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高僧与武夷茶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13622229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以茶参禅的禅师。最有名的就是北方的赵州古佛(公元778年一公元897年)和南方的扣冰古佛(公元844年~公元928年)。他们虽然同时身居南北,遥隔三千里茫茫关山,却不约而同地悟出了“茶禅一味”之道,以“吃茶去”的机锋接引弟子,垂范禅林。自此之后,茶禅之义愈加耐人品味。而在武夷山,因为独有人文与地理环境,以大红袍祖庭天心永乐禅寺为主线,这里熟稔禅茶一味的禅师辈出,把茶与禅的体悟不断升华。把精深奥妙的佛法禅理简练成一杯茶,把从容、超越的生命境界淡定成一杯茶,供后世慢慢品饮。
  
  扣冰古佛(唐、五代)
  
  扣冰古佛,武夷山吴屯人,生于唐会昌四年(公元844年)2月8日。河西节度使推官翁承钦之子,传说其母梦辟支佛感孕而生,又因其“夏著衣褚,冬则扣冰而浴”而被称为扣冰古佛。古佛自13岁出家后,精于修行,常在荆棘荒蛮中打坐, “虎踞左右。弥猴供果,朱雀衔花,群物侍伴”。在山心庵(今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因“天心明月”启一晤。成为一代参透禅学真谛的大师,并被闽王尊为国师,名列《五灯会元》、《高僧传》等史传之中。古佛超乘的道行与长期喝茶是分不开的,正如古佛道场瑞岩寺对联“扣禅扉,动心弦,万法仙宏开觉路;冰壶影,静澄怀,刹那灵山映瑞岩”所描述的一样,古佛一生氲氤在武夷茶的沉香中,以冰煮茶,以冰沐浴,正是茶和冰涵养出他超越僧俗两界的生命奇观和那颗恒定千年的“壶里冰心”。
  公元928年,闽王把85岁的古佛延请到福州,拜以国师。《五灯会元》记载:“闽王躬迎八城,馆於府沼之水亭。方嗫茶,提起橐子曰:‘大王会么?’王曰:‘不会。’师曰:‘人王法王各自照了’。”
  古佛说的是:“人王和法王真是生活在不同的境界啊。”当时世风日下,处处物欲横流,在古佛眼里,茶已经不单单是一种饮品,而是衡量一个人内心世界和价值取向的尺度,这恬淡的言语也是古佛“我为法王,于法自在”的自性流露。闽王极度崇佛,对国师言听计从,所以从此就倡导“吃茶”之道,以净化人心。
  如今,天心永乐禅寺正积极推行历史悠久的天心禅茶——扣冰茶,让“茶禅一味”这一饱含智慧的哲理为更多的世人受用。
  
  禅月大师——贯休(唐、五代)
  
  贯休(公元832年~公元912年),俗姓张,字德隐,婺州兰豁(今浙江兰溪)人,7岁出家,过目成诵。日诵《法华经》1000字,倒背如流。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远近闻名。公元900年前后,贯休3次送友人八闽,在山心庵(今天心永乐禅寺)挂单时偶遇扣冰古佛,两人十分投缘,彻夜煮茶论禅。他以诗《怀武夷山僧》来记载这一段茶禅之缘。诗曰:
  万叠仙山里,无缘见有缘。
  红心蕉绕屋,白额虎同禅。
  古木苔封菌,深崖乳杂泉。
  终期还此去。世事只如然。
  这首诗盛赞了古佛“群物侍伴,双虎同禅”的法喜禅悦,其中“古木苔封菌,深崖乳杂泉”之句则是描述了山心庵周边古木参天、遍植茶树的殊胜景象。“乳”即指武夷茶“石乳”,这在他《怀武夷红石子》中也有写到:
  常思红石子,独自住山椒。
  窗外猩猩语,炉中姹姹娇。
  乳香诸洞滴,地秀众峰朝。
  曾见奇人说,烟霞恨太遥。
  弋者终何慕,高吟坐绿鳖。
  烧侵姜芋窖。僧与水云袍。
  竹鞘畬刀缺,松枝猎箭牢。
  何时一相见,清话擘蟠桃。
  诗中的“炉中姹姹娇”是煮茶的场景; “乳香诸洞滴”,明确地交代了当时武夷山已经普遍种植茶叶。
  
