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动柜员机(ATM)已成为我国部分商业银行最大的交易渠道,我国ATM保有量,2014年已在全世界排名第一,在分流柜面业务、降低运营成本、延长服务时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ATM的核心业务是现金服务。根据存取款交易与库存的关系,可将ATM单机的运行状态分为高交易低库存、高交易高库存、低交易低库存和低交易高库存四种类型。本文根据某商业银行的实际数据,分析了各种运行状态形成的原因,及提高ATM现金保障水平和效率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自动柜员机;现金保障;现金库存
中图分类号:F830.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5)04-0032-06
一、引言
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克尔(Paul Volcker)曾经坦言:过去几十年金融机构的惟一创新就是自动柜员机(ATM,Automated Teller Machine)的发明,自动柜员机在金融领域的历史地位和创新价值可见一斑。自1986年中国大陆引入自动柜员机(ATM)以来,自助业务实现了长足和长期的持续发展。商业银行自助渠道发展呈现两大态势,主要表现为业务的持续快速增长和人均的逐渐渗透直至饱和。由此衍生出微观业态和宏观总量的“两个第一”:即自助渠道在部分商业银行各渠道交易量的占比第一,我国ATM在全世界保有量第一,实现了质的飞跃。这两大变化标志着国内商业银行逐渐完成了从物理柜面交易向自主交易的转型,有力推动了交易环境和业务功能完善,迅速拉近了与先行国家的差距。
在此期间,商业银行的自助渠道和自助业务发展迅猛,逐步成为商业银行交易的主要通路。自助交易以系统化、标准化、实时化的交易平台和操作流程为主导,引导客户更为自主、自由、自控地完成交易,不仅缓解了客户去网点办理业务排队难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地得到客户的认可和欢迎。2011年后,在国内部分自助业务发展水平较高的商业银行中,ATM的业务量突破30%,在巩固个人业务交易主渠道的基础上,超越传统网点渠道成为名副其实的零售主渠道和交易主渠道——这一占比数据可视为一大业务转折和重要业态变化,部分国外领先商业银行最高可达60%以上。
同期,以ATM为代表的自助设备在中国快速布设,逐步超越直至远远超过传统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数量。在这一进程中,五大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部分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成为布设推动的主力,在有力拓展自身交易渠道的同时,给予客户更便捷、更广泛、更长时间的交易选择。据各大商业银行半年报和年报统计,2014年,中国ATM保有量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北上广深等中心城市的百万人均ATM保有量已经比肩部分发达国家——这一占比数据可视为我国金融机构转型与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广泛服务客户,普惠国计民生。但从全国范围来看,部分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岛等区域的百万人均ATM保有量,囿于交通和运营成本等原因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具有相当的发展潜力。
二、研究的问题
当前以ATM为代表的自助渠道在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中占有相当的比重,ATM的核心功能主要是为客户提供现金自助服务。本文主要研究探索ATM的现金自助保障问题。
(一)ATM的主要类型
从类型上看,ATM是自助设备(Auto Machine)的一种,主要承担现金服务的职能,与之类似的其他现金类服务设备还包括可视自动柜员机(VTM,Video Teller Machine,也称虚拟柜员机,VirtualTeller Machine)、柜员现金循环机(TCR,Teller CashRecycler)、自助硬币兑换机、自助外币兑换机、夜间金库(Night Cashbox)、自助封包机(AEM,Auto En-capsulation Machine,也称APM,Auto Packing Ma-chine)和大额存取款机(QCRS,Quantum Cash Recy-cling System)等。其中,柜员现金循环机和大额存取款机主要在日本等现金业务量大、人工成本较高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使用,在我国上海等地区也有应用。
以是否具备现金处理功能为界,承担除现金之外其他金融服务的自助设备统称为自助终端(BSM,Bank Self-service Machine),主要包括转账汇款机、查询缴费机、多媒体查询机、存折补登机、排队叫号机等。ATM主要包括自动取款机(也称自动提款机,也可简称为ATM)、自动存款机(CDM,Cash DepositMachine)、存取款一体机(CRS,Cash Recycling Sys-tem)。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是自动取款机和存取款一体机,自动存款机因客户需求改变使用范围逐步变窄。毕竟客户钱多在手并不过于焦虑,临时缺钱才令人着急,自动存款机在不少国家和地区被存取款一体机逐步替代。
(二)ATM的核心业务
