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铃铛的算法人生》是一篇关于互联网消费的小说。“算法”一词是小铃铛人生中的关键词。小说的高潮是机器人男友的出现,这个机器人男友是时代的产物。平台和算法为我们织成一张细密的网,将物品固定在各自的位置,然后随时准备将它们送往该去的地方。在算法体系中生存的我们,渐渐从三维变成了一维,许多人失去了情感、性格、温度,转而变成了保存在数据库里的一个个字节。
现阶段看来,给我们留下古老的文明信息的都是可以留存的物质,无论是文物、书籍还是建筑,它们可以顽强地对抗光阴荏苒,在砂石中静默地保全自身,并等待千年。当人类再次进化,时间赋予普通的物质以文明的价值。所以,我们说遗迹是历史的语言。
而当文明的载体不再是一般意义的物质时,我们就成为信息时代的一朵“浪花”。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只是生活的速成品,书籍不再被寄予文明,建筑的语言乱套,文字变成代码,我们逐渐被大网吞噬……
《小铃铛的算法人生》是一篇关于互联网消费的小说,以小铃铛为主,讲述现如今人们落入消费主义圈套,在社会中运用算法寻找自我的故事。看小说中的小铃铛仿佛就在看自己,我们就像一只羔羊,在铺天盖地的广告攻势下购入可有可无的物品,如同文中所写,我们购物的乐趣仅在挑选与下单的那一瞬间。所以,每到“双十一”之后,看到自己的房间被快递盒堆满,我们是否也要警惕起来,让自己停下来想一想,这些物质既然不能给自己快乐和安慰,那么买来这些破铜烂铁有何用,是否少一点比较、少一点欲望,现下就少一点焦虑和妥协?
《小铃铛的算法人生》这个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人公与线索,“算法”一词是小铃铛人生中的关键词,从超市满减到商场优惠券,再到电商时代的店铺满减,小铃铛永远是“薅羊毛”的佼佼者,但其在经济上算法精确,却没有算好自己的幸福人生。如今有很多人总是去寻求与计算机算法逻辑一致的生活方式,把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转化成算法的变量,然后输入我的“人生算法”,企图求取结果,但人生不是靠加减乘除、代入公式就能明晓的。算法代表着精确的、不可复制的控制体系,而人生无法精确,天灾、人祸、偶然、不可复制性,算法也许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提高或降低某方面的概率,但其绝不可能决定我们的人生。所以标题中的“算法人生”实际上是在讽刺将自己困于算法、条框中的人。
小说中有两次对比:一是在“双十一”,小铃铛与舍友相聚,舍友都已成家立业,只有小铃铛是独身一人,只为自己而活;二是在七夕节与舍友相聚,舍友抱怨生活,小铃铛却为大家介绍了近乎完美的机器人男友。这两次相聚的时间节点不同,人物生活、心理状态也大相径庭。其实,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想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句话:“人们是不幸的,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幸福的。”道理其实浅显易懂,消费主义时代没有人能全身而退,大家恐惧被任何东西支配、俘虏,害怕失去自由和真我。但大家又“裸奔”于大数据时代,运用算法便会使我们更注重事件的外部条件,从而满足于个人外部形象的树立,而非去思考自己真正拥有的东西。
小铃铛在第一次聚会完回家的路上立刻为父亲、亲戚、闺蜜下单,而不管对方是否真的需要,她只是为了发泄自己内心的情绪。人在潜意识里对自己无法给他人提供价值这件事很在意,所以,小铃铛在看到舍友为家庭生活而奔波,自己却只为自己而活后感到羞愧,从而进行了一次“大放血”。但消费只是一种生活的运行状态,大多数人只能从中获得短暂的快乐,要维持这种快乐,就得不停地追着这种生活方式跑。也许小铃铛可以多关注自己本身,一个人年纪轻轻就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这难道不令同龄人羡慕吗?能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何尝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呢?
