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教师为之付出更多努力,学生为之投入更多时间。初中生对于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和鼓励他们主动投身于音乐世界,在品鉴音乐的同时树立高尚的审美观,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主体优势,走上一条全面发展的创新之路。学生审美水平越高,教师各项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难度就越小。另外,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出发,关注学生的发展动态,优化音乐的教学方案,整合课程资源,引發学生创新也是很关键的,有必要引起教师们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审美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069-01
引言
新课程改革在初中教育领域不断推进,音乐课程的开设引起了教师们的高度重视。以往的音乐教学时间过短,总是被其他学科教师随意占用,学生审美观念不是从内心深处自然而然的发展,艺术修养不高,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树立也受到了很大的不良影响。要想改善这一弊端现状,音乐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授课能力,调整课堂的引导方向,认清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争取更多时间、条件,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发挥音乐的美育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为了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贡献出强大助力。
一、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再加工,创造出新的形象,将学生一系列的心理活动都通过艺术形式呈现出来,这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来说是很有帮助的。声音是传递情感的好方式,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动态,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选用适合学生、能被学生充分接受的授课方法,分享音乐的魅力,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优质完成阶段性的成长任务,继而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全能型人才[1]。比如,赏析作品《蝴蝶歌》一课时,我会营造一个安静的教学氛围,之后要求学生闭上双眼,听着我的语言介绍,想象:在一个宁静、美丽的傍晚,从远方传来瑶族长鼓发出的动听声音,声音将人们带入了幽静的环境之中,人们穿着盛装,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晚会,歌舞表演非常热情,幸福气息异常浓郁。学生沉浸在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中,放飞了想象的翅膀,体会了音乐的意境,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有了明显提高。
二、引领学生体验音乐,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聆听、联想、感知,是人们对音乐作品产生好感的一个历程。提高初中生的审美能力,需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感受、去体验,而是要给予学生更多机会,让学生独自赏析音乐,自然发展审美观念,这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相得益彰的[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应从学生喜好出发,和学生一起探寻音乐奥秘,远比教师的灌输指导效果要好得多。比如,教学《茉莉花》一课时,我先借助多媒体播放了一遍歌曲,然后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有谁了解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呢?”“可以谈谈你们对这首歌的认识吗?,”有的学生说:“这是一首传统民歌。”有的学生说:“歌曲呈现了美好情感。”还有的学生说:“它的旋律非常动听、婉转。”…学生聆听过后,把他的想法统统表述了出来,音乐体验性有所加强,再去开展演唱教学便会十分顺利。演唱到动听之处,我还会询问一下学生的不同看法。以学生为主体,给予学生表达情感的机会,这种教学模式更符合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三、加强课堂教学魅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尤为关键。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总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盲目的参与互动,思维活跃度不足,自学热情普遍不高。教师布置了什么样的任务,学生就会给出什么样的反应。音乐教学不具魅力,学生抵触情绪明显。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加强音乐的学科魅力,通过启迪、感染、激励,让学生学会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加强师生有效互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这是音乐教师们值得深思的首要问题[3]。比如,《七月火把节》是一首节奏鲜明的歌曲,歌词旋律非常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教师组织教学时可将学生集中在一起共同演唱,或是搜集一些少数民族特有的音乐素材,来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指导学生配上舞蹈,体现课堂寓教于乐。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开心,既优化了教学效果,也提高了教学效率,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四、锻炼音乐聆听习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初中音乐的课堂教学多以聆听、欣赏为主。聆听音乐、欣赏音乐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保障,也是促使音乐教学工作取得更大成功的关键所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应从感悟自然的声音开始。反复的听,反复的鉴别,反复的训练,听觉技能不一定会很好的形成,但是让学生自由的去感悟,去发现,去探究,那么就一定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周围的活动环境,是一个天然的听觉训练基地,教师需要布置下一些课外作业,要求学生用心去生活中体验音乐,再通过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实现生生的共同进步,如此一来,学生聆听习惯的养成会越来越自然,音乐教学质量也会越来越高。比如,选择富有感染力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寻找一个倾听的侧重点,用心体会节奏、旋律的变化,从局部到整体的感知作品特色,把握音乐结构,形成聆听习惯。在学生对音乐作品初步聆听并且有了一定印象后,教师还要进一步的深化指导。如跟随音乐节奏分析音乐情绪,通过轻哼、演奏的方式,发现音乐的可比性、倾听性,判定作品风格属性,保持一种兴奋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审美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好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负担随之减轻,学生的自学热情空前高涨。
结语
总而言之,对初中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音乐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遵循学生自然的成长规律,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引导学生发现美、鉴赏美、感悟美,最终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塑造起高尚人格,以全新面貌迎接新时代,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事业贡献出自身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爱芬.音乐欣赏,叩开学生审美能力之门:浅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5(07)114-115.
