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越来越多,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究其原因,有主、客观两个原因。现在的大学生必须从主观原因出发,认清形势,提高自我,“苦练内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目标,学好专业知识,博采众长;锻炼能力,提高自我;陶冶情操,塑照高尚的人格。學会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自我提高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越来越多,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了590万之多,2010年更是达到了史无前例的630万,严峻的就业压力摆在了高校和毕业生的面前,“被就业”、“大学生蚁族”,眼下已成了热门词语,大学生就业难是不言而喻的。究其原因,有主、客观两个方面:从客观因素来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诸多企业,特别是出口企业和中小企业效益下滑,人员需求缩减·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单一,第三产业比例偏低;高校招生规模过大、过猛,供需矛盾突出;高校专业结构设置和社会需求相脱节,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相对落后,适应不了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学校的就业工作落实有缺位,就业渠道拓展不畅等,这些客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的就业。从主观因素来看,部分大学生缺乏职业规划,就业期望值太高,不愿去基层工作,没有创业精神,适应不了环境,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等等。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必须客观地分析形势,摆正位置,提高自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苦练内功”:
一、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目标
由于我国在基础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素质”教育没有完全落到实处,
“应试”教育普遍存在,再加上现行的高考制度,导致目前的大学生十年寒窗苦读,一考定终生。进人大学后,很多大学生有“松了一口气”的想法,缺乏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目标,得过且过,虚度光阴,一晃儿临近毕业找工作时,慌了手脚。目前许多高校在大一时就给学生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敦促大学生从一年级起就要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目标,随形势的发展动态地调整自己的规划与发展目标,认清形势,审视自我,知道“为什么学”、
“学什么”、
“学完能干什么”。只有合理的、有针对性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目标,且付诸行动,才能在未来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
二、学好专业知识,博采众长
在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非常看重毕业生的专业课成绩。一个毕业生其他方面都很突出,但专业学习成绩“惨不忍睹”,用人单位是很难对其感兴趣的。因为学习是学生的主业,一个学生在学校连学习都搞不好,在以后的工作中是很难有发展前途的。因此,大学生在校首先必须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其次,还要加强外语、计算机和其他相关知识的学习,博采众长,提高综合素质。因为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除了看学习成绩以外,还要看是否有外语过级证、计算机过级证和其他的职业资格证书。所以大学生在校时,一定要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刻苦学习,做足功课,在以后的就业市场上,才能胸有成竹,立于不败之地。
三、锻炼能力,提高自我
文凭不代表水平,学历不代表能力。在当今的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毕业生的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沟通交际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等,能力越强,未来发展的空间就越大,就越受企业的欢迎。而大学生的各种能力必须在学校培养、锻炼。因此,大学生在校除搞好学习外,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锻炼自己,表现自己、展示自己;要积极参加院系学生会干部的竞聘,通过做学生干部,架起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从而更好地锻炼自己的能力;要积极参加学校各种社团组织和各种协会,在社团组织和协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特长,组织特色的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
四、陶冶情操,塑照高尚的人格
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学,必须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精神,陶冶情操,塑照高尚的人格。如果一个人,学习再好、能力再强,但心胸狭窄、自私自利,在当今的社会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尤其是当今的大学生,许多是独生子女,个性强,强调自我,唯我独尊,没有大局观念和集体观念,特别是90后的大学生,有的更加缺乏社会责任感、贪图享受、任性、自私、张扬,这些现象的存在就要求高校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利用政治理论课、政治学习、组织生活会、班导师、辅导员、网络等各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人生现、世界观、价值现的教育,帮助他们改正不足,关注集体,培养团队精神,塑照高尚的人格。
五、学会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现在的许多大学生由于不善于沟通,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在社会工作岗位上,不是丧失了晋级机会,就是被炒鱿鱼,或被迫跳槽,所以,大学生在校学习时,一定要学会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学会处理好同一宿舍里的同学关系,从最基础、最简单的做起。新东方的俞敏洪谈及自己的成功:因为大学四年给宿舍打了四年水,结果同宿舍的同学都很信任他,最后投奔他共同创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次,要学会和班级同学、同年级同学、上下届同学沟通,通过社团、协会等组织的各种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再次,要学会和班导师、任课教师、辅导员沟通,老师会利用自己的经验,很好地帮助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最后,要利用社会实践和校外实习等机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修正自己,树立信心。