  圆悟、大慧、道谦(宋)
  
  在国内,宋代圆悟克勤禅师揭示了茶道与禅学在精神上有着深层的相通,他手书“茶禅一味”的禅偈赠送来华学佛的日本弟子,即是对茶与禅内理相通的经典概括。后来,“茶禅一味”四字真诀被日本茶道尊奉为核心理念。又后来, “茶禅一味”的主张得到他得意弟子大慧宗呆禅师的发扬光大。大慧禅师的真传弟子道谦禅师把“荼禅一味”的精神带回了文化圣地武夷山,与本土的“三教”文化、朱子理学、武夷茶文化相交融,渐渐形成了中国荼道中最具代表性的武夷茶道。
  道谦禅师回到老家武夷山五夫里后,主持乡里的开善寺。当时的武夷山被称为“三朝理学驻足之薮”,朱熹的养父刘子翠、老师刘子羽、岳父刘勉之既是理学硕儒,又是虔诚的佛徒,与道谦禅师过从甚密,常在开善寺与道谦禅师说法辩禅。青年时代的朱熹一味追求开悟,当他得知“开悟之说,不出于禅”后便追随道谦禅师在密庵、开善寺、天心庵(今天心永乐禅寺)“焚香沦茗、寄斋食粥学禅”,持续一年多,几近弃儒从佛。绍兴二十年(公元1155年)5月,朱熹在天心庵问禅于来访的大慧宗杲禅师,大慧禅师以茶为参禅悟佛之机、显道表法之具,引茶入禅,援佛人儒,使得朱熹适然启悟,为他日后创立融儒、释、道之大成的朱子学体系奠定了基础。
  
  茶烹香水胜曹溪——超位禅师、性聪明觉禅师、铁华上人(明、清)
  
  超位禅师(公元1608年~公元1688年),俗姓卢,号寿宗,福建漳浦人,出生鸿儒之家。年轻时便投身明朝遗老黄道周门下,追随黄道周反清复明,南明灭亡后,被清廷通缉,有家难回,便在南山寺削发为僧,后云游到浙江嘉兴金粟寺,师承福建漳浦籍老乡百痴行元禅师。随后在武夷山章堂岩结庐修证,诗心迥炯,禅风炽炽,历30余载,皈依者甚众。超位禅师,一生种茶、做茶、泡荼、品茶,功夫独到,声名远播。
  其师弟憨璞性聪(公元1610年~公元1666年,福建顺昌人)为顺治帝佛学启蒙老师,被赐封为“明觉禅师”,他深知“伴君如伴虎”之理,便毅然请旨南回,主持邵武安国寺。其间与超位禅师多有书信往来,在《明觉聪禅师语录》中有《候武夷寿宗禅师》一文记载:
  足下独宿孤峰,惟抱挚天之志,身游大野,实起济道之风,扫却三玄,纵横机超物外,空诸万有,坐断报化佛头。名占夷岭之尊,道震崇潭之重。春云翠泼山川,瑞草香浮岩壑:雪烹龙团,浪翻蟹眼。吾兄卓锡于此日用,乐道无穷……
  文中“春云翠泼山川,瑞草香浮岩壑;雪烹龙团,浪翻蟹眼。”之语便是对超位禅师茶禅生活的真实写照。
  超位禅师的法嗣铁华上人(公元1637年~公元1725年),字明开。漳浦人,居武夷山筇岩“莫庵”50余年,继承超位禅师茶禅衣钵。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正月,以74岁高龄杖锡入京师,朝野为之震动。诚亲王躬身拜访并叩请禅宗大略,书“洞天花雨”额赐之。朝中文士多有题赠。戚麟祥惊呼: “天下名山数武夷,偶飞一锡到京师”,潘锦则写道:“他年若肯结莲社,终为陶渊过虎溪”,表达了对他的仰慕之情。太史陈梦雷认为:“铁公和尚与其师伯明觉禅师先生大振宗风。”
  
