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俚曲集》女性称谓的文化透视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s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聊斋俚曲集》中的女性称谓众多,可分为亲属称谓与社会称谓两类,极富特色的女性称谓亦不在少数。通过分析《聊斋俚曲集》的女性称谓,人们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特点以及女性的生存境况,更好地了解这些女性称谓所展现的历史文化内涵。
  《聊斋俚曲集》创作于明末清初,其中各色人物齐全,人物称谓丰富。《聊斋俚曲集》中的女性称谓更是鲜活生动,展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特点。基于此,本文从女性称谓入手,通过分析女性称谓,剖析当时社会的文化特点。
  一、特殊女性称谓
  (一)亲属称谓
  1.姑
  《禳妒咒》第二十七回:“他翁姑虔诚念佛,不免与他解释。”在此处,“姑”便是对江城婆婆的称呼。《说文解字》记载:“姑,夫母也。”“姑”常与“翁”同时出现,“翁姑”即“翁婆”之意。此外,“姑妇曲”之“姑”也作“婆婆”解。
  2.親娘
  《姑妇曲》第一段:“珊瑚两眼泪撒撒,说娘方才怒气加,亲娘呀,我还不知是为嗄。”
  《慈悲曲》第五段:“我若是欺哄亲娘,头顶上自有灵神,娘呀,何必你酸困?”
  以上两个句子中都有“亲娘”这一称呼,虽然带有“亲”字,但皆非称呼母亲,而是一个用以称呼婆婆,一个用以称呼继母,这反映了复杂的人际关系下,说话者的讨好与无奈。
  (二)社会称谓
  1.科子
  《慈悲曲》第三段:“那科子把那孩子朝打夕骂,昨日跳了井里,几乎死了。”
  《国语辞典》记载,科子指即私娼。元代关汉卿的《救风尘》中有此用法:“不问官妓私科子,只等有好的来你客店里,你便来叫我。”另外,用“科子”进行詈骂时,除了可以直接詈骂指称的对象,还可以詈骂其母,以加强贬损之意。例如,《磨难曲》第十五回:“老婆子骂道贼科子生的,可杀了人了!”
  2.彩女
  《增补幸云曲》第一回:“万岁离了销金帐,前后走宫娥彩女,混江龙驾出朝纲。”此句中,“彩女”指身份较低的宫女。南北朝鲍照的《代淮南王》中亦有此用法:“紫房彩女弄明珰,鸾歌凤舞断君肠。”
  3.虔婆和老虔婆
  《增补幸云曲》第九回中,“六哥取出金钱,递与虔婆”以及“老虔婆心里乖,不重客只重财,低袖多捘拜两拜”。
  “虔婆”是中国古代传统女性职业“三姑六婆”中一种,指开设秦楼楚院的妇人。用作称谓时,“虔婆”有两种含义,一为贼婆,这是骂老妇人的话;二为开设妓院的老鸨。在《聊斋俚曲集》中,“虔婆”均指开设妓院的老鸨,亦可作“老虔婆”。
  二、女性称谓的文化内涵
  (一)社会特点
  1.四海一家
  自秦朝建立,“家天下”的政治体制便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发展而贯穿社会始终。为了将难以割舍的血缘关系延伸至家国治理之中,反映宗法社会特点的亲属称谓逐渐外化,形成了拟亲属称谓语体系。
  拟亲属称谓语在南北朝时已出现,例如《宋书·刘敬宣传》:“敬宣惧祸及,以告高祖。高祖笑曰:‘但令老兄平安,必无过虑。’”拟亲属称谓语反映了汉民族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
  在《聊斋俚曲集》中,拟亲属称谓按年龄可分为对年轻女性的称谓和对年长女性的称谓两类,皆符合汉民族重视亲属关系的文化心理,体现了中国人情社会的特点。例如,在《姑妇曲》第一段中,老王婆子将休书递给珊瑚时,称珊瑚为“俺大嫂”,这时的“大嫂”不是指大哥的妻子,而是对已婚女性的尊称。
  2.贵贱有等
  在封建社会,人有尊卑贵贱之分,主仆关系是最好的体现。在《聊斋俚曲集》中,表仆人的称谓与表主人的称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二者构成的主仆关系本身已是尊卑的体现。并且,在这两类称谓中,按年龄还可以对主仆称呼进行细分,例如,人们称年老的仆人为“老婆子”,而称年老的主人为“老太太”;称年轻的仆人为“丫头”,而称年轻的主人为“小姐”。在仆人的职业称谓中,一般的仆人与宫中的仆人的称谓也是不同的。这些称谓的差异源于等级分明的社会制度,体现了贵贱有等的社会特点。