简而言之,ATM是为客户提供以现金自助服务为主的自助设备,是一种高度精密的机电一体化智能装置,利用磁性代码卡或智能卡实现金融交易的自助服务来代替银行柜面人员的工作。持卡人可通过ATM使用信用卡或储蓄卡,根据密码自动取款、查询余额、转账划拨,还可办理现金存款、存折补登、更改密码、手机充值、支票存款(国内暂无)等业务。不难看出,现金服务是ATM的核心,也是其广为客户接受和使用的要旨。从业内的统计来看,存取款业务量一般占ATM业务量的40%-60%,部分甚至高达70%以上。
与国外的ATM仅仅满足存取款金融服务不同,为满足客户的更多需要,中国许多ATM增加了很多新的功能。我们对多家商业银行实地调研发现,主要有以下四类:一是缴费类业务,如缴纳燃气费、水费、电费等;二是购物类业务,如购买车票、电影票、日用品等;三是创新类业务,如手机预约取款、存折预约取款、圈存圈提、吞没卡自助取卡等;四是传统类业务,如转账、查询、修改密码等。ATM的运营维护成本较自助终端更高,主要由守押车辆和人员、运营维护人员、清分场地、供钞与装卸钞、运营监控和系统支持、用地租金、采购折旧和电费、通讯费等费用构成。仅用地租金1项两者因占地面积相仿而相似,其他均高于甚至远高于自助终端。结合其他自助设备特别是非现金类自助终端的功能,笔者认为除了创新类业务和必要的传统类业务之外,缴费类和购物类业务都可以分流到自助终端上完成,从而确保ATM核心功能使用的顺畅,避免客户排队的麻烦,提高自助服务的满意度。 (三)ATM的现金保障
不难看出,现金类业务是ATM的核心,存取款交易是ATM广受客户欢迎并广为使用的主要原因。简而言之,ATM类似一个自助的小型网点或小型金库,重点在于为客户提供存取款现金服务。那么,如何合理保障ATM的现金支付?如何管理和科学控制ATM的现金库存?“保支付”和“控库存”实质是一体的两面,如何达到其动态平衡?这是本研究主要探讨的对象和尝试解决的问题。
在长期的业务实践中,商业银行和ATM制造厂商都采取了多种方法来提高ATM的现金保障水平。从银行方面,主要采取了实施日常监控、研发预测模型、提升供钞质量、提高装卸钞效率、加强预维护和定期巡检等措施。在制造商方面,主要采取了增大自动取款机钞箱容量、改善存取款一体机的循环功能、创新自检和账务自动核对等方法。这一系列措施和方法,都有助于更好地保障ATM现金支付、更好地预测客户现金交易行为、更合理地控制ATM现金库存。由于“保支付”和“控库存”实质是一体的两面,所以两者必须处于一个合理的区间。否则给ATM加装过多现金会增加库存占用,提高无息资产比重;而一旦ATM库存现金不足,则会导致设备停止运营、暂停支付服务,难以满足客户需求,容易引发客户投诉和负面舆情。因此,我们调研发现在商业银行的业务实践中,主要呈现两类趋势:一类是“保支付”型,如A银行、B银行、M银行等绝大多数商业银行,其中A银行ATM单机日均库存一般在50~70万元,处于较高的库存水平;一类是“支付库存平衡”型,如C银行,这也是调研发现的极少数实施ATM精细化管理的商业银行,其ATM单机日均库存一般在20~30万元,处于现金保障和库存控制相对均衡的水平。当然,C银行为此采取了大量的系统管理手段和精细运营措施,投入了相当的保障资源和财物支持才得以实现。
三、研究设计
目前,国内外针对ATM研究的文献较少,对其现金保障或库存管理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缺乏具体实施的标准和管理的参照。因此,本文只能选择实施了ATM精细化管理的C银行,从中遴选数据作为研究的样本,而其他商业银行则不具备深入研究和量化计算的条件,例如,A银行至今仍未建立统一的ATM管理系统,对ATM的业务量、库存等情况缺乏管理标准,相关研究数据极为匮乏。
(一)研究方法
类型学是关于客体的类型的哲学方法论,是具体科学的学说;客体按其自身的重要属性、关系、联系和机构特征可分为诸类型。由于ATM现金保障存在很多情况和具体情境,不同类型、布设地点的ATM交易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难以用一种模式或模型加以概括,更不能归结为一种通用型的公式。但引入类型学的方法,如聚类等则可以对此加以区分和探讨,特别是在前期文献研究相对较少的前提下。
类型学是一种分组归类方法的体系,本质是分析归纳的认识方法论,其作用是为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分门别类”的认识基础。使用类型学方法不仅可以区别物质或文化表象的差异,还可以把握物质或文化内在的有机联系,使具体类型的概念成为具有确切意义的实体。不难看出,类型学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全面性,即可以全面提取分析对象包含的信息,鲜有疏漏;二是关联性,即可以集中归纳各类对象共同的特点,各具特色。目前,类型学的方法和思想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跨学科领域应用广泛。笔者就曾尝试将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引入金融领域,探讨了自助柜员机(ATM)业务外包的多种类型和划分标准;还曾尝试以两维四分法为手段发掘商业银行的业务类型与演进发展,并提出基于服务范式与需求、客户体验与成本、风险管理与赢利的二维业务类型分析维度,由此演化出12种商业银行的业务类型。
(二)研究框架
本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四分法,即以两个不同维度为分类标准形成四象限,即四种类型的矩阵。我们基于对ATM主要类型的梳理,归纳出其核心业务并聚焦于现金保障方面,而后尝试以理论基础的四分法为源头,借鉴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典型商业银行的长期数据,结合实践和实务的特征,提出两维四分法的具体维度和划分类型。
