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二次焙烧隧道窑为研究对象,首先针对传统浸渍电极支持下二次焙烧隧道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进而研究了建立在内燃式电极支持下二次焙烧隧道窑的基本工艺流程,在此基础之上针对整个工艺流程有待改进的问题做出了详细分析与研究,旨在于引起各方工作人员的特别关注与重视。
关键词 二次焙烧;隧道窑;工艺流程;优化;设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 TQ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21-0160-01
1 传统二次焙烧隧道窑存在的问题分析
大量的工程实践研究结果显示:在应用浸渍电极支持二次焙烧作业的过程当中,不利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于燃料的消耗较高,对于环境污染影响较大;其次,由焦油沥青挥发所产生的可燃性气体极有可能在窑内作业环境下出现燃烧问题,导致整个二次焙烧生产系统的使用寿命严重下降;最后,无法确保二次焙烧制品在整个预热过程中预热性能的均衡性,受到上下部位置较大的温度差异因素影响,无法确保制品质量的有效性。针对以上问题,展开有关建立在内燃式电极支持下的二次焙烧隧道窑应用研究工作。
2 二次焙烧隧道窑基本工艺流程分析
1)在二次焙烧制品进入隧道窑生产作业系统内部之后,需要按照预先设定的送车速度均匀通过预热带区域(在本文所研究二次焙烧隧道窑结构系统当中,预热带整体长度表现为9.5个移动车位长度),在此过程当中完成二次焙烧制品的预热处理。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在于:在预热带的末端位置,需要将隧道窑窑顶位置温度严格控制在300℃单位以上。
2)在二次焙烧制品完成预热处理之后,需要进入烧成带区域进行二次焙烧处理。在本文所研究二次焙烧隧道窑结构系统当中,整个烧成带共包括15个移动车位长度,总长度约为45.5 m单位。可以说,烧成带区域是整个二次焙烧隧道窑最主要的处理区域。按照这一区域内工作温度要求的差异性,还可以对其进行进一步细化。具体而言,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首先是均热升温区域:这一区域主要包括9个移动车位长度,经由上一步骤对二次焙烧制品进行有效预热处理的基础之上,在制品通过均热升温区域的过程当中,能够通过有效的加热反应确保制品能够基本达到或是接近电极二次焙烧对于制品温度状态的相关要求。
②其次是均温区域:该区域温度表现为整个二次焙烧隧道窑内最高温度区域。通过均温区域的有效处理,能够确保进入隧道窑内部二次焙烧处理制品中所含有的浸渍剂成分得到充分且有效的炭化处理。这一区域主要包括3个移动车位长度,在实践应用过程当中,能够将二次焙烧制品中所含有的,表现为液态属性的焦油沥青成分予以有效熔析处理,在此过程当中确保其能够在隧道窑反应内部进行有效且充分的燃烧。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在于:受到焦油沥青成分充分燃烧的因素影响,导致这一区域,乃至整个二次焙烧隧道窑内部温度状态可能处于不稳定或是瞬时性波动状态。出现这一问题的情况下,要求工作人员能通过对热工参数的调整,最大限度的将可燃物的燃烧能够在隧道窑内部既定区间内予以实现
③最后是冷却区域:整个冷却区域主要包括12个车位,总长度约为36m单位。在经过均温处理之后,制品还需要通过冷却带进行冷却降温处理,在达到较低温度之后才能够允许出窑。
3 二次焙烧隧道窑工艺流程的优化设计分析
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发现整个二次焙烧隧道窑的在正常运行状态下频繁出现风机爆裂问题。此类问题最为显著的特征在于:受到风机装置外壳壳体内部气流发生瞬间性爆裂问题的因素影响,导致风机外壳部件或是轴承座部件发生不同程度破损,并飞溅出机体的事故问题。由此不仅导致整个二次焙烧隧道窑的正常工作运行受到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同时也可能对现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严重隐患,亟待对其进行改进与处理。
1)导致二次焙烧隧道窑风机爆裂的因素分析:在进行改造之前,整个二次焙烧隧道窑工作面风机所处的主要工作环境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见图1)。从图1所反映的实际情况当中不难发现:在二次焙烧隧道窑的正常运行作用之下,风机装置主要存在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典型问题。
①首先,受到整个二次焙烧隧道窑缺乏密封设计的因素影响,导致两侧位置窑门与窑墙间隙位置存在大量的空气流入问题。与此同时,进出窑车过程中对于窑门的频繁性开启动作同样