  长幼有序指的是年长者和年幼者之间的尊卑关系。《聊斋俚曲集》中的排行称谓语亦体现了这样的社会特点。例如,在《增补幸云曲》中,宣武院的两位花魁分别被称为“小大姐”与“小二姐”,二人虽不是亲姐妹,但在同一环境中,便需要分出大小关系。在表身份的属性称谓语中,如老太太、太太、夫人、小姐等亦可以体现出长幼分明、贵贱有别的社会特点。
  3.神话传说
  中国古代流传着很多神话传说。在流传过程中,有些神话人物逐渐演变成受人们顶礼膜拜的神灵。作为一部用俚语写成的通俗作品,《聊斋俚曲集》描写了多种女性神仙角色,生动体现出人们对于神仙的信仰。例如,《蓬莱宴》中的“王母娘娘”“何仙姑”等富有道教色彩的神灵,《富贵神仙》中的狐狸仙“舜华”,《增补幸云曲》中的仙女“云魔女”,以及众多仙姬、仙婢。作者对她们的描写,反映了时人对于神灵的美好期望以及神灵崇拜的朴素思想。
  (二)古代女性的生存境地
  1.主体性的缺失
  姓名称谓语是称谓语中最常见的一种。而在姓名称谓语中,“姓+氏”的称呼方式适用于已婚女子,如“方氏”“赵氏”“于氏”等。其中的“姓”均为夫姓,而非女子的本姓,即“夫姓+氏”。这样的称呼方式体现了女性原本姓名的完全泯灭,使得女子完全成为夫家的附属,反映了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从属地位。
  此外,《聊斋俚曲集》中的“媳妇”“他大妗子”等称谓,体现了称呼视角的转变。例如,“媳妇”一词当“儿媳”用时,是对儿子之妻的称呼;“他大妗子”的称呼,则是以侄子的角度进行的称谓。这种称呼视角的转变不仅反映了女性家庭角色的固化,亦体现了其主体意识的缺失。
  2.艰难的生存境况
  中国古代有“三姑六婆”的说法,指的是民间女性的几种职业。其中,“六婆”指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牙婆是专为富贵人家买卖奴婢、妾侍的人口贩子;师婆是专门画符施咒、请神问命的巫婆;虔婆则是妓院内的鸨母:她们从事的职业均不正当,体现了女性生存空间的狭窄,侧面反映了女性艰难的生存境况。
  通过分析《聊斋俚曲集》中的女性职业称谓,人们可以发现关于女性的职业称谓虽然较为丰富,但皆为仆人、妓女等处于社会底层的工作。以仆人为例,对年轻仆人的称谓要远多于年老仆人,从侧面反映出年轻仆人的普遍,展现了男尊女卑思想下,穷苦女孩的悲惨命运。除仆人外,《聊斋俚曲集》中还涉及众多对妓女的称谓,这真实反映了女性的工作境况,体现了女性的生存困境。
  三、结语
  《聊斋俚曲集》中的女性称谓较为丰富,体现了当时社会中女性称谓的特点。通过对这些女性称谓的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语言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除了上述称谓之外,《聊斋俚曲集》中还有一些女性的自称,如小妮子、奴家、奴婢、妮子、小妃、贱奴、奴等,均具有自谦甚至自贬的语义特点,体现了当时女性对于自我身份的界定,以及女性对于男性强权社会语境的顺应。这类自称现象与上述称谓一起构成了《聊斋俚曲集》庞大的称谓系统。
  (青岛大学)
  作者简介:潘燕妮(1997-),女,山东威海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修辞。
其他文献
君只见琼楼玉宇万家灯  可曾见藏蓝沉甲巡闹城  君只见铁马银戈夜长稳  可曾见披星戴月拿猢狲  君只见横刀立马持金盾  可曾见百万汗血染衣襟  君只见魑魅魍魉皆授首  可曾见泪辞妻儿踏征程  君只见刀山火海逞豪迈  可曾见黑白框里笑音容  君只见论英台上骑花马  可曾见放下青冠两鬓风  警者——  敬天、敬地、敬父母  志言誓為报国恩  敬党、敬国、敬人民  铮铮铁骨铸警魂
期刊
