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本文将从物理演示实验,学生设计实验和增加课外实验等教学方法的实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物理实验创新能力措施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造性思维是指认识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下,以头脑中已有的信息为材料,通过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借助于想象与联想,直觉与灵感等,以渐进性或突发性形式对头脑中的现有知识和信息进行新的加工组合,从而产生新观点、新设想的过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新课程体系中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我认为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提问、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联想能力、展开科技兴趣活动等几条途径来实施。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1.实际实验的开展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校在每个学期内,要完相当数量的物理实验。但实际上,有很多实验并没有完成,物理实验教学也没有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没有实际开展。而进行过操作的物理实验,由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设备的原因,没能达到预期效果。
2.教师对物理实验教学认识不足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演示实验都由教师操作,实验方法和实验形式都很单一,学生也体会不到实验的乐趣,学生完全是旁观者。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教学法方案也缺乏新的设计,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认识不足,不注重做实验,而是讲实验。
3.实验课堂缺乏吸引力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应指导学生积极进行实践活动。如果在实际实验中,都由教师包办,那么学生得不到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的机会。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一个班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做同一个实验,这种程序化的,恪守常规的实验操作,无法吸引学生,也就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创新则无从谈起。
面对物理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要营造一个能充分满足学生参与动手操作,学习探究的实验氛围,让学生在充满挑战、困难、成功的物理环境里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一)学生参与演示实验
物理实验具有生动鲜明的特点,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有必要通过物理现象,物理实验等方面引起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好奇心。让学生参与到演示实验中来,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然后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并且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产生?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原因,验证原理。
例如,在做“探究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实验时,选择观察海波和石蜡的熔化。教师先向学生介绍实验的材料海波和石蜡,和实验的装置。教师提出问题:
(1)熔化是在什么样条件下发生?(2)熔化的过程具有有什么特点?(3)不同物质熔化的过程相同吗?(4)熔化过程中温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在实验之前有自己的猜想和假设。猜想只要加热就会使海波和石蜡熔化,都会随着加热海波和石蜡的温度的升高,而且由固态变化成液态。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用酒精灯加热,观察两种物质的变化,观测温度计的数值变化,出现新的物理现象时动脑筋思考,收集数据。通过整个实验过程,会得出海波的熔点为48摄氏度,石蜡熔点在47—64。C,学生也很容易理解了不同物质的熔化过程不同,不同物质熔化时有各自的特点。通过学生参与实验过程,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二)训练直觉思维,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能作出伟大的发现。”直觉猜测是创造性活动的起点,科学家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来自于他们的直觉。直觉对于新出现的现象或事物,能未经严密的逻辑程序,直接地认识到其内在本质或规律,是一种认识过程的突变、升华,当然直觉必须以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学习电路这一节中,在讲解串、并电路时,可制作二个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暗箱,分别让两只灯串联和并联,然后分别拿掉其中一只,根据出现的现象,训练学生的猜想能力。
(三)充实课外活动,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
课外科技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它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及良好的情绪和环境。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和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地、自主地发展。因此,课外活动要讲究内容的丰富、新颖,形式的多样,方法的灵活,如举办“鸡蛋碰地球”的比赛,用什么办法使鸡蛋从六楼扔下不破碎,从而发动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还可布置适当的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动脑、动手,多思、多做,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使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观察课内教学所不曾看出的道理,去领悟课内教学所来不及深透的奥秘,去触摸课内教学所无法取的东西,如用普通的矿泉水瓶就可以验证液体压强、气体压强,在瓶上不同的高度用针扎几个小孔,装满水,用瓶盖盖住,水不射出,打开瓶盖,水就射出,不同高度,射程不同,如果把瓶子从三楼自由落下,在下落过程中,瓶中的水也不会流出,从而引发学生对这些现象的思考。通过小制作和小实验等物理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动脑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还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技能。
三、总结
