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星星:请详细说出你的个人的文学观念。
闫文盛:对我来说,文学是建基于现实生存之上的闪电之光。当然,通俗之讲,文学是人学,这本来也对,只是过于笼统了。我希望文学能够更为直接地切入光线本身,它用以表达光线的生成、发展和延伸的过程。其艺术之魅集聚于这个复杂的历程中,如果穿透玄虚的经验而至于理解力的洞达、通透,则文学之存在就非常有意义了。我想说,我所表达的乃是对于文学经典的见解。现在,我们所面对的信息太多了,所以有必要树立更高的标尺,对我们的阅读及文学从业者进行严格的汰选。我们应该在文学与非文学之间划分一个界限,它无关正确与否,只涉及闪电的亮度,那些含混和残缺,深度不够的写作,我觉得就近于伪文学。
星星:相对于散文、诗歌和小说,你对散文诗如何定位?
闫文盛:我心中没有确切的散文诗的概念。我只是喜欢昌耀的诗歌,我推崇他的大诗歌观。如果真有必要界定散文诗,我认为仍然得偏于“诗”,它的内核要更为精粹和集约,但形式上可以放松一些。分行或不分行都非其本质,只是,我们有时囿于惯性,会借助一些常规的表达,但也因此容易把它写小,模式化了,我觉得这很不好。我不喜欢过于“像”的东西,中规中矩,边界鲜明。文学不应该是这样的。我理想中的写作,应该有冒犯之心。而大作品的内在之义,就是“我”为主体,从“我”做起,发散无限。我希望能写出独立的品格,借以区分其他,所以,相对于其他文体,我宁愿将散文诗定位于敞开的寓意廓大的诗歌,它不应该追求形式的过分严谨,而重在将诗歌的营养种在汉语的随意性和爆发力之中。
星星:散文和诗歌如何有机结合?
闫文盛:散文之文笔佳妙,融汇以对诗歌内在张力的捕捉,容易使作家笔下的文字变成一个质地优秀的文本。当然,我们不能“作”,我们得像淘金一般畅想内心与万物,因此,到了我们的笔下,那些文字就是活物。僵死的文字肯定是对语言的破坏。这并非只事关才情,它可能还与一个人的内在气质、文学野心以及对人世的体察大有关联。散文与诗的结合像一个人的各个侧面之间的位移与转换,应该把握动作的协调和力道的均衡,当然,可以有破坏性和断裂感,但一定不是盲目的动作,而是上帝之“手”“眼”并用后的结果。
星星:请谈谈你个人从事文学创作的现实基础和终极理想。
闫文盛:关于文学创作,现在是我的本业。在希望获得这一个所谓的“现实基础”的过程中发生了太多内心的曲折变幻,迄今已无法一一尽述。我只是想表达作为一个准备将一生光阴付诸于文学创作的从业者,我在文学上的终极理想是:写出至少一本可以代表自己所有思考和文学探索的著作。我目前自然已在做着这样的工作,我创作了一部长达三十六万字的长卷散文《主观书》(已经完成三卷),我的计划是:至少将它写到一百万字。总之,对我来说,它应该是一个全新的文本。我更希望的是:对中国文学来说,它也成为一个全新的文本。
星星:你关注其他人的写作吗?你内心更倾向于哪种文体?
闫文盛:当然,我会关注经典作家。我内心更倾向于創造一种四不象的东西,我希望以这样的探索来考察我们对于文学边界的理解。我想,文学要打通和融汇,文体的束缚有时是亟需被破除的。
闫文盛:对我来说,文学是建基于现实生存之上的闪电之光。当然,通俗之讲,文学是人学,这本来也对,只是过于笼统了。我希望文学能够更为直接地切入光线本身,它用以表达光线的生成、发展和延伸的过程。其艺术之魅集聚于这个复杂的历程中,如果穿透玄虚的经验而至于理解力的洞达、通透,则文学之存在就非常有意义了。我想说,我所表达的乃是对于文学经典的见解。现在,我们所面对的信息太多了,所以有必要树立更高的标尺,对我们的阅读及文学从业者进行严格的汰选。我们应该在文学与非文学之间划分一个界限,它无关正确与否,只涉及闪电的亮度,那些含混和残缺,深度不够的写作,我觉得就近于伪文学。
星星:相对于散文、诗歌和小说,你对散文诗如何定位?
闫文盛:我心中没有确切的散文诗的概念。我只是喜欢昌耀的诗歌,我推崇他的大诗歌观。如果真有必要界定散文诗,我认为仍然得偏于“诗”,它的内核要更为精粹和集约,但形式上可以放松一些。分行或不分行都非其本质,只是,我们有时囿于惯性,会借助一些常规的表达,但也因此容易把它写小,模式化了,我觉得这很不好。我不喜欢过于“像”的东西,中规中矩,边界鲜明。文学不应该是这样的。我理想中的写作,应该有冒犯之心。而大作品的内在之义,就是“我”为主体,从“我”做起,发散无限。我希望能写出独立的品格,借以区分其他,所以,相对于其他文体,我宁愿将散文诗定位于敞开的寓意廓大的诗歌,它不应该追求形式的过分严谨,而重在将诗歌的营养种在汉语的随意性和爆发力之中。
星星:散文和诗歌如何有机结合?
闫文盛:散文之文笔佳妙,融汇以对诗歌内在张力的捕捉,容易使作家笔下的文字变成一个质地优秀的文本。当然,我们不能“作”,我们得像淘金一般畅想内心与万物,因此,到了我们的笔下,那些文字就是活物。僵死的文字肯定是对语言的破坏。这并非只事关才情,它可能还与一个人的内在气质、文学野心以及对人世的体察大有关联。散文与诗的结合像一个人的各个侧面之间的位移与转换,应该把握动作的协调和力道的均衡,当然,可以有破坏性和断裂感,但一定不是盲目的动作,而是上帝之“手”“眼”并用后的结果。
星星:请谈谈你个人从事文学创作的现实基础和终极理想。
闫文盛:关于文学创作,现在是我的本业。在希望获得这一个所谓的“现实基础”的过程中发生了太多内心的曲折变幻,迄今已无法一一尽述。我只是想表达作为一个准备将一生光阴付诸于文学创作的从业者,我在文学上的终极理想是:写出至少一本可以代表自己所有思考和文学探索的著作。我目前自然已在做着这样的工作,我创作了一部长达三十六万字的长卷散文《主观书》(已经完成三卷),我的计划是:至少将它写到一百万字。总之,对我来说,它应该是一个全新的文本。我更希望的是:对中国文学来说,它也成为一个全新的文本。
星星:你关注其他人的写作吗?你内心更倾向于哪种文体?
闫文盛:当然,我会关注经典作家。我内心更倾向于創造一种四不象的东西,我希望以这样的探索来考察我们对于文学边界的理解。我想,文学要打通和融汇,文体的束缚有时是亟需被破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