换而言之,本研究尝试以不同视角直观理解商业银行ATM的现金保障和库存管理,对于其业务实践具有指导性,某些划分依据具有首创性。受美国学者Barney(1986、1991)提出的资源基础观(Resource—based View,RBV)的启发,本文认为商业银行ATM主要业务本身不仅仅是管理模式的改变,还是各自基于自身资源做出的战略选择,从而采取了不同的模式和措施。这一点,在我们对A、B、C、D、J和M等商业银行的调研中已经有所印证,不同的银行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集约或分散、粗放或精细等。例如,A银行的ATM正处于集约过程中,但以粗放管理为主;C银行则全面构建了ATM的集约化管理模式并以精细化管理为主;B和M等银行与A银行类似,但集约化的标准和要求不同,其中B银行的管理较A银行更为精细。甚至不同银行的管理主体、所在部门和负责机构也存在较大差异,组织架构、部门职能、岗位职责、管理权限和组织边界都存在很大不同。本文的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三)样本选择
本研究以实施了ATM精细化管理的C银行为样本,选取一定期间内ATM的实际业务运营数据作为分析的基础。依据该行的具体业务情况,最终我们选取了11个月的ATM业务和库存数据作为样本。由于该行保有ATM数量较大,达数万台,因此这一数据的提取和挖掘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此后,通过Excel2007等软件的函数编辑和综合运算,我们发现了ATM库存管理和业务交易的一定联系,但使用单一函数表达较为复杂且推广度有限。这一发现与C银行目前的实践结论相一致,A、B等其他商业银行也没有相关准备或发现。
如前文分析,由于“保支付”和“控库存”实质是一体的两面,所以两者必须处于一个合理的区间。否则给ATM加装过多现金会增加库存占用,提高无息资产比重;而一旦ATM库存现金不足,则会导致设备停止运营、暂停支付服务,难以满足客户需求,容易引发客户投诉和负面舆情。因此,ATM的交易情况与现金库存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但这种联系目前还难以或不适于使用函数或数量关系呈现,主要源于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由于缺乏相关文献,在商业银行长期的业务实践中鲜有针对ATM现金保障的专题研究、专著和专门文献;二是由于ATM现金保障存在很多情况和具体情境,不同类型、布设地点的ATM交易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难以用一种模式或模型加以概括,就连天气变化都可能影响客户的交易意愿和行为;三是ATM又分为存取款一体机和自动取款机两类,前者由于增加了客户存款的功能,使其库存管理更具有随机性。因此,引入类型学的思想,进行二维四分法的划分更为合理,也更易于找到分析的要领,引出合理的结论。 四、研究结论
从ATM现金保障的业务流程来看,存取款一体机和自动取款机两者主要机型存在一定差异。前者的现金来源主要在于加钞和客户存款,而现金付出主要在于卸钞和客户取款;后者的现金来源仅是加钞,而现金付出主要在于卸钞和客户取款。因此,在不考虑设备类型的前提下,我们认为ATM的存取款交易和现金库存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但各种机型细分仍存在差异。在此,我们首次尝试构建并验证ATM现金保障的四种类型。
(一)模型构建
ATM的存取款交易和现金库存之间存在关系如何展示?特别是如何选取两个维度,并通过矩阵的形式展现?笔者尝试设计了如下模型,用以展示ATM单机日均存取款金额与库存的关系,从而形成四种类型,基本可以概括各种实际存在的情况。
如图2所示,纵坐标代表ATM单机的存取款交易金额,横坐标代表ATM单机日均库存。纵坐标中间的横向线代表该银行ATM单机日均存取款金额的平均值,横坐标中间的竖向线代表该银行ATM单机日均库存的平均值。由此,该银行保有的ATM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一是高交易金额、高库存的“双高型”,这符合ATM高业务与高库存的平衡情境,属正常类;二是高交易金额、低库存的“高低型”,这是在ATM存取款交易较多的情况下合理控制库存的典范,属优秀类;三是低交易金额、低库存的“双低型”,这符合ATM低业务与低库存的平衡情境,在业务量提升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向“双高型”的转移,具有一定拓展和发展的空间,属潜力类;四是低交易金额、高库存的“低高型”,这是银行最不愿意出现的情况,具有一定改进和优化的空间,属问题类。
(二)模型验证
根据从C银行ATM管理系统和现金管理系统提取2014年11个月的原始数据,追踪该行ATM数量和业务量动态变化的情况。我们首先加权计算出该银行ATM单机的日均存取款交易金额约为28万元、ATM单机日均库存约为23万元;再根据各分支机构的差异,算出具体某分支机构所辖ATM单机的存取款交易金额和现金库存。不难看出,C银行ATM单机日均库存仅占其单机日均存取款交易金额的约80%,库存低于存取款现金类交易额度,处于比较合理的区间。C银行主要下辖36家分支机构,每家分支机构ATM保有的数量、类别均不尽相同,单机日均库存和存取款交易也存在一定差异。
由此,结合各分支机构单机日均交易金额和库存情况,可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单机日均存取款金额和库存均高于全行平均水平,属正常类,如深圳、海南、江苏、贵州、广东、上海、山东、河南、广西和新疆等10家分支机构。第二类单机日均存取款金额高于全行平均水平,但库存低于全行平均水平,现金管理质量较高,如广州、宁夏、重庆、四川、山西和湖南等6家分支机构。第三类单机日均存取款金额和库存均低于全行平均水平,如浙江、天津、湖北、安徽、河北、黑龙江、内蒙古、福建、云南、吉林、青海、辽宁、大连、厦门、西藏等15家分支机构,有业务提升的潜力。第四类单机日均存取款金额低于全行平均水平但库存高于全行平均水平,如青岛、北京、陕西、江西和甘肃等5家分支机构,库存管理需要改善。其中,青岛实施ATM全流程业务外包,预支多日加钞资金给外包公司,造成设备在途占款较高。因此,青岛在图3中的位置最为特殊,是低交易金额和高库存的典型,也是问题类的典型,需要控制在途资金占用,并适当提升加钞频率,不断化解库存压力。
(三)分析讨论
如果说正常类和优秀类的分支机构可以维持现状,那么潜力类和问题类的分支机构,特别是问题类中所辖的5家机构特别需要分析和讨论,从而探寻导致这类结果的动因。其中,以下两个看似矛盾的焦点问题值得重点探讨。