[2]孟江华.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6(12)36-37.
[3]张新颖.让心灵去沉醉与神往——浅析音乐审美教育与教学[J].希望月报,2017(04)88-89.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审美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069-01
引言
新课程改革在初中教育领域不断推进,音乐课程的开设引起了教师们的高度重视。以往的音乐教学时间过短,总是被其他学科教师随意占用,学生审美观念不是从内心深处自然而然的发展,艺术修养不高,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树立也受到了很大的不良影响。要想改善这一弊端现状,音乐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授课能力,调整课堂的引导方向,认清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争取更多时间、条件,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发挥音乐的美育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为了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贡献出强大助力。
一、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再加工,创造出新的形象,将学生一系列的心理活动都通过艺术形式呈现出来,这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来说是很有帮助的。声音是传递情感的好方式,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动态,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选用适合学生、能被学生充分接受的授课方法,分享音乐的魅力,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优质完成阶段性的成长任务,继而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全能型人才[1]。比如,赏析作品《蝴蝶歌》一课时,我会营造一个安静的教学氛围,之后要求学生闭上双眼,听着我的语言介绍,想象:在一个宁静、美丽的傍晚,从远方传来瑶族长鼓发出的动听声音,声音将人们带入了幽静的环境之中,人们穿着盛装,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晚会,歌舞表演非常热情,幸福气息异常浓郁。学生沉浸在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中,放飞了想象的翅膀,体会了音乐的意境,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有了明显提高。
二、引领学生体验音乐,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聆听、联想、感知,是人们对音乐作品产生好感的一个历程。提高初中生的审美能力,需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感受、去体验,而是要给予学生更多机会,让学生独自赏析音乐,自然发展审美观念,这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相得益彰的[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应从学生喜好出发,和学生一起探寻音乐奥秘,远比教师的灌输指导效果要好得多。比如,教学《茉莉花》一课时,我先借助多媒体播放了一遍歌曲,然后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有谁了解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呢?”“可以谈谈你们对这首歌的认识吗?,”有的学生说:“这是一首传统民歌。”有的学生说:“歌曲呈现了美好情感。”还有的学生说:“它的旋律非常动听、婉转。”…学生聆听过后,把他的想法统统表述了出来,音乐体验性有所加强,再去开展演唱教学便会十分顺利。演唱到动听之处,我还会询问一下学生的不同看法。以学生为主体,给予学生表达情感的机会,这种教学模式更符合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三、加强课堂教学魅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尤为关键。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总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盲目的参与互动,思维活跃度不足,自学热情普遍不高。教师布置了什么样的任务,学生就会给出什么样的反应。音乐教学不具魅力,学生抵触情绪明显。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加强音乐的学科魅力,通过启迪、感染、激励,让学生学会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加强师生有效互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这是音乐教师们值得深思的首要问题[3]。比如,《七月火把节》是一首节奏鲜明的歌曲,歌词旋律非常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教师组织教学时可将学生集中在一起共同演唱,或是搜集一些少数民族特有的音乐素材,来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指导学生配上舞蹈,体现课堂寓教于乐。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开心,既优化了教学效果,也提高了教学效率,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四、锻炼音乐聆听习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初中音乐的课堂教学多以聆听、欣赏为主。聆听音乐、欣赏音乐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保障,也是促使音乐教学工作取得更大成功的关键所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应从感悟自然的声音开始。反复的听,反复的鉴别,反复的训练,听觉技能不一定会很好的形成,但是让学生自由的去感悟,去发现,去探究,那么就一定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周围的活动环境,是一个天然的听觉训练基地,教师需要布置下一些课外作业,要求学生用心去生活中体验音乐,再通过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实现生生的共同进步,如此一来,学生聆听习惯的养成会越来越自然,音乐教学质量也会越来越高。比如,选择富有感染力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寻找一个倾听的侧重点,用心体会节奏、旋律的变化,从局部到整体的感知作品特色,把握音乐结构,形成聆听习惯。在学生对音乐作品初步聆听并且有了一定印象后,教师还要进一步的深化指导。如跟随音乐节奏分析音乐情绪,通过轻哼、演奏的方式,发现音乐的可比性、倾听性,判定作品风格属性,保持一种兴奋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审美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好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负担随之减轻,学生的自学热情空前高涨。
结语
总而言之,对初中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音乐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遵循学生自然的成长规律,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引导学生发现美、鉴赏美、感悟美,最终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塑造起高尚人格,以全新面貌迎接新时代,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事业贡献出自身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爱芬.音乐欣赏,叩开学生审美能力之门:浅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5(07)114-115.
[2]孟江华.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6(12)36-37.
[3]张新颖.让心灵去沉醉与神往——浅析音乐审美教育与教学[J].希望月报,2017(04)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