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对某些化工企业进行调研及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研究,提出了建设《化工识图》这门课程。该课程拟通过典型的化工生产工艺为载体,教师带领学生熟悉整个生产过程,并由学生完成流程图及设备图的阅读从而实现缩短学生与工作岗位距离的目标。
关键词:化工识图 课程建设 项目驱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7(a)-0190-01
1 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1.1 教学状态现状分析
学生在学习完《化工制图》后,能够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技巧,以及化工设备图样和工艺图样的内容,并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思维能力和识读、绘制化工图样的能力。但是学生仍然无法解决到企业中将企业设备和工艺图纸与企业实际生产结合的问题,不能够将实际工业中的图纸与所学知识有机的结合,在工作岗位中不能够迅速的上手。
1.2 《化工识图》调研结果分析
学生们对煤化工行业了解不多,对《化工识图》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低,学生在工作中觉得对流程图的认识非常重要占到95%以上,在化工公司任何上岗工人必须进行过关考试,流程图的认识和读取所占有的比例在50%以上,所以我们认为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开展《化工识图》这门课程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关于学生在学习新课程之前没什么准备,随便翻书,课后复习的只有36%,根本没有提前预习课程的学生,最终自我评价说学习本课程成绩一般的达到70%,数据说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企业反应新进学员的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依赖性强、不善于独立思考和自主发现问题,更不用主动解决问题了。
化工行业是一个涉及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大行业,化工生产的过程是一项需要多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配合、相互交流与协作才能完成的庞大的系统工程。工程上是借助于图纸作为交流工具,可以说图是一种工程语言。设计人员通过图纸传递他的思路及意图,生产中看懂图纸是一项基本技能。化工生产装置的建设无论是设计、制造,还是安装施工,均离不开工程图样;装置的开停车、设备检修、技术改造,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组织与调度,也离不开工程图样;化工新产品的研发,也同样离不开工程图样。工程图是进行化工过程研究,生产装置的设计、制造、安装施工必需的技术文件,也是化工企业的生产组织与调度、技术改造与过程优化,以及工程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熟悉和了解化工生产过程必需的技术参考资料。因此,识图是必备的一项技能。
2 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
2.1 课程建设的方法
首先通过对化工企业、生产各岗位上的一线操作者进行调研,选择典型的化工产品的实际生产工艺作为教学主线,并依据生产流程将整体过程分解,便于学生吸收。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设计应该突出学生的地位,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要时刻跟踪教学过程,对这种多样化、逻辑性较强的和自主性较强的学习方法达到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时对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修改,力求达到较满意的效果。
2.2 教学模式确定
以往的专业课程的教学多为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传递,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其主要弊端是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不平衡,教师单方面的灌输教学模式还造成学生的主观学习积极性不高。本课程将通过“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的新模式,将实际问题带入课堂,并通过实例、或者模拟操作过程激发和培养学生自己提问、自己分析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课程将模拟化工厂工作场景,创建一个虚拟的低温甲醇洗工段,布置生产任务。创建的生产环境里,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都进行改变。教师作为生产负责人,目前负责新工人培训;学生是新分到车间的员工,先进行培训,采用“工学结合”的行动导向模式,实施项目化教学方法,使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授课过程中注重工作岗位技能培养,整个教学过程模拟将后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在学校就能够提前进行上岗培训。
我们正在建立网上交流平台,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学生除可以在网上参考一些教学资料外,还可以在网上完成或上交作业、查阅考核成绩、查阅课程进度计划和参与教师的课后答疑等。这样可以在课堂之外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更大的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2.3 建立合理的考评体系
《化工识图》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施具体的训练任务,使学生真正地通过“做事”来提高能力、学习知识,因此,考评方式为过程性考评。考评体系为学生自评占到10%、班组成员互评占到20%、教师评价占到70%。让学生重视能力的培养。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无论是专业理论知识结构,还是现场操作技能都能够展示出较高的素养和水平。
3 结语
随着煤化工生产对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化工识图》专业课程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化工识图》是一门与生产实践联系较紧密的课程,而且内容庞杂,因此,在学习中不但要从实际出发,注重科学性和适用性相结合,尽量多练习,还要适时去工厂进行参观、学习,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标志着识图由图纸向工厂实际流程认识的转变,为学生以后工作过程中能更好的看图,看流程,懂得生产工艺做好准备,进一步缩短了学生与工作岗位的距离。
参考文献
[1] 程荣福.浅论高等职业教育教材改革与建设[Z].
