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联想和想象,就是由一个形象想象或联想到另外一个形象,由一个形象创造出另外一个形象。简单地说想象力就是人们再现生活的能力。苏轼夜游赤壁时,面对清风、白露、流水、月色,凭借着自己的想象力竞然有“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感受,这是想象力带给他的精神财富。想象力是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能力,本文笔者将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2-0164-01
文学创作需要联想和想象,语文教学同样需要。语文教材中充盈着想象,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小说中典型的人物形象、散文中优美的意境、诗歌中深邃的思想意蕴,都能够引发学生一连串的想象。但是我们都知道想象力并非全然是“天生的”,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差的客观现实。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把他们领入文学的殿堂。
一、储备丰富表象,为想象打好基础
心理学研究认为,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再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想象不是凭空捏造的,它是有一定表象基础的。表象积累得越多,你的想象力就会越强,想象的“视野”就越开阔。而丰富的想象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受。我时常提醒学生要细心观察感受生活,哪怕是一片落叶,一轮红日……这些表象的东西都能够充盈到他们的头脑之中,为想象提供取之不尽的素材。
除此之外,我还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阅读作品。推荐他们一些优秀的刊物,帮他们列出精读和泛读的书目,对一些名篇加以分析,对一些难点加以指点,使学生不仅能体会作品,提高了理解力,还能积累大量材料,为欣赏和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声情并茂,引发联想和想象
教师恰当地运用语言,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准确地把内心的感受转化,往往更能够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之中,引起他们的共鸣。这时,一般的表象已经升华为审美意象,学生能够以审美的态度去感知外物,使学生在理解这个层面上进一步升华为审美。例如在教学《再别康桥》这首现代诗时,我尤其重视声情并茂的朗读。我们知道,徐志摩的诗歌有鲜明的韵律,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声情并茂的朗读,加上舒缓的音乐,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唤起学生的想象,在无声无形的文字中看到夕阳下诗人在康桥上徜徉、吟咏直到夜深人静时才轻轻叹息一声离去的身影。整首诗不需做过多的分析,于聲情并茂的朗读之中,诗歌所创造的意象和意境自然就能重现在学生的心中。
三、充分利用教材,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叶圣陶先生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的目的无非是接受美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这就启发我们,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美的享受,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想象,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文学的天空中翱翔,从中得到美的体验。而这种美的体验更能唤起他们生活的联想,诱发审美再造,让学生在头脑中“看见”或“听见”所描述的一切,创造新的艺术境界。
高中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歌的教学能够很好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教学《雨霖铃》这首词时,我要求学生将它改写成一段现代文,提示他们在创作的时候要运用到细节描写。这个提示很关键,之后学生的作品很是让人满意,尤其是细节描写:有的学生将秋蝉作为细节描写的对象;有的同学将“执手相看泪眼”作为细节描写的重点内容……这既让大家对诗歌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
文学作品往往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打动读者,令读者与之产生共鸣。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细节。通过细节的展示,启发学生用自己的积累加以想象,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作品中的人、物、情、景。如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在《祝福》一文中,用极传神的字眼对祥林嫂的眼神进行刻画,描绘出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给人留下想象的广阔天地。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感受,品味祥林嫂眼睛的变化,帮助学生透过字面想象祥林嫂在旧社会的折磨之下由一名朴实健康的农村妇女沦落为无人怜悯的乞丐的形象。学生在想象中品味,体会到旧社会人吃人的本质。
四、开展作文训练,激发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
写文章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因此,作文最能激发和训练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而实际中学生的文章往往千篇一律,缺乏想象力。所以操作中也要讲究方法。首先在命题上下文章,如《假如我是xxx》《六十岁的我》《回到千年以前》等文题,给了学生一次次想象、创造的机会,大大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其次,我们还可以利用教材,对学过的课文多提几个假如就是很好的想象作文的训练。如《鸿门宴》中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假设:项羽在宴会之上杀掉了刘邦,故事会如何发展?项羽少一些妇人之仁,他会不会像刘邦一样成为一国之主……这些假设都能让学生的思维在无限广阔的天地里纵横驰骋,浮想联翩。