首先,在潜力类中,为什么会出现西部欠发达地区和东部发达地区同处一类的情况?例如图3所示,在象限三中,既有青海、西藏等地域广袤的西部分支机构,又有浙江、大连、天津、厦门、福建、辽宁、河北等东部沿海地区的分支机构。换句话说,为什么东部发达地区的部分分支机构ATM单机日均业务量处于较低的水平?根据我们的调研,这一情况可能还需要结合该地区的金融同业布设ATM的情况整体分析。例如,浙江是C银行保有ATM较大的分支机构,达数千台之多,而A、B、J等商业银行在浙江也布设了大量的ATM,导致浙江每百万人均保有ATM的数量在全国居于前列。在这一情境下,客户可以选择A银行的ATM,也可以选择B、C、D、J、M等商业银行的ATM,甚至可以选择地方性商业银行的ATM。因此,在在身保有量和同业保有量双双居高不下的情境下,C银行在部分东部地区的ATM业务得到了一定稀释。因此,ATM的选址布局尤为重要。
其次,在问题类中,为什么也出现西部欠发达地区和东部发达地区同处一类的情况?例如图3所示,在象限四中,既有陕西、甘肃等西部分支机构,也有北京、青岛等东部分支机构?事实上,江西、陕西和北京距离第一象限即正常类更近,甘肃距离第三象限即潜力类更近,而东部地区的青岛游离在绝大多数分支机构之外。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经我们深入调研发现这五家分支机构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类情况:第一类青岛实施ATM全流程业务外包,预支多日加钞资金给外包公司,造成设备在途占款较高,而该地ATM布设类似浙江,设备已相对饱和,是低交易金额和高库存的典型;第二类江西和陕西由于ATM集中管理进度较快,导致现金库存较之前略有增加,而陕西部分中心城市仿效青岛实施了ATM业务全流程外包,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库存高企;第三类北京实际是C银行精细化管理的典范,但囿于首都的特殊性,一些关键机构、交通枢纽必须100%全天候确保支付和服务,导致这类设备对现金保障的要求更高,使得库存较高,而北京同样面对与浙江类似的问题,商业银行纷纷大量布设ATM、自助银行和社区银行数量也多,导致交易容易被其他金融同业稀释;第四类甘肃在研究期内业务量增长较大,单机日均交易额同比增加8%以上,使得现金库存出现了伴生现象。
(四)保障对策 那么,针对这四种类型,商业银行采取了哪些方法来应对呢?这些方法能否与前面提出的ATM单机日均存取款金额与库存类型一一对应呢?我们选取了日常运营维护中装卸钞的频率和单次加钞的额度来考量,从而形成ATM现金保障的四种类型。如图4所示,纵坐标代表ATM装卸钞频率,横坐标代表ATM单次加钞的金额。纵坐标中间的横向线代表该银行ATM装卸钞频率的平均值,横坐标中间的竖向线代表该银行ATM单次加钞的平均值。由此,该银行保有的ATM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一是高装卸钞频率、高单次加钞金额的“双高型”,即多跑多加型,这符合ATM高业务与高库存的平衡情境,即正常类的需要;二是高装卸钞频率、低单次加钞金额的“高低型”,这对应ATM存取款交易较多的情况下合理控制库存的典范,即可以满足优秀类的需要;三是低装卸钞频率、低单次加钞金额的“双低型”,这符合ATM低业务与低库存的平衡情境,满足潜力类的基本要求;四是低装卸钞频率、高单次加钞金额的“低高型”,对应ATM存取款交易较低的情况下却保有较高的库存的问题类情境。
五、研究的启示和展望
(一)研究意义
近年来,类型学或类型研究在相关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内外学者采取类型学的方法,开展了一系列归类分析,对更好地理解相关领域子类型的目的、内涵、方法和创新,有着更加深刻认识和积极意义。在此,我们尝试在金融领域引进类型学的理念,首次对商业银行ATM现金保障类型进行实证研究,试图发掘其中的联系,尝试建立可供比较的实践模型和理论体系。这有助于通盘认识商业银行自助渠道的有关业务和服务,建立从理论基础到具体实践的分类逻辑,从而更好地指导业务实践、创新和发展,在梳理业务、平衡支付、控制库存的同时实现内部挖潜。在我国经济转型之际,引导商业银行合理控制无息资产,降低库存与运营成本,提高自有资金的使用效率,综合利用既有资源,最终达到精益运营的目标,从而在经济下行周期实现内部挖潜,发现“新常态”中的更多盈利增长点,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启示
作为商业银行的一种重要渠道,ATM给予其他渠道类似的启示。传统银行营业网点也存在相仿的问题,尽管每百万人银行机构密度中美两国差异较大,2011年美国每百万人拥有24家银行机构;但国内部分地区却截然不同、存在较大差异,如2012年广州每百万人已拥有200家银行网点,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大连、青岛、厦门等一线或中心城市也具有类似的情况。因此,在互联网金融大举冲击之际,国内传统商业银行需要认真思考线上与线下相结合(O2O)的模式,在巩固已有物理渠道和网上银行的同时,更为科学地进行前期选址论证,更为合理地统筹布局。不仅要兼顾自身实际,还需要考虑竞争对手的举措,才能更好和尽早发挥新设机构的效力。
(三)研究展望
目前,在以分支机构为代表的物理金融业态、以网上银行为代表的电子金融业态和以手机银行为代表的移动金融业态迭代竞争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已经开始由传统物理渠道向线下自助渠道和线上网络渠道转型,大力拓展社区银行、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等业务。我们相信,在未来的业务发展中,规模化的银行组合渠道更具优势,而精细化、系统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运营管理必不可少。只有在规模与细节相结合的情境下,才能在统筹全局中逐步发现和克服“细节的魔鬼”,不断提升运营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最终提升客户的满意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因此,我们对ATM现金保障类型的研究仅仅抛砖引玉,尝试首先迈出一小步,未来的研究领域和空间非常广阔,值得理论研究者和实务践行者持续不断地关注。