[2] 彭国丽.浅谈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室管理[J].化工时刊,2006,10:75~77.
关键词:化工识图 课程建设 项目驱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7(a)-0190-01
1 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1.1 教学状态现状分析
学生在学习完《化工制图》后,能够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技巧,以及化工设备图样和工艺图样的内容,并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思维能力和识读、绘制化工图样的能力。但是学生仍然无法解决到企业中将企业设备和工艺图纸与企业实际生产结合的问题,不能够将实际工业中的图纸与所学知识有机的结合,在工作岗位中不能够迅速的上手。
1.2 《化工识图》调研结果分析
学生们对煤化工行业了解不多,对《化工识图》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低,学生在工作中觉得对流程图的认识非常重要占到95%以上,在化工公司任何上岗工人必须进行过关考试,流程图的认识和读取所占有的比例在50%以上,所以我们认为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开展《化工识图》这门课程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关于学生在学习新课程之前没什么准备,随便翻书,课后复习的只有36%,根本没有提前预习课程的学生,最终自我评价说学习本课程成绩一般的达到70%,数据说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企业反应新进学员的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依赖性强、不善于独立思考和自主发现问题,更不用主动解决问题了。
化工行业是一个涉及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大行业,化工生产的过程是一项需要多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配合、相互交流与协作才能完成的庞大的系统工程。工程上是借助于图纸作为交流工具,可以说图是一种工程语言。设计人员通过图纸传递他的思路及意图,生产中看懂图纸是一项基本技能。化工生产装置的建设无论是设计、制造,还是安装施工,均离不开工程图样;装置的开停车、设备检修、技术改造,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组织与调度,也离不开工程图样;化工新产品的研发,也同样离不开工程图样。工程图是进行化工过程研究,生产装置的设计、制造、安装施工必需的技术文件,也是化工企业的生产组织与调度、技术改造与过程优化,以及工程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熟悉和了解化工生产过程必需的技术参考资料。因此,识图是必备的一项技能。
2 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
2.1 课程建设的方法
首先通过对化工企业、生产各岗位上的一线操作者进行调研,选择典型的化工产品的实际生产工艺作为教学主线,并依据生产流程将整体过程分解,便于学生吸收。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设计应该突出学生的地位,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要时刻跟踪教学过程,对这种多样化、逻辑性较强的和自主性较强的学习方法达到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时对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修改,力求达到较满意的效果。
2.2 教学模式确定
以往的专业课程的教学多为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传递,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其主要弊端是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不平衡,教师单方面的灌输教学模式还造成学生的主观学习积极性不高。本课程将通过“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的新模式,将实际问题带入课堂,并通过实例、或者模拟操作过程激发和培养学生自己提问、自己分析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课程将模拟化工厂工作场景,创建一个虚拟的低温甲醇洗工段,布置生产任务。创建的生产环境里,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都进行改变。教师作为生产负责人,目前负责新工人培训;学生是新分到车间的员工,先进行培训,采用“工学结合”的行动导向模式,实施项目化教学方法,使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授课过程中注重工作岗位技能培养,整个教学过程模拟将后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在学校就能够提前进行上岗培训。
我们正在建立网上交流平台,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学生除可以在网上参考一些教学资料外,还可以在网上完成或上交作业、查阅考核成绩、查阅课程进度计划和参与教师的课后答疑等。这样可以在课堂之外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更大的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2.3 建立合理的考评体系
《化工识图》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施具体的训练任务,使学生真正地通过“做事”来提高能力、学习知识,因此,考评方式为过程性考评。考评体系为学生自评占到10%、班组成员互评占到20%、教师评价占到70%。让学生重视能力的培养。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无论是专业理论知识结构,还是现场操作技能都能够展示出较高的素养和水平。
3 结语
随着煤化工生产对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化工识图》专业课程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化工识图》是一门与生产实践联系较紧密的课程,而且内容庞杂,因此,在学习中不但要从实际出发,注重科学性和适用性相结合,尽量多练习,还要适时去工厂进行参观、学习,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标志着识图由图纸向工厂实际流程认识的转变,为学生以后工作过程中能更好的看图,看流程,懂得生产工艺做好准备,进一步缩短了学生与工作岗位的距离。
参考文献
[1] 程荣福.浅论高等职业教育教材改革与建设[Z].
[2] 彭国丽.浅谈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室管理[J].化工时刊,2006,10: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