可能导致大量空气进入隧道窑内部。以上诸多方面的问题最终致使二次焙烧隧道窑窑内空气系数高于规定取值(规定取值为系数1),从而也就使得整个二次焙烧隧道窑内部始终处于氧化性状态。
②其次,受到二次焙烧隧道窑在运行过程中煤气烧嘴的燃烧方式表现为扩散模式,从而导致在压力过高或是煤气流动速度过快的影响因素作用下窑内出现脱火问题。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对于环境温度处于500℃单位以下的低温区域而言,制品二次焙烧处理过程中所外泄的大量挥发性成分并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导致其直接流进烟道位置,由此也就加重了可燃性气体成分的在窑内中的含量。
2)有关二次焙烧隧道窑工艺流程的优化分析:结合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最好的处理方式在于实现对二次焙烧隧道窑窑内空气含量的可靠性控制。在此基础之上解决二次焙烧过程中残余煤气的可靠性挥发与充分利用问题。即可以采取应用洗涤塔进行烟气洗涤处理的方式,确保风机爆裂问题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一方面沉降炭黑,另一方面消除明火。改进之后的整个二次焙烧隧道窑工作面风机所处的主要工作环境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见图2)。
4 结束语
通过本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通过工艺流程优化设计与改造的方式,能够显著提高二次焙烧隧道窑的实际工作质量与工作稳定性,且兼具安全性的有效提升,重要意义突出,以上问题希望能够引起各方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余德麒,施正伦,肖文丁等.石煤灰渣二次焙烧稀酸浸出提钒工艺条件[J].过程工程学报,2010,10(4):673-678.
[2]张东,张峰.280kA电解槽二次焙烧启动生产实践[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12,40(2):28-31.
[3]温雁,施正伦,方梦祥等.新型复合添加剂石煤灰渣二次焙烧提钒研究[J].能源工程,2012,3:11-16,24.
[4]高德扬.浅谈炭素制品二次焙烧与设备[C].中国金属学会炭素材料分会第二十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8:49-53.
关键词 二次焙烧;隧道窑;工艺流程;优化;设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 TQ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21-0160-01
1 传统二次焙烧隧道窑存在的问题分析
大量的工程实践研究结果显示:在应用浸渍电极支持二次焙烧作业的过程当中,不利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于燃料的消耗较高,对于环境污染影响较大;其次,由焦油沥青挥发所产生的可燃性气体极有可能在窑内作业环境下出现燃烧问题,导致整个二次焙烧生产系统的使用寿命严重下降;最后,无法确保二次焙烧制品在整个预热过程中预热性能的均衡性,受到上下部位置较大的温度差异因素影响,无法确保制品质量的有效性。针对以上问题,展开有关建立在内燃式电极支持下的二次焙烧隧道窑应用研究工作。
2 二次焙烧隧道窑基本工艺流程分析
1)在二次焙烧制品进入隧道窑生产作业系统内部之后,需要按照预先设定的送车速度均匀通过预热带区域(在本文所研究二次焙烧隧道窑结构系统当中,预热带整体长度表现为9.5个移动车位长度),在此过程当中完成二次焙烧制品的预热处理。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在于:在预热带的末端位置,需要将隧道窑窑顶位置温度严格控制在300℃单位以上。
2)在二次焙烧制品完成预热处理之后,需要进入烧成带区域进行二次焙烧处理。在本文所研究二次焙烧隧道窑结构系统当中,整个烧成带共包括15个移动车位长度,总长度约为45.5 m单位。可以说,烧成带区域是整个二次焙烧隧道窑最主要的处理区域。按照这一区域内工作温度要求的差异性,还可以对其进行进一步细化。具体而言,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首先是均热升温区域:这一区域主要包括9个移动车位长度,经由上一步骤对二次焙烧制品进行有效预热处理的基础之上,在制品通过均热升温区域的过程当中,能够通过有效的加热反应确保制品能够基本达到或是接近电极二次焙烧对于制品温度状态的相关要求。