舍友B为了学区房焦头烂额,却忽略了自己孩子本身的优秀,只是一味追求高质量的学校教育。这与如今大多数人把教育视为投资的现象紧密相关,但其实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行为。教育的性质使它成为一个人内部的机体,我们把自己的本性开发到了不错的程度,教育再来帮助我们,而非用昂贵的教育来浇灌我们。当教育变成竞赛,就会造就更多不会生活的人,而教育需要更多的金钱和时间投入,那只会制造更多的绝望。
舍友C仅仅凭机器算法就得出谁最爱她的结论。亲情尚且不谈论,我们最终总会认识到只有身边的至亲才是全心全意最爱我们的人,但舍友C仅仅通过算法、主页浏览次数就得出初恋与老公谁更爱她的结论,这未免有些讽刺,生活在身边的人更为熟知你的生活,而很久不联系的人也许只是好奇你的生活,甚至只是想通过与你的生活进行对比来获得优越感。人的思想复杂,机器算法通过数据的排列组合来推断人的思想,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我们更应该多去了解、关注身边人,人通过思考所表现出来的动作细节往往最真切。
小说的高潮是机器人男友的出现,小铃铛的面子通过一个冰冷冷的机器人挽回,这令人觉得可笑又可悲。人在感情关系中应该重建日常生活秩序和精神秩序,可持续地生活,面对最真实的自己,在最小的事情上认真、诚实,而不是通过精打细算、消费升级来彰显自己,人终究不可能离开温情去生活。但小铃铛偏偏选了一个冰冷、只会算法的机器人男友,还得到了舍友的艳羡。
如果把爱依附于一个工具上,每天计算加减乘除,这还是人生吗?假如此时我们不幸离开这个时代,双手打出的代码消失,聊天软件的表情包被自动清除,人与人的交往只剩下飞鸽传书。我们的痕迹在一个名为网络的世界里消失,我们还是我们,我们又不是我们。一个强大的时代,一个脆弱的时代,一个以秒为单位更新的时代,信息的遗迹脆弱如不知晦朔的朝菌。电子烟花响彻每一个城市的新年,线上祭奠将灵魂也纳入代码,找到塞纳河的图片仿佛自己去过巴黎,假如信息粉碎成歷史的齑粉,我们被“感知”驱赶到遗忘的角落,再没有时间来赋予文明的意义,我们来过,我们不曾来过。
我们的算法也好、期望也罢,在现实生活里都没有那么灵验。就像人在水里,望见岸边的影影绰绰,可能是幻影,而结结实实触碰到、握住的,才是真实的。所以,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都能够抛开算法,真实生活,大方地追求快乐,和每一个相爱的人说好听的话,听夏夜的一场的雨,在仿佛永远不会结束的日落里走很多很多的路。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杨紫昕,湖南泸溪人,现就读于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现阶段看来,给我们留下古老的文明信息的都是可以留存的物质,无论是文物、书籍还是建筑,它们可以顽强地对抗光阴荏苒,在砂石中静默地保全自身,并等待千年。当人类再次进化,时间赋予普通的物质以文明的价值。所以,我们说遗迹是历史的语言。
而当文明的载体不再是一般意义的物质时,我们就成为信息时代的一朵“浪花”。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只是生活的速成品,书籍不再被寄予文明,建筑的语言乱套,文字变成代码,我们逐渐被大网吞噬……
《小铃铛的算法人生》是一篇关于互联网消费的小说,以小铃铛为主,讲述现如今人们落入消费主义圈套,在社会中运用算法寻找自我的故事。看小说中的小铃铛仿佛就在看自己,我们就像一只羔羊,在铺天盖地的广告攻势下购入可有可无的物品,如同文中所写,我们购物的乐趣仅在挑选与下单的那一瞬间。所以,每到“双十一”之后,看到自己的房间被快递盒堆满,我们是否也要警惕起来,让自己停下来想一想,这些物质既然不能给自己快乐和安慰,那么买来这些破铜烂铁有何用,是否少一点比较、少一点欲望,现下就少一点焦虑和妥协?
