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石油行业受国际环境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持续有效发展受到严峻的考验。针对企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变革思维,创新工作思路,改进方式方法,不断优化生产经营建设及人力资源优化资源,推进信息化建设。此论文主要针对如何提高注汽质量进行了探索。
1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过程控制体系
以标准为基础,抓好技术质量及指标管控。目前,网络信息覆盖面广,热采行业标准、注汽系统技术质量监督标准等信息资源丰富。中心在质量管理方面,结合相关标准,建立“三合一”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了中心注汽监督、基层互检、基层自检、班组互查的4级“金字塔”质量督查体系,实施质量节点闭环控制。严格生产环节基础管理,通过标准化操作规程的落实、设备维护保养、参数监查等手段,实现指标运行的“三个确保”:确保设备参数在标准范围内运行、确保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可控、确保实时注汽技术指标达标。
以网络为依托,抓好质量管理过程管控。利用中石化油田企业计量管理系统,抓好计量器具的管理工作。为安全精准高质注汽打下坚实基础。为实现注汽工艺的全过程跟踪监控,管理中心狠抓源头数据管理,制定三大类计量器具管理方案,注重细节管理,严格盘查水、电计量器具和锅炉检测仪器仪表,先后维修更换水流量计5台,天然气流量计3台,校验压力表330台次,在用仪表校验合格率100%,确保了注汽生产源头数据的精准录入。
利用数据远传技术,强化设备运行参数管控。注汽锅炉运行过程中,通过数据远传技术,对水质情况、锅炉燃烧状况、对流段入口温度范围、烟温等参数进行督查。及时分析判断异常数据,做好运行参数调整,保持设备的经济高效运行。
利用单井蒸汽计量技术,提升注汽质量。严把蒸汽计量关,针对 注汽站一炉多注的工艺特点,更新了化学蒸汽驱等干度分配器的8台蒸汽计量装置,并购置8台单井计量装置,以实现注汽工艺的全过程跟踪监控,确保蒸汽注入的质量和数量,提高稠油热采油汽比。
运用“大数据”,强化设备节能管理。利用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等平台,加强设备运行数据分析应用,针对中心600余台设备的利用率、运行时率及新度系数等参数进行月度定期分析,优化设备资源配置,2017年共报废设备8台,上报调剂设备3台等。同时,强化设备技术改造,优选经济适用设备,替代高耗能设备6台,确保设备节能高效运行。
完善基层资料应用平台,做好运行把关。技术管理室在班组建立专业化运行资料,基层通过机泵设备运转记录、设备技术档案,对设备的运转时数、存在问题进行及时记录,作为设备定期保养及故障判断的有效依据。充分利用设备管理平台,汇总各基层单位主要及附属设备的运行時率、维护保养周期及能耗情况,与现场与资料的检查相结合,做好数据核查与结合对比,强化设备维护保养跟踪督查。
2要建立完善的经营管理过程控制
全方位全过程的进行预算管理,牢牢把握成本控制关键点。充分利用胜利油田分公司经济产量效益评价决策平台,抓好预算管理工作,在全面预算控制的基础上,加大对重点成本的运行管理力度。在成本控制管理中,实行“目标-责任-考核”三位一体管理办法。重点加强材料费、水电费、维修费、运费等费用的管理,盘活 资产,创新成本管理方法,通过细化管理、挖潜增效、技术革新等牢牢把握成本控制关键点。
深入开展“争杯夺旗”劳动竞赛活动,精细基础管理工作。围绕加快方式转变,提高质量效益工作目标,结合“三转三创”主题活动,深入开展“争杯夺旗”劳动竞赛活动,营造对标提升、提质增效、从严管理的良好氛围。每季度评选一次。主要是评出“一杯、三旗”,即:“质量安全优胜杯、红旗注汽队、红旗班组、红旗设备”。 得分构成主要由采油厂检查(40%)、中心月度检查(20%)、季度岗检(40%)三部分组成。在中心主页进行公示。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更好地激发了各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各单位以先进为榜样,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管理水平。
优化人力资源,完善外部创效机制。充分利用中国石化SAP-HR系统,抓好人力资源优化工作。①做好人力资源内部优化。结合各队工作量不均衡和人员结构现状,对人员进行灵活调整,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内部挖潜。②规范退出机制,精干员工队伍。做好短期离岗、提前退休或内部退养等相关工作,鼓励优化下来的人员进行劳务输出创效。
做好资产内部挖潜,盘活 资产。充分利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抓好资产优化工作。摸清中心闲置、报废资产存量及状况,核实资产价值、质量和属性,真实、完整地反映中心无效、低效资产状况,以进一步进行存量资产的优化配置及精简资产规模。优化资产,把无用的资产盘出去,把低效资产有效的利用,从而降低 成本。 。
通过以上做法,我们的生产工作实现高效运行,保障了注汽任务的有效完成。使生产衔接更加紧密,注汽业务管理更加精细。重点维修项目得到有效落实,实现了注汽维修工作的提速。实现资料共享,加快技术应用创新发展速度。建立了以技术管理室为核心的,各队技术骨干与技术力量为基础的技术资源管理体系,实现技术攻关、领题攻关、故障排除、技术进步一体化,技术力量进行适当调配,逐步实现了资源共享、技术共享、创新成果共享,加快了新技术创新升级的步伐。运行指标保持了高质量。常规锅炉平均注汽干度75.1%,高干度注汽锅炉平均干度85.3%,过热锅炉平均干度97.8%,干度合格率100%,水质合格率100%,资料全准率100%。