(责任编辑:郄彦平;校对:李丹)
关键词:自动柜员机;现金保障;现金库存
中图分类号:F830.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5)04-0032-06
一、引言
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克尔(Paul Volcker)曾经坦言:过去几十年金融机构的惟一创新就是自动柜员机(ATM,Automated Teller Machine)的发明,自动柜员机在金融领域的历史地位和创新价值可见一斑。自1986年中国大陆引入自动柜员机(ATM)以来,自助业务实现了长足和长期的持续发展。商业银行自助渠道发展呈现两大态势,主要表现为业务的持续快速增长和人均的逐渐渗透直至饱和。由此衍生出微观业态和宏观总量的“两个第一”:即自助渠道在部分商业银行各渠道交易量的占比第一,我国ATM在全世界保有量第一,实现了质的飞跃。这两大变化标志着国内商业银行逐渐完成了从物理柜面交易向自主交易的转型,有力推动了交易环境和业务功能完善,迅速拉近了与先行国家的差距。
在此期间,商业银行的自助渠道和自助业务发展迅猛,逐步成为商业银行交易的主要通路。自助交易以系统化、标准化、实时化的交易平台和操作流程为主导,引导客户更为自主、自由、自控地完成交易,不仅缓解了客户去网点办理业务排队难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地得到客户的认可和欢迎。2011年后,在国内部分自助业务发展水平较高的商业银行中,ATM的业务量突破30%,在巩固个人业务交易主渠道的基础上,超越传统网点渠道成为名副其实的零售主渠道和交易主渠道——这一占比数据可视为一大业务转折和重要业态变化,部分国外领先商业银行最高可达60%以上。
同期,以ATM为代表的自助设备在中国快速布设,逐步超越直至远远超过传统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数量。在这一进程中,五大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部分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成为布设推动的主力,在有力拓展自身交易渠道的同时,给予客户更便捷、更广泛、更长时间的交易选择。据各大商业银行半年报和年报统计,2014年,中国ATM保有量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北上广深等中心城市的百万人均ATM保有量已经比肩部分发达国家——这一占比数据可视为我国金融机构转型与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广泛服务客户,普惠国计民生。但从全国范围来看,部分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岛等区域的百万人均ATM保有量,囿于交通和运营成本等原因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具有相当的发展潜力。
二、研究的问题
当前以ATM为代表的自助渠道在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中占有相当的比重,ATM的核心功能主要是为客户提供现金自助服务。本文主要研究探索ATM的现金自助保障问题。
(一)ATM的主要类型
从类型上看,ATM是自助设备(Auto Machine)的一种,主要承担现金服务的职能,与之类似的其他现金类服务设备还包括可视自动柜员机(VTM,Video Teller Machine,也称虚拟柜员机,VirtualTeller Machine)、柜员现金循环机(TCR,Teller CashRecycler)、自助硬币兑换机、自助外币兑换机、夜间金库(Night Cashbox)、自助封包机(AEM,Auto En-capsulation Machine,也称APM,Auto Packing Ma-chine)和大额存取款机(QCRS,Quantum Cash Recy-cling System)等。其中,柜员现金循环机和大额存取款机主要在日本等现金业务量大、人工成本较高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使用,在我国上海等地区也有应用。
以是否具备现金处理功能为界,承担除现金之外其他金融服务的自助设备统称为自助终端(BSM,Bank Self-service Machine),主要包括转账汇款机、查询缴费机、多媒体查询机、存折补登机、排队叫号机等。ATM主要包括自动取款机(也称自动提款机,也可简称为ATM)、自动存款机(CDM,Cash DepositMachine)、存取款一体机(CRS,Cash Recycling Sys-tem)。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是自动取款机和存取款一体机,自动存款机因客户需求改变使用范围逐步变窄。毕竟客户钱多在手并不过于焦虑,临时缺钱才令人着急,自动存款机在不少国家和地区被存取款一体机逐步替代。
(二)ATM的核心业务
简而言之,ATM是为客户提供以现金自助服务为主的自助设备,是一种高度精密的机电一体化智能装置,利用磁性代码卡或智能卡实现金融交易的自助服务来代替银行柜面人员的工作。持卡人可通过ATM使用信用卡或储蓄卡,根据密码自动取款、查询余额、转账划拨,还可办理现金存款、存折补登、更改密码、手机充值、支票存款(国内暂无)等业务。不难看出,现金服务是ATM的核心,也是其广为客户接受和使用的要旨。从业内的统计来看,存取款业务量一般占ATM业务量的40%-60%,部分甚至高达70%以上。