  一宵茶话留千载——超全(清)
  
  由于闽南是南明政权反清复明的根据地,因此南明灭亡后,效忠先朝的遗民被迫逃亡到江西上饶和武夷山一带,许多报国无门的志士纷纷遁入空门,先后隐逸武夷山中。当时主持天心永乐禅寺的超位禅师、主持天成禅院的超煌禅师、先后主持莫庵和天心永乐禅寺的铁华上人、驻锡梧桐窠的僧衍操都是漳州人;驻锡青狮岩的兴觉和尚是晋江人;驻锡天心永乐禅寺的释超全是厦门人。其时,武夷山中的每个寺院几乎都有闽南僧人常住。他们普遍嗜茶,常在天心永乐禅寺举办茶宴,在一起宣习工夫茶艺,以茶谈禅,以荼论道,以茶说经,成为传播武夷山乌龙茶的先驱。其中最为突出的当数一代茶僧释超全。释超全(公元1627年~公元1711年),俗名阮晏锡,厦门同安人,曾在郑成功储贤馆为幕僚,为尽效忠南明,弃家行遁,仰慕天心禅茶之名,约于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5年)入武夷天心永乐禅寺为茶僧。他毕生爱茶,种茶、制茶、喝茶、写茶,在天心永乐禅寺常住时写下了著名的《武夷茶歌》、《安溪茶歌》等脍炙人口的茶叶著作,成为研究茶叶的珍贵史料。《武夷茶歌》曾留下传世的佳句:
  如梅斯馥兰斯馨,大抵焙时候香气。
  鼎中笼上炉火温,心闲手敏工夫细。
  岩阿宋树无多丛,雀舌吐红霜叶醉。
  终朝采采不盈掬,漳人好事自珍秘。
  积雨山楼苦昼间,一宵茶话留千载。
  重烹山茗沃枯肠,雨声杂沓松涛沸。
其他文献
江苏宜兴是我国著名的陶瓷产区,远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的人类祖先就发明了陶器。经过了历朝历代的变迁,而今的宜兴丁蜀镇窑场方圆数十里,仍然是家家做坯,处处皆窑,遍地产陶。随着紫砂壶工艺的不断更新,技艺的不断完善,在宜兴,烧制紫砂壶的窑炉也经历了龙窑、倒焰窑到隧道窑的演变。其中龙窑使用时间最长(宜兴羊角山早期紫砂窑址就是一条宽1米左右、长10余米的龙窑),所用的燃料是茅草、松柴。据考古发掘
期刊
迷恋“丰派艺文”,“子恺漫画”百看不厌,《缘缘堂随笔》百读不厌;尤其是丰老那幅成名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更成了平生之最爱。  记得前年夏天,与友人冒着酷暑。驱车数百公里,在浙江上虞地面几经辗转,终于在一片苍茫的暮色中,寻访到了昔年丰子恺先生任教过的春晖中学,并且在心仪已久的丰氏旧居“小杨柳屋”前,白马湖畔的依依垂柳边,领略夜幕下的湖光山色。在仿佛至今仍墨香犹存的静穆氛围中。感受着先贤们经久
期刊
壶的保养便称为养壶,养壶的目的在于使其能够涵香纳味,并使壶能焕发出本身浑朴的光泽。一把新壶从泡第一次茶就开始和你结缘了,你就得细心地呵护它。紫砂壶天生就具有吸水性。倘若长时间泡养。让其允吸茶汤,便能使壶色光泽古润。如果养壶的方式得当,养出来的壶便能晶莹剔透、珠圆玉润,这就是最佳的艺术效果。  想养好壶。首先要选择质地上乘的紫砂壶,那些低劣、残缺之壶养得再好,终究也是残缺。养壶还有外养与内养之说。只
期刊
他的行迹总是捉摸不定,因为他总是在找茶、品茶的路上,能够和他面对面静静地饮茶非常不易。他的头衔很多,能耐很大,茶人所知就是一个“全球十大杰出普洱茶人”,实际上按他所说这只是他的“第四职业”。2007年3月。他的一句“普洱茶已经成为期货、股票”一语惊天下。  结识石昆牧,总是掺杂着很多的情愫,他既有年轻时尚的狂野不羁,又是内敛深厚的行业高手。跟他谈茶、喝茶。轻松愉悦中你可以深刻感受他学者的气息,一种