1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过程控制体系
以标准为基础,抓好技术质量及指标管控。目前,网络信息覆盖面广,热采行业标准、注汽系统技术质量监督标准等信息资源丰富。中心在质量管理方面,结合相关标准,建立“三合一”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了中心注汽监督、基层互检、基层自检、班组互查的4级“金字塔”质量督查体系,实施质量节点闭环控制。严格生产环节基础管理,通过标准化操作规程的落实、设备维护保养、参数监查等手段,实现指标运行的“三个确保”:确保设备参数在标准范围内运行、确保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可控、确保实时注汽技术指标达标。
以网络为依托,抓好质量管理过程管控。利用中石化油田企业计量管理系统,抓好计量器具的管理工作。为安全精准高质注汽打下坚实基础。为实现注汽工艺的全过程跟踪监控,管理中心狠抓源头数据管理,制定三大类计量器具管理方案,注重细节管理,严格盘查水、电计量器具和锅炉检测仪器仪表,先后维修更换水流量计5台,天然气流量计3台,校验压力表330台次,在用仪表校验合格率100%,确保了注汽生产源头数据的精准录入。
利用数据远传技术,强化设备运行参数管控。注汽锅炉运行过程中,通过数据远传技术,对水质情况、锅炉燃烧状况、对流段入口温度范围、烟温等参数进行督查。及时分析判断异常数据,做好运行参数调整,保持设备的经济高效运行。
利用单井蒸汽计量技术,提升注汽质量。严把蒸汽计量关,针对 注汽站一炉多注的工艺特点,更新了化学蒸汽驱等干度分配器的8台蒸汽计量装置,并购置8台单井计量装置,以实现注汽工艺的全过程跟踪监控,确保蒸汽注入的质量和数量,提高稠油热采油汽比。
运用“大数据”,强化设备节能管理。利用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等平台,加强设备运行数据分析应用,针对中心600余台设备的利用率、运行时率及新度系数等参数进行月度定期分析,优化设备资源配置,2017年共报废设备8台,上报调剂设备3台等。同时,强化设备技术改造,优选经济适用设备,替代高耗能设备6台,确保设备节能高效运行。
完善基层资料应用平台,做好运行把关。技术管理室在班组建立专业化运行资料,基层通过机泵设备运转记录、设备技术档案,对设备的运转时数、存在问题进行及时记录,作为设备定期保养及故障判断的有效依据。充分利用设备管理平台,汇总各基层单位主要及附属设备的运行時率、维护保养周期及能耗情况,与现场与资料的检查相结合,做好数据核查与结合对比,强化设备维护保养跟踪督查。
2要建立完善的经营管理过程控制
全方位全过程的进行预算管理,牢牢把握成本控制关键点。充分利用胜利油田分公司经济产量效益评价决策平台,抓好预算管理工作,在全面预算控制的基础上,加大对重点成本的运行管理力度。在成本控制管理中,实行“目标-责任-考核”三位一体管理办法。重点加强材料费、水电费、维修费、运费等费用的管理,盘活 资产,创新成本管理方法,通过细化管理、挖潜增效、技术革新等牢牢把握成本控制关键点。
深入开展“争杯夺旗”劳动竞赛活动,精细基础管理工作。围绕加快方式转变,提高质量效益工作目标,结合“三转三创”主题活动,深入开展“争杯夺旗”劳动竞赛活动,营造对标提升、提质增效、从严管理的良好氛围。每季度评选一次。主要是评出“一杯、三旗”,即:“质量安全优胜杯、红旗注汽队、红旗班组、红旗设备”。 得分构成主要由采油厂检查(40%)、中心月度检查(20%)、季度岗检(40%)三部分组成。在中心主页进行公示。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更好地激发了各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各单位以先进为榜样,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管理水平。
优化人力资源,完善外部创效机制。充分利用中国石化SAP-HR系统,抓好人力资源优化工作。①做好人力资源内部优化。结合各队工作量不均衡和人员结构现状,对人员进行灵活调整,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内部挖潜。②规范退出机制,精干员工队伍。做好短期离岗、提前退休或内部退养等相关工作,鼓励优化下来的人员进行劳务输出创效。
做好资产内部挖潜,盘活 资产。充分利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抓好资产优化工作。摸清中心闲置、报废资产存量及状况,核实资产价值、质量和属性,真实、完整地反映中心无效、低效资产状况,以进一步进行存量资产的优化配置及精简资产规模。优化资产,把无用的资产盘出去,把低效资产有效的利用,从而降低 成本。 。
通过以上做法,我们的生产工作实现高效运行,保障了注汽任务的有效完成。使生产衔接更加紧密,注汽业务管理更加精细。重点维修项目得到有效落实,实现了注汽维修工作的提速。实现资料共享,加快技术应用创新发展速度。建立了以技术管理室为核心的,各队技术骨干与技术力量为基础的技术资源管理体系,实现技术攻关、领题攻关、故障排除、技术进步一体化,技术力量进行适当调配,逐步实现了资源共享、技术共享、创新成果共享,加快了新技术创新升级的步伐。运行指标保持了高质量。常规锅炉平均注汽干度75.1%,高干度注汽锅炉平均干度85.3%,过热锅炉平均干度97.8%,干度合格率100%,水质合格率100%,资料全准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