②其次是均温区域:该区域温度表现为整个二次焙烧隧道窑内最高温度区域。通过均温区域的有效处理,能够确保进入隧道窑内部二次焙烧处理制品中所含有的浸渍剂成分得到充分且有效的炭化处理。这一区域主要包括3个移动车位长度,在实践应用过程当中,能够将二次焙烧制品中所含有的,表现为液态属性的焦油沥青成分予以有效熔析处理,在此过程当中确保其能够在隧道窑反应内部进行有效且充分的燃烧。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在于:受到焦油沥青成分充分燃烧的因素影响,导致这一区域,乃至整个二次焙烧隧道窑内部温度状态可能处于不稳定或是瞬时性波动状态。出现这一问题的情况下,要求工作人员能通过对热工参数的调整,最大限度的将可燃物的燃烧能够在隧道窑内部既定区间内予以实现
③最后是冷却区域:整个冷却区域主要包括12个车位,总长度约为36m单位。在经过均温处理之后,制品还需要通过冷却带进行冷却降温处理,在达到较低温度之后才能够允许出窑。
3 二次焙烧隧道窑工艺流程的优化设计分析
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发现整个二次焙烧隧道窑的在正常运行状态下频繁出现风机爆裂问题。此类问题最为显著的特征在于:受到风机装置外壳壳体内部气流发生瞬间性爆裂问题的因素影响,导致风机外壳部件或是轴承座部件发生不同程度破损,并飞溅出机体的事故问题。由此不仅导致整个二次焙烧隧道窑的正常工作运行受到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同时也可能对现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严重隐患,亟待对其进行改进与处理。
1)导致二次焙烧隧道窑风机爆裂的因素分析:在进行改造之前,整个二次焙烧隧道窑工作面风机所处的主要工作环境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见图1)。从图1所反映的实际情况当中不难发现:在二次焙烧隧道窑的正常运行作用之下,风机装置主要存在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典型问题。
①首先,受到整个二次焙烧隧道窑缺乏密封设计的因素影响,导致两侧位置窑门与窑墙间隙位置存在大量的空气流入问题。与此同时,进出窑车过程中对于窑门的频繁性开启动作同样
可能导致大量空气进入隧道窑内部。以上诸多方面的问题最终致使二次焙烧隧道窑窑内空气系数高于规定取值(规定取值为系数1),从而也就使得整个二次焙烧隧道窑内部始终处于氧化性状态。
②其次,受到二次焙烧隧道窑在运行过程中煤气烧嘴的燃烧方式表现为扩散模式,从而导致在压力过高或是煤气流动速度过快的影响因素作用下窑内出现脱火问题。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对于环境温度处于500℃单位以下的低温区域而言,制品二次焙烧处理过程中所外泄的大量挥发性成分并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导致其直接流进烟道位置,由此也就加重了可燃性气体成分的在窑内中的含量。
2)有关二次焙烧隧道窑工艺流程的优化分析:结合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最好的处理方式在于实现对二次焙烧隧道窑窑内空气含量的可靠性控制。在此基础之上解决二次焙烧过程中残余煤气的可靠性挥发与充分利用问题。即可以采取应用洗涤塔进行烟气洗涤处理的方式,确保风机爆裂问题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一方面沉降炭黑,另一方面消除明火。改进之后的整个二次焙烧隧道窑工作面风机所处的主要工作环境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见图2)。
4 结束语
通过本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通过工艺流程优化设计与改造的方式,能够显著提高二次焙烧隧道窑的实际工作质量与工作稳定性,且兼具安全性的有效提升,重要意义突出,以上问题希望能够引起各方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余德麒,施正伦,肖文丁等.石煤灰渣二次焙烧稀酸浸出提钒工艺条件[J].过程工程学报,2010,10(4):673-678.
[2]张东,张峰.280kA电解槽二次焙烧启动生产实践[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12,40(2):28-31.
[3]温雁,施正伦,方梦祥等.新型复合添加剂石煤灰渣二次焙烧提钒研究[J].能源工程,2012,3:11-16,24.
[4]高德扬.浅谈炭素制品二次焙烧与设备[C].中国金属学会炭素材料分会第二十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8:49-53.