与国外的ATM仅仅满足存取款金融服务不同,为满足客户的更多需要,中国许多ATM增加了很多新的功能。我们对多家商业银行实地调研发现,主要有以下四类:一是缴费类业务,如缴纳燃气费、水费、电费等;二是购物类业务,如购买车票、电影票、日用品等;三是创新类业务,如手机预约取款、存折预约取款、圈存圈提、吞没卡自助取卡等;四是传统类业务,如转账、查询、修改密码等。ATM的运营维护成本较自助终端更高,主要由守押车辆和人员、运营维护人员、清分场地、供钞与装卸钞、运营监控和系统支持、用地租金、采购折旧和电费、通讯费等费用构成。仅用地租金1项两者因占地面积相仿而相似,其他均高于甚至远高于自助终端。结合其他自助设备特别是非现金类自助终端的功能,笔者认为除了创新类业务和必要的传统类业务之外,缴费类和购物类业务都可以分流到自助终端上完成,从而确保ATM核心功能使用的顺畅,避免客户排队的麻烦,提高自助服务的满意度。 (三)ATM的现金保障
不难看出,现金类业务是ATM的核心,存取款交易是ATM广受客户欢迎并广为使用的主要原因。简而言之,ATM类似一个自助的小型网点或小型金库,重点在于为客户提供存取款现金服务。那么,如何合理保障ATM的现金支付?如何管理和科学控制ATM的现金库存?“保支付”和“控库存”实质是一体的两面,如何达到其动态平衡?这是本研究主要探讨的对象和尝试解决的问题。
在长期的业务实践中,商业银行和ATM制造厂商都采取了多种方法来提高ATM的现金保障水平。从银行方面,主要采取了实施日常监控、研发预测模型、提升供钞质量、提高装卸钞效率、加强预维护和定期巡检等措施。在制造商方面,主要采取了增大自动取款机钞箱容量、改善存取款一体机的循环功能、创新自检和账务自动核对等方法。这一系列措施和方法,都有助于更好地保障ATM现金支付、更好地预测客户现金交易行为、更合理地控制ATM现金库存。由于“保支付”和“控库存”实质是一体的两面,所以两者必须处于一个合理的区间。否则给ATM加装过多现金会增加库存占用,提高无息资产比重;而一旦ATM库存现金不足,则会导致设备停止运营、暂停支付服务,难以满足客户需求,容易引发客户投诉和负面舆情。因此,我们调研发现在商业银行的业务实践中,主要呈现两类趋势:一类是“保支付”型,如A银行、B银行、M银行等绝大多数商业银行,其中A银行ATM单机日均库存一般在50~70万元,处于较高的库存水平;一类是“支付库存平衡”型,如C银行,这也是调研发现的极少数实施ATM精细化管理的商业银行,其ATM单机日均库存一般在20~30万元,处于现金保障和库存控制相对均衡的水平。当然,C银行为此采取了大量的系统管理手段和精细运营措施,投入了相当的保障资源和财物支持才得以实现。
三、研究设计
目前,国内外针对ATM研究的文献较少,对其现金保障或库存管理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缺乏具体实施的标准和管理的参照。因此,本文只能选择实施了ATM精细化管理的C银行,从中遴选数据作为研究的样本,而其他商业银行则不具备深入研究和量化计算的条件,例如,A银行至今仍未建立统一的ATM管理系统,对ATM的业务量、库存等情况缺乏管理标准,相关研究数据极为匮乏。
(一)研究方法
类型学是关于客体的类型的哲学方法论,是具体科学的学说;客体按其自身的重要属性、关系、联系和机构特征可分为诸类型。由于ATM现金保障存在很多情况和具体情境,不同类型、布设地点的ATM交易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难以用一种模式或模型加以概括,更不能归结为一种通用型的公式。但引入类型学的方法,如聚类等则可以对此加以区分和探讨,特别是在前期文献研究相对较少的前提下。
类型学是一种分组归类方法的体系,本质是分析归纳的认识方法论,其作用是为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分门别类”的认识基础。使用类型学方法不仅可以区别物质或文化表象的差异,还可以把握物质或文化内在的有机联系,使具体类型的概念成为具有确切意义的实体。不难看出,类型学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全面性,即可以全面提取分析对象包含的信息,鲜有疏漏;二是关联性,即可以集中归纳各类对象共同的特点,各具特色。目前,类型学的方法和思想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跨学科领域应用广泛。笔者就曾尝试将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引入金融领域,探讨了自助柜员机(ATM)业务外包的多种类型和划分标准;还曾尝试以两维四分法为手段发掘商业银行的业务类型与演进发展,并提出基于服务范式与需求、客户体验与成本、风险管理与赢利的二维业务类型分析维度,由此演化出12种商业银行的业务类型。
(二)研究框架
本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四分法,即以两个不同维度为分类标准形成四象限,即四种类型的矩阵。我们基于对ATM主要类型的梳理,归纳出其核心业务并聚焦于现金保障方面,而后尝试以理论基础的四分法为源头,借鉴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典型商业银行的长期数据,结合实践和实务的特征,提出两维四分法的具体维度和划分类型。
换而言之,本研究尝试以不同视角直观理解商业银行ATM的现金保障和库存管理,对于其业务实践具有指导性,某些划分依据具有首创性。受美国学者Barney(1986、1991)提出的资源基础观(Resource—based View,RBV)的启发,本文认为商业银行ATM主要业务本身不仅仅是管理模式的改变,还是各自基于自身资源做出的战略选择,从而采取了不同的模式和措施。这一点,在我们对A、B、C、D、J和M等商业银行的调研中已经有所印证,不同的银行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集约或分散、粗放或精细等。例如,A银行的ATM正处于集约过程中,但以粗放管理为主;C银行则全面构建了ATM的集约化管理模式并以精细化管理为主;B和M等银行与A银行类似,但集约化的标准和要求不同,其中B银行的管理较A银行更为精细。甚至不同银行的管理主体、所在部门和负责机构也存在较大差异,组织架构、部门职能、岗位职责、管理权限和组织边界都存在很大不同。本文的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三)样本选择