一群鸽子扑棱一声飞起,落在文化广场空旷的台阶上。广场中央,一排巨石雕琢的人像诉说着那段风云突起的历史。平日里热闹的文化广场,此时清静了不少,只有几个慵懒的身影蜷卧在树荫下的草地上。  阳光照着广场,也照着村庄和城市。有了明媚的阳光,大自然就有了蓬勃生机,红土高原上,五月的村庄就有了美丽的色彩,城市就有了诱人的动感。蔚蓝的天空中,几朵白云停下了脚步,然而只是几阵风吹来,白云就急急地离开,消失在辽阔的
期刊
那个静谧的夜晚  海边的无人之地  微风吹过你的鬓发  带来你温和的气息  兰芷般柔软明月笼罩着  似有似无的一层轻纱  月光轻洒 虫儿微鸣  你 一袭白衣  斜倚树旁 轻吹横笛  笛声悠长 悠长  悠长在这汩汩花香  残缺的月光 海上的白浪  还有一个我  交融在你泛着忧郁的  深深的眼底  今晚  我无法入眠  独自一人走到了  走到了这无人之地  月明依舊 浩海无改  可这一切为什么  为什
期刊
《小铃铛的算法人生》是一篇关于互联网消费的小说。“算法”一词是小铃铛人生中的关键词。小说的高潮是机器人男友的出现,这个机器人男友是时代的产物。平台和算法为我们织成一张细密的网,将物品固定在各自的位置,然后随时准备将它们送往该去的地方。在算法体系中生存的我们,渐渐从三维变成了一维,许多人失去了情感、性格、温度,转而变成了保存在数据库里的一个个字节。  现阶段看来,给我们留下古老的文明信息的都是可以留
期刊
胸前 比画一个祈祷  心中却一片苍白  原来 头顶没有神灵  雾林中遇见一只麋鹿  求它 做我的头顶之灵  可是它也在仓皇迷路  林的周围 是无孔的网  困住的不止我和鹿  还有 还有所有布网者  我坦白:我也布过网  但是——没有但是  我的小小城  我的小小城 很小  一天的时间就足以走完  在这里 没有地铁  也没有车水马龙  只有泛着圈圈波光的水面  和明媚的阳光  这里四季如夏  处处是
期刊
一  “洞磨过后上盘坡,亲戚相逢笑语多。最是徐家村子密,鳌头访罢访窠砣。”这是百年前陇上诗人张建描写鳌头的诗句。  鳌头,村名,俗称“鳌头徐家”,在河州万顷塬上,为吾邑望族,代有才人,人丁兴旺。当地民谚云:“上塬嫑打听韩家,下塬嫑打听徐家”,这说明徐家在万顷塬上影响大,可谓人人皆知。  徐姓为伯益之子若木的后裔,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其子若木封地于徐,建立徐国。自洪武,徐氏先祖遣戍河州,由是落居
期刊
混沌初开  黄河之水天上来  九曲十八弯  纵横神州向大海  吻过千座山  亲过万家寨  一路豪情心澎湃  两岸五谷香  船工号子响天外  黄河 我的母亲河呦  吸吮你的乳汁  深爱你的情怀  文明伊始  诗书礼乐放异彩  一脉五千年  华夏家风从未改  播下炎黄种  哺育五色土  生生不息传万代  拥抱五大洲  捧给人间一片爱  黄河 我的母亲河呦  赞叹你的伟大  歌唱你的胸怀  兰花  你从
期刊
望海潮·凄然我  听潮生远 伤凄然我  幾回重到天涯  空朽烂柯 徒悲蚁穴  绿波渐逝浮槎  碎锦曳真花  草木衰零落 摇乱烟霞  剑折秋垄 又年鸣雁唳霜笳  此身老却重华  看高台冻柳 数点啼鸦  当哭汉南 当歌建邺  依依归去谁家  醉里执红牙  长亭辞异客 分赴尘沙  拟把哀声一放 琴瑟各喑哑  夜深读《魏文帝集》  飞鸧泣与韶光死,旨酒佳期两不知。  沈李溶于缃帖字,浮瓜渺作素笺诗。  茕
期刊
当良知克制不了膨胀的欲望时,一个人终将走向毁灭。麦克白投身于欲望的海洋,似远方夜空中一颗星星的坠落,决绝且振聋发聩。  初读《麦克白》是在一个阴雨蒙蒙的初春,冬日的寒气还未褪干净,丝丝凉意打在人的颈间,激起一阵战栗。我总认为这本书应该放在夏天读,在阴沉沉的暴雨来临之前读,伴随着轰天震地的雷声与瓢泼大雨,感受彻底且真切的骚动和惊异。  莎士比亚是位伟大的文学艺术家,他用犀利的目光看破人性的本质——善
期刊
众所周知,斯坦因是世界著名考古学家、语言学家、地理学家和探险家,国际敦煌学开山鼻祖之一。他是今天英国与印度所藏敦煌与中亚文物的主要搜集者,也是最早的研究者与公布者之一,更是饱受争议的考古学家。他的许多著作至今仍是敦煌吐鲁番学研究者的必备书目。  一、多重身份的考古学家  (一)旅行者  1908年,斯坦因一行人来到中国西域进行考古挖掘,将我国大批宝贵的历史文物带到了大英博物馆,令人深感哀痛、惋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