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体外反搏治疗仪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的观察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939639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小脑电刺激仪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0例治疗组、20例对照组,两组均接受阿司匹林肠溶片康血小板聚集及改善循环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治疗。采用Fugy-Meyer(FM)运动功能评分法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Bathel指数(BI)评分进行功能测定。结果:治疗组FM、BI、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体外反搏治疗仪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阿司匹林肠溶片;体外反搏;急性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1-0226-01
  脑梗死是在长期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而出现,占所有急性脑血管病的70%左右,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的特点。近年来脑梗死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低龄化趋势,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为了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2013年起我科对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体外反搏治疗仪治疗急性脑梗死,明显提高了患者的康复效果,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所有病例均为我科住院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疾病会议标准[1],并经头部CT或MRI证实。有明确神经功能定位体征,且神志清楚者,脑出血、脑血管畸形、遗传病、精神病患者等不入选,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4.68±6.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组成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1)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阿司匹林肠溶片0.3/qd,7天为一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2)治疗组在进行上述治疗的同时,加用深圳市健搏医疗器械开发公司生产的体外反搏治疗仪进行治疗,每次治疗30分钟,7天为一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仪器参数设置:模式2、频率120Hz、强度100-120%。
  1.3 疗效评价方法 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2]、BI[3]及FM[4]评分,评定治疗后两组的效果。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分别对治疗组及对照组NIHSS评分、BI及FM評分进行t检验。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BI及FM评分及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阿司匹林肠溶片组(31.68±4.52)分,阿司匹林肠溶片+体外反搏治疗组(28.52±5.03)分.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相比,t=2.05,P<0.05,有统计学差异,提示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的FM评分比较,t=3.3,P<0.05,两组的BI评分比较t=4.13,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提示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如不及时配合康复治疗,将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言语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表明,采用早期体外反搏的康复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明显好转,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阿司匹林肠溶片为当前临床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使TXA2合成减少,从而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多项研究表明早期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可以降低致死率及致残率。体外反搏治疗, 是在心脏的舒张期, 通过其脉动气流,经气管进入紧束在肢体治疗部位上气囊的气室,气囊随着压力的上升对肢体进行大面积的挤压、按摩,使四肢臀部血液回流心脏, 从而主动脉获得足够回心血量, 使主动脉舒张压升高。一方面通过增加冠状动脉供血, 提高心肌收缩力, 增加心输出量, 从而增加脑血流量; 另一方面, 通过打开吻合支,促进侧枝血液循环,从而增加缺血半暗区的供血量,改善和恢复神经功能的作用。体外反搏治疗仪无副作用, 无创伤性, 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 燕铁斌.日常生活活动评定及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3,8(5):235-236.
  [4] 高谦,卓大宏.一种新的脑卒中患者活动功能评测方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4,9(6):24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后应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人工流产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人工流产后均应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加用戊酸雌二醇和醋酸甲羟孕酮序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阴道流血时间以及月经复潮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宫腔粘连病例,与对照组的11.67%比较差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无抽搐电休克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间入住我院的44例有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4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氟西汀治疗,疗程均为6周,应用HAMD评分标准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组有效率90.4﹪,口服氟西汀组有效率85.7﹪,无抽搐电休克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思密达联合金双歧在治疗儿童腹泻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儿童腹泻治疗的患儿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患儿,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思密达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金双歧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大便好转时间,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和腹痛消失时间等均明显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非麻醉与麻醉进行胃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理收集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80例胃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麻醉,对照组给予非麻醉。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麻醉检查过程中呼吸、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出现下降的情况较为明显,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检查成功率为100%,对照组检查成功率为95%,观察组成功率高于对
期刊
摘要:目的:对剖宫产全麻诱导使用瑞芬太尼对新生儿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11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成普通全麻组(A组,50例)和瑞芬太尼全麻组(B组,60例),比较两组产妇和新生儿的情况。结果:但两组新生儿的脐带血气分析于Apgar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瑞芬太尼进行剖宫产全麻诱导安全性均较高,对新生儿基本无影响。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应用异丙酚实施无痛胃肠镜检查的临床价值及体会。方法:整理收集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26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接受丙泊酚联合芬太尼行麻醉进行胃肠镜检查;B组接受丙泊酚联合氯胺酮行麻醉进行胃肠镜检查。观察患者苏醒时间、离院时间、BP、HR、SpO2及不良反应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胃肠镜检查。两组患者检查后HR、BP、SpO2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总IgE和嗜酸性粒细胞检测在皮肤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1-2014年我科治疗的74例过敏性皮炎和特应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疾病情况将患者分为6组,其中1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共7组。测定7组患者的血清IgE含量和嗜酸性粒细胞数。结果:健康组的血清总IgE含量和嗜酸性粒细胞数分别为347.5±129.8和(106.4±47.8)×106/L。除过敏性紫癜患者的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新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标准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治疗组和普通治疗组,研究组每周治疗2次,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总疗程均为5周。两组患者分别于入组时、治疗后不同周别进行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以及评估。结果:从治疗后第2周末开始, 普通药物治疗分值下降大,组分值下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药物治疗后可自行恢复。结论: 服用新型药物治疗具有显效快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纳洛酮在治疗急性海洛因中毒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急性海洛因中毒患者首选纳洛酮治疗,同时进行供氧和补液支持治疗。结果:60例患者中,28得到了治愈,2例死亡,抢救成功率达到了64.1%。结论:纳洛酮在治疗急性海洛因中毒中效果很好。  关键词:纳洛酮;急性;重度;海洛因;中毒  【中图分类号】R781.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1-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热毒宁注射液与阿奇霉素合用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97.62%,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两组患者同时进行祛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