本研究以实施了ATM精细化管理的C银行为样本,选取一定期间内ATM的实际业务运营数据作为分析的基础。依据该行的具体业务情况,最终我们选取了11个月的ATM业务和库存数据作为样本。由于该行保有ATM数量较大,达数万台,因此这一数据的提取和挖掘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此后,通过Excel2007等软件的函数编辑和综合运算,我们发现了ATM库存管理和业务交易的一定联系,但使用单一函数表达较为复杂且推广度有限。这一发现与C银行目前的实践结论相一致,A、B等其他商业银行也没有相关准备或发现。
如前文分析,由于“保支付”和“控库存”实质是一体的两面,所以两者必须处于一个合理的区间。否则给ATM加装过多现金会增加库存占用,提高无息资产比重;而一旦ATM库存现金不足,则会导致设备停止运营、暂停支付服务,难以满足客户需求,容易引发客户投诉和负面舆情。因此,ATM的交易情况与现金库存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但这种联系目前还难以或不适于使用函数或数量关系呈现,主要源于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由于缺乏相关文献,在商业银行长期的业务实践中鲜有针对ATM现金保障的专题研究、专著和专门文献;二是由于ATM现金保障存在很多情况和具体情境,不同类型、布设地点的ATM交易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难以用一种模式或模型加以概括,就连天气变化都可能影响客户的交易意愿和行为;三是ATM又分为存取款一体机和自动取款机两类,前者由于增加了客户存款的功能,使其库存管理更具有随机性。因此,引入类型学的思想,进行二维四分法的划分更为合理,也更易于找到分析的要领,引出合理的结论。 四、研究结论
从ATM现金保障的业务流程来看,存取款一体机和自动取款机两者主要机型存在一定差异。前者的现金来源主要在于加钞和客户存款,而现金付出主要在于卸钞和客户取款;后者的现金来源仅是加钞,而现金付出主要在于卸钞和客户取款。因此,在不考虑设备类型的前提下,我们认为ATM的存取款交易和现金库存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但各种机型细分仍存在差异。在此,我们首次尝试构建并验证ATM现金保障的四种类型。
(一)模型构建
ATM的存取款交易和现金库存之间存在关系如何展示?特别是如何选取两个维度,并通过矩阵的形式展现?笔者尝试设计了如下模型,用以展示ATM单机日均存取款金额与库存的关系,从而形成四种类型,基本可以概括各种实际存在的情况。
如图2所示,纵坐标代表ATM单机的存取款交易金额,横坐标代表ATM单机日均库存。纵坐标中间的横向线代表该银行ATM单机日均存取款金额的平均值,横坐标中间的竖向线代表该银行ATM单机日均库存的平均值。由此,该银行保有的ATM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一是高交易金额、高库存的“双高型”,这符合ATM高业务与高库存的平衡情境,属正常类;二是高交易金额、低库存的“高低型”,这是在ATM存取款交易较多的情况下合理控制库存的典范,属优秀类;三是低交易金额、低库存的“双低型”,这符合ATM低业务与低库存的平衡情境,在业务量提升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向“双高型”的转移,具有一定拓展和发展的空间,属潜力类;四是低交易金额、高库存的“低高型”,这是银行最不愿意出现的情况,具有一定改进和优化的空间,属问题类。
(二)模型验证
根据从C银行ATM管理系统和现金管理系统提取2014年11个月的原始数据,追踪该行ATM数量和业务量动态变化的情况。我们首先加权计算出该银行ATM单机的日均存取款交易金额约为28万元、ATM单机日均库存约为23万元;再根据各分支机构的差异,算出具体某分支机构所辖ATM单机的存取款交易金额和现金库存。不难看出,C银行ATM单机日均库存仅占其单机日均存取款交易金额的约80%,库存低于存取款现金类交易额度,处于比较合理的区间。C银行主要下辖36家分支机构,每家分支机构ATM保有的数量、类别均不尽相同,单机日均库存和存取款交易也存在一定差异。
由此,结合各分支机构单机日均交易金额和库存情况,可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单机日均存取款金额和库存均高于全行平均水平,属正常类,如深圳、海南、江苏、贵州、广东、上海、山东、河南、广西和新疆等10家分支机构。第二类单机日均存取款金额高于全行平均水平,但库存低于全行平均水平,现金管理质量较高,如广州、宁夏、重庆、四川、山西和湖南等6家分支机构。第三类单机日均存取款金额和库存均低于全行平均水平,如浙江、天津、湖北、安徽、河北、黑龙江、内蒙古、福建、云南、吉林、青海、辽宁、大连、厦门、西藏等15家分支机构,有业务提升的潜力。第四类单机日均存取款金额低于全行平均水平但库存高于全行平均水平,如青岛、北京、陕西、江西和甘肃等5家分支机构,库存管理需要改善。其中,青岛实施ATM全流程业务外包,预支多日加钞资金给外包公司,造成设备在途占款较高。因此,青岛在图3中的位置最为特殊,是低交易金额和高库存的典型,也是问题类的典型,需要控制在途资金占用,并适当提升加钞频率,不断化解库存压力。
(三)分析讨论
如果说正常类和优秀类的分支机构可以维持现状,那么潜力类和问题类的分支机构,特别是问题类中所辖的5家机构特别需要分析和讨论,从而探寻导致这类结果的动因。其中,以下两个看似矛盾的焦点问题值得重点探讨。
首先,在潜力类中,为什么会出现西部欠发达地区和东部发达地区同处一类的情况?例如图3所示,在象限三中,既有青海、西藏等地域广袤的西部分支机构,又有浙江、大连、天津、厦门、福建、辽宁、河北等东部沿海地区的分支机构。换句话说,为什么东部发达地区的部分分支机构ATM单机日均业务量处于较低的水平?根据我们的调研,这一情况可能还需要结合该地区的金融同业布设ATM的情况整体分析。例如,浙江是C银行保有ATM较大的分支机构,达数千台之多,而A、B、J等商业银行在浙江也布设了大量的ATM,导致浙江每百万人均保有ATM的数量在全国居于前列。在这一情境下,客户可以选择A银行的ATM,也可以选择B、C、D、J、M等商业银行的ATM,甚至可以选择地方性商业银行的ATM。因此,在在身保有量和同业保有量双双居高不下的情境下,C银行在部分东部地区的ATM业务得到了一定稀释。因此,ATM的选址布局尤为重要。