期刊
至上世纪80年代初期。台湾推广茶艺文化的民间组织相继成立,其中位于台北地区由天仁集团附设之陆羽茶艺中心开始对外招生。稍后并成立“泡茶师检定考试”,陆续培育多位致力于台湾茶文化推广的泡茶师,直至现今仍持续运作,泡茶师检定考试及格人数也愈来愈多。  为了推广茶文化,这些泡茶师们提着茶具,开始到处设起茶席。设置茶席的经验一久。自然就对周边器具摆设及展现理念开始注意及讲究。陆羽茶艺中心有鉴于此并为提供相互
期刊
2006年,具有上千年历史的中国茶文化“活化石”——玉山古茶场,在沉寂了数百年之后被人们发现。玉山古茶场位于著名的产茶县浙江省磐安。磐安产茶历史悠久,据传晋代名士许逊学道于吴猛,后举孝廉,感晋室纷乱,弃宫东归,周游江湖,以传播道教文化游历于玉山,喝到此地特制茶而流连忘返,他见茶树遍布山野,茶农为茶叶堆积成山卖不出而愁,就住下来,一心为茶农解忧去愁。一面研究改进茶叶加工方法,研制了“婺州东白”优质名
期刊
上周,到一个朋友的办公室谈事情。朋友是位设计师,四十岁左右,瘦瘦的高高的。平时工作很忙,办公室设计得很温馨,有一个独立的茶桌,谈事情用的。在他的茶桌上,摆满了各式红茶和有趣漂亮的茶具。当我从包里拿出一泡铁观音时,朋友摆了摆手: “现在的铁观音太清了,还有绿茶,伤胃,不敢喝。”  真的是这样吗?我有些诧异。从他那回来,我上网搜索了一些资料,请教了一些专家。希望通过我的整编,能帮助大家对胃和茶之间的
期刊
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明清时期建筑领域的代表作。而随着时代变迁、城市改造,三坊七巷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消逝于流光溢彩的现代生活。  衣锦坊明清博物馆的建成是一次拯救,不仅对于三坊七巷,更是对于传统文化。博物馆中的白墙青瓦、古木灵石、荷花池水和精致庭院,都是明清时代辉煌建筑文化的重现。  走进明清博物馆。无意间已跨越百年。那个年代的客厅、书房、画室被巧妙地设计成八个主题展厅,每间展厅内都摆放着精致的茶具
期刊
2008年1月19日上午,九峰名茶在其东街旗舰店举办了新年开春第一个壶友会,宜兴紫砂世家的王小龙和高丽君两夫妇,携同女儿女婿王柯钧、李金林亲临现场与壶友们分享收藏紧砂壶的心得,并展示了他们自己制作的紫砂壶,其中有价值88万的“大龙头一捆竹”以及以北京奥运会为主题的“足球系列”。  壶友会现场气氛浓烈,壶友们热情高涨,不仅拿出自己收藏多年的紫砂壶让紫砂大师鉴定,还相互交流了各自的收藏经验。第一个报名
期刊
如果有人问,湖南酉州在哪里?很多人可能回答不出。如果有人再问,湖南黑茶出在哪里?相当多的人都知道,黑茶出在安化。而酉州这地方,便是安化黑茶的策源地。    安化黑茶始隋唐    五月。湖南首届国际茶叶博览会,我平生第一次品尝了酉州黑茶,那金黄掺着金红、晶莹而透亮的汤色;醇和而又微甘的茶香味,真是吊足了我们的胃口。我与朋友当即决定去酉州访茶。  汽车进入益阳城区,路旁尽是黑茶广告, “中国黑茶湖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