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还有很多方法和途径,但是绝对不能一蹴而就,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这需要我们教师的艰苦努力、长期的培养。而且我们只有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才能够真正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2-0164-01
文学创作需要联想和想象,语文教学同样需要。语文教材中充盈着想象,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小说中典型的人物形象、散文中优美的意境、诗歌中深邃的思想意蕴,都能够引发学生一连串的想象。但是我们都知道想象力并非全然是“天生的”,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差的客观现实。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把他们领入文学的殿堂。
一、储备丰富表象,为想象打好基础
心理学研究认为,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再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想象不是凭空捏造的,它是有一定表象基础的。表象积累得越多,你的想象力就会越强,想象的“视野”就越开阔。而丰富的想象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受。我时常提醒学生要细心观察感受生活,哪怕是一片落叶,一轮红日……这些表象的东西都能够充盈到他们的头脑之中,为想象提供取之不尽的素材。
除此之外,我还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阅读作品。推荐他们一些优秀的刊物,帮他们列出精读和泛读的书目,对一些名篇加以分析,对一些难点加以指点,使学生不仅能体会作品,提高了理解力,还能积累大量材料,为欣赏和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声情并茂,引发联想和想象
教师恰当地运用语言,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准确地把内心的感受转化,往往更能够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之中,引起他们的共鸣。这时,一般的表象已经升华为审美意象,学生能够以审美的态度去感知外物,使学生在理解这个层面上进一步升华为审美。例如在教学《再别康桥》这首现代诗时,我尤其重视声情并茂的朗读。我们知道,徐志摩的诗歌有鲜明的韵律,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声情并茂的朗读,加上舒缓的音乐,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唤起学生的想象,在无声无形的文字中看到夕阳下诗人在康桥上徜徉、吟咏直到夜深人静时才轻轻叹息一声离去的身影。整首诗不需做过多的分析,于聲情并茂的朗读之中,诗歌所创造的意象和意境自然就能重现在学生的心中。
三、充分利用教材,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叶圣陶先生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的目的无非是接受美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这就启发我们,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美的享受,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想象,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文学的天空中翱翔,从中得到美的体验。而这种美的体验更能唤起他们生活的联想,诱发审美再造,让学生在头脑中“看见”或“听见”所描述的一切,创造新的艺术境界。
高中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歌的教学能够很好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教学《雨霖铃》这首词时,我要求学生将它改写成一段现代文,提示他们在创作的时候要运用到细节描写。这个提示很关键,之后学生的作品很是让人满意,尤其是细节描写:有的学生将秋蝉作为细节描写的对象;有的同学将“执手相看泪眼”作为细节描写的重点内容……这既让大家对诗歌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
文学作品往往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打动读者,令读者与之产生共鸣。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细节。通过细节的展示,启发学生用自己的积累加以想象,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作品中的人、物、情、景。如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在《祝福》一文中,用极传神的字眼对祥林嫂的眼神进行刻画,描绘出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给人留下想象的广阔天地。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感受,品味祥林嫂眼睛的变化,帮助学生透过字面想象祥林嫂在旧社会的折磨之下由一名朴实健康的农村妇女沦落为无人怜悯的乞丐的形象。学生在想象中品味,体会到旧社会人吃人的本质。
四、开展作文训练,激发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
写文章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因此,作文最能激发和训练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而实际中学生的文章往往千篇一律,缺乏想象力。所以操作中也要讲究方法。首先在命题上下文章,如《假如我是xxx》《六十岁的我》《回到千年以前》等文题,给了学生一次次想象、创造的机会,大大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其次,我们还可以利用教材,对学过的课文多提几个假如就是很好的想象作文的训练。如《鸿门宴》中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假设:项羽在宴会之上杀掉了刘邦,故事会如何发展?项羽少一些妇人之仁,他会不会像刘邦一样成为一国之主……这些假设都能让学生的思维在无限广阔的天地里纵横驰骋,浮想联翩。
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还有很多方法和途径,但是绝对不能一蹴而就,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这需要我们教师的艰苦努力、长期的培养。而且我们只有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才能够真正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