其次,在问题类中,为什么也出现西部欠发达地区和东部发达地区同处一类的情况?例如图3所示,在象限四中,既有陕西、甘肃等西部分支机构,也有北京、青岛等东部分支机构?事实上,江西、陕西和北京距离第一象限即正常类更近,甘肃距离第三象限即潜力类更近,而东部地区的青岛游离在绝大多数分支机构之外。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经我们深入调研发现这五家分支机构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类情况:第一类青岛实施ATM全流程业务外包,预支多日加钞资金给外包公司,造成设备在途占款较高,而该地ATM布设类似浙江,设备已相对饱和,是低交易金额和高库存的典型;第二类江西和陕西由于ATM集中管理进度较快,导致现金库存较之前略有增加,而陕西部分中心城市仿效青岛实施了ATM业务全流程外包,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库存高企;第三类北京实际是C银行精细化管理的典范,但囿于首都的特殊性,一些关键机构、交通枢纽必须100%全天候确保支付和服务,导致这类设备对现金保障的要求更高,使得库存较高,而北京同样面对与浙江类似的问题,商业银行纷纷大量布设ATM、自助银行和社区银行数量也多,导致交易容易被其他金融同业稀释;第四类甘肃在研究期内业务量增长较大,单机日均交易额同比增加8%以上,使得现金库存出现了伴生现象。
(四)保障对策 那么,针对这四种类型,商业银行采取了哪些方法来应对呢?这些方法能否与前面提出的ATM单机日均存取款金额与库存类型一一对应呢?我们选取了日常运营维护中装卸钞的频率和单次加钞的额度来考量,从而形成ATM现金保障的四种类型。如图4所示,纵坐标代表ATM装卸钞频率,横坐标代表ATM单次加钞的金额。纵坐标中间的横向线代表该银行ATM装卸钞频率的平均值,横坐标中间的竖向线代表该银行ATM单次加钞的平均值。由此,该银行保有的ATM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一是高装卸钞频率、高单次加钞金额的“双高型”,即多跑多加型,这符合ATM高业务与高库存的平衡情境,即正常类的需要;二是高装卸钞频率、低单次加钞金额的“高低型”,这对应ATM存取款交易较多的情况下合理控制库存的典范,即可以满足优秀类的需要;三是低装卸钞频率、低单次加钞金额的“双低型”,这符合ATM低业务与低库存的平衡情境,满足潜力类的基本要求;四是低装卸钞频率、高单次加钞金额的“低高型”,对应ATM存取款交易较低的情况下却保有较高的库存的问题类情境。
五、研究的启示和展望
(一)研究意义
近年来,类型学或类型研究在相关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内外学者采取类型学的方法,开展了一系列归类分析,对更好地理解相关领域子类型的目的、内涵、方法和创新,有着更加深刻认识和积极意义。在此,我们尝试在金融领域引进类型学的理念,首次对商业银行ATM现金保障类型进行实证研究,试图发掘其中的联系,尝试建立可供比较的实践模型和理论体系。这有助于通盘认识商业银行自助渠道的有关业务和服务,建立从理论基础到具体实践的分类逻辑,从而更好地指导业务实践、创新和发展,在梳理业务、平衡支付、控制库存的同时实现内部挖潜。在我国经济转型之际,引导商业银行合理控制无息资产,降低库存与运营成本,提高自有资金的使用效率,综合利用既有资源,最终达到精益运营的目标,从而在经济下行周期实现内部挖潜,发现“新常态”中的更多盈利增长点,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启示
作为商业银行的一种重要渠道,ATM给予其他渠道类似的启示。传统银行营业网点也存在相仿的问题,尽管每百万人银行机构密度中美两国差异较大,2011年美国每百万人拥有24家银行机构;但国内部分地区却截然不同、存在较大差异,如2012年广州每百万人已拥有200家银行网点,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大连、青岛、厦门等一线或中心城市也具有类似的情况。因此,在互联网金融大举冲击之际,国内传统商业银行需要认真思考线上与线下相结合(O2O)的模式,在巩固已有物理渠道和网上银行的同时,更为科学地进行前期选址论证,更为合理地统筹布局。不仅要兼顾自身实际,还需要考虑竞争对手的举措,才能更好和尽早发挥新设机构的效力。
(三)研究展望
目前,在以分支机构为代表的物理金融业态、以网上银行为代表的电子金融业态和以手机银行为代表的移动金融业态迭代竞争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已经开始由传统物理渠道向线下自助渠道和线上网络渠道转型,大力拓展社区银行、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等业务。我们相信,在未来的业务发展中,规模化的银行组合渠道更具优势,而精细化、系统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运营管理必不可少。只有在规模与细节相结合的情境下,才能在统筹全局中逐步发现和克服“细节的魔鬼”,不断提升运营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最终提升客户的满意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因此,我们对ATM现金保障类型的研究仅仅抛砖引玉,尝试首先迈出一小步,未来的研究领域和空间非常广阔,值得理论研究者和实务践行者持续不断地关注。
(责任编辑:郄彦平;校对: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