六、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的大学教育已从“精英化”转为“大众化”,现在的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已经完全不同于人才紧缺时代了,大学生不再是“稀缺”资源,就业机制也由计划机制过度到“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市场机制。所以大学生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及时转变就业观念,摒弃基层教育中以升学为导向所灌输的“考上大学等于找到好工作”、“上大学就是出路”等错误思想,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首先就要降低就业的期望值,调整自己的收入预期,能保障自己的生活,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其次就业不能光选择大城市和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小城镇、新农村、西部地区、基层单位等更需要大学生发挥才能,要踊跃到基层就业。最后应有自主创业的精神,自主创业不仅能缓解巨大的就业压力,更是大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聪明才智的广阔舞台,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就业趋势。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自我提高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越来越多,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了590万之多,2010年更是达到了史无前例的630万,严峻的就业压力摆在了高校和毕业生的面前,“被就业”、“大学生蚁族”,眼下已成了热门词语,大学生就业难是不言而喻的。究其原因,有主、客观两个方面:从客观因素来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诸多企业,特别是出口企业和中小企业效益下滑,人员需求缩减·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单一,第三产业比例偏低;高校招生规模过大、过猛,供需矛盾突出;高校专业结构设置和社会需求相脱节,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相对落后,适应不了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学校的就业工作落实有缺位,就业渠道拓展不畅等,这些客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的就业。从主观因素来看,部分大学生缺乏职业规划,就业期望值太高,不愿去基层工作,没有创业精神,适应不了环境,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等等。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必须客观地分析形势,摆正位置,提高自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苦练内功”:
一、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目标
由于我国在基础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素质”教育没有完全落到实处,
“应试”教育普遍存在,再加上现行的高考制度,导致目前的大学生十年寒窗苦读,一考定终生。进人大学后,很多大学生有“松了一口气”的想法,缺乏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目标,得过且过,虚度光阴,一晃儿临近毕业找工作时,慌了手脚。目前许多高校在大一时就给学生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敦促大学生从一年级起就要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目标,随形势的发展动态地调整自己的规划与发展目标,认清形势,审视自我,知道“为什么学”、
“学什么”、
“学完能干什么”。只有合理的、有针对性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目标,且付诸行动,才能在未来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
二、学好专业知识,博采众长
在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非常看重毕业生的专业课成绩。一个毕业生其他方面都很突出,但专业学习成绩“惨不忍睹”,用人单位是很难对其感兴趣的。因为学习是学生的主业,一个学生在学校连学习都搞不好,在以后的工作中是很难有发展前途的。因此,大学生在校首先必须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其次,还要加强外语、计算机和其他相关知识的学习,博采众长,提高综合素质。因为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除了看学习成绩以外,还要看是否有外语过级证、计算机过级证和其他的职业资格证书。所以大学生在校时,一定要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刻苦学习,做足功课,在以后的就业市场上,才能胸有成竹,立于不败之地。
三、锻炼能力,提高自我
文凭不代表水平,学历不代表能力。在当今的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毕业生的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沟通交际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等,能力越强,未来发展的空间就越大,就越受企业的欢迎。而大学生的各种能力必须在学校培养、锻炼。因此,大学生在校除搞好学习外,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锻炼自己,表现自己、展示自己;要积极参加院系学生会干部的竞聘,通过做学生干部,架起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从而更好地锻炼自己的能力;要积极参加学校各种社团组织和各种协会,在社团组织和协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特长,组织特色的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
四、陶冶情操,塑照高尚的人格
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学,必须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精神,陶冶情操,塑照高尚的人格。如果一个人,学习再好、能力再强,但心胸狭窄、自私自利,在当今的社会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尤其是当今的大学生,许多是独生子女,个性强,强调自我,唯我独尊,没有大局观念和集体观念,特别是90后的大学生,有的更加缺乏社会责任感、贪图享受、任性、自私、张扬,这些现象的存在就要求高校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利用政治理论课、政治学习、组织生活会、班导师、辅导员、网络等各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人生现、世界观、价值现的教育,帮助他们改正不足,关注集体,培养团队精神,塑照高尚的人格。
五、学会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现在的许多大学生由于不善于沟通,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在社会工作岗位上,不是丧失了晋级机会,就是被炒鱿鱼,或被迫跳槽,所以,大学生在校学习时,一定要学会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学会处理好同一宿舍里的同学关系,从最基础、最简单的做起。新东方的俞敏洪谈及自己的成功:因为大学四年给宿舍打了四年水,结果同宿舍的同学都很信任他,最后投奔他共同创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次,要学会和班级同学、同年级同学、上下届同学沟通,通过社团、协会等组织的各种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再次,要学会和班导师、任课教师、辅导员沟通,老师会利用自己的经验,很好地帮助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最后,要利用社会实践和校外实习等机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修正自己,树立信心。
六、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的大学教育已从“精英化”转为“大众化”,现在的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已经完全不同于人才紧缺时代了,大学生不再是“稀缺”资源,就业机制也由计划机制过度到“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市场机制。所以大学生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及时转变就业观念,摒弃基层教育中以升学为导向所灌输的“考上大学等于找到好工作”、“上大学就是出路”等错误思想,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首先就要降低就业的期望值,调整自己的收入预期,能保障自己的生活,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其次就业不能光选择大城市和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小城镇、新农村、西部地区、基层单位等更需要大学生发挥才能,要踊跃到基层就业。最后应有自主创业的精神,自主创业不仅能缓解巨大的就业压力,更是大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聪明才智的广阔舞台,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就业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