源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而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裕、投资成本低廉等巨大优势,两者有很强的互补性。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增强国民经济发展后劲,最终实现全国各地区共同繁荣和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
  基于此,江泽民提出了一系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一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目标。二是国家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的思想。由于我国各地差异很大,东部和西部总体经济水平相差数倍,各地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也各不相同,要实现地区间的协调发展,仅靠市场自身调节是无法实现的,国家必然是协调区域发展的主体。三是各区域间既要竞争又要合作的思想。四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消除贫困的思想。五是区域间协调发展要注重特色、发挥优势的思想。六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有法律的保证的思想(秦朝钧等,2004)。
  
  四、胡锦涛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思想
  
  进入21世纪,我国在区域发展方面突出表现为地区差距扩大,以及地区间重复建设严重、原料争夺和市场封锁等利益矛盾和冲突加剧。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解决区域问题和化解区域间利益矛盾的必然选择。“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这标志着我们的区域经济思想由平衡抑或非均衡的区域发展思想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思想转变。随着全国统一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我国地区之间的投资、生产、贸易、消费联系越来越强,一个地区的兴衰越来越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并取决于别的地区的发展,这为区域政策转向,把全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区域整体进行统筹提供了客观的生产力条件和要求。这个转变不仅表现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更突出表现在“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四个机制”上,最重要的一个是全国统一的市场机制,然后是区域合作机制和互助机制,以及扶持机制。这四个机制除扶持机制在资源配置上带有一定平衡导向,其他几个机制都是推动全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地方的优势。
  从国际形势看,未来我国的开放程度将会继续提高,外部竞争压力和冲击会增大。如果各个区域不加强协调,我国的整体竞争力就会打折扣。因此,如何提升区域竞争力就不仅成为区域发展的首要任务,而且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任务。为了适应和驾驭这种趋势,着力培育和提升各个区域的竞争力,“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从而明确了西部、东北、中部、东部等区域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以便于各个区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同时,国家继续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入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这一切表明,我国的区域经济政策在由过去的重在地区之间资源配置转向重在培育区域竞争优势。
  “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在财政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和人口管理政策上对不同区域实施分类管理,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和完善区域政策及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这表明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由重产业向重区域转变,标志着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从“切块式”发展向更加科学合理的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政策转变。从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高度,对区域实施空间成长管理。
  另外,“十一五”规划建议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海洋经济”。这标志着我国开始把海洋纳入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格局当中,从单纯侧重陆地向陆地和海洋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政策转变。
  
  五、结论
  
  比较历代领导人的区域经济发展思想,可以看出,他们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根本目标上是一致的,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想也是一脉相承的。即他们都把实现共同富裕看做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从战略的高度认真对待和处理内地与沿海、东部与西部的关系,通过实施具体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实现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增强综合国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同时,由于历代领导人所面临的约束条件不同,其区域经济思想也各有侧重。纵观历代领导人的区域经济思想,可以看出都是基于不同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约束条件,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毛泽东的平衡发展战略思想是基于当时我国生产力布局的极不平衡以及国际局势而提出的。虽然这种战略思想从经济角度来衡量违背我国的比较优势,但在那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应该承认有其客观性(林毅夫等,1999)。邓小平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思想是在科学判断时代主题、吸取建国以来区域经济布局深刻教训的基础上,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而提出的。江泽民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想则是针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实践,总结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结果。胡锦涛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思想则是针对现时代我国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按照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科学划分主体功能区,确定各地区的主体功能定位,引导经济布局和人口分布适应自然,逐步实现“一方水土”、“一方经济”与“一方人口”相协调(徐伟金,2006)。
  综上所述,历代领导人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想是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关系。缩小地区差距、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坚持全社会的共同富裕,始终是历代领导人所追求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目标。邓小平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思想是对毛泽东均衡发展战略思想的一次重大突破,江泽民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思想则是对邓小平非均衡发展战略思想的又一次突破,胡锦涛的区域经济政策把全国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整体进行一体化的统筹。由均衡、非均衡到协调发展,再到区域经济一体化,反映出三代领导人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不断探索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日趋成熟(黄丽芬,2003)。
  