综合以上物理实验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方法的改进,为学生营造了良好创新学习氛围。教师在物理课堂展开实验教学也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科学素养的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掌握基本物理知识的同时,通过参与实际实验,积极设计实验,主动进行课外实验,在实验中得到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物理实验创新能力措施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造性思维是指认识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下,以头脑中已有的信息为材料,通过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借助于想象与联想,直觉与灵感等,以渐进性或突发性形式对头脑中的现有知识和信息进行新的加工组合,从而产生新观点、新设想的过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新课程体系中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我认为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提问、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联想能力、展开科技兴趣活动等几条途径来实施。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1.实际实验的开展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校在每个学期内,要完相当数量的物理实验。但实际上,有很多实验并没有完成,物理实验教学也没有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没有实际开展。而进行过操作的物理实验,由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设备的原因,没能达到预期效果。
2.教师对物理实验教学认识不足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演示实验都由教师操作,实验方法和实验形式都很单一,学生也体会不到实验的乐趣,学生完全是旁观者。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教学法方案也缺乏新的设计,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认识不足,不注重做实验,而是讲实验。
3.实验课堂缺乏吸引力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应指导学生积极进行实践活动。如果在实际实验中,都由教师包办,那么学生得不到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的机会。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一个班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做同一个实验,这种程序化的,恪守常规的实验操作,无法吸引学生,也就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创新则无从谈起。
面对物理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要营造一个能充分满足学生参与动手操作,学习探究的实验氛围,让学生在充满挑战、困难、成功的物理环境里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一)学生参与演示实验
物理实验具有生动鲜明的特点,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有必要通过物理现象,物理实验等方面引起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好奇心。让学生参与到演示实验中来,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然后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并且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产生?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原因,验证原理。
例如,在做“探究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实验时,选择观察海波和石蜡的熔化。教师先向学生介绍实验的材料海波和石蜡,和实验的装置。教师提出问题:
(1)熔化是在什么样条件下发生?(2)熔化的过程具有有什么特点?(3)不同物质熔化的过程相同吗?(4)熔化过程中温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在实验之前有自己的猜想和假设。猜想只要加热就会使海波和石蜡熔化,都会随着加热海波和石蜡的温度的升高,而且由固态变化成液态。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用酒精灯加热,观察两种物质的变化,观测温度计的数值变化,出现新的物理现象时动脑筋思考,收集数据。通过整个实验过程,会得出海波的熔点为48摄氏度,石蜡熔点在47—64。C,学生也很容易理解了不同物质的熔化过程不同,不同物质熔化时有各自的特点。通过学生参与实验过程,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二)训练直觉思维,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能作出伟大的发现。”直觉猜测是创造性活动的起点,科学家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来自于他们的直觉。直觉对于新出现的现象或事物,能未经严密的逻辑程序,直接地认识到其内在本质或规律,是一种认识过程的突变、升华,当然直觉必须以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学习电路这一节中,在讲解串、并电路时,可制作二个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暗箱,分别让两只灯串联和并联,然后分别拿掉其中一只,根据出现的现象,训练学生的猜想能力。
(三)充实课外活动,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
课外科技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它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及良好的情绪和环境。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和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地、自主地发展。因此,课外活动要讲究内容的丰富、新颖,形式的多样,方法的灵活,如举办“鸡蛋碰地球”的比赛,用什么办法使鸡蛋从六楼扔下不破碎,从而发动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还可布置适当的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动脑、动手,多思、多做,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使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观察课内教学所不曾看出的道理,去领悟课内教学所来不及深透的奥秘,去触摸课内教学所无法取的东西,如用普通的矿泉水瓶就可以验证液体压强、气体压强,在瓶上不同的高度用针扎几个小孔,装满水,用瓶盖盖住,水不射出,打开瓶盖,水就射出,不同高度,射程不同,如果把瓶子从三楼自由落下,在下落过程中,瓶中的水也不会流出,从而引发学生对这些现象的思考。通过小制作和小实验等物理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动脑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还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技能。
三、总结
综合以上物理实验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方法的改进,为学生营造了良好创新学习氛围。教师在物理课堂展开实验教学也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科学素养的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掌握基本物理知识的同时,通过参与实际实验,积极设计实验,主动进行课外实验,在实验中得到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