《小铃铛的算法人生》这个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人公与线索,“算法”一词是小铃铛人生中的关键词,从超市满减到商场优惠券,再到电商时代的店铺满减,小铃铛永远是“薅羊毛”的佼佼者,但其在经济上算法精确,却没有算好自己的幸福人生。如今有很多人总是去寻求与计算机算法逻辑一致的生活方式,把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转化成算法的变量,然后输入我的“人生算法”,企图求取结果,但人生不是靠加减乘除、代入公式就能明晓的。算法代表着精确的、不可复制的控制体系,而人生无法精确,天灾、人祸、偶然、不可复制性,算法也许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提高或降低某方面的概率,但其绝不可能决定我们的人生。所以标题中的“算法人生”实际上是在讽刺将自己困于算法、条框中的人。
小说中有两次对比:一是在“双十一”,小铃铛与舍友相聚,舍友都已成家立业,只有小铃铛是独身一人,只为自己而活;二是在七夕节与舍友相聚,舍友抱怨生活,小铃铛却为大家介绍了近乎完美的机器人男友。这两次相聚的时间节点不同,人物生活、心理状态也大相径庭。其实,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想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句话:“人们是不幸的,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幸福的。”道理其实浅显易懂,消费主义时代没有人能全身而退,大家恐惧被任何东西支配、俘虏,害怕失去自由和真我。但大家又“裸奔”于大数据时代,运用算法便会使我们更注重事件的外部条件,从而满足于个人外部形象的树立,而非去思考自己真正拥有的东西。
小铃铛在第一次聚会完回家的路上立刻为父亲、亲戚、闺蜜下单,而不管对方是否真的需要,她只是为了发泄自己内心的情绪。人在潜意识里对自己无法给他人提供价值这件事很在意,所以,小铃铛在看到舍友为家庭生活而奔波,自己却只为自己而活后感到羞愧,从而进行了一次“大放血”。但消费只是一种生活的运行状态,大多数人只能从中获得短暂的快乐,要维持这种快乐,就得不停地追着这种生活方式跑。也许小铃铛可以多关注自己本身,一个人年纪轻轻就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这难道不令同龄人羡慕吗?能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何尝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呢?
舍友B为了学区房焦头烂额,却忽略了自己孩子本身的优秀,只是一味追求高质量的学校教育。这与如今大多数人把教育视为投资的现象紧密相关,但其实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行为。教育的性质使它成为一个人内部的机体,我们把自己的本性开发到了不错的程度,教育再来帮助我们,而非用昂贵的教育来浇灌我们。当教育变成竞赛,就会造就更多不会生活的人,而教育需要更多的金钱和时间投入,那只会制造更多的绝望。
舍友C仅仅凭机器算法就得出谁最爱她的结论。亲情尚且不谈论,我们最终总会认识到只有身边的至亲才是全心全意最爱我们的人,但舍友C仅仅通过算法、主页浏览次数就得出初恋与老公谁更爱她的结论,这未免有些讽刺,生活在身边的人更为熟知你的生活,而很久不联系的人也许只是好奇你的生活,甚至只是想通过与你的生活进行对比来获得优越感。人的思想复杂,机器算法通过数据的排列组合来推断人的思想,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我们更应该多去了解、关注身边人,人通过思考所表现出来的动作细节往往最真切。
小说的高潮是机器人男友的出现,小铃铛的面子通过一个冰冷冷的机器人挽回,这令人觉得可笑又可悲。人在感情关系中应该重建日常生活秩序和精神秩序,可持续地生活,面对最真实的自己,在最小的事情上认真、诚实,而不是通过精打细算、消费升级来彰显自己,人终究不可能离开温情去生活。但小铃铛偏偏选了一个冰冷、只会算法的机器人男友,还得到了舍友的艳羡。
如果把爱依附于一个工具上,每天计算加减乘除,这还是人生吗?假如此时我们不幸离开这个时代,双手打出的代码消失,聊天软件的表情包被自动清除,人与人的交往只剩下飞鸽传书。我们的痕迹在一个名为网络的世界里消失,我们还是我们,我们又不是我们。一个强大的时代,一个脆弱的时代,一个以秒为单位更新的时代,信息的遗迹脆弱如不知晦朔的朝菌。电子烟花响彻每一个城市的新年,线上祭奠将灵魂也纳入代码,找到塞纳河的图片仿佛自己去过巴黎,假如信息粉碎成歷史的齑粉,我们被“感知”驱赶到遗忘的角落,再没有时间来赋予文明的意义,我们来过,我们不曾来过。
我们的算法也好、期望也罢,在现实生活里都没有那么灵验。就像人在水里,望见岸边的影影绰绰,可能是幻影,而结结实实触碰到、握住的,才是真实的。所以,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都能够抛开算法,真实生活,大方地追求快乐,和每一个相爱的人说好听的话,听夏夜的一场的雨,在仿佛永远不会结束的日落里走很多很多的路。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杨紫昕,湖南泸溪人,现就读于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