  参考文献:
  [1] 高伯文.中国共产党区域经济思想研究[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
  [2] 张宝香.论新中国区域经济思想的历史变革——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J].国际商务研究,2001,(4).
  [3] 敖华,苏晓燕.毛泽东邓小平区域经济思想比较探析[J].开发研究,1998,(3).
  [4] 张明池,邹志勇.邓小平区域经济思想与21世纪西部开发[J].东岳论丛,2001,(3).
  [5] 秦朝钧,王军.从非均衡发展到协调发展——简析江泽民的区域经济思想[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
  [6] 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第2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1999.
  [7] 徐伟金.关于主体功能区划有关问题探讨[J].浙江经济,2006,(10).
  [8] 黄丽芬.均衡、非均衡、协调发展——三代领导人区域经济思想比较[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责任编辑姜野]
其他文献
摘要:池莉一直以来都在探索着女性的生存之路,她用自身的体验写出了普通女性在有限的生存空间里的一个故事,一丝情感,一声巧笑,一滴眼泪,一种情调。池莉书中的女主人公性格各异,光彩夺目,栩栩如生。是传统女性与现代女性各种不同的真实写照。通过对其笔下的一个主人公的性格进行分析,来探讨池莉读女性形象的塑造手法。  关键词:女性形象;曾芒芒;池莉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
期刊
摘要:从比较视角研究“花园幽径句”和“双言巧语”两种语言现象,反映语言存在自我否定功能,但两者的目的南辕北辙:一种是为了促进交际,另一种则阻碍交际。事实上,必须采用一种辩证的观点来看待这两种语言现象,它们是一个银币的两面,两者相互作用,密不可分,是语言获得自我创新能力的前提与保证。  关键词:花园幽径句;双言巧语;自我否定功能  中图分类号:H19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
期刊
摘要:哲学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内容,通过哲学学习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能提高思维能力。通过对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部分学生所做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在充分掌握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高职学生的特点,对于改进《哲学基础》教学提出了应该注重知识面的宽度、寓理论于事例、以学生为中心等看法。   关键词:高职学生;哲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4-0
期刊
摘要: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有助于优化教学内容及评估体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和当前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培养和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几项措施,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生;内部动力;同化;学习动机;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4-0238-02
期刊
[摘要]目前,国有银行整体发展较快,具有一定的优势,如国家的信誉支持、市场的领先地位等,但也存在着如资产质量差、冗员众多等一些不足。入世后,由于对市场营销缺乏系统的认识和可操作的基本技巧,国有银行面临着威胁,但也有许多机会。通过对国有银行进行SWOT分析,我们应该循序渐进地实施客户经理制;实施内部营销,构建新型企业文化;实施全面服务质量管理;实施金融创新;重组银行业务流程,提高运营效率;实施品牌营
期刊
[摘要]1994年,美加墨三国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它的诞生标志着南北经济合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分析其对墨西哥经济的影响对发展中国家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对近几年数据的分析,在贸易、投资方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确实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在经济独立性、就业、农业发展等方面也存在着问题,可以看出墨西哥在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后的经济发展是喜忧参半。其经验教训是,一个多国主导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才更适合
期刊
摘要:C2C电子商务中,买卖双方关于卖方履约意愿以及商品质量的信息不对称使网上交易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在线信誉机制的存在对于减少网上交易中的欺诈行为具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对类似eBay的二元反馈论坛的研究,发现卖方声誉水平越高,其商品成交的价格和出售的概率越高现行的信誉机制使得买方的正反馈带给卖方的效用是边际递减的,因此,该机制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卖方付出较高的努力水平,但仍不是完全有效率的不过对于
期刊
摘要:大自然是不平等的,因为同在温带地区,五六百年前,欧洲和中国是地球上两个最发达的经济文化中心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专制主义的盛行,中国逐渐退出了发达国家的行列在走上了独特的发展道路的欧洲,文化和宗教的差异导致了经济中心的北移,使工业革命最终得以在英国爆发这一过程揭示了自主创新知识产权型竞争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国富国穷;中国;欧洲;经济发展道路  中图分类号:F
期刊
[摘要]到2005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委托理财业务已经是危机重重。对因为委托理财而损失惨重的吴忠仪表和闽东电力的具体剖析显示,导致出现委托理财危机的根本原因并非法规不完善,而在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严重公司治理困局,突出表现在治理主体的缺位、治理对象的混乱和市场约束的缺失等三个方面。要化解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危机仅仅依靠出台一些禁止规定是很难奏效的,必须要从改善公司治理着手,在公司治理形式完善的基础上真正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兵团区域发展速度的加快,兵团在资源环境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这几个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政府可以应用资源分配财政分担考核体系等手段,予以不同程度的调控如对重点开发区域,可借鉴国外经验,允许在这些区域拥有一定时期土地使用优先权,促进大规模的集聚开发同时,对不同区域实施不同的政府政绩考核体系,对鼓励开发的区域以经济指标考核为主,并考虑将部分财政收入转移支付给优先保护